新近回填土防沉降措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近回填土防沉降方案及措施
设计标准
施工方案
2019年7月26日
目录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二、方案选择原则
2.1、回填土深度1.0m H
3.0m区域
2.1.1、尚未回填区域做法
2.1.2、已回填区域做法
2.2、回填土深度
3.0m H10m区域
三、各类防沉降做法其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措置
3.1、分层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2、挤密石渣桩方案质量控制措施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1编制目的:
室外回填土不均匀沉降是整个行业的顽疾,防沉降措施也是困扰公司多年的课题. 为尽可能减小回填土后期沉降带来的经济损失及负面影响,制定统一设计标准、施工控制措施,现编制《新近回填土防沉降方案及措施》。

1.2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104-1996)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300-2001
《夯扩挤密桩技术规范》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室外工程,具体部位包括:基坑肥槽、硬质铺装、室外管网等。

二、方案选择原则
2.1、回填土深度1.0m H
3.0m区域
2.1.1、尚未回填区域执行如下做法(详图见附件)
a、基坑肥槽部位(无管网区域):素土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小于500mm,压
实系数>0.94
b、基坑肥槽部位(管网区域)、硬质铺装、室外管网
方案1:风化石渣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小于500mm,压实系数>0.94
方案2:素土分层回填+杉木
素土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小于500mm,压实系数>0.94
杉木:直径大于100mm,L= 1500~3000mm,每平方米布置不少于3根仅硬质铺砖区域垫层内增设d8@200钢筋网片,布置于垫层下部. 特别说明:根据各地区成本测算情况,优先选用低成本方案.
2.1.2、已回填区域执行如下做法(详图见附件)
a、素土回填+水沉+杉木
水沉:水沉周期不小于10天,水沉后,采用挖掘机来回碾压不少于5趟杉木:直径大于100mm,L= 1500~3000mm,每平方米布置不少于3根仅硬质铺砖区域垫层内增设d8@200钢筋网片,布置于垫层下部.
2.2、回填土深度
3.0m H<10m区域
首选方案1:挤密石渣桩方案
选用条件:场区空间大易设备操作,对振动敏感区域慎用(如30m范围内有脚手架、10m范围内有干挂石材构件等),适用于各类土质情况.
设计方案:a、D500低能套筒冲击锤,套筒内填入混合料,对松散的回填土进行挤密,成桩后理论桩径不小于D700
b、填充材料:风化石块+风化石渣(混合料),石块粒径不大于300mm
c、正三角形布置,桩中心间距2000mm,单桩桩底标高控制在原状
土层
d、大面积完成后基础施工前,采用挖掘机来回碾压不少于5遍.
e、对设备无法靠近的个别部位,应采取其余可靠方案替代.
备选方案2:搅拌桩方案
选用条件:场区空间大易设备操作;回填土料中不得掺杂大量建筑垃
圾及石块;淤泥质土层及有承压水、流动水区域禁用设计方案:a、d500搅拌桩,桩底入原状土层不小于500mm
b、正三角形布置,桩中心间距1500mm
c、水泥参量:规格P.c42.5, 50kg/m
d、桩顶铺设200厚风化石渣褥垫层(该条仅用于硬质铺
装区域)
备选方案3:分层夯实回填
选用条件:适应于各类土层及各类复杂现状,但工期长、造价高.回
填质量不易控制.
设计方案:a、素土分层夯实(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酸
盐含量大于5%的土料,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
沙质土等不能作为填料)
b、采用小型滚筒压路机、电动夯实机械每300~500mm
厚分层碾压. 每层来回碾压不小于20次并压实系
数>0.94
c、仅硬质铺砖区域垫层内增设d8@200钢筋网片,布置
于垫层下部.
三、各类防沉降做法其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措置
3.1、分层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1. 填料的选择与处理
1)填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基本规定:
a)为了保证土基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须正确选择土料的种类。

一般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5%的土料,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沙质土等不能作为填料。

b) 优先选用素土、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碴。

尽可能避免使用粉细砂,当现场有大量可免费使用的粉细砂时,由设计院及总工室现场判定.
2)填料的处理
a) 施工前5~10 d(阴雨天、冬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填料集中筛选,将填料(土)集中在一起,除掉杂草、碎砖块,将大砖块挑出并破碎。

b) 按不同土质将其分类并均化,分类取样进行击实试验,测定填料(土)的含水率。

如果填料的含水率高于试验中达到控制干密度时填料对应的最高含水率或者黏性土的含水率高于最优含水率的+2%时,应及时将填料进行翻松、晾晒或均匀地掺入同类干土进行调整,保证施工时预填料(土)的最优含水率
3.1.2. 分层回填施工技术要求
1)填料含水率控制
夯压时,应控制好土料的含水率,土料过干,可提前加以润湿,土料太湿,应提前晾晒,当夯不密实呈“橡皮土”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夯实。

2)基底的处理
填方基底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设计没有要求,填方基底的处理可按施工规范操作。

回填土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将填方基底的积水、杂物等清理干净,再分层回填夯实,避免造成回填土面层整体不均匀沉降。

3)土料填筑与压实的方法
a) 回填前,应将表面层的腐质土、杂质土、有机土,树根草皮杂务等清理干净。

b)回填土施工应接近水平状态并分层回填。

当分段填筑时,填土的每层接缝应做成斜坡形;当回填基坑和管沟时,应从四周或两侧均匀进行,以防基础与管道在土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偏移或变形。

c)填土夯实过程中,填料应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严格控制每层虚铺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避免出现漏夯现象。

夜间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虚铺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d)夯实填土的施工缝各层应错开搭接,在施工缝的搭接处,应适当增加夯实次数;
e) 回填土应分层进行,其层厚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壤的物理性质,压实等方面的因素确定,一般0.3~0.5m适宜。

要求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当填方边界有坡面时,应用人工将斜坡开挖面阶梯状,以防填土横向移动,增加稳定性。

f) 如须要分层分段夯实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为1:1,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0.5m,接槎的槎子要垂直切齐。

分段夯填时,不得在墙角下接缝。

g) 每天应注意天气情况,及时覆盖基槽,土源防止雨淋;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有计划的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取土、运土、铺填、压实等工序应连续进行,并随时掌握气象的变化情况。

h) 在施工过程中,负责人应跟班作业,严格把关,按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指导
施工,并协同项目试验员准确、有效地做好抽检、报验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地方,必须勒令返工;对野蛮施工且不听劝阻的班组或个人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甚至清退出场。

3.2、挤密石渣桩方案质量控制措施
3.2.1施工准备
1)在碎石桩施工前首先平整场地,夯实回填素土至地面,清理平整施工段地面障碍物;
2)测量放线,清理平整施工段地基表面,测量平整后的标高,做好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

然后按照设计文件桩间距绘制碎石桩施工平面图,按桩位图准确放出桩并编号,桩间距允许误差为±30cm
3)材料准备:对进场的石渣(混合料)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要求采用风化石块+风化石渣(混合料),石块粒径不大于300mm,含泥量控制在10%以下。

当现场具备大量优质建筑废旧砖块时,可改用该材料,但必须由总工室现场勘察同意后方可替代混合料.
3.2.2施工控制及验收
1)根据桩深和试桩时确定的充盈系数(充盈系数=碎石填料体积/沉管体积,一般在1.3~1.5之间)并满足理论桩径不小于d700,测算单桩应用石渣方量.每根桩的填料数量不得少于计算值.
2)质量检测
待桩体及桩间土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除后进行。

碎石桩施工质量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项目及方法如下:
a、桩距:抽查2%,合格标准±250mm
b、桩长:检查施工记录,现场抽查不少于20%,不小于设计要求
c、填充料数量:检查施工记录,现场抽查不少于20%,合格标准不小于设计及
理论计算值,
d、桩体检测贯入量:10cm不小于5击判定为合格,单桩桩体要求合格率达到80%,抽查率不小于10%.
防沉降措施选用表
新近回填土
深度(H)
措施方案概述使用部位备注
1.0m
H 3.0m
(H小于1.0m时,素土分3层夯实,每层夯击不少于10遍)
分层
碾压回填
素土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小于500mm,压实系数>0.94
(具体见分层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基坑肥槽部位(无管网及硬
质铺装区域)
适用于尚未回填区域
材料:风化石渣,含泥量小于10%
措施: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小于500mm,压实系数>0.94
(具体见分层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景观院墙、入户门台阶踏步
及硬质铺装区、室外管网、
水系景观等
(详见详图一)
适用于尚未回填区域
素土分层回填
+杉木
1、素土分层回填(具体见分层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杉木:直径大于100mm,L= 1500~3000mm,每平方
米布置不少于3根
3、仅在硬质铺装垫层内增设d8@200钢筋网片,布置于
垫层下部
基坑肥槽(管网区域)、硬
质铺装、室外管网等
(详见详图二)
适用于尚未回填区域
素土回填
+杉木+水沉
1、素土回填(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酸盐含
量大于5%的土料,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沙
质土等不能作为填料)
2、杉木:直径大于100mm,L= 1500~3000mm,每平方
米布置不少于3根
3、水沉:水沉周期不小于10天,水沉后,采用挖掘机
来回碾压不少于5趟
4、仅在硬质铺装垫层内增设d8@200钢筋网片,布置于
垫层下部.
基坑肥槽(管网区域)、硬
质铺装、室外管网等
(详见详图三)
适用于已回填区域
3.0m H<10m 首选方案1
挤密石渣桩方案1、D500低能套筒冲击锤,套筒内填入混合料,对松散的
回填土进行挤密,成桩后桩径不小于D700
2、正三角形布置,桩中心间距2000mm,单桩桩底标高
控制在原状土层.
3、填充材料:风化石块+风化石渣(混合料),石块粒径
不大于300mm
4、大面积完成后,基础施工前,采用挖掘机来回碾压不
少于5遍.
5、对设备无法靠近的个别部位,应采取其余可靠方案替

基坑肥槽、硬质铺装、室外
管网等
(见附图详图四)
基坑回填严禁采用以
下土体:含有大量有机
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
酸盐含量大于5%的土
料,液化状态的泥炭、
粘土或粉状沙质土等
备选方案2 搅拌桩方案1、d500搅拌桩,桩底入原状土层不小于500mm,采用
三喷三搅工艺
2、正三角形布置,桩中心间距1500mm
3、水泥参量:P.O32.5, 50kg/m
基坑肥槽、硬质铺装、室外
管网等
(见附图详图五)
备选方案3 分层夯实回填1、素土分层夯实(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酸
盐含量大于5%的土料,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沙
质土等不能作为填料)
2、采用小型滚筒压路机、电动夯实机械夯实,每
300~500mm厚分层碾压. 每层来回碾压不小于20次并压
实系数>0.94
3、仅在硬质铺装垫层内增设d8@200钢筋网片,布置于
垫层下部.
基坑肥槽、硬质铺装、室外
管网等
后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