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汇总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汇总

屯溪一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必修Ⅱ)试题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2、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炼钢法②白瓷生产技术③松江特产棉布④用煤冶铁技术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6、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绘制的一幅示意图。

为该图选择一个标题,最为确切的是()A.“清朝的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8、“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科5

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科5

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3.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

“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A.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5.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和商鞅变法实施的“为田开阡陌封疆”的相同作用在于A.维护贵族土地所有制 B.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土地私有C.保证了平民获取了大量土地 D.法律上否认了土地国有制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7.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A.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屯溪一中2014-2015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

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

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

初未知名,李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

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

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

愿大王思之。

”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

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

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

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

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

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

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

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

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

”太宗深纳之。

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

卒官,年三十九。

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

”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

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

安徽省屯溪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屯溪一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屯溪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23题,每题2分,共46分)1.下列对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最早只在黄河流域形成规模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D.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另一特色2.下列情况在西周时期尚未出现的是A.已有铁器B.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D.能生产斜纹提花织品3.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对这一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①荒地被大量开垦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③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④诸侯国的变法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

’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②巩固专制王权的需要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④实现儒家仁政的的社会思想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②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③私商的崛起④汉初统治者的鼓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据清代史书记:“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7.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8.“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9.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10.清末状元张骞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2.“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A.韩非子B.荀子C.孔子D.老子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5.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A.人性善恶B.是否实行仁政C.是否主张“礼D.是否追求气节6.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D.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7.下列选项是对图8(北宋纸币铜板拓片)所示相关货币的解读,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该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该货币的使用仅限在对外贸易方面C.该货币此后成为我国主要流通货币D.该货币的出现说明抑商政策已改变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顾炎武B.黄宗羲C.李贽D.王夫之9.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有①自然经济的存在②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④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10.下列思想家与主张相匹配的是A.老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韩非子——“以法治国”C.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王夫之——“天下为主,君为客”11.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改革基本铲除了古代雅典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A.梭伦B.柏拉图C.克利斯提尼D.伯利克里12.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精品】【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精品】【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3.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4.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

”这种现象使得宋代()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5.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6.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 B.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C.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 D.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7.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屯溪一中2014-2015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①自我同一性客观上是自我人格的统合性和一贯性,主观上主要是个体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形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以同一实体存在及自身内在的相对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意识体验。

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网络的虚拟空间给个体释放自我、建立同一性提供了机会。

在真实世界的传统情境中,人们进出于各种角色并十分清楚自己角色的转换;但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平行地同时扮演不同角色,拥有平行而共存的自我及生活。

这种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孩子可以强化和建立比实际生活中更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他们能积极发展信心和知识,以便为更好的现实做准备。

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毕竟存在差异。

“在网络世界里,严格地说,发生相互作用的不是人,而是存在的数码,由此出发,人们可以在网络虚拟的经验空间里轻而易举地构建自己的新的身份”,这使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份在网络世界变得复杂起来,人的身份具有了虚拟性、多样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于是,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可能同时具有多种角色或身份,这些角色不仅与现实角色不一致,而且角色之间可能也是互相冲突的,这就比较容易造成自我角色的混乱,而且由于部分青少年对自己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观念和行为实行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交替出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格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谐性,这些都影响建立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④克罗特冯特非常强调“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在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作用,认为这两个过程是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受两大因素影响,一为环境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另一个为个体特征因素(人格特点),而且环境与个体内部特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10年来,上百位的小小说个人专著作为“素质教育读本”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换代的课外文学读物。

陈建功在《中国小小说50强》的出版序言中说:“不少作家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相当多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

还有的作品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

”中国的小小说已从专门的期刊走出,与出版、与教育深度合作,出现了令其它小说品种和其它文学体裁羡慕的境界。

中国的小小说参与了民族的素质教育,成为出版事业的重要文体,在凝练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整合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文学创作,重建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邢可的“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是“文体学”重要定义的话,那么杨晓敏的“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则是“文化学”的定义。

中国小小说的这个“文化学”定义,涵盖了、提升了以往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的各种认识,并是目前中国小小说从“文体现象”演化为“文化现象”的内涵鲜明、外延周全的精辟概括。

因为“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的(单纯通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的(贴近生活)、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的(微言大义)”,这里面就涉及了大众文化的基本的寓教于乐的功能,也兼有了精英文学的“主旋律意识”,还涉及了现代社会包括平民百姓在内的“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创造精神”。

因为“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杨晓敏),这个文体理论基本上从内容到形式归纳了30年来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特征上的种种认识——小小说是一种字数在1500字左右,在立意和结构上有特殊的创作要求的特殊的小说文体。

这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小小说是一种高品位的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人们走向精神全面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主旋律审美文化”。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 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一、单选题:共22题1.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梭伦改革④西欧宗教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启蒙时代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A.基本一致B.正好相反C.相辅相成D.继承发展3.下图反映的历史阶段中国存在的文化现象是A.七雄争霸B.儒学兴起C.罢黜百家D.理学诞生4.《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 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C.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5.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表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区分别是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7.“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8.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

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B.抓住时机,全面变革C.惩处腐败,整顿吏治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9.下列哪幅作品能更准确地反映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历史瞬间A.B.C.D.10.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卷

屯溪一中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是某年元宵花灯展中一款五角星灯连续旋转闪烁所成的三个图形,照此规律闪烁,下一个呈现出来的图形是( ) 2. 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b>c,且a+b+c=0,求证0 B.a-c>0C.(a-b)(a-c)>0 D.(a-b)(a-c)<0 .下面四个在平面内成立的结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一条直线如果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必与另一条也垂直;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一条直线如果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相交.推广到空间后仍成立的是( ) A. B.C. D. 4.向量a=(2x,1,3),b=(1,-2y,9),若a与b共线,则( ) A.x=1,y=1 B.x=,y=-C.x=,y=- D.x=-,y= 设函数f(x)在R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x),且函数f(x)在x=-2处取得极小值,则函数y=xf′(x)的图象可能是( ) 设函数f(x)是R上以5为周期的可导偶函数,则曲线y=(x)在=5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 D.5 7.已知空间四个点A(1,1,1),B(-4,0,2),C(-3,-1,0),D(-1,0,4),则直线A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 ) A.30° B.45°C.60° D.90° 8.定义在(0,+∞)上的可导函数f(x)满足0的解集为( ) A.(0,2) B.(0,2)(2,+∞)C.(2,+∞) D. 9.下列命题中若b,bc,则ac;不等式|a+b|<|a|+|b|的充要条件是a与b不共线;若非零向量c垂直于不共线的向量a和b,d=λa+μb(λ、μR,且λμ≠0),则cd. 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x0(x0≠0)是f(x)的极大值点,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x∈R,f(x)≤f(x0)B.-x0是f(-x)的极小值点 C.-x0是-f(x)的极小值点D.-x0是-f(-x)的极小值点 II卷(非选择题,共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题号横线上。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

屯溪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历史(文)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伦理道德是万物本原的思想,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即伦理道德,故B正确。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反映了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属于唯物思想,故A排除。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属于心学,故C排除。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属于唯物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名师点睛】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屯溪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理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先秦思想中属于墨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庄子C. 墨子D. 韩非子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4.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赞颂的人物可能是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老子5. 持“致良知”观念的思想家是A.朱熹B.程颢C.陆九渊D.王阳明6.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新兴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7.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

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8.《唐律疏议•资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

”这反映出唐朝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 B.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趋势C.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 D.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进9.“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羊内脏占卜,通称为脏卜。

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仅古巴比伦时期的出土占卜文献中就有88%属于脏卜卜辞。

其中对“脏卜卜辞”史料价值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 卜辞都是由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后世B. 从中可透视古代两河流域的人神关系C. 可佐证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神授的史料D. 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第一手史料【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旨在考查正确认识历史史料价值的能力。

古代两河流域通用楔形文字,故排除A项;B项中“人神关系”的表述与现实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出土于两河流域的占卜文献属于直接真实反应古代两河流域历史面貌的原始资料,故本题应选D项。

2.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是()史实结论A(西汉)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盐铁官营为解决七国之乱提供了经济保障。

B(唐代)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将租庸调分散至夏、秋两个季节收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 (南宋)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收入的主要财源。

D (清朝时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乾隆年间)各省奏报民数共三万七百四十六万余名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五倍有奇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动了人口增长。

A. AB. BC. CD. D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

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美洲高产农作物引进,推动了清朝人口的大幅增长,D项正确;“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是西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而七国之乱在景帝时期已被平定,排除A项;“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指的是两税法,并不是租庸调制,排除B项;“广南市舶,利入甚厚”,可以看出南宋时期对外贸易获利较多,但无法判定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收入的主要财源,排除C项。

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

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

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5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哪一改革指导思想A.中庸,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2、我国的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农业税”最早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废井田开阡陌D.实行什伍连坐法4、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B.废除世卿世禄制C.制定连坐法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5、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6、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7、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知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B. 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C.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 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9、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10、“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屯溪一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此言论出自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由“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

体现的是道家思想。

所以B选项正确。

AC两项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D项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ACD三项排除。

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 辛亥革命B. 维新变法C. 新文化运动D. 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正确;A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C均是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但与题干“第一次”的说法不符。

3.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A. 思想内容的变化B. 社会环境的变化C. 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D. 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是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决定的,故选B;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4. 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

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A. 道家、儒家、法家B. 墨家、法家、儒家C. 兵家、墨家、道家D. 儒家、道家、墨家【答案】A【解析】据材料“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自《庄子》,属于道家;舍生取义比喻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出自《孟子》,属于儒家;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属于法家。

黄山市屯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

黄山市屯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

屯溪一中2013-201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2.历史上许多改革家就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③坚韧不拨的意志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3、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最主要的区别是:A.是否涉及政治改革B.是否涉及经济改革C.是否由有地主阶级领导D.是否涉及军事改革4、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5、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打击了贵族的特权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7、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8、“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10、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1、(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

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文科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文科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文科历史一、单选题:共22题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3.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这表明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B.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C.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D.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4.《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5.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6.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西学的主要意图是A.制造器物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D.强国御侮7.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著作中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A.鸦片战争之前难以出现B.买办阶层在社会中活跃C.上海已经对外开埠通商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繁荣8.“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屯溪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 44分)本卷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表格中。

1.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梭伦改革④西欧宗教改革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启蒙时代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A.基本一致 B.正好相反C.相辅相成 D.继承发展3.右图反映的历史阶段中国存在的文化现象是A.七雄争霸 B.儒学兴起C.罢黜百家 D.理学诞生4.《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C .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5.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表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区分别是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7.“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8.有史家指出,没有政治现代化,则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失败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那是小事也。

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 B.抓住时机,全面变革C.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9.下列哪幅作品能更准确地反映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历史瞬间10.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材料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增强维新派的实力 B.守旧大臣阻挠破坏变法C.减轻了变法的阻力 D.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11.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指出“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中国之大利归之于中国之民,而勿掣其肘”。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 )A.体现了利益分配中“一体均沾”原则 B.是对《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应对C.是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商战的愿望 D.迫使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政治改革12.阅读下图,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 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 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13.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

这反映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14.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15.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7.1878年,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年的演说》中写道:“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

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在这里“微光”指的是A.波旁王朝正处于法国的极盛时代 B.法国开始进入了资产阶级大革命C.伏尔泰思想对法国的影响微不足道 D.理性主义将冲击法国的封建专制18.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

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

”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 B.实行代议制民主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 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19.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0.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21.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

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瓦特蒸汽机 早期电动机 开平煤矿 八幡制铁所A .西方文明的兴起B .工业文明的扩展C .世界市场的出现D .逐步缩小的世界22.法国享有“宪法试验场”之称。

从1789年到1870年的81年间制定过11部宪法,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有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为法国第一部宪法 ②拿破仑建立帝国不能反映封建帝制复辟 ③“宪法试验”是近代法国政治动荡的表现 ④直至第11部宪法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第II 卷(非选择题 56分)本卷共三题,其中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第25题24分,总计56分。

23.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明朝建立基层管理组织里甲制度。

每110户为1里(城中称坊,近城称厢),推丁粮多者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每甲又以一户为甲首。

甲长、甲首要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

在里甲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的户籍情况,每10年重新核实更造,以便合理征发赋役。

黄册逐级上报,最后汇总于户部,上报者皆以黄纸为面,故称黄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三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

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

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思想主张。

(2分)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

(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建立黄册制度的主要目的。

(6分)(3)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①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②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

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

(8分)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27.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它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

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马克思选集》材料三近代一百多年中,中国人从初步认识和传播民主思想,到逐渐提出并尝试以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建立某种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经过曲折的奋斗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

这就是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8分)(2)近代中国也卷入了世界民主潮流。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践行启蒙思想的。

(8分)(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并分析导致这一命运的原因。

(8分)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 44分)第I卷(非选择题 56分)23.(1)主张:执法公正、平等。

(2分)意义:有利于打击特权阶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4分) (2)目的:准确掌握全国户籍情况;(2分)合理征派赋役,恢复发展经济;(2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2分)(3)答案一:观点①: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