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文章的创作背景,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主题奠定基础。
(3)默读全文,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4)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5)初步了解作者在文中所饱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巧妙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本文的主题奠定基础。(难点)
(2)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教学方法】
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在儿时鲁迅的心中是“质朴、方正、博学”的宿儒,但鲁迅先生却在回忆中说,“在他所认为他的老师之中,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那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先生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藤野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一)给下列加线的词语注音。
挟(xié)绯红(fēi)宛如(wǎn)顿挫(cuò)畸形(jī)
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凄然(qī)教诲(huì)
油光可鉴(jiàn)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
(二)解释下列词语。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顾人。鉴:照。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诘责:责问。
三、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一)学生先汇报自己收集的鲁迅先生的资料。
(二)幻灯片出示鲁迅先生生平及文章的背景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实权,所以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
阶级为扼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四、问题探讨
(一)结构分析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主要回顾了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明确:回顾了20
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2.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明确:东京——仙台——离开仙台)
3.请就时间和地点转移,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二)明确:
1.东京所见所感(1至3自然段)往仙台缘由;
2.仙台学医生活(4至35自然段)相识、相处;
3.离开仙台以后(36至38自然段)惜别。
小结:从全文可知,本文的线索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为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条线索是一条明线,同时这篇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这条暗线是什么呢?同学们下来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后面的课再探讨。
五、问题探讨2:感知人物
(一)请同学迅速浏览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藤野先生最初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的?作者以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抓住了他的哪些特征来写?
2.“我”在与藤野先生的相处过程中,直接记叙了哪些几个典型事件,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
1.正直、博学、简朴、严谨治学,又不修边幅的形象,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其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模胡等外貌特点,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表现其博学,缓慢而有顿挫的声调写出其上课的生动有趣。
2.事件:高贵品质
添改讲义劳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