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
卸荷裂隙发育特征
卸荷裂隙发育特征
卸荷裂隙是指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后,当外力消失时,由于内部应力的积累而形成的裂隙。
卸荷裂隙的发育特征如下:
1. 卸荷裂隙通常出现在材料的断裂面附近,并且呈现出线性分布的形态。
2. 卸荷裂隙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加载方式和应力历史等因素。
3. 在一些具有高韧性的材料中,卸荷裂隙可能不明显或几乎不存在;而在一些脆性材料中,卸荷裂隙则可能非常明显。
4. 卸荷裂隙的存在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发展。
5. 卸荷裂隙的形态和大小也受到材料的加工方式、热处理工艺和表面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6.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卸荷裂隙的发生,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减少应力的集中,如增加截面的惯性矩、改变断面的形状或尺寸等。
7. 对于已经形成的卸荷裂隙,可以通过焊接、冷拔、磨削等方式进行修复或加固,以保证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8. 总之,卸荷裂隙是材料在受力后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构缺陷,其发育特征与材料的性质和加载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其特征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材料。
边坡勘察报告
1前言1.1任务来源平昌县巴河明珠住宅小区后侧边坡发生滑塌地质灾害。
受平昌县巴河明珠项目部的委托,我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接了该项目区边坡的地质灾害勘查任务。
1.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1.2.1地质灾害概况危岩崩塌区段位于平昌县西城新区。
该段斜坡位于沿120°发育的山体北侧,坡顶高程690.0~710.0m,坡脚为在建巴河明珠住宅小区,坡底高程655.0~670.0m。
相对高差20~35m。
勘查区微地貌为斜坡-陡坡,坡度分别为5~30°和55~90°。
陡坡段地表基岩裸露,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浅灰色长石砂岩、紫红色泥岩,岩层产状200°~205°∠3°~6°,近反倾坡内。
浅灰色长石砂岩受卸荷裂隙、构造裂隙作用,岩体破碎,结构面复杂,其中临空外倾结构面对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大,在地震、暴雨时曾经多次发生小型崩塌和掉块。
基岩陡坡上由西至东主要发育有10个危岩体(带),体积为45~1800m3,属小型危岩带,总体积约8035m3, 2个崩落体,体积为45m3,总体积约90m3。
勘查区危岩崩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为较复杂。
1.2.2危害情况本危岩崩塌区为对北东侧在建巴河明珠住宅小区之较大威胁。
参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表6之规定,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危害对象威胁人数500~1000人,危害等级为二级。
1.3勘查目的、任务1.3.1勘查目的本次勘查目的是查明引起崩塌灾害的危岩体(带)的分布、规模、形成破坏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趋势,评价其稳定性和危害性,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1.3.2勘查任务1)充分收集勘查区域内的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
重点分析微地貌与崩塌灾害的关系;2)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查明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场区内危岩体的范围、形态、规模、结构及组成岩性特征;查明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变形裂缝的宽度、延伸长度、错距、充填物和发展方向等变形迹象;3)查明危岩崩塌岩体的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及与临空面的关系;4)查明危岩体卸荷带的分布范围、厚度、卸荷程度、强弱卸荷带的分界面、卸荷带岩性,卸荷带与临空面的关系;5)提出参与计算评价有关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地下水的有关参数;查明下伏稳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6)分析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作出宏观评价与定量评价,综合分析危岩崩塌的现状稳定性及未来的发展演化趋势,根据对不同地段危岩崩塌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并提出防治对策,提供验算稳定性、治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炳灵寺石窟的地质状况问题及其一些处理
炳灵寺石窟的地质状况问题及其一些处理中国历史悠久,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佛教与中国有了密切的联系,随着佛教的东进,与佛教相关的一些文化汇聚在了中国,比如石窟寺。
而石窟寺从十六国时期就出现了,距离现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发展,石窟寺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一定的损坏和危害,比如敦煌的莫高窟,临夏回族的炳林寺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等等,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损坏。
本文针对炳灵寺石窟的问题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其中有一些主要的病害,如酥碱现象,崖壁渗水,泥沙堆积等问题。
此类问题在许多的石窟寺中都有相应的体现,且对石窟寺的危害很大,若不及时治理,引发的后果我们不得而知。
古代的艺匠们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各个地区的石窟寺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形制风格,堪称为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财富,我们要最大可能的保护这些瑰宝,让我们在文化传承的历史上绽放风采。
炳灵寺石窟简介1.1 炳灵寺石窟的地理位置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
炳灵寺是在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
1.2 炳灵寺石窟的历史炳灵寺建寺开窟和造像的活动在西晋时开始了。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部贵族建立了西秦政权,他们崇信佛教,内地和西域的高僧好多都云集在了这里,当时在这里译经传法活动十分活跃,西秦境内的小积石山大寺沟,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炳灵寺石窟一带,便成为了佛教的一大胜地。
1.3 炳灵寺石窟的建造方式和构造炳灵寺石窟现存的窟龛一共有183个,石雕造像共计694身,泥塑82身,壁画面积约900平方米,它们全部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悬崖上。
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修建于唐代的“自然大佛”(169窟)和位于崖面中段的大量中小型窟龛构成了主体,其中唐代窟龛占了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共有20窟,113龛。
山西省某地黄土崩塌形成机制及防治参数选取
重,下游稍轻。2017 年以前矿山瓦斯发电厂排污口位
挖边坡,形成卸荷裂隙;坡面土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土体
于 B1 崩塌东侧沟谷上游沟头处,排污口至沟口没有修
收缩易产生垂直节理,另外植物根劈作用产生垂向节
建排水沟,污水顺沟流出。后经村民要求,排污口改至
理,将土体切割成厚板状、柱状与母体分离,在降水及
B2 崩塌东侧沟谷,并埋设了橡胶排水管道,未做硬化
变形,受降雨及自重影响下,现场可见悬空的通信线
土质疏松,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在地表汇水侵蚀下
杆,
目前处于欠稳定—不稳定性状态。
易崩解变形。崩塌堆积体平面面积约 800m2,厚度约
2
4~8m,体积约 5000m3,
规模等级为小型。
崩塌类型及发育特征
2.1
现斜坡坡面上部 8~10m 陡直,坡面存在拉张裂缝
随着风化、震动、降雨等作用,变形进入滑移面贯
通阶段,坡内含有较弱结构面,可使土体中拉应力区和
可能的破坏明显增加。临空条件好的一侧的土体与母
的模式进行计算评价。
5.2.1 计算示意图
计算原理见图 1。
岩逐渐被拉开,与滑移相伴的压力致拉裂面与地面贯
通。
4.3
滑移—拉裂阶段
随着变形的继续扩展,变形的土体开始明显转动
从浅部渗入深部,可数米至数十米。由于随着深度增
村民描述,该崩塌主要发育于 2016 年 9 月,2017 年雨
加,土体颗粒变得密实,土的孔隙率变小,水的渗透系
季经常发生局部崩塌,较大一次规模发生在 2017 年 8
数变小,渗流速率变慢,下部粉质粘土夹层透水性差,
月。
成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聚集,滞留于粉质粘土上部,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附件1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二○○四年十二月目录0 前言 (1)1 总则 (4)2 基本规定 (7)2.1地质灾害分类 (7)2.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10 2.3勘查阶段的划分 (13)2.4勘查设计 (15)3 地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9)3.1作业技术依据 (19)3.2测区采用的坐标系统及成图规格 (20)3.3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21)3.4地形测量 (25)3.5剖面测量 (26)3.6钻孔等勘探点工程测量 (27)3.7重要野外地质观测点、物探控制点测量273.8上交资料成果 (28)4 工程地质测绘 (29)4.1滑坡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29)4.2崩塌(危岩体)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374.3塌岸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42)5 勘探 (46)5.1滑坡工程地质勘探 (46)5.2危岩体(崩塌)工程地质勘探 (78)5.3塌岸工程地质勘探 (84)6 试验 (89)6.1一般规定 (89)6.2滑坡试验 (89)6.3崩塌(危岩体)试验 (96)6.4塌岸试验 (98)6.5测试结果统计 (99)7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01)7.1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01)7.2危岩稳定性评价 (107)7.3塌岸预测与评价 (110)8 监测 (112)8.1一般规定 (112)8.2监测内容 (112)8.3监测方法的选择 (113)8.4监测网点的布设 (114)8.5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115)8.6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116)9 勘查成果 (117)9.1一般要求 (117)9.2滑坡勘查成果 (118)9.3危岩(崩塌)勘查成果 (131)9.4塌岸勘查成果 (139)9.5提交成果要求: (148)10 施工地质工作 (151)11 规范性附录 (153)11.1地质灾害勘查物探常用方法技术要求. 15312 资料性附录 (170)12.1崩滑体稳定性野外评价指标 (170)12.2滑坡发育阶段划分 (174)12.3滑坡刚体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基本方法 (175)12.4危岩稳定性评价 (182)12.5塌岸预测 (191)12.6滑坡涌浪计算方法 (199) (208)12.8三峡水库运行特征211 12.9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各断面水位表 (214)12.10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各断面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移线水位表 (221)12.11三峡库区长江支流各断面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移线水位表 (254)12.12钻孔验收表 (279)13 参考资料 (282)13.1滑坡滑面(带)的判识 (282)13.2滑带、滑面及其抗剪强度 (292)13.3滑坡稳定性分析 (314)0 前言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国土资源部、湖北省及重庆市等有关部门,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并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中逐步应用。
九寨沟景区诺日朗中心站后山崩塌成因机制分析
Academic Forum410《华东科技》九寨沟景区诺日朗中心站后山崩塌成因机制分析曾贤薇1,魏 赟1,龙章亮2(1.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 德阳 618000;2.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 德阳 618000)摘要:基于诺日朗后山崩塌的坡体结构、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形特征,分析研究危岩崩塌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变形模式,并通过定性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的防治措施建议,为预防类似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危岩;变形;稳定性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九寨沟景区内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景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景区内景点、公路、栈道等基础设施安全。
1 灾害体概况 诺日朗中心站后山崩塌位于诺日朗中心站后山东侧斜坡,主要包括顶部陡崖。
斜坡坡向202°,整个斜坡高差300-500m(顶部距坡脚公路);陡崖分布宽度近300m,岩性主要成分为石炭系上统岷河组中厚层状灰岩。
该崩塌为高位危岩,据调查,上部陡崖近年来曾多次发生崩塌、落石,尤其九寨沟7.0级地震后,山体内部结构受损,受外界因素影响易产生崩塌落石,严重威胁下部游客及公路。
2 危岩区规模及形态特征 灾害体主要发育于斜坡顶部陡崖区,经现场调查,危岩区的块体被陡倾裂隙切割,受层面及裂隙控制,其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板状体、三棱柱体、四棱柱体、长方体等,已掉落危岩体体积0.8-2.5m ³不等。
根据陡崖区危岩发育特征、主要崩落轨迹、方向、危岩地形特征、危岩的高度,结合节理裂隙的分布情况,现将斜坡顶部陡崖区划分出二个危岩区(分别编号危岩Ⅰ区B1、危岩Ⅱ区B2)。
2.1 危岩Ⅰ区(B1区) 位于调查区陡崖北侧,呈长条状分布。
垂直高差约56m,宽约150m,整体坡面斜长约80m,坡度约70°。
该危岩区地形坡度大,基岩裸露,由于强烈风化导致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切割破碎,主要发育两组节理,第一组:倾向247°,倾角70°,2-4条/m。
煤矿探放水措施
核桃峪矿井二期工程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情况及水害情况分析1、工程概况:我单位承建的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核桃峪矿井二期工程,因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认真吸取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的重、特大透水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杜绝水害事故发生,保证矿井建设期间安全生产,对受水威胁区域,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特编制掘进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2、地层、煤层与岩性:我单位施工的井底水仓由中侏罗统延安组的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油页岩、煤层为主构成,与含水层互层状。
其中主要隔水层段为8煤层,全井田除隆起区外均有分布,厚度0~70.77m,平均厚度25.92m,为井田隔水性良好的主要隔水层。
3、地质构造:(1) 断裂构造勘查区目前未发现断裂构造,因此,可以预测现状条件下断裂构造带不会成为矿井与其它含水体直接沟通的通道;断裂构造对矿井的涌水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卸荷裂隙根据区域资料分析,庆阳白垩系含水盆地地下水一般在沟谷较丰富,在塬区富水性变差。
4、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主要有无日天沟和四郞河,地表水主要补给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第一含水层)和下白垩统志丹群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第二含水层)。
个别断裂发育地段,在地形较低的沟谷区,下白垩统志丹群孔隙裂隙承压水沿断层带上涌,以泉的形式补给地表水或补给第一含水层。
与其它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差。
5.老窑调查情况:现施工区域范围内无生产矿井。
6.水害情况分析:主要为雨季降水由主斜井流至掘进工作面,其次为掘井巷道含水层。
二、探水方案设计1.探水工具:采用YT-28型风钻,10米钻杆。
2.探水方案:探水孔布置:井底水仓工作面布置2个探水孔,一号探水孔布置在巷道中心线拱基线处,水平钻进;二号探水孔布置在距巷道正中拱基线上0.8米处,坡度+40°(见图)。
(0)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
2018-07-15 发布
2018-10-1 实施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0/ T 143—2018
目
次
前 言 ............................................................................................................................................................. I 引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符号 .................................................................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滑坡防治工程分级、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勘查、设计阶段详细勘查、以及施工阶段补充勘查要求、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滑坡 landslide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质弱面向下向外滑动的地质体和堆积体。
3.2滑面 sliding plane滑坡滑动和堆积过程中的底界面,包括滑动剪出过程中形成的滑动面和超覆堆积过程中形成的滑覆面。
3.3滑体 sliding body沿滑动面之上滑动剪出的地质体和沿滑覆面超覆堆积形成的滑动堆积体。
3.4滑床 landslide bed位于滑面之下相对稳定的岩(土)体。
3.5斜坡 natural slope由各种地质作用演化形成的在地形上具有高差的自然坡体,如山坡、海岸、河岸等。
3.6不稳定斜坡 unstable slope具有蠕滑、鼓胀、拉裂等变形特征且变形边界不明显的斜坡。
3.7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andslide prevention针对滑坡防治工程对滑坡区采用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进行地质工作,并编制勘查文件的活动。
3.8主勘探线(剖面) major exploration section揭示滑坡主体结构和变形特征的勘探线(剖面),由钻孔、探井、探槽、物探等综合性勘探点组成。
3.9辅勘探线(剖面) auxiliary exploration section揭示滑坡次级结构和变形特征的勘探线(剖面),由钻孔、探井、探槽、物探等控制性勘探点组成。
地灾勘查大纲设计要求
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勘查及治理方案大纲1、基本的勘探技术手段及要求2、勘查方案编制要求2.1编制基本要求3、勘查报告编制要求3.1编制基本要求3.1.1基本规定(1)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并应附经当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现场量测复核后认定勘查野外完成工作量表;(2)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3.1.2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3.1.3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1)资质证书正本(2)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4)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3.1.4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1)勘查报告文本(2)勘查报告附图(3)勘查报告附件(勘查费用决算书、计算书、试验报告及野外勘探工作照片集等)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摘要:1.卸荷裂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目的和意义3.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方法和技术4.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实际应用案例5.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正文:卸荷裂隙是指在地壳应力作用下,岩石因应力降低而产生的裂隙。
卸荷裂隙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对于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就是通过对岩石中的卸荷裂隙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其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目的在于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下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卸荷裂隙发育范围的勘查,可以有效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信息。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遥感技术等。
地质调查是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绘制等。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和重力法勘探等,可以对地下结构进行无损探测,为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提供重要的物理参数。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则通过对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卸荷裂隙发育范围的地球化学特征。
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可以从宏观角度观察卸荷裂隙发育范围,为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在我国,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华北地区某矿区,通过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发现了一条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带。
在西南地区某地质灾害频发区,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降低了灾害发生的风险。
展望未来,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勘查技术的不断更新、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的提高、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等。
同时,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不断开发,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1.崩塌灾害崩塌是指陡峻的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这里所说的崩塌灾害是指由于崩塌的发生已经或者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否则就是一种普通到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 度得斜坡上。
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
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或者裂隙很深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
崩塌的分类: 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组成的堆积,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此类崩塌常发生在水易渗透和汇集的地点。
其性质是有其母岩的性质决定的,由花岗岩、变质岩、凝灰岩、泥岩形成的崩积土最易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是在基岩表层生产的风化物的崩塌,是崖崩中常见的类型。
这是因为在表层有风化层,它与基岩之间的渗透系数不同。
在水流汇集或者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可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崩落的土层较浅,是一种小规模的滑动,但发生的次数最多。
大多发生在从缓变陡的斜坡变化点的地方。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结构松散,按沉积时的状态形成性质不同的沉积土层,透水性和土的强度有差异,在积水的地方引起崩塌。
4、基岩崩塌:一般在坚硬的岩石的斜坡上,由于节理、层理面、断层面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产生崩塌,在这种裂隙是沿容易崩塌的方向伸展时和在夹有粘土、泥岩等成分时容易发生崩塌。
落石属于小规模的岩石崩塌。
2.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危岩体失稳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常失稳方式有三种,即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
根据对工作区内崩塌危岩总体形态、发育规模、基底和底界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内危岩的失稳破坏方式以坠落、倾倒 -滚落和滑移 -倾倒 -滚落方式居多。
强风化2灰岩灰岩灰岩灰岩 1坠落式倾倒式滑塌式滑移-倾倒式图 3-2危岩失稳方式示意图图3.2-1危岩体失稳方式示意图1坠落式受裂隙切割和下部岩腔影响,高悬于陡岩上端和岩腔顶部的危岩体,随卸荷裂隙不断加深加宽,一旦裂隙发育切割整个危岩体,使其脱离母体,危岩在重力作用下从母体突然脱离失稳产生崩塌。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分类及发育规律
Peng J ianbing1 ,2 , Li Xiπan1 ,2 ,3 , Fan Wen1 ,2 , Chen Zhixin1 ,2 , Su Shengrui1 ,2 , So ng Yanhui1 ,2 , L u Quanzho ng1 ,2 , Deng Yaho ng1 ,2 , Chen Liwei2 , Sun Ping2第 14Biblioteka 卷 第 6 期 2007 年 11 月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北京大学)
Eart h Science Frontiers (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 y)
Vol . 14 No . 6 Nov. 2007
高边坡抗剪洞卸荷裂隙断层追踪开挖施工方法
高边坡抗剪洞卸荷裂隙断层追踪开挖施工方法摘要:大岗山水电站抗剪洞属于高陡边坡深部卸荷裂隙断层追踪开挖置换施工,开挖工程工作面多而分散,施工技术复杂,工期要求严,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
本文主要介绍大岗山水电站抗剪洞卸荷裂隙断层追踪开挖施工方法。
关键词:高边坡;抗剪洞卸荷裂隙断层追踪开挖;施工方法1、工程概况大岗山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中游上段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挖角乡境内,为大渡河干流规划调整推荐22级方案的第14梯级电站。
坝址距下游石棉县城约40km,距上游泸定县城约75km。
工程枢纽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水垫塘、二道坝、右岸泄洪洞、左岸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
最大坝高210.00m,电站装机容量2600MW(4650MW)。
大岗山工程处于2008年汶川大地址重灾区石棉县,工区地质情况复杂,且受汶川地震影响大。
大岗山水电站大坝边坡开挖高差达400m以上,右岸边坡天然情况下整体稳定,工程边坡由于开挖原因,将表层阻滑岩体挖出,形成了上、下游100~200m范围内,高度约200~300m,方量约200~500万m³的整体可能失稳块体及从几万~几十万m³的一系列的局部可能失稳块体。
开挖过程中在块体底部剪出口附近受开挖卸荷、应力条件等因素控制,出现了沿边界结构面的多次变形错动。
由于边坡出现断层卸荷裂隙,地质条件复杂,造成了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给大岗山水电站工程总体工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大坝施工及工程安全,经研究决定对右岸边坡进行了多种方法结合的加固,综合治理,实时监测,动态设计,其中采取锚索、抗剪洞、抗滑锚固桩、斜井联合提高控制性结构面强度,解决深层变形问题。
由于是追踪卸荷裂隙断层,抗滑锚固桩属于动态设计,其中包括:边坡锚索、地下洞室开挖支护、回填混凝土,回填灌浆、固结灌浆、接缝灌浆等。
(大岗山水电站抗剪洞布置图)图12、工程施工特点根据本工程的总工期要求,考虑到后期混凝土工程的需要,以抗剪洞卸荷裂隙断层追踪洞挖为重点,抗剪洞开挖具有深度大,开挖断面大,岩石情况复杂。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卸荷裂隙探讨
为 估 算 坝 肩 两 岸 边 坡 应 力 分 布 情 况 ,可 利 用
NY 计 采 调整 , 同时 在这 些 结构 面 的末 端 出现 应力 集 中 , 当应 A S S来 进 行 分 析 , 算 选 用 弹 性 物 体模 型 , 用 节点 进行 网格 划分 , 数选 用按 : 度 G 26 0k a 参 重 = 0 P / 力 达 到 结构 面 极 限应 力 或应 变 时 ,这些 微 观裂 隙 的 4 弹性 模 量 E 2 P , 松 比 = .3 重 力加 速 度 = 0G a 泊 O2 , 数 量 急 剧增 加 , 隙 长度 不 断扩 展 直至 贯通 , 而形 m , 裂 从 成规 模 较 大 的卸 荷裂 隙 。
高 陡边坡 勘 测 中的地 位 十分 突 出 , 识 、 究 卸 荷裂 力 ; 为抗 拉 强度 应 力 。 认 研
3 工程实 例及岩体应 力分析
湖 北 恩施 青 龙 电 站 坝 址 两 岸 边 坡 陡 峻 ,坡 角 厚 层 状 微 晶灰 岩 , 岩层 近横 河 向 , 上 游 , 角 5 ~ 倾 倾 。 内 ( ~ O m。该 工 程两 岸 坝 肩 卸荷 裂 隙 发 育 , 、 5 l) 左 右 岸 分别 发 育 9条 、 卸 荷裂 隙 , 附 图 。卸 荷 裂 隙 4条 见
在 许 多孤 立 的 细 微 裂 隙 , 些 细微 裂 隙 由 于受 到 岩 这
O 。坡 面岩 体 为弱 风 化 状 , 风化 岩 体位 于坡 面 以 微 故 岩体 是 一 种具 有初 始 损伤 的地质 体 。这 些结 构 面 2 。
呈 最 0e X ) 一 学 强 度 降低 。从 微 观看 ,岩体 中这些 结构 面 末端 存 面 起 伏 , 张性 , 大 张 开 宽 度 达 1 m( , 般
勘察中利用钻孔对断裂分布状况进行探查时采取的策略
决断裂带对地铁建设来的不良影响的重要内容。在本文的探
根据前述三种假定,建 立 如 下 计 算 模 型:长 度 为 L 的 直 线
讨研究中,为了使研究 结 论 具 有 典 型 性 和 普 遍 性,不 妨 作 出 以 地铁线路,在其下方 有 平 行 的 N 个 直 线 型 等 宽 S 断 裂 带 与 线
得的断裂段比例推测 值 明 显 偏 低、失 准,但 该 策 略 的 优 点 则 在
于 推 测 断 裂 位 置 明 确 ,对 指 导 施 工 很 有 意 义 。
米)。
测 时 ,有 两 种 策 略 :
2 研究策略 以地铁工程线路 为 例,在 利 用 钻 孔 资 料,推 测 与 断 裂 带 相
交线路的长度(称为断裂段长度)占地铁线路 全长 的百 分比(称 为 断 裂 段 比 例 )时 ,我 们 通 常 有 两 种 策 略 :
策略 1:对 钻 孔 中 揭 露 到 的 每 一 条 断 裂 带,推 测 各 断 裂 段 长度(可根据地区经验、钻 孔 资 料 分 析 所 得),累 加 各 断 裂 段 长 度 获 得 断 裂 段 总 长 ,进 而 计 算 出 断 裂 段 比 例 。
的 相 互 关 系 控 制 ,与 断 裂 带 相 交 线 路 的 长 度 变 化 很 大 。 断 裂 发 育 状 况 较 大 程 度 上 控 制 了 岩 石 围 岩 级 别 ,是 地 铁 勘
察 中 需 查 清 的 重 要 问 题 。 利 用 有 限 或 极 为 有 限 数 量 的 钻 孔 资 料 作 为 主 要 探 查 手 段 时 ,利 用 钻 孔 资 料 对 断 裂 发 育 状
该策略的可靠度取决于钻孔间距和断裂带宽度。当钻孔
可 行 性 研 究 勘 察 阶 段 的 钻 孔 间 距 约 1000 米 ,初 步 勘 察 阶 段 间距较小时(详细勘察、补 充 勘 察 阶 段),两 孔 之 间 的 线 路 均 视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摘要:一、卸荷裂隙的概念与作用二、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重要性三、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方法与技术四、勘查成果的应用与实践五、发展趋势与展望正文:一、卸荷裂隙的概念与作用卸荷裂隙是指在岩体或土体中,由于外部荷载作用引起的内部应力分布改变,导致原有裂隙扩展、新裂隙产生的现象。
卸荷裂隙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影响边坡稳定、控制岩体渗透性等。
因此,对卸荷裂隙发育范围进行勘查至关重要。
二、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重要性1.保障工程安全:了解卸荷裂隙发育范围,有助于评估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
2.优化工程布局:通过对卸荷裂隙发育范围的研究,可以指导工程布局避开危险区域,降低工程成本。
3.提高资源利用率: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有助于矿产资源勘探,提高资源利用率。
4.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了解卸荷裂隙发育范围,有利于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三、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方法与技术1.地质调查法:通过野外调查,搜集地质资料,分析卸荷裂隙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等。
2.地球物理勘探法:利用地震、电法、磁法等地球物理手段,探测地下卸荷裂隙发育情况。
3.钻孔勘探法:通过钻孔取芯,观察卸荷裂隙在钻孔内的分布特征。
4.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图像,分析卸荷裂隙在地表的分布规律。
5.数值模拟法: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卸荷裂隙发育趋势。
四、勘查成果的应用与实践1.工程设计:根据勘查成果,合理布置工程设施,确保工程安全。
2.地质灾害防治:根据勘查成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3.矿产资源开发:根据勘查成果,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
4.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根据勘查成果,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措施。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1.综合勘查技术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多种勘查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勘查精度。
2.信息化与智能化: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勘查效率,降低勘查成本。
3.跨学科研究:加强地质学、力学、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探讨卸荷裂隙发育机制。
高路堤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高路堤工程地质勘察说明1 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的高路为路线跨越沟谷地带而建设。
仅有机耕道通过,交通较不方便。
高路堤起讫里程桩号为K111+050~111+220,全长150m,高路堤段最大填方高度19.05m。
1.2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为满足拟建高路堤施工图设计的要求,查明场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的不良地质问题,我院于2011年6月24日至2011年6月27日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孔内原位测试及室内常规物理力学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并结合初勘资料对场区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个。
完成实物工作量见下表。
表1-1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通过勘察,所取得的资料达到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
1.3质量评述本次勘察按每100m(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可每300m)设一个横断面,或每个工段设2~3个横断面,每个控制横断面上一般设1~3个勘探点的布孔原则进行布孔,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布孔原则,勘察深度满足要求;勘察严格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勘察中认真贯彻执行院三标一体(QEO)管理体系,注重事前知道、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验收及成果资料的一校二审制;勘察期间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对勘察工作进行了检查和验收;勘察所取得的资料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2.1 气象水文拟设路线所在地区属亚热带至温带云贵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但常出现干旱、冰雹、低温、绵雨、雪凝等自然灾害。
项目所在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1℃~15℃,年平均最低气温0℃~4℃,无酷暑严寒,气候温和。
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500mm,每年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雨季降水多阵雨,中雨、大雨、暴雨少,夜雨多见于冬、春、秋季,夏季常发生暴雨洪涝。
根据资料统计,沿线年平均蒸发量在1000~1400mm之间,7月平均蒸发量最大,约为167.5mm,1月平均蒸发量最小,平均蒸发量约为31.4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
【原创版】
目录
1.卸荷裂隙的概念和意义
2.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方法
3.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重要性
4.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实际应用案例
5.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卸荷裂隙是指在地壳中,由于应力变化导致岩石产生裂隙并填充了部分物质的裂隙。
卸荷裂隙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如花岗岩、砂岩、页岩等,它们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水利工程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卸荷裂隙的范围、分布、性质和发育程度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坑道勘探等。
地质调查是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基础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地质体的观察、测量和描述,了解卸荷裂隙的地质背景和发育条件。
地球物理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等,推测卸荷裂隙的存在和发育情况。
钻探和坑道勘探则是通过直接获取岩石样本,对卸荷裂隙的性质和发育程度进行详细的研究。
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卸荷裂隙是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的重要诱因,对其进行勘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卸荷裂隙对工程建设如隧道开挖、基础工程、水利工程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勘查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我国在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例如,我国在长江三峡、青藏高原等重大工程建设中,都成功应用了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未来发展趋势十分乐观。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的发展,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技术手段将更加先进和精确。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地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对卸荷裂隙发育范围勘查的需求也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