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合集下载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应策略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应策略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应策略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1.学习压力大。

初中是学生进入高中的关键阶段,各科目的学习任务较多,难度也逐渐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

同时,升学压力也使学生感到焦虑和紧张。

2.自我认同困扰。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有着较强的探索需求。

然而,社会和同伴的评价常常使他们陷入自我认同困扰。

3.社交压力增加。

初中是学生融入社会的过渡期,学生在同学和师生之间建立起新的社交关系。

对于一些内向或社交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面对新的关系和环境可能感到不适应和受挫。

4.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问题在他们中间逐渐流行起来。

甚至一些学生会出现自残、自杀等严重行为。

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对策1.提供情感支持。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初中学生充分的情感支持,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同时,鼓励学生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2.指导认知调节。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

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

3.增强社交能力。

学校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

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和团队建设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交,培养友善、合作的态度和技巧。

4.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要加强心理教育,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讲座、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5.建立健康的评价机制。

学校和家庭要合理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激励和正向反馈。

6.加强学校和家庭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分析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家庭期望,心理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背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他们面临着紧张的学业压力、父母期望的重负、人际关系困扰以及自我价值感的挑战。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中学生带来了新的心理冲击,比如网络欺凌和自我形象不安等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首先,中学生面临的巨大学业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的竞争压力以及日常功课的繁重负担,使得中学生常常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

这种长期的压力会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诸如失眠、厌学和抑郁等。

其次,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他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过度的期望往往使得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和无力感。

此外,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更强烈的需求。

然而,学业竞争和社交媒体的存在常常使得中学生感到孤立和排外。

这种孤独感和社交隔离感会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

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为了确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压力,并学会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开展咨询和辅导活动,学校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

其次,家庭教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明确表达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内心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中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 压力大:中学生面临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各种压力,他们要同时承担课业重压和社交压力,可能追求卓越的成绩和成功,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高期望。

2. 学习焦虑:中学生为了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经常面临考试焦虑和成绩焦虑。

他们可能感到压力和焦虑,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应对。

3. 自尊问题: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自己的身体、外貌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高的敏感度。

他们可能比较自己与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自卑感或自负心理。

4. 情绪困扰: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情感问题、家庭问题或学业问题,中学生常常面临情绪困扰。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焦虑、抑郁或愤怒,需要寻求适当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情绪。

5. 社交挑战:中学生面临社交挑战,包括建立和维护友谊关系、适应团队合作和解决冲突等。

对于那些社交技巧较弱或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心理困扰。

6. 网络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可能过度依赖于手机和社交媒体等网络工具,导致沉迷于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睡眠和人际关系。

对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他们需要提供支持、倾听和理解,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来应对挑战和困扰。

同时,中学生也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5篇第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应对策略摘要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剧变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能否得到重视,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教育问题。

本文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广大基层教育者解决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献计献策。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应对策略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国家间竞争呈现激烈趋势。

教育是综合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劳动者的素质高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国力的强弱。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

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往往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无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关键。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这三年往往是学生身体发展、性格培养和智力开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

初中学生处在充满幻想的时期,是朝气蓬勃但又十分叛逆的特殊时期。

这个事情是学生“危机年龄阶段”,必须予以重视。

初中阶段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重大,而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又是重中之重。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非常特殊,首先是认知特点。

初中生已经可以具备基本的理性思维能力,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

其次是情感和意志特点。

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情绪活动具有极端化表现,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强烈而转化迅速,难以驾驭自己,呈现外露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第三初中生心理特点变化明显。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特征。

随着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内部技能和性成熟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一、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1.初中生学习方面困扰难题我们经过一些调查,从中知道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讲求方法和策略,更是没有指定学习计划,并有效执行。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现如今,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由于学业压力、身体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并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一、个人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学业压力初中生学业负担较重,面临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他们常常需要应对繁重的作业和备考,缺乏自主管理的能力。

这种学业压力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通过时间规划、合理安排作业和考试复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长也应给予他们适度的支持和指导,减轻学业压力。

2. 身体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开始,身体发育和荷尔蒙变化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他们往往在自身形象和身体变化上感到困惑和不安,并易受到外界的评价和标签影响。

解决方案:学校应在课程和教育活动中加强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身体变化的正常过程,鼓励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身体意识。

家长也应提供支持和正面引导,促进孩子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二、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 缺乏心理教育和辅导在学校中,心理教育和辅导往往被忽视。

学校更注重学术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缺乏心理教育和辅导的学校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积累和加重。

解决方案: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

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 学生关系紧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面临着同伴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容易造成社交困扰和情感压力。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情感教育和沟通技巧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友谊和互助意识。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之间关系的监护和干预,防止欺凌和排挤现象的发生。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大全五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大全五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分析心理素质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情况为了研究和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情况,我们于2000年9月至2005年8月,在湖北、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江西等省(市),对68所中学(其中重点中学32所,普通中学[高中]18所,初中12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进行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测试、座谈、专访等形式,收到个人有关材料26236份(其中家长反映的材料3218份)。

同时,组织教师座谈会16次,学生座谈会12次,访问中学心理咨询室6个。

在心理老师配合下,对72个咨询案例进行分析。

调查获取的情况的数据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总体趋势,从中折射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一)学习心态1、学习压力学习压力大在问卷调查中,重点高中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和“大”的占86%以上,一般高中的学生为80%,职业高中的学生为58%,初中生的此项比例为72%。

压力来自高期望值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

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考上理想学校是阳关大道,否则前途堪忧。

作业量繁重在上述观念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被层层加码。

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

每天面对几个学科一齐压下的大量作业,部分学生的心态多是消极或无奈,“乐意接受”的只占19%,“不乐意但只有接受”的占69%,认为“不堪忍受”的占12%。

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中学生在校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毕业班甚至超过10小时,不少学校晚上20:30还在上课。

65%高中走读学生23:00以后才休息,24%的超过0:00入睡。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中学生作为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变化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值得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中国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学生需要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以进入理想的大学。

这种竞争性的环境导致了学生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之中。

他们需要应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高强度的培训班,这常常导致他们牺牲了睡眠时间和休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这样的学业压力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等。

根据调查,中国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学习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其次,中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学生晚上熬夜使用手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手机的使用不仅延迟了入睡时间,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加之学业压力大,许多中学生变得失眠,难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情绪波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此外,中学生普遍面临着人际关系问题。

在青春期,年轻人开始对自己的外貌、智力和社交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和他人的评价变得敏感,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欺凌、排斥和歧视。

加之家庭和学校的期望压力,许多中学生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往往无法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最后,中学生面临着互联网成瘾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虚拟世界。

网络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困境、放松自我和寻求成就感的机会。

然而,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会使他们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影响学习和社交能力,甚至导致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作为社会的未来,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与生活变化。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显示出了无数的问题,而适当的应对策略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压力、社交障碍、家长教育等方面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思考。

一、学习压力初中是学生进入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通过艰苦努力获得更多的成绩。

这样的期望压力往往会让初中生不堪重负,甚至有自杀的情况发生。

而在学校,各种课业考试、竞赛项目、社会实践等也是初中生学习压力重的原因之一。

解决学习压力应该循序渐进,既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又要保留孩子们自由思考、选择的权利。

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人际关系,必要的技能和培训,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社交障碍初中阶段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学校对孩子的关怀与教导不仅是学习成绩,更需要协助孩子们树立正常的心理与情感,掌握好交往沟通的技巧,遇事会友善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心情。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同发展,孩子们面对的现实十分残酷,社交障碍的出现也不可避免。

建立学校和社会支持的网路以及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将帮助孩子们树立一个强大的连接,使他们的问题能够在足够安全的实现中得到解决。

三、家长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家长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展有长远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学习,不给孩子们发展的空间,扼杀了他们自身的优点和潜能,也导致一些孩子成为被保护的对象。

父母要坚持把“不以成绩论英雄”这个原则贯彻到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教育他们勇于面对社会竞争的现实,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们在不确定和灵活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

总之,在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长与学校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和死记硬背的学习,忽略了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现代社会的中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他们在学业、家庭、社交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分析其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

中学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评价,这使得他们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另外,学生还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和要求,这造成了他们的认知压力和适应困难。

其次,中学生的家庭关系问题也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现代家庭普遍存在双职工、独生子女和亲子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使得中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感到缺乏支持和理解。

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使得中学生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家庭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家长要充当好孩子的朋友和理解者的角色,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亲子交流的质量。

最后,中学生的社交问题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社会的中学生面临各种竞争和选择,他们在社交方面常常感到孤独和自卑。

有的中学生由于过度依赖网络交友,导致社交技能能力薄弱,与人交往不顺利。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可以开设社交技能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家长也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与人交流。

综上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十分严峻,但也存在相应的对策。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为他们创造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浅谈初中生的心理偏差及其调节方法

浅谈初中生的心理偏差及其调节方法

浅谈初中生的心理偏差及其调节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初中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心理偏差及调节方法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调节方法,以期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初中生心理偏差的表现1.学习压力过大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使得初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

2.人际关系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人际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导致孤独感、自卑感等问题。

3.自我认同困惑初中生在青春期开始探索自我认同,他们可能对自身的价值和目标产生困惑。

缺乏明确的自我认同可能导致自我评价不准确,进而引发自卑、迷茫等心理问题。

二、调节方法1.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学习处理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评价的准确性。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如何面对压力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者。

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业压力大。

中学阶段是学生升学的关键阶段,对于升学压力难以承受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感到沮丧、焦虑甚至绝望。

第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暴力、离异、亲子冲突等问题会给学生带来长期的心理压力。

第三,社交困扰。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发育的阶段,对于同学关系、恋爱等问题的困扰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上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一些主要方面,下面将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首先,学生学业压力大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面,教育制度的问题。

当前的教育制度过于功利化,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

另一方面,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过高。

家长和社会往往期望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过高的期望也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

针对学业压力大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教育制度,减少考试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其次,在家庭和社会中,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关注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而非仅仅关注分数。

其次,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家庭暴力、离异、亲子冲突等问题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要培养自己的素质,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家庭暴力和离异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健康的家庭关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最后,中学生的社交困扰也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波动大: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影响,表现出喜怒哀乐的变化。

2. 焦虑和抑郁:初中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3. 自卑和社交恐惧:有些初中生因为自己的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产生自卑和社交恐惧的情绪,害怕与人交往,逃避社交场合。

4. 攻击和暴力倾向:一些初中生因为情绪不稳定或者受到挫折,可能会出现攻击和暴力倾向,对他人造成伤害。

5. 网络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初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影响学习和生活,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加强沟通与支持。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氛围,减少对初中生的不良影响。

初中生自身也应该学会调节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首先,学业压力过大。

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
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并取得好成绩。

这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容
易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其次,社交压力与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
需要在同伴之间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

然而,社交压力常常令他们感到不
自信和焦虑,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教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

然而,一些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往往过于严厉或溺爱,导致孩子缺乏
自主性和自信心,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另外,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心
理健康宣传活动和培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

同时,社会
也应该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专业的指导。

此外,中学生本身也应该主动参与自我调适和提升。

他们可以通过参
加兴趣班、运动、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提高自信心。

同时,他们还应该学会适当地排解压力,培养调节情绪的技能,比如通过音乐、
阅读、写作等途径来舒缓压力。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和中学生本身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但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此,不善于处理生活、研究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

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出现心理失常。

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帮助他们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从大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看,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是好的。

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厌学。

一些学生对研究没有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研究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很高。

2、逆反。

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

3、易怒。

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很容易波动,例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等。

这类学生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哭叫,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4、社交恐慌。

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往往寻找借口回避,即便是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

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

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

5、嫉妒。

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不但不研究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

6、不良嗜好。

一些学生有吸烟、喝酒、手淫等不良行为惯,一些学生打游戏机上瘾,并由此产生不少问题行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7、焦虑。

这种心理障碍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普遍,大多数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

少数学生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他们入睡难,易被惊醒,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对策1. 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中学生,这个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特殊群体,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心理战。

咱们常说“青春无敌”,可实际上,很多同学的内心却是波涛汹涌。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很多同学感到心力交瘁,心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真让人心疼。

1.1 压力山大首先,大家都知道,考试成绩是压在中学生肩头的一座大山。

每到考试季,学校的气氛就像是冬天的北风,冷得让人瑟瑟发抖。

无论是高年级的会考,还是低年级的期末考试,大家都在为分数拼命奋斗。

压力不仅来自老师的期望,还有家长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

为了追求“优等生”,许多同学每天都像在打怪升级,忙得不可开交。

可这份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释放,就会让心理健康问题找上门来,真是“压力山大”呀。

1.2 人际关系复杂除了学习压力,友情和爱情也是中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就像那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同学在交朋友的时候常常面临困惑。

友情的小摩擦、爱情的小误会,时不时就像夏天的雷阵雨,让人措手不及。

有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就能让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得像拉紧的弦,稍不留神就可能崩断。

而且,网络社交又增加了很多复杂性,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常常让同学们觉得难以捉摸,这也让不少人心里有苦说不出。

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别小看心理健康,这可是关系到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大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想象一下,一个每天都在焦虑、烦恼中的学生,如何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甚至会觉得“这书真看不下去”,每一页都是负担。

2.1 学习效率下降心理健康差的同学,学习效率往往大打折扣。

头脑中的杂念像无形的杂草,根本无法专注。

甚至在课堂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白噪音”覆盖,听着听着,心就飞到天边去了。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成绩滑坡,真是“自掘坟墓”啊!2.2 情绪问题加重而且,长期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情绪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全面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背景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面临诸多生活和学业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三、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广泛收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数据,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压力、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尊感和应对能力。

四、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习压力中学生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近八成学生表示压力较大,其中超过一半学生表示经常有减压不良的情况发生,如失眠、焦虑等。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能力较弱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问题。

近七成学生表示在面对挫折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失控的情况时有发生。

3. 人际关系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在班级或社交场合中很少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一些同学甚至遭受了校园欺凌。

4. 自尊感自尊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近六成学生表示自尊感不足,对自身价值和能力持有较低的评价。

5. 应对能力中学生的应对能力亟待提高。

超过半数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容易受挫,缺乏积极应对的策略。

五、讨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1. 教育压力中国教育体制下的竞争压力较大,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

2. 家庭环境一些中学生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教育支持不够,导致学生无法得到适当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3. 社会影响社会舆论对中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给他们造成了更多的心理压力。

六、建议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课程,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

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一些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厌学。

有30%的中学生对研究缺乏热情,表现为研究“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54%的学生在坐到书桌前准备研究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

20%的学生会在对研究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

36%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是由于不喜欢某位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

此外,还有约10%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

中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2、焦虑。

中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

面对考试,有20%的中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47%的学生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

考试焦虑同时又辐射产生了中学生对人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

3、冷漠。

在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时,有34%的中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

在“受到重大刺激不激动、不流泪”一栏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4、孤僻。

通过走访班主任及随机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

测量中教师、家长对“交新朋友困难”、“在集体场合适应困难”、“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的评定分别为8%、16%、11%。

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部分中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了其交往的自卑、怯弱、排斥等。

检验表明,中学生的孤独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为它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身心发育和思维能力迅速增长的阶段。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情感波动大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极易引起情感波动,情绪难以稳定,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

2. 校园暴力日益增多中学生校园暴力作为极具危害性的社会问题,在现今的中学生之中日益增多。

校园暴力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是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3. 网络消费过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对中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控。

4. 学业压力大学业竞争日益剧烈,中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学生为了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而疲于奔命,从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休息时间,加剧了身体的疲惫。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上介绍了一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主要特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学生的问题解决入手呢?1. 学校要重视心理教育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心理课程,让中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处理,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发现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家长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此外,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为他们创造一种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平和的成长环境。

3. 合理安排中学生学习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巨大压力,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父母和学校都应该建立一个适当的学习时间规划,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有一个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4. 进一步加强校园暴力的治理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校园暴力的防范和惩治机制,同时帮助勇于揭露暴力的中学生,保障他们的安全和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虽然如此定义,但心理健康的标准却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提高,所以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当困难的。

尤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作为教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

本文就从中学生的情绪入手,对其情绪心理的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罢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四条,其中第一条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权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中,第八条亦为“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结合中学生的特征,其“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无疑是判断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1.中学生情绪活动具有丰富性。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展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

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人际交往的增多,情绪进一步发展起来。

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心理健康更趋完备。

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及程度见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占百分之十。

情绪是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它影响广泛持久,若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容体导致心理患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让我们对中学生的情绪活动和变化作一些概要认识吧。

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着各种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使中学生在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等,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体验。

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纹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

比如说,此时对某一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愿意接近,却由于自尊的原因,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

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关系。

他们喜欢感情用事,于是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弱者则多加恻隐之心。

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唯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

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怄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悲观、绝望。

在强烈的感情冲动下,他们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

正因为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也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就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2.中学生的情绪在实践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

一件事情引起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留在心头,这种拉长了的情绪状态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

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干什么事都有劲,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好,则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欢乐愉快,或安乐宁静,或抑郁低沉,高兴的情绪会延续成良好的心境,苦恼的心境也会延续成闷闷不乐的心境,而这种不良心境的延续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中学生的情绪内容日趋复杂,但其高级情感体验上存在一定的简单性。

中学生的情绪有时十分的强烈,有时又温和细腻;有时大起大落,波动性强,有时又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有时袒露率直,有时又文饰内隐甚至封闭内心情绪,这就使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二、把中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归纳,分析成因并解决1.沮丧。

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受挫折引起的。

沮丧如同感冒一样会影响生活的乐趣。

对沮丧放任不管,会使其进一步恶化,还极有可能转化为慢性抑郁症。

其对策是:加强锻炼,从爱好兴趣中寻求活动;增进社交;思想乐观;突出自己的优势;不背思想包袱;增加愉快想象;语言暗示;增强自信;乐于助人;到大自然中去。

2.紧张。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就处在各种刺激之中,每个人都会调动机体和各种功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种适应过程。

如果客观刺激与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平衡时心理上就会出现紧张。

紧张心理的产生在于动员机体所有的潜力,应付异常情况。

一般情况下,当造成紧张的外内部刺激消失后,紧张就会消除,机体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但如果某些刺激相当强烈,而且频繁地作用于机体,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那么有朝一日机体的职能就会消耗殆尽,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导致身心疾病。

紧张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多读紧张引起的心理疾病。

其消除方法如下:向同学、家人或朋友讲述、发泄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暂避一时,不钻牛角尖,心平气和时再思考解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适当宣泄以使心理恢复平静,如痛苦一番;转移到其它活动来调节情绪,使紧张心理得到松弛;请求别人帮助或者主动帮助别人,以求得心理安慰或使自己得到快乐,从而减轻紧张心理。

3.消沉。

消沉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相协调的反应,使人们对待周围世界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

它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会使一个人斗志降低,才华埋没,失去爱和交往的能力,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使生命失去光泽。

消沉的产生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也许我们无法消除引起消沉的外部因素,但却可以塑造一颗坚强的心,走出消沉的泥潭。

消沉的情绪可能源于精神的空虚,不知自己为什么而生活,也许还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了目标就能走出平庸,走出消沉,把无所事事变成造福人类的快乐和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生活充实完美。

消沉也可以源于自我封闭,与外界交往太少。

这就需要重新开始生活,向别人伸出真诚之手,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真诚相待,这样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真诚和热情。

消沉可能源于过去的挫折经验。

这时就要明白,人不是为回忆而活着,而是为今天而生活。

不必盯着过去的伤疤,不必停留在过去的不快中,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想着今天,展望明天,使今后的每一天更有意义。

同时,要学会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使消沉不再与我们相伴。

4.急躁。

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

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长此以往就会打破内心的和谐与宁静,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

控制急躁情绪,首先要加强办事的计划性,避免毛手毛脚,慢慢养成稳定的习惯。

其次要加强素质训练,因为急躁往往和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

因此可以通过下棋、练书法、钓鱼、小制作等来磨练耐性和柔韧性,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急躁的习惯。

再次,办事前先作自我暗示,如默念三十遍“冷静”、“莫慌”等,慢开口,后动手,缓缓行事,不急不躁。

最后,切记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这也是克服急躁的重要措施。

5.冷漠。

冷漠的形成,既有生理原因又有心理原因。

在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短暂失调,容易给人带来较大的情感波动,并使人处于情感低潮,就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感情细腻的人产生冷漠和抑郁。

而在心理上,一般来说,当人们失去亲友、事业不顺或健康不佳时会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冷漠就可能产生。

就会感受到绝望与徒然,就会觉得生命无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冷漠是源于一种观念上的狭隘和过高的成就动机。

那么如何克服冷漠呢?第一副良药是多交流,第二副是多接触大自然,第三幅是多欣赏艺术,让艺术的魔力去消除冷漠。

三副药吃完,再配合物理疗法,一是原感疗法,通过尖叫或惊恐痛苦来释放压抑的情绪,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治疗。

二是幽隔疗法,把一个冷漠的人放在幽隔室里,与外界彻底隔绝,使其心理活动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轻松自由地进行,从而释放内心矛盾,激发交际需求,从而消除冷漠。

6.愤怒。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冲动较为明显。

进入高中后,一般能够根据情境来支配自己的情绪表现,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冲动性逐渐下降。

但愤怒发脾气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不管这种现象是否正常,但它绝对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如不加控制,则会失去理智,甚至引发犯罪。

因此如何控制愤怒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方法有甲、乙、丙、丁四种。

甲曰情境转移法,当想发火时,不妨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换个地方听听音乐谈谈心,就会平静下来。

乙曰理智控制法,可采用前述的自我暗示方法控制自己,用理智战胜感情。

丙曰时间推移法,想一想有时为某事发怒,过后觉得“不值得”,这次会不会又是那样?既然如此,不如不怒。

丁曰目标升华法,把怒气这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升华为好好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不为区区小事斤斤计较,从大局从长远考虑问题,度量就会大起来,怒气就会降下来。

7.厌倦。

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直接和间接的压力,青春期特有的敏感,社会对这些“小大人”一系列的“不允许”,使得他们在仅有的喘息间隙开始迷惑:“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于是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由此产生,对以往所存在的压力充满敌视,从而厌倦学习和生活。

其对策有三: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进行发泄;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有效帮助;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况下寻找有利因素,从而战胜困难,克服厌倦。

8.忧愁。

当遇到使你忧郁的刺激时,要想方设法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你忧愁。

我们没有必要钻到忧愁里去使它扩展,也没有必要过多重视它,以很大的精力去驱赶它,应该把这种忧郁的刺激当作是一种正常现象,尽可能不去想它,而把精力集中于你当前做的事,形成你在工作学习上的注意中心。

随着这种注意中心的形成和巩固,忧愁就会慢慢淡化,不知不觉被忘掉。

要正确对待使你忧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来自于你本人,也可能来自于外界,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以积极态度来对待来自他人的致忧信息,这样就不会被他人的消极情绪所左右。

也不要给自己虚构忧愁,而要抓住现在,一步步地做好了,积累经验,就会更好地建设将来。

另外,消除忧愁还需要加强个性锻炼,培养自己乐观态度和博大胸怀以及高雅的气量,微笑对待生活和学习,这样才会更自信,更有胆量迎接生活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