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第三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加入晶体结构的速度。
ua01exp KGT
28
当过程离开平衡态很小时,T接近于Tm,ΔG«KT,
上式可近似写成:
ua0 K G Ta0 K H m T TT a0 K H m 2 T T
晶体生长速度与推动力(过冷度ΔT)呈直线关 系。
29
当过程离开平衡态很大时, T«Tm ,ΔG»KT, 上式可近似写成:
第三章 熔体和玻璃体的相变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3.1 玻璃的分相 3.2 玻璃的析晶 3.3 微晶玻璃的核化和晶化 3.4 玻璃的析晶缺陷
3
3.1 玻璃的分相
分相:玻璃在高温下为均匀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或 在一定的热处理时,由于内部质点迁移,某些组分 发生偏聚,从而形成化学组成不同的两个相。
使晶核更快地长大。
界面能
固液界面能越小,晶核生长所需能量越低,结晶速度越 大。
32
3.4 玻璃的析晶缺陷
3.4.1玻璃析晶缺陷产生的原因
u u
Iv Iv
ΔT
33
3.4.2 影响玻璃析晶缺陷产生的因素 玻璃成分
玻璃成分是引起玻璃析晶的内因。成分愈简单,愈容易 析晶。
玻璃的结构因素
网络的连接程度对玻璃析晶有重要作用。网络连接程度 愈大,愈不易析晶,网络断裂愈多,愈易析晶。
26
用于微晶玻璃的成核剂:
贵金属盐类 Au、Ag、Cu、Pt、Rh 氧化物 TiO2、P2O5、ZrO2、Cr2O3 氟化物 氟化钙(CaF2)、冰晶石(Na3AlF6)、 氟硅
化钠(Na2SiF6)、 氟化镁(MgF2)
27
3.2.2 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速度取决于物质扩散到晶核表面的速度和
22
3.2 玻璃的析晶
熔体或玻璃体中析出晶体,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 晶核形成、晶体长大。
成核过程可分为:均匀成核、非均匀成核
均匀成核:指在宏观均匀的玻璃中,在没有外来物参与 下,与相界、结构缺陷等无关的成核过程。
非均匀成核:依靠相界、晶界或基质的结构缺陷等不均 匀部位而成核的过程。
23
3.2.1.1 均匀成核 新相形成过程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能量变化:
11
成核分相(N区)
➢ 2 G >0,成分无限小的起伏,导致自由焓增大,单相对 C 2 成分无限小的起伏是稳定的或亚稳的。
➢ 新相的形成不是自发的,需要做功。 ➢ 新相通过成核-生长从母液中析出。
12
两种不同分相机理
旋节分解分相 ➢相变开始时浓度变化程度很小,但空间范围很大。 ➢是发生在平均浓度C0的母相中瞬间的浓度波形起伏, 出现浓度低处C0向浓度高处Ca´的负扩散(爬坡扩散)。 ➢第二相相界面开始是弥散的,逐渐出现明显的界面, 浓度随时间持续变化直至达到平衡成分。
13
成核分相: ➢由于核的形成局部地区由平均浓度C0降至Ca,同时出 现一个浓度为Ca´的“核胚”。 ➢是一种由高浓度C0向低浓度Ca的正扩散。 ➢起始浓度变化程度大,而涉及的空间范围小。 ➢第二相成分不随时间而变化,分相析出的第二相始终 有显著的界面。
14
15
两种不同分相结构
旋节分解分相 连通结构
18
3.1.5 分相对玻璃性能的影响 分相对具有迁移性能(如黏度、电导、化学稳定性
等)的影响较为敏感。 分相对具有加和特性的另一类性质(如折射率、密
度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的影响不那么敏感。
19
3.1.5.1对具有迁移性能的影响
分相对具有迁移性能的影响决定于分相的形态。 分相的形态与玻璃成分以及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分相区一般可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属于亚微结构 不均匀性,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4
两种不同类型的分相:
稳定分相(稳定不混溶性):液相线以上出现相分离现 象。碱土金属和一些二价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二元 系统。
亚稳分相(亚稳不混溶性):液相线以下出现的分相。 碱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二元系统。
34
问答环节
Q|A 您的问题是? ——善于提问,勤于思考 35
成核分相 孤立滴状结构
16
17
3.1.4 玻璃分相的原因
氧化物熔体的液相分离是由于阳离子对氧离子的争 夺所引起的。
阳离子势的大小,对氧化物玻璃的分相有决定性的 作用。
Z/r >1.4,液相线以上发生分相。
Z/r介于1.0~1.4之间,液相线程S形,液相线以下发生分 相。
Z/r<1.0,熔体不发生分相。
5
6
混合自由焓-组成曲线
7
8
9
亚稳分解区S区(不稳区)和不混溶区N区(亚稳区)
10
3.1.1 两种不同分相的特点、结构及机理
两种不同分相的特点 旋节分解分相(S区)
➢ 2 G <0,成分无限小的起伏,导致自由焓减小,单 C 2
相是不稳定的,分相是瞬时的,自发的。 ➢基本上不需要克服任何位垒。
有关。
20
3.1.5.2对玻璃析晶的影响 为成核提供界面 分相增加了相之间的界面,成核总是优先产生于 相的界面上。 分散相具有高的原子迁移率 分相导致两液相之一具有较母相明显大的原子迁 移率,高的迁移率能够促进成核。 使成核剂组分富集于一相
21
3.1.5.3对玻璃着色的影响 含有过渡元素(如Fe、Co、Ni、Cu)的玻璃, 在分相过程中,过渡元素几乎全部富集在微相 (高碱相或碱硼相)液滴中,而不是在基体玻璃 中。
u a 01 0 a 0
晶体生长速度受到原子扩散速度的控制。
30
3.2.3 影响玻璃析晶的因素 温度
ΔT增大,成核和晶体生长的驱动力增大;但黏度随之上 升,成核和晶体生长的阻力增大。
黏度
当温度较低时,黏度对质点扩散的阻碍作用限制着结晶 速度,尤其是晶核长大的速度。
31
杂质
加入少量杂质会促进结晶。 原因:杂质引起成核作用,还会增加界面处的流动度,
体积自由能的减小; 界面自由能的增加。
G3 4r3GV4r2
24
ΔG与r的关系
25
3.2.12 非均匀成核 非均匀成核理论是在微晶玻璃的研制过程中发展和
充实起来的,又反过来指导微晶玻璃的发展。 有控制的析晶或诱导析晶是制造微晶玻璃的基础。 适当选择玻璃成分、成核剂、热处理制度,就可能
有意识地控制玻璃成核和晶体长大,获得一系列性 能优异的微晶玻璃。
ua01exp KGT
28
当过程离开平衡态很小时,T接近于Tm,ΔG«KT,
上式可近似写成:
ua0 K G Ta0 K H m T TT a0 K H m 2 T T
晶体生长速度与推动力(过冷度ΔT)呈直线关 系。
29
当过程离开平衡态很大时, T«Tm ,ΔG»KT, 上式可近似写成:
第三章 熔体和玻璃体的相变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3.1 玻璃的分相 3.2 玻璃的析晶 3.3 微晶玻璃的核化和晶化 3.4 玻璃的析晶缺陷
3
3.1 玻璃的分相
分相:玻璃在高温下为均匀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或 在一定的热处理时,由于内部质点迁移,某些组分 发生偏聚,从而形成化学组成不同的两个相。
使晶核更快地长大。
界面能
固液界面能越小,晶核生长所需能量越低,结晶速度越 大。
32
3.4 玻璃的析晶缺陷
3.4.1玻璃析晶缺陷产生的原因
u u
Iv Iv
ΔT
33
3.4.2 影响玻璃析晶缺陷产生的因素 玻璃成分
玻璃成分是引起玻璃析晶的内因。成分愈简单,愈容易 析晶。
玻璃的结构因素
网络的连接程度对玻璃析晶有重要作用。网络连接程度 愈大,愈不易析晶,网络断裂愈多,愈易析晶。
26
用于微晶玻璃的成核剂:
贵金属盐类 Au、Ag、Cu、Pt、Rh 氧化物 TiO2、P2O5、ZrO2、Cr2O3 氟化物 氟化钙(CaF2)、冰晶石(Na3AlF6)、 氟硅
化钠(Na2SiF6)、 氟化镁(MgF2)
27
3.2.2 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速度取决于物质扩散到晶核表面的速度和
22
3.2 玻璃的析晶
熔体或玻璃体中析出晶体,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 晶核形成、晶体长大。
成核过程可分为:均匀成核、非均匀成核
均匀成核:指在宏观均匀的玻璃中,在没有外来物参与 下,与相界、结构缺陷等无关的成核过程。
非均匀成核:依靠相界、晶界或基质的结构缺陷等不均 匀部位而成核的过程。
23
3.2.1.1 均匀成核 新相形成过程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能量变化:
11
成核分相(N区)
➢ 2 G >0,成分无限小的起伏,导致自由焓增大,单相对 C 2 成分无限小的起伏是稳定的或亚稳的。
➢ 新相的形成不是自发的,需要做功。 ➢ 新相通过成核-生长从母液中析出。
12
两种不同分相机理
旋节分解分相 ➢相变开始时浓度变化程度很小,但空间范围很大。 ➢是发生在平均浓度C0的母相中瞬间的浓度波形起伏, 出现浓度低处C0向浓度高处Ca´的负扩散(爬坡扩散)。 ➢第二相相界面开始是弥散的,逐渐出现明显的界面, 浓度随时间持续变化直至达到平衡成分。
13
成核分相: ➢由于核的形成局部地区由平均浓度C0降至Ca,同时出 现一个浓度为Ca´的“核胚”。 ➢是一种由高浓度C0向低浓度Ca的正扩散。 ➢起始浓度变化程度大,而涉及的空间范围小。 ➢第二相成分不随时间而变化,分相析出的第二相始终 有显著的界面。
14
15
两种不同分相结构
旋节分解分相 连通结构
18
3.1.5 分相对玻璃性能的影响 分相对具有迁移性能(如黏度、电导、化学稳定性
等)的影响较为敏感。 分相对具有加和特性的另一类性质(如折射率、密
度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的影响不那么敏感。
19
3.1.5.1对具有迁移性能的影响
分相对具有迁移性能的影响决定于分相的形态。 分相的形态与玻璃成分以及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分相区一般可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属于亚微结构 不均匀性,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4
两种不同类型的分相:
稳定分相(稳定不混溶性):液相线以上出现相分离现 象。碱土金属和一些二价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二元 系统。
亚稳分相(亚稳不混溶性):液相线以下出现的分相。 碱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二元系统。
34
问答环节
Q|A 您的问题是? ——善于提问,勤于思考 35
成核分相 孤立滴状结构
16
17
3.1.4 玻璃分相的原因
氧化物熔体的液相分离是由于阳离子对氧离子的争 夺所引起的。
阳离子势的大小,对氧化物玻璃的分相有决定性的 作用。
Z/r >1.4,液相线以上发生分相。
Z/r介于1.0~1.4之间,液相线程S形,液相线以下发生分 相。
Z/r<1.0,熔体不发生分相。
5
6
混合自由焓-组成曲线
7
8
9
亚稳分解区S区(不稳区)和不混溶区N区(亚稳区)
10
3.1.1 两种不同分相的特点、结构及机理
两种不同分相的特点 旋节分解分相(S区)
➢ 2 G <0,成分无限小的起伏,导致自由焓减小,单 C 2
相是不稳定的,分相是瞬时的,自发的。 ➢基本上不需要克服任何位垒。
有关。
20
3.1.5.2对玻璃析晶的影响 为成核提供界面 分相增加了相之间的界面,成核总是优先产生于 相的界面上。 分散相具有高的原子迁移率 分相导致两液相之一具有较母相明显大的原子迁 移率,高的迁移率能够促进成核。 使成核剂组分富集于一相
21
3.1.5.3对玻璃着色的影响 含有过渡元素(如Fe、Co、Ni、Cu)的玻璃, 在分相过程中,过渡元素几乎全部富集在微相 (高碱相或碱硼相)液滴中,而不是在基体玻璃 中。
u a 01 0 a 0
晶体生长速度受到原子扩散速度的控制。
30
3.2.3 影响玻璃析晶的因素 温度
ΔT增大,成核和晶体生长的驱动力增大;但黏度随之上 升,成核和晶体生长的阻力增大。
黏度
当温度较低时,黏度对质点扩散的阻碍作用限制着结晶 速度,尤其是晶核长大的速度。
31
杂质
加入少量杂质会促进结晶。 原因:杂质引起成核作用,还会增加界面处的流动度,
体积自由能的减小; 界面自由能的增加。
G3 4r3GV4r2
24
ΔG与r的关系
25
3.2.12 非均匀成核 非均匀成核理论是在微晶玻璃的研制过程中发展和
充实起来的,又反过来指导微晶玻璃的发展。 有控制的析晶或诱导析晶是制造微晶玻璃的基础。 适当选择玻璃成分、成核剂、热处理制度,就可能
有意识地控制玻璃成核和晶体长大,获得一系列性 能优异的微晶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