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课文注音

《丝绸之路》课文注音

sī chóu zhī lù丝绸之路yízuîɡúpǔdián yǎde “sīchïu zhīlù”jùxínɡshídiāo ,chùlìzài xīān shìyùxiánɡmãn wài 。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nàtuïzhe cǎi chïu de yìfēnɡfēnɡluîtuo ,ɡāo bíāo yǎn de xīyùsh ānɡrãn ,jīnɡshãn báo mǎn ,xǔ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xǔrúshēnɡ。

shānɡrãn men zài zhâɡe dōnɡfānɡdàdūshìkāi le yǎn ji â,zhânɡmǎn zài huîwùfǎn huíɡù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xiānɡ。

wànɡzhe zhâzuîqún diāo ,jiùfǎnɡfúkàn dào liǎo dānɡnián sīchïu zhīlùshɑnɡshānɡlǚbùjuãde jǐnɡ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xiànɡ,fǎnɡfútīnɡdào le piāo hūzài dàmîzhōnɡdìyōu yōu tuïlín ɡshēnɡ……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ɡōnɡyuán qián 115 nián ,yíɡâtiān ɡāo qìshuǎnɡde zǎo chãn 。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课件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课件
区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
艺术创作
以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音乐 、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作 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
学术研究
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经 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挖掘 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国际合作
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与合作,共同推动丝绸之路遗
产的保护与传承。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 达西亚的线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 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 起点,东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起点,跨越陇山山脉,穿 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 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 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 、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文化交流需求
除了物质层面的交流,东西方之间还 有着强烈的文化交流需求,双方都希 望了解彼此的文化、艺术、宗教等方 面的知识。
政治联系需求
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政治联系也十分紧 密,双方通过互派使节、建立友好关 系等方式来加强政治联系,维护地区 稳定。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汉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丝绸之路的开辟
张骞出使西域,标志着丝 绸之路的正式开辟,成为 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 要通道。
丝绸之路的路线
从长安(今西安)出发, 经过河西走廊、西域(今 新疆地区)、中亚、西亚 ,最终抵达欧洲或北非。
丝绸之路的意义
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贸易 、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 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 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收录情况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 合申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地理线路和文化交流;2. 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如历史、地理、文化等;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2. 丝绸之路上的地理线路和交通方式;3.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制定学习目标(5分钟):- 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导入丝绸之路的概念(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或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和猜测。

3. 学习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了解丝绸之路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影响。

4.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地理线路和交通方式(30分钟):- 分小组让学生自行探究丝绸之路上的地理线路和交通方式;- 学生小组根据研究结果向全班汇报,让其他小组提问,并进行互动交流。

5. 研究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影响(30分钟):- 学生小组自行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进行陈述和呈现;- 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共同总结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性。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呈现时的积极程度;2. 表达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陈述和呈现过程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活动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丝绸之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和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丝绸之路上的遗址和博物馆来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地理线路、文化交流和影响。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38年,一个名叫张骞的使者打通了这条陆路交通要道。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赏析《丝绸之路》是一篇描绘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章开篇以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为引子,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接着,文章通过叙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

这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具体,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张骞勇敢探索的精神和丝绸之路开辟的艰辛。

在描绘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时,文章通过描绘商旅不绝、驼铃声声的生动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丝绸之路上。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发展。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叙事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魅力和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还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美丽的丝路》中的《丝绸之路》。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学习歌曲《丝绸之路》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感受丝绸之路的魅力。

2. 学会歌曲《丝绸之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重点:歌曲《丝绸之路》的学唱和表演,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播放歌曲《丝绸之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b. 分组讨论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c.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d.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b. 进行节奏和音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丝绸之路上的商人,用歌曲《丝绸之路》进行表演。

5.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音高,并进行示范演唱。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丝绸之路》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谱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丝绸之路》,并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和历史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丝绸之路》的节奏和音高掌握。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通道,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交流。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冒险家和文化交流者,他们穿
越沙漠、越过高山,将各种商品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让我意识到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是多么重要。

除了商业往来,丝绸之路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书中提到了许多文化的交
流和融合,如佛教的传播、文字的交流等等。

这些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一
条商业通道,更是连接东西方的文明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和平发展。

总的来说,这本《丝绸之路》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文明交流和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条古老的商路,继续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丝绸之路》读后感1丝绸之路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的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就像课文所写的,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我们今天凝望着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就好像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不觉得景象。

《丝绸之路》读后感2《丝绸之路》这本书是由于中华书局于3月出版发行的,大概书本目录分为十二章节,讲述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最终开辟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大家知道古代的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正因为科学技术的缺乏,人们对于这个世界根本是未知的,更不曾知道人类原来是生存在地球之上。

而我们的国家是在亚洲的东边,再往东就是浩瀚渺茫的太平洋,古代的人们只能够往西去探索。

《丝绸之路》恰恰就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河,故事随着张骞的西行而展开,一路上遭遇坎坷挫折,经历各种各样的境遇,最终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恰恰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标志着古代中国人与外界的联系与文化交流。

阅读了《丝绸之路》之后,我感叹到古代人们就这样渴望着与世界交流,当今的人们更不应该不懂交流,我们应该敞开怀抱与世界各地的优良文化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先进文化经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完整)《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完整)《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

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

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

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

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

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

2. 掌握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条路线有什么特殊之处?”2. 讲解丝绸之路的开通(1)讲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

(2)介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3. 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1)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1)设置情景: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商人,准备沿着丝绸之路到西域做生意。

(2)学生分组讨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5.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回答。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丝绸之路相关习题。

(2)教师点评,解答疑惑。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开通:汉武帝、张骞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影响: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2. 历史意义:加强东西方联系,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答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西方,西方的金银、宝石、香料等商品传入中国,从而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书心得(4篇)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书心得(4篇)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书心得4篇篇1《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全文一共25个章节,文章用通俗易懂的文辞,娓娓叙说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描绘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首先,从丝绸之路,我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

丝绸之路是一条“信仰之路”,这条“路上的智慧空间和神学空间十分拥挤”,佛教、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生长植根于这片土壤,它们沿着商路传播,为丝路一带苦难深重、经常遭受欺凌蹂躏的人们带去精神上的慰藉。

除了宗教以外,来自古巴比伦、希腊罗马、波斯、蒙古、中国等地的文化在此交织,海洋文明、游牧文化、帝国政治制度一波又一波地影响着这一区域,中亚、西亚、北非乃至西伯利亚地区都留有各类文明在其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痕迹。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和信仰的碰撞,是一个信仰的大熔炉,从无垠的荒漠、暗夜里不知何种生物的嚎叫再到灯红酒绿、软玉温香,非有坚定信仰,亦难到彼岸。

西风烈烈、黄沙漫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能体会到粗粝与疼痛,也能体会豪壮进取,更能感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坚定与执着。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坚定“四个自信”必须是,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精神自觉追求。

其次,从丝绸之路,我感悟到了时代的声音。

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成吉思汗的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

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争霸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丝绸之路随着历史行进的车轮,这一路繁荣与斗争交织更替,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和平与发展不可逆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教学文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教学文档

丝绸之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古书记载“謇始于开通西域道也”。

史马迁也称张骞开通西域谓之“凿空”。

这真正的含义是()A. 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B. 张骞为开发西域做了贡献C. 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D.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下列物种中,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A. 核桃B. 小麦C. 石榴D. 葡萄3.2019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B.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 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D. 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4.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国际商会于2019年9月下旬举办2019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

那么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欧洲④西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③④②D. ④③①②5.一个自驾游团队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旅游,他们会先后经过()A. 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 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 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6.2019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 张骞B. 班超C. 卫青D. 霍去病7.“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C. 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D. 使中国建立了与欧洲的交往8.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 了解西域情况C. 侦查匈奴情况D. 加强同西域的联系9.“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其影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与过程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作用2. 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掌握其路线及作用。

2. 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及路线。

2.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丝绸之路地图、教学PPT。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形成。

3. 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作用:利用地图、PPT等教学工具,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分析其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文化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5. 例题讲解:讲解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2. 内容:丝绸之路形成: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欧洲丝绸之路作用: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

(2)列举丝绸之路上的三种商品交流,并说明其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3)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答案:1. 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2. 三种商品交流:丝绸、瓷器、茶叶。

它们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友谊。

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文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路线、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路线吗?它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和形成原因。

2.学习丝绸之路的路线(1)展示丝绸之路的详细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主要路线。

3.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学习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1)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从物品、技术、文化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5.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布置课后作业:以“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热爱。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丝绸之路的路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或洛阳)、经过的西域地区、终点(罗马)以及途径的重要城市如敦煌、楼兰、龟兹等。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3篇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3篇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反思精选3篇(一)教学反思:《丝绸之路》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课程,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首先,教材选择。

我在教学中发现,现有的教材内容有点过于繁琐和复杂,让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

因此,我认为应该精简教材,选取关键的内容,突出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其次,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增加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另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方面。

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背景的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我认为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和讲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评价方法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方面。

在教学结束后,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考试来评判他们对于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我认为评价不应仅限于考试,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因此,我计划增加一些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以便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我认为对于《丝绸之路》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方法的改进。

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的理解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历史知识。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精选3篇(二)教学反思《丢失的骆驼》在教授《丢失的骆驼》这个话题时,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反思:1. 教材选择:在选择教材时,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用性。

《丢失的骆驼》这个故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完全理解和接受的话题。

在下次教学时,我可以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故事或材料,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参与。

《丝绸之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丝绸之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丝绸之路》这一内容编写的教学指导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起源、发展和影响等基本知识;b. 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所传播的物品;c. 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经济联系。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b.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辨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c.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本教案将丝绸之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并分别针对每个部分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如下:第一部分:概念与起源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先前学过的有关古代贸易的内容,引发对古代贸易的思考,进而引出丝绸之路的概念。

2. 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概念和由来,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初步了解。

3. 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详细信息,并与同学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4. 小结:归纳总结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起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第二部分:发展与影响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并带领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对各个国家、地区的影响。

2. 呈现:利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和所传播的物品,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3. 拓展: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海报,展示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对各地文化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分享。

4. 深入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影响,通过讨论和写作,思考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交流的意义。

第三部分:文化交流与经济联系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联系的重要性。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教学时难以把握。

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课的重点。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很难。

设计理念: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荐阅读的文章《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话说丝绸之路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走近丝绸之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丝绸之路》歌曲,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意义;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如音色、力度、速度等。

具体章节内容:1. 歌曲《丝绸之路》的演唱与欣赏;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3.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丝绸之路》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2. 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和分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3.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和节奏的掌握,以及音乐元素的分析;2.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丝绸之路地图;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歌曲学习:教授《丝绸之路》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并注意演唱技巧;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演唱歌曲,并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音色、力度、速度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自行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旋律;六、板书设计1. 歌曲《丝绸之路》的歌词;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分析;3.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历史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段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旋律;2. 答案要求:旋律要求简洁、富有创意,能够体现出丝绸之路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 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 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 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 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 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小故事
永乐三年( 1405 年) 6 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率领随员及士兵 27000 人,分乘26 艘宝船和装载着货物、马匹、淡水的海船,从长江 口扬帆出发,顺风南下。庞大的船队,帆樯林立,十分雄伟壮观。郑和 的船队先后到达占城国(今越南南方)、爪哇国(今印度尼西亚)、苏 门答腊、达满剌加(今马六甲半鸟),进入印度洋,抵锡兰(今斯里兰 卡),最后到达古里(今印度西南科泽科德)。船队每到一处,郑和都 向当地统治者宣传明王朝的友好态度,赠送礼物,并将随船带去的丝绸、 瓷器、茶叶等货物换取当地的土特产。1407 年,一些国家的使节也随 郑和船队返航,到中国朝见明成祖。 郑和一生七下西洋,前后近 30 年时间,航程 10 万里,访问 20 多 个国家,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 来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 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世界性的盛举。至今, 海上丝绸之路上,仍有很多地方用郑和的名字 ——“三保”来命名,如 泰国的三保巷、三保塔,印度尼西亚的三保洞、三保垄,马来西亚的三 保城、三保井等。
郑和(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郑和( 1371 - 1433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 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 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 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 1371 年)出生,是马 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 ( 1381 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 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 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 1403 年),姚道 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为燕 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 1404 年),明成祖 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 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 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 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 到 1433 年,郑 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 德六年( 1431 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 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 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陆上丝绸之路历史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 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陆上丝绸之路起于西汉 都城长安 ( 东汉延伸至洛阳 )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 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 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最 早在 19 世纪 70 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 接受。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 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 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 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 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 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
“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 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相对于 1877 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 “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 1913 年才由法国的东 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 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 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 的线路: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 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 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 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 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 易黄金通道。
陆上丝绸之路小故事
公元399年,法普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 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 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 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处都有他 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 行抄写。后来於412 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 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 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 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 间关系的重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 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 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 南 2 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张骞富有开拓和 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 139 年),奉汉武帝之 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 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 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 张骞 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 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 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 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 114 年),张骞病逝于长安, 归葬汉中故里。
什么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 贸易网络。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 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 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 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 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 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 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 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 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是 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 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 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在东汉初年,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 交往,到了唐朝,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两宋时,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金所占,或 受战事影响,外贸大量转移到宁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