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粤教高[2009]76号

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各高等学校: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的战略部署,依照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精神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要求,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组织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省高校质量工程”),现就该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省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实施省高校质量工程,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将高等教育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面提升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广东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省高校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解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迫切需要。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特别是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的矛盾、长期以来制约和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存在。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同步,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工科偏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建设不能满足需求;高等教育发展公共支撑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比较弱;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不充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建立和完善与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等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是高校重要功能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以明确定位为前提,以项目改革为

突破口,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建设目标

组织实施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计划、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质量保障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计划,不断加强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名师、教学与科研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平台等教学科研基本建设,全面推动我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方式有所突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共享程度加深,使用效益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教育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

四、建设内容

(一)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计划。

专业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特色专业建设。加强本科优势专业建设,择优重点建设300个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综合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在条件成熟的高校中开展专业群人才培养平台的试点工作;参与国家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建立和完善适应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专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指导高校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加强新办专业建设与管理。加强新办专业建设,按新办专业的基本标准要求,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专业管理,强化专业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条件建设。加强传统专业改造。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新课程建设与管理,完善新课程开设与建设制度,规范课程建设要求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建设1000门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高校精品课程,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推进优质双语课程建设,择优建设5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扩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范围,择优建设5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传统课程改革与改造,更新课程教学观念,分类分层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建设有机整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全省高校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加强课程资源的应用与管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我省高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

学科建设水平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

——重点学科建设。重点支持200个左右基础厚实、发展潜力大、与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引导和带动广东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与专业培育。加强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专业建设,强化研究生教育布局调整;按照国家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基本条件要求,

重点培育一批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加强研究生培养的产学研结合;设立研究生学术论坛和暑期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研究生示范课程;鼓励和支持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培养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位论文标准、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评选广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定期开展学位点评估和学位论文抽查工作。

(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校教师素质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校科研创新人才建设。培育青年科研学术骨干,加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建设。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200个左右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项目, 以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成果转化平台为依托,支持一批有自主

知识产权、示范性好、显示度高的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五)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

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教学团队建设。加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建设和遴选100个具有优秀团队带头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教学质量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效果突出的教学团队,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教学团队体系,推动教学研究、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名师建设。加强教学名师队伍建设,评选、表彰与奖励300名以基础课、公共课教师为主体、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教学名师,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机制。

(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突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建设50个在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综合性配套改革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

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改革,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支持3000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思想、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自主选题设计的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七)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和遴选200个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显著实验教学效果、鲜明特色的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丰富实验教学优质资源。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与培育200个基地项目,其中建设一批条件优良、管理规范、运行稳定、产学结合的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促进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实习、实践相结合;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资源丰富、效果突出、声誉

良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扩大学生受益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质量和水平;建设一批直接面向和服务全省基础教育、具有符合新课程改革实际与趋势的教育教学理念、师资力量强、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师教育基地,扩大师资储备,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与总体水平。

——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优质课程、优质教材、优质课件、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优质学习网站,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利用率。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以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条件为保障,推进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

(八)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计划。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分类指导,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分类指导为原则,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建立人才分类培养、自主选择、合理分流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完备、科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基本规格与质量标准,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建设8-10所目标明确、理念清晰、条件优良、模式创新、成效突出、特色明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综合实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建设100个目标定位准确、师资力量充足、课程体系合理、突出产学结合、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树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品牌。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和平台建设。建设100项理念超前、条件优良、师资充足、方法先进、产学结合、实效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性研究、改革与实践。

(九)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师范教育质量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石。

——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加大师范教育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师范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高水平后备力量保障。

——构建师范教育新体系,突出重点师范院校建设。构建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师范

教育新体系。拓宽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来源渠道,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工科类院校积极参与师范教育,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逐步实现教师来源多样化,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建立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本专科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师范教育新体系。

——高校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建设。通过重点投入和重点建设,建成一批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高校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和教学实验室、师范生(职业技术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初步构建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起支撑作用的教学技能培训平台,为师范生技能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建设。立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树立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协调发展为一体的教育理念,确立以能力(职业技能和“双证”)培养为核心的师范教学观念,建立满足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中、小学师范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范教学体系、高素质师范教学队伍和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师范教学环境,建立符合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师范教学水平。

——优质师范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一批优质师范教育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以国家师范教育政策和我省教师上岗退费、实习支教等重大示范性举措的实施为契机,探索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鼓励

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基本形成师范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十)质量保障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计划。

质量保障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与必备的环境基础。

——教改项目建设。加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培育和建设1000项具备一定研究与实践基础、方向明确、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践探索可行性的高校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项目研究、改革与实践引导高校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成果建设与培育。加强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改革成果应用范围与应用成效,立项培育400项重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树立大众化质量观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质量管理方式和教学评估方式。加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由教学决策系统、教学组织管理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教学监督与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学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大学城(大学园区)教学资源及其共享平台建设。发挥高校园区教学资源聚集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加强高校园区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巩固广州石牌地区高校发挥办学优势、沟通教学信息、共享教学资源的成果,创新机制,探索进一步扩大资源聚集优势和学生受益面的途径与方式,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加强广州大学城高校资源建设与改革,完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图书互借、师资互聘等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制度,健全入驻高校教学工作协调机制,突出实效,扩大效应,做出品牌。加强广州周边地区、深圳、佛山、东莞、湛江等高校园区教学资源建设,引导高校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建立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探索全省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及管理机制,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建立全省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效益。

五、建设资金与组织管理

(一)建设资金。省财政设立省高校质量工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制订《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另发)。各校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筹措相关配套资金,具体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二)组织管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成立省高校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协商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具体负责省高校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根据管理办法,结合全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订和发布项目建设指南,确定项目遴选标准和基本条件,聘任评审专家,组织评审立项;组织对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调整有关高校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建设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三)项目要求。各校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根据省高校质量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依据项目建设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办学定位,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思路,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指定专门机构统筹负责本校质量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并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效,充分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四日

浅析高职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高职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未来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将迈入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高专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标签:高职学生;实践教学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教育战线要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突出教育中国特色,推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从总体情况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今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很多的,但一种集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之精华的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为有效的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同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時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德国的“双元制”实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韩国等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资格条件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授、研究员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教授、研究员须对本学科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在本学科某一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具有较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或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教材,或对专业建设、学校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较大贡献,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知名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具有领导本学科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能力,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和教材建设,指导和培养过硕士研究生或年轻教师,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或高级访问学者的能力;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取得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资格后,受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全国仍为5年,广东改为3年) 第五条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并达到规定的要 求。 第六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以下条件: (一)系统讲授2门以上课程,其中1门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并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社会调查,指导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二)担任过1届研究生的导师或独立、系统担任过1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讲授工作,或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 (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或在本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取得多项成果或发表多篇(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或艺术作品。 第七条业绩成果条件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思考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思考 本文认为创新教育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标签:创新教育;高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高等学校存在着以理论教学为主,而以实验教学作为验证性辅助教学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如今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满足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一、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设备与管理落后 实验室仪器大部分是早期建立的,实验设备老化、陈旧,很多实验设备已经跟不上新形势的需求,很难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部分实验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了几次,学校仍然使用最古老的仪器,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的发展脱节;管理手段落后,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采取的传统的管理手段,实验室只有在安排实验课程时才允许使用,当有些学生有很好的想法时由于实验室不开放,导致创新思维得不到实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实验教学方式陈旧 有些实验项目没有专门的教材或资料,学生是按照老师编写的实验讲义或课堂上讲解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每个同学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只有细微的差距,都是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和方法也是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给定的步骤进行,这样的实验只是验证了理论教学的结果,加深了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这就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高校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目前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验教学为辅的做法。学校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实验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较难,实验课时费也要低于理论教学等情况。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挫伤实验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有些实验人员甚至脱离岗位兼职副业。有些学生甚至安排勤工助学同学看管实验室,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同时学生做实验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课程安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 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 位适应能力。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二、增加教师教育 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 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

广东二A院校

广东二A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各有特色 分布:广州有11所地方共14所 按照广东省高校招生批次学校名单来看,广东省二A院校校区总部在广州的有11所,分别为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商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药学院、广东警官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而其余14所则分布在各个地级市,且学校名称均以地方命名,如韶关学院、嘉应学院等。有一些学校,比如广东海洋大学、五邑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这3所学校,考生家长经常混淆,以为学校位于广州,实际上,广东海洋大学校区在湛江,五邑大学校区在江门,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则在茂名。 特点:地方特色成就专业优势 据了解,二A院校多数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学校的地方特色显著。比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处茂名,而茂名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和水果生产基地,因此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国家级特色专业,去年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些专业毕业学生多数到大型化工企业就业。 再比如广东海洋大学,坐落在中国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与海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洋资源丰富。因此,该校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该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动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建议:了解学校优势勿扎推报考 每年高考(微博)录取结束后,二A院校的招生都会出现一个强烈的反差——广州市内高校报考人数众多,而广州市外的二A院校经常出现断档局面。 对此,广东金融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吴斌表示,每年一些处于较偏城市的二A院校常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考生对二A院校存在一些偏见,同时也有着向往省会城市的心理。而事实上,能够分进“普通二本”就是对学校办学育人的一种肯定。“普通二本”这个批次里的大部分高校,也是具备一定办学历史、有一定办学经验的公立高校。在选择普通二本高校时,一定要注意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这一点可从学校的办学历史中寻找答案。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附件5: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本科部分) 一、建设目标 通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教改项目)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引导和推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二、立项范围与项目类别 (一)立项范围 2012年度本科教改项目立项重点围绕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先支持学生受益面广的项目以及围绕我省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的项目。具体立项范围见立项指南。 (二)项目类别 2012年度教改项目分为三类,一是以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基础的教改项目,予以资助;二是其他立项资助的改革实践项目;三是立项非资助项目。 三、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项目理念先进。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2.基础条件扎实。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 3.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 4.预期效益明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5.保障体系健全。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制定教改项目实施奖励管理办法,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本校教师开展教改实践项目。 (二)选题与成员 对同一单位同一名称及内容相似的项目(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不重复立项。一般意义的个人项目或其它与教改无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项目,或已获同一级别教改立项的、已入选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和超额申报的项目等,均不予受理。每个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 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省级教改项目仍未结题的,本年度不得作为负责人再次申报教改项目。 (三)申报网站 申报学校须建立工作网站,将申报材料及其相应的支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遥感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遥感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完成单位:武汉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李刚,秦昆,贾永红,万幼川, 王玥,崔卫红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李刚 高级实验师 武汉大学 280 实验教学研究化、工程化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秦昆 教授 武汉大学 200 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教学改革 贾永红 教授 武汉大学 20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万幼川 教授 武汉大学 200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 王玥实验师 武汉大学 280 教学方法改革、体系研究 崔卫红 副教授 武汉大学 280 教学方法改革、算法库开发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①实验教学内容工程化改革,建立了工程应用向实验教学转化的CDIO机制: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将CDIO与遥感实验教学结合,进 行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深层次的遥感实验教学改革。 ②实验教学内容研究化改革,创建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融合的 转化连接机制:通过建立科研教学转化三种机制,将科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研究化改革。 ③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创建了CDIO与翻转课堂结合的实验教学新 模式 ④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将“任务驱动、”“问题启发”和“论 文答辩”方法结合,创新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 ⑤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资源创新,首次开发了"遥感实验算法程序库",而且还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开发了"遥感实验算法程序库",涵盖 了遥感实习涉及的各个算法,丰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以算法库为 基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教程》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遥感对地观测产业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新技术产业,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摘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实践教学环节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不同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现有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环节的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国内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①。 1.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组织中,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这是认识的基础与发端。由于人类在历史的社会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的认识成果,而个体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去传承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实践教学正是根据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实践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主要包括:科学实验、工程训练、工程实习、学年论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 2.实践教学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而且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既具有相对独立特性,又紧密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形成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它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社会性等特点。

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

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 本科插班生招生工作规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导向作用,进一步畅顺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的渠道,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粤教考函〔2017〕5号)有关精神,特制定2019年我省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工作规定。 一、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一)招生对象: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且具培养前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校招生的体检要求,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报考: 1.就读广东省普通高校的应届专科毕业生。 2.在广东省参加普通高考,就读外省普通高校的应届专科毕业生。 3.广东省户籍的普通高校往届专科毕业生及在报名确认截止日期(2019年1月9日)前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生

(含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 4.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且报考职教师资专业的考生,必须在报名确认截止日期(2019年1月9日)前取得与报考专业相对应的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应属省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考(或授权)的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省教育考试院主考的专业技能课程B级以上(含B级)证书。具体证书种类由招生院校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指定,并在招生简章中向社会公布。 5.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3号)有关精神,高职(专科)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职学业后报考我省本年度招收本科插班生的招生院校、专业,实行计划单列;服义务兵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含三等功)以上奖励的高职(专科)退役士兵考生(应届或往届)免试入读本年度招收本科插班生的招生院校、专业。 (二)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应届毕业生之外的高等学校专科在校生; 2.非广东省户籍的高等学校专科往届毕业生(含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往届专科毕业生和毕业后仍持广东省普通高校集体户口的往届专科毕业生); 3.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高专部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推动我省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拟组织申报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实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努力推进我省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项范围 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按A、B、C类项目,重点支持各高职院校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建设与立项。 (一)A类项目。根据我厅“十二五”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拟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面向全省高职院校招标。 (二)B类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C类项目。以高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 具体范围见附件: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 三、项目条件 (一)基本条件:1.项目理念先进。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国家对高职要求。2.基础条件扎实。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项目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持。3.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4.预期效益明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5.保障体系健全。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制定教改项目实施奖励管理办法,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本校教师开展教改实践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项目编号:10344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书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_ 徐江涛 起止时间__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_ 学校名称_____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______ _ 通讯地址_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 邮政编码400037 联系电话_ 65210591 ________ E-mail 填表时间_____ _ 2010 年 11 月________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 制

一、开题会议简况 1.开题时间:2010 年 12 月 23 日 2.开题地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评议专家 施金良(专家组组长)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韩 西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冉学农 副教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丛连钢副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北平教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4.参加人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杭、教务处处长唐继红,学院教务处 相关人员。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徐江涛(项目主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 郭思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燕 长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陈善 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罗淑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徐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婧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陆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4647877.html,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江玉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奔向小康生活,汽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维修成为日益增长的行业。由于目前汽车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不足,所以相应的高校要不断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9-02 如今,在汽车行业所缺乏的是掌握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作为汽车构造和维修专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出了解汽车构造或熟练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而是要打造出二者兼得的人员。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课程上,建设新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推动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一、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便于之后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从如今社会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出发,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能够吸收汽车新科技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让学生感觉内容更加的新颖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之后的工作能力拉上关系。第二,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避免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删减那些与实际应用中脱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增加课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整体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第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教师凭借自身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技能,来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完善的能力要求设定,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及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短缺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辆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发动机中重要的原件与结构,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每个汽车零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计划要严格落实,比如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故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技巧,提升汽车发动机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汽车发动机中的零件能够进行独立的机械加工,并且能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1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6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7 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2-2 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2-3 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2-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2-5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2-6 对高年级明确毕业去向的学生按类管理分类指导 2-7 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实施路径研究 2-8 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分类管理实践运行模式的构建 三、高校转型发展 3-1 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3-2 中外高校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3-3 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 3-4 多元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 3-5 高校转型发展评价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 3-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3-7 高校转型办学定位和特色研究 3-8 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3-9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融合研究 3-10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构3-11 校企合作办学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3-12 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4-6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14 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5 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16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篇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篇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当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社会对人才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向前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 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理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从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走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影响与指导作用。这其中,特别需要提起并加以评述的是素质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它们构成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素质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就高等教育而言,重视素质教育就是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依据,《决定》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决定》的这一精神为高校从知识、能力到素质多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部门办学,学科分隔,重理轻文,专业先行、技术至上等过分强调专才教育性质的办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文教育薄弱的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践,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设想,希望通过课内外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理论和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一些学校打破旧的教学体制,对大学新生的基础教育不分专业,对不同类别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Java课程教学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程实训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的设定等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Java;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64-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Java curriculum He Yuzh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Java and traditional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during the teaching,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organization of instruction in classroo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lab,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training methods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