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6
06 甘草
讲课时间:2007-11-07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来讲《神农本草经》的这个甘草。

以前几堂课中,给大家已经分段把附子、桂枝、党参、白术、干姜,都做了一下讲述。

今天开始学习甘草。

“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

”这段话是本经的原文。

大家可能经常吃药的时候都会,吃药或者开方的时候都会用到甘草这味药。

这个药在于处方中出现的频率应该说是最高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伤寒,仲景用方的这个,用方的习惯来说,一般在调治汤药的时候,甘草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泛被应用的一味药。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服的这个汤药呢,叫水剂,用水煮。

用所有药物先进行浸泡以后,然后通过水煮,煮在不同时间,然后是决定它药物走的远近。

上焦药呢,就一般煮得比较轻浅一些,然后是作为解表;入中焦呢,就是煮的时间差不多;下焦呢,叫做汤、煎,煮的时间是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

为什么就是说这种用水煮的方法呢?大家可能会想水煮的话
那药渣的作用会怎么样呢?这个水啊,水性闭藏,水性有封藏的作用。

所以呢,在煮药的过程之中,药物的很多气味,然后经过煮了以后,这个汤里面的这个,尤其是煮的时间稍微长点,汤里面的这个气味要比这个留下的药渣里面远远为多。

所以我们过去古人一般吃药是只吃第一煎的,而现在作为从节省的角度来说可以吃两煎。

甘草气味甘,甘呢,甘属中土,主脾胃,主土。

平呢,这个平也属于中土。

本身这个甘草,甘能缓,平呢,这个平是指它的寒热温凉之性。

所以说呢,这个甘草呢主要性味还主要是入于中土。

象我们平常吃汤药,这个汤药首先服了入于脾胃之中。

入于脾胃之中,靠脾胃的运化,说过一句话叫做:胃若分金之炉。

分金之炉是什么意思呢?你把金银铜铁各种不同的金属放到一个炉子里,这个炉子呢经过高温加热了以后,它根据各自不同的比重、重量、特性,然后它就分成几层,它俨然分开的,这就是金属的;而胃也是一样。

你吃下
去凉药,它凉药有凉药的路,清降有清降的路,升发有升发的路。

姜桂附有姜桂附左路的升发,麦冬五味大黄枳实厚朴它有右路的敛降。

所以说呢,这个药物入胃,内经里有句话叫做:“各随其所好”。

根据药性的不同,然后这味药它就有它的偏向,所谓的同气相求。

浊气呢,它就慢慢地缓行于下焦,清气呢它就发散于上。

这是不同的药物入胃了以后,但这个根本,它不管是怎么分金,怎么上下、升降,它总归靠的是中土脾胃的枢转。

如果脾胃不能枢转,中土无力,所以吃进什么药,也会呆滞成一堆。

温燥药呢,只会耗散精气;寒凉药呢,就会导致脾湿壅滞,甚至阳气下陷。

这就是枢轴败坏的现象,叫“枢败”,中焦的枢机不转。

所以说作为很多汤药,大家看伤寒论就知道,甘草的用量首先它是助胃气的。

对于很多疾病来说,它作为一个调和的药。

因为每个药物都有偏性,靠甘草的力量来中和偏性,然后来减轻它对胃气的影响。

但是呢,又有不同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不能用甘草。

甘草这个特性是什么?是中缓,入中土的话它是甘缓。

甘缓的话首先脾土,脾土如果不是因为元气不足而是因为邪气重,就是说判断一个脏腑的虚实,大家首先要考虑到两点,顺便讲吧就是说,大家有时候觉得是虚啊实啊,其实没有虚实的。

没有实,只有虚。

第一句话就是:精气夺
则虚。

脏腑始终都是虚的,这个脏始终都是虚的,腑可能有实。

邪气盛则实。

邪气盛了精气肯定虚。

是不是?但是以邪气盛为主。

有的情况下是因为精气虚,但是邪气不实,只有这两种情况,不要说好像虚实好像脏腑还有太过。

这个观点很多人脑子里模模糊糊都存在的。

所谓古人说“肾无实证”,也就是从这点阐发了。

其实何止肾无实证,五脏俱无实证。

因为实证的意思就是说,脏腑的精气总是亏多的,然后是邪气可能有时候逆气,寒热逆阻它有时候有实证。

而在邪气盛的时候呢,有时候需要用偏性来调和。

有时候攻邪的时候寒邪凝滞的话有时候不需要甘草。

中焦湿气过重的时候,痰湿阻滞过重的时候,有时候不需要甘草。

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这是什么?
所谓邪,什么叫邪?“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

”所谓什么
叫寒热,就为什么体内会出现寒热的表现呢?这个阴气不能升动则为寒,阳气不能敛藏则发为热。

这有时候寒热现象也是因为不协调,不当其位所显现出来的。

这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呢,就是中土不得运化,周身气机不能流转,所产生的脏腑有邪气瘀滞。

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之气,甘草正好可以推
动中焦的气化,来调整五脏六腑寒热虚实。

首先讲就是说,这个甘草能够治疗的五脏呢,寒是什么寒,大家一定搞清楚,热是什么热。

这个寒热虚实分很多种,那甘草它治的这个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它是什么问题。

从中土走的话,还是一点,由于中土虚,以太阴脾为主的这个中虚来说,中虚第一点是上焦三阳不得含藏,第二点是三阴不得开发。

如果中虚脾土导致的下焦阴不能出阳,这时候产生的寒症可以使甘草。

阳不得入阴,就是我以前讲的甘温除大热,甘温除大热就是参芪草来主治的。

是因为上焦火不归土,大家都知道火能生土是吧,心火能生土,火能生土这个转化过程。

但是火不归中土的话火气不能藏,中土必然虚。

这时候中土一实了以后火气自然能够能含藏起来了。

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讲的一点就是说至于甘草这一味药的升降,就是说每味药首先讲它的时候它都有升有降,有它天性,有它近似的脏腑归经的问题,服药了以后有它同气相求的类比。

甘草呢本经里边应用的时候大多数都讲究是炙甘草,它后面都有注解。

炙甘草是什么,炙甘草是治疗五脏之寒冷。

甘草经过炒制了
之后它更偏于阳气的由阴出阳,疗补虚寒,有这个偏性。

而生甘草的运用可以敛五脏之热,敛六腑,五脏六腑的三阳之气不得敛降。

我简单举个例子:桔梗甘草汤就是一个例子。

桔梗甘草汤的这个用药是生甘草,用于敛虚热的时候大多是以生甘草为主。

这个为什么呢?这个生甘草大家如果吃过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生甘草有点辛味,有点苦味,除过这个以甘为主呢,乍尝起来甘草汤它有点辛味,有点辛散,苦降的作用。

生用的话偏走于气分,助上焦的三阳之气敛降,炒制了以后性质就比较温和,温和它是甘温,可以佐助中阳的升达。

坚筋骨,长肌肉,倍力。

这都是讲的一个中焦开化的自然产生的这种效应。

中土为后天之本,受气取之之源。

金创尰,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

关于金创尰这个说法,古人都说生甘草可以泻火去热,生甘草所谓这个泻火去热的也是讲的它入中土的这个效果。

金创尰是什么,就是受的外伤啊。

受了外伤之后伤的是什么?脾主四肢肌肉,伤在脾胃啊。

为什么甘草能够治疗这个金创尰呢?甘草是补中土开化源调
和营卫之气。

所以它对金创尰这个恢复是有作用的。

解毒。

这个解毒呢恰恰就是甘草……大家如果拿这个甘草尝过之后呢就知道,甘草这个甘味还是不同一般的,在嘴里尝了以后这个余味是非常明显的。

甘就是中土之味,它为什么解毒呢?五行四象皆己土啊,就是说全身这些不足啊全都靠中土的作用来发挥产生的,但是呢中土有含藏作用,就像人身体呢也有五行也有六气,六气也有变化,但是都不显现出来,就是归于中和,甘草的作用呢就是使药物的偏性偏而不过。

只要药物的偏性不能够破坏中土的和气,它就不算有毒,这就是所谓的解毒。

毒就是药物的偏性达到一定程度,人身体这种固有的阴阳升降体系的平衡承受不住了。

第一个就是说胃气病,消伐胃气了。

第二个就是胃气伤,最后达到胃气逆衰败了,这个就是毒药产生的作用。

从这点来说甘草可以解毒。

但是有的毒药它作用的性质不一样,所以甘草就是,也不能尽用。

关于甘草的这个原文呢,大家还需要仔细看一看。

学中医就是这样,对于经典原文呢必须要反复诵读,最好背下来。

背下来以后隔一段时间读一遍,这样子久而久之通过自己的取
类比象,就能领悟出味道出来。

这是一个渐修的法门吧,上来不要求建立一个五运六气彻明的了解,只是通过药物啊伤寒论啊进行不断的诵读,渐渐地渐悟的方法。

大家现在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问一下。

刚才说的这个金创尰啊,不是伤在脾胃,是脾胃它有所合所充,有了充养的本源,脾胃充养呢,脾胃是什么,脾胃的开化呢也就是以荣卫二气,荣卫二气对这个肌肤血脉的荣养。

这个营气呢,自脾升达;这个卫气呢是经过肺胃的敛降。

脾胃的虚实关乎营卫二气的充实。

这个治疗金创尰的话肯定是生甘草,大家不要想炙甘草。

这个生甘草的作用呢,气机补在脾胃,它归经入经有四肢肌肉这方面的作用。

问:甘草和甘草梢一样么?
答:不太一样。

这个甘草梢是比较细的一个部分。

咱们中国在药物的运用上非常讲究取类比象。

对于一个药来
说,它的根、茎、梢它是不一样的,是不是?它的根呢相当于人身的底部,气机发源的根部。

这个茎呢,相当于人的胸腹、躯干部。

梢呢,相类比人的四肢肢节。

问:炙甘草是怎么制的?
答:炙甘草我们一般是拿蜜制的。

拿蜜进行炒。

小石头问:药一般是什么程度可以停止,有什么具体的指标?
答:这个就问得非常外行了。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下面还有一条就是,中病即止。

你知道它的逆气所在了以后,然后用药物进行调整,就中病即止。

只要邪气稍微调和,然后这个方子就可以变了。

当然现代人呢由于生活条件各种影响吧,一般人外在呢风寒暑湿的侵袭虽然少了一点(但是也不少其实,空调啊,空气污染啊,各种东西吧),内在呢主要情志内伐的比较厉害。

所以这就是慢性病。

慢性病有时候就不可能中病即止,为什么?病人的情绪得不到调整。

虽然内伤情志了以后,脏腑的精气得到了耗散,这时候外在的六经之气,外在相应的地方也产
生了逆乱。

这时候你虽然中病了,然后六经的气机得到了调整,(但是)脏腑的精气没有得到充足,而且脏腑的淤积打不开的话,这个病过几天又会反复。

所以说现在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呢,以脉象为主。

脉象产生逆乱的话,它必然有它逆乱的指证。

首先关于六部脉大象,六部脉大象如果是失去了胃气的平和,有少胃气,有无胃气等等现象。

再一个看各部脉,各部脉也有相生相克,比如古人常说的最常见的例子,弦居中土,就是弦脉啊跑到右关部了;还有缓临水宫,这也是常见的,就是缓脉啊虽然属土,但是缓脉入于尺部,叫缓临水宫。

这两种都是按过去古人说是不治之证啊。

其实这两种还是可以治疗的,只是比较难治而已。

弦居中土呢,中土如果是弦而无胃的话这个是胃气欲败,这种病非常难治。

这种病,一般病人平常思想上,个人思想精神上就有点问题。

这个缓临水宫呢,这个先天阳气欲败啊,要到这个地步的话,古人就可以推测能活几年几年了,三五年或者是,推测时间了。

但这也不一定。

缓临水宫这个临床上也有例子,我也治过,通过治疗的话也可以好转,但是过一阵子不治疗的话缓脉又会出现在尺部。

当然那个病人在西
医来说是个绝症了,什么扩张性心肌病,当时说他只能活几年来着,现在看着也还行。

这都不是绝对的。

有什么具体的标准么?这个看病啊一定不能搞什么具体的
标准,要搞这个啊就跟现在啊这个所谓的卫生局要残害中医要搞什么量化。

本来是心法上的东西,本来是一种无形流动,非得要拿这种僵化的物质教条来去框死它。

你说这样框死它了以后还有那种无为的妙用么?
症状消失不见得。

有的症状消失恰恰是加重。

古人说过了:医家善以治不病以为功。

本来一些病就没什么病,体内产生了一些正常的变化,发生了一些症状,有些情况下就可以不药而愈。

恰恰是用了药以后觉得病好了就觉得是大夫的功劳。

而有的病呢产生了这种所谓的,三七以前讲过的排病反应,你用药物给他治下去了,恰恰是加重了有时候,隐病。

这一点不是说所有大夫都能认识到的,需要对疾病观察到一定程度然后才能慢慢的体会到。

象温病学派,很多种治疗方法是最善于隐病的。

可以说荼毒
国民这二三百年吧,也是该到时候调整调整了。

就是因为它善于隐病,所以它在很多治疗过程之中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

这个中土气机一旦扭转的话,它的郁结就会显示出郁迫,有凝滞的地方它就要开结,它就会产生更大的矛盾。

温病学派的寒凉药把脾阳一压住,元阳升动一压制住,马上这症状就没了,有时候人还可能会显示的更精神一点,这是为什么?就是说有很多病人吧,吃了寒凉药,恰恰有时候还暖和一点,精神一点,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现代人的思绪纷飞啊,本身这个相火就不敛,寒凉药有时候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敛这个浮阳,但是这个基础是什么?中焦的枢转尚未完全陷败,如果中土真正是阳气衰陷的话,寒凉药一用病人马上不受。

虽然给掩盖部分症状,但是病人的主流的精神气色是掩盖不住的,马上就会出现衰竭症状。

我看过很多病例在网上,病人是浑身发热,郁热四现,用了一两年的滋阴寒凉药,用完了以后还是郁热。

这为什么呢?本来就是厥阴病阳气郁结在里面了,越用寒凉药越瘀滞,其实这时只有用温热药枢转中土,阳气一开散了以后,为什么临床上很多病人和大夫说这一点,在大量过用附子了以后,病人首先体现是四肢冰凉,或者是全身冰凉。

这种现象正好是郁结开达了以后,然后病人马上阳虚症状马上体现出来。

所以这点基本问题大家还是要细把握的。

要不然的话只是治病的话,那到头来也还是害人啊。

这个疾病的治疗的转归呢,首先明白这个疾病的来去。

这个脉象也不可凭。

为什么?因为对于一般的病人他来找你就诊的时候你不可能知道他平常脉象的常象。

因为每个病人脉象都有他的常象,先天禀赋各不一样,平常这个脉的高下就有偏盛偏衰。

这个时候呢,我们只能说考虑他疾病是怎么来的,产生了脉象的变象。

症状消失了以后再根据脉象的这个变化,考虑出他现在的这个逆象调整过来了,这就基本告一段落了。

以后再进一步就是养生的过程。

当然了,看病其实也没什么,看病有时候不过是为病人患者所谓的,料理料理这个一些后事擦擦屁股而已。

这些患者,大家每天声色犬马,是不是,暴寒暴热的,然后呢一不好出现逆证,大夫调整调整。

关键在于养生,这个治病都是其次,次而又次的。

这要内经的说法就叫:斗而铸兵,渴而掘井。

等到真正出问题的时候再去挖井,口渴再去挖井,那已经晚了。

内经在开篇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说过:“上古生民,圣人之教下也。

”怎么“教下”呢?“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虚邪贼风现在谈不上了,是不是?这个比较少一点。

空调,可以说现在这个虚邪贼风。

还有暖气,暖气冬天不能太热,夏天空调不能太凉。

这个就是现在主要的虚邪贼风。

下面就养生的大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这个恬淡虚无是因,真气从之是结果。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就这四句话。

这四句话是养生的关键。

也是对我们平常大夫要求病人调整的一个指规。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恬淡虚无自然精气从之。

精神内守自然病安从来。

上古人其实讲究养生呢,我们中国道家讲究养生分三种法:天元,地元,人元。

每种练法都不一样。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合于天地的,比较高的入手的方法。

然后,处在过程之中呢,可以辅以药食,药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药食治病啊,这是地元。

通过服食可以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状态。

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了。

这就是说我们中国古代来说对疾病来说,重在于调养,重在于养生,而不重在于看病治疗。

这个西医呢,就是更等而下之了,专门执着在症状的治疗和纠正之中,可以说是下之又下的下策了。

但是虽然是下策,从这种物质有形的基础上入手的话,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很多大夫能够一下子能够学到,所以呢它的实用性比较强,导致呢大家对它比较关注。

但是它对整个国家和长时间来看这个文化的传承,没有一点好处,这是有害无利的。

你看看医院里现在,很多制造了多少活鬼?很多病人不断地手术,腹腔里没几个好的脏器了。

这个心血管科呢,来个病人装个金属进去,来个病人装个金属进去。

糖尿病人现在也要装。

胰岛素泵装来装去还是不好,该死还得死。

所以说,这个国家弄到最后越来越不和谐,这治病的这种方法也是一样的。

本来抗生素、激素本来就是涸泽而渔了,再加上各种手术、各种机械。

问:甘草一般平常咽痛就吃这样对还是不对?
答:这不对,肯定不对。

这个咽痛我说了,这虚火在上的人甘草可以敛虚火,是中土素薄的人;你要是中焦脾胃湿的话,你吃甘草那不是更加加重了么?就跟很多人咳嗽,老感觉干咳不行,老吃甘草片,这有一部分人就是恰恰吃甘草片非常错误。

本来呢,肺的气化要是开达的话,它就会把偶尔有些痰啊淤浊啊虽然少啊排出来,再用甘草这种甘缓的性格把痰闭在里边,很多咳嗽都变成慢性了。

长期咳嗽就会伤损肺气。

所以说甘草这类药呢吃了暂时不咳了,感觉好,过两天再吃吃,这个越吃越坏,到时候还想不到是甘草害的。

问:口含生甘草能不能止牙疼?
答:就是这个作用!口含生甘草何止能止牙疼,还有某些口腔溃疡就是说虚证的,老来复发的反复复发的口腔溃疡,中土虚的很多一系列症状,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中焦寒湿啊,按照伤寒来说是太阴病。

太阴病有它的提纲,大家可以翻开伤寒论看看。

但太阴病的这个关键是,腹满不欲食。

中焦寒湿的病人肯定是纳呆,不想吃饭。

进而之,或有腹满,或腹满甚,就平常肚子胀。

这是太阴病的一个就是说眼目吧,不欲食。

他吃也吃不下去,中焦寒湿都壅滞着呢。

这一点呢,太阴病跟厥阴病就有两条都讲到这个食的问题。

这个厥阴病呢,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现少阳,总是中现少阳,相火,所以说呢,这个厥阴病呢,是想吃,饥而不欲食;这个太阴病呢,是食不下,也不想吃。

它这是两点。

它为什么会饿呢,厥阴病?是因为有火。

太阴病呢,是寒湿在中。

太阴病即使中焦化现阳明之气的时候,也是腹满,也吃不下。

还有一个就是说,太阴病中焦寒湿的病人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口中和。

如果是单纯的太阴病,单纯的附子理中汤证,不兼有厥阴少阳不兼有明显的少阴证的话,他必然是口中和。

什么叫口中和啊?口里头没有乱七八糟的杂味儿。

口苦,少阳火上逆了;口甜,口甜这个杂病不单是中焦寒湿水泛,这个口甜呢也是三阳之气逆上。

这个临床上如果大家临证多的话就会遇见很多病人,我在这里大概给大家讲一下。

以后遇上了别人不会看的话你就可以直接开方子。

有很多病人就是口辣,总感觉舌头特别辣。

口辛,口辣就是口辛,这是一证;口苦,口里极端的苦;口甜。

五味上现呢,它有一点就是,中焦有湿,肯定是中焦有湿了。

脾主五味,舌为心之苗。

这个舌头辣呢跟口辣还不一样。

这个舌头辣舌为心之苗这肯定了这一点不用看,只要是舌头特别辣的病人吧肯定是少阴病你不用想。

上面有少阴君火底下肯定是太阳寒水,直接予四逆理中温就行了。

温完以后口就不辣了。

至于说这个口苦呢,这中焦肯定有湿,是不是?上焦口苦是少阳火,你得考虑到,既得中焦温中化湿,上焦又得降少阳火,这两点把握住了以后,这就治疗口苦。

还有一个口甜,口甜是怎么回事?这个甘为脾精啊,甜味为脾精,口甜呢是精气不藏。

精气不藏有几点呢?肯定有阳明热,少阳阳明这三阳不降。

然后导致脾精不能藏。

这个时候呢,滋脾阴,养脾土,还有降三阳的热。

一般呢,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见脾之病呢,就知道肝气易于冲伐它,这时候口甜呢,就要柔肝。

就芍药你就要考虑用。

还有口咸,口咸是什么?肾气不藏。

是因为中焦有湿,土气不收,导致的肾气不藏。

这个时候呢,既得要温肾气,又得要化脾湿,助肾气的封藏。

你象芡实啊、山药啊、补骨脂啊,略微加点参姜附啊,把中土的湿气化一化,然后再收敛一下。

酸,口酸大家知道,这口酸呢,这也非常常见。

口酸的病人也不少。

酸味是什么?辛苦皆属阳,是不是?辛苦甘呢甘属中焦属平也算阳味儿。

咸与寒(酸)呢都是阴味儿,口酸的病人肯定中焦是不但有湿,中焦是有寒的。

这个时候呢,口酸的病人直接温化中土,大用辛温。

然后呢寒湿一化,口酸就自愈。

但是呢大家要知道,治湿邪呢有一条,治湿邪绝大部分都要利小便。

如果治湿邪你不利小便,你光温中的话,三阴倒是温化了,
三阳也不降,闹得病人到时候,阳明腹满,少阳火壅滞在上,头晕之类的。

所以说光用温燥有时候(也不行),讲到这个治疗方法。

胃里反酸啊吐酸水啊,中土肯定是寒湿的。

这胃酸既然要反上来的话,是怎么反,首先阳明胃气不降。

酸属什么味?酸为肝味。

肝气不藏,肝味基于中土发泄于上,这个是中焦土湿之气犯肝了。

这时候呢,你要疏肝的话要用到辛味,辛散疏肝。

而阳明不降呢,中土阳明上逆阳明不降那必然少阳不降,少阳经脉是怎么走的?少阳经脉是起于胁下,循于胃口然后上出。

它经过胃口的话,如果阳明不降的话首先导致,如果少阳气在下就会胁满,如果少阳气在上就会口苦咽干目眩。

所以的话,阳明与少阳是一对。

少阳不降能影响阳明不降;阳明不降肯定会引起少阳不降,或多或少的问题。

还一个是口淡无味。

内经里讲呢,脾和则口能知五味。

口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