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力决定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勇毅笃行,保持住定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勇毅笃行,保持住定力——四论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改革越深入,就越面临重重险阻、种种挑战,何以劈波斩浪、乘风而行?“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深刻阐明了保持定力、勇毅笃行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关键着力点和重要方法论。
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
回顾30多年历程,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
改革走到今天,国内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各种问题矛盾叠加而来,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只有以更好的心态、更科学的方法、更扎实的努力,我们才能攻坚克难、稳中求进。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在谋划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正是要求我们把握大势、坚定立场,对方向要确定,对纷扰要淡定,对行动要笃定。
心中有数,才能行之有度。
思想上有主心骨、定盘星,我们就能不惑于纷乱现象,不畏于艰难险阻,做到“临大事而不乱,临厉害之际不失故常”;就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保持定力,科学有序是基础。
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
正如财税体制改革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户籍制度改革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司法体制改革要协调好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啃下改革的硬骨头,尤需谋定而动、顺势而为。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统筹好宏观、中观、微观,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为治有体,施治有序,我们就能做到“蹄疾而步稳”。
保持定力,历史耐心很关键。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以往教训告诉我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从来都是改革发展的大敌。
风险防控的战略定力
风险防控的战略定力
风险防控的战略定力是指在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坚定和持续的战略思考和行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风险防控的战略定力的关键要素:
1. 远见和洞察力:具备远见和洞察力,能够预测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并在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2. 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确立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为决策提供指导,确保风险防控措施与组织的使命和长期利益相一致。
3. 全面的风险评估: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包括市场、技术、法律、环境等多方面的风险。
4. 灵活的策略:制定灵活的风险防控策略,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5. 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流畅传递,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应对风险。
6. 持续学习和改进: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从以往的风险事件中吸取教训,持续改进风险防控的能力。
7. 领导力和决策力:领导层具备坚定的决策力和领导力,能够在危机时刻做出果断的决策,并引领组织有效地应对风险。
总之,风险防控的战略定力需要综合运用远见、明确目标、风险评估、灵活策略、沟通协作、持续学习和领导力等要素,以确保组织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稳健发展。
如何保持战略定力800字
如何保持战略定力800字战略定力是指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压力时,保持明确的目标、持续的行动以及坚定的决心。
能够保持战略定力的企业,不仅能够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更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几个实用的建议,帮助企业保持战略定力。
首先,企业需要拥有清晰的愿景和目标。
只有明确的愿景和目标,才能指导企业的行动和决策。
企业的愿景和目标应该是长期的、具有可行性的、以及能够激励和动员全体员工。
其次,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战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定位和战略进行调整和更新。
但是,这种调整应该是基于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方向的,不能因为短期变化而盲目追求短期收益。
第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的沟通和协作。
在面对外部挑战时,一个有序、有效的内部管理和协作机制对于企业的顺利运营和战略执行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打破各部门间的僵化壁垒,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让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并集中精力为企业的战略执行做出贡献。
最后,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和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一个优秀的企业除了有正确的战略和管理机制以外,还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有决策能力的员工队伍。
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让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总之,保持战略定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需要企业有明确的愿景和目标,灵活的战略调整机制,高效的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以及优秀的员工团队支持。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挑战,并不断发展壮大。
笃行不怠的战略定力内容
笃行不怠:提升战略定力的关键在商业领域,战略定力是企业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
笃行不怠,即持续执行有效的战略决策,取得实际成果,是提升战略定力的必备条件。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内容:
一、形成共识。
战略定力需要全员共同推进,需要通过沟通和协调形成共识。
在制定战略时,应当考虑各方意见,尽可能达成共识,并通过培训和沟通等方式帮助员工理解和接受战略决策。
二、明确指标。
制定目标及考核指标,确保全员都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要求。
同时,应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跟进,确保员工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同时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
三、持续改进。
战略定力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优化。
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战略和行动计划,同时也需要及时总结成果和经验教训,不断推进公司的改进和发展。
四、培养韧性。
战略执行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风险,需要具备坚毅和韧性的品质。
领导者需要给员工提供支持和帮助,让员工在挑战中成长,同时也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风险不会对公司造成过大的影响。
五、关注实际效果。
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商业利润和价值。
因此,应当把握战略执行的各个环节,关注实际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实现战略目标。
笃行不怠是提升战略定力的关键,需要全员共同推进。
同时,也需要领导者提供支持和引领,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流程,帮助公司不断提升战略定力,保持领先地位。
提高战略认识,维持战略定力,将海上风电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提高战略认识,维持战略定力,将海上风电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提高战略认识提高战略认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海上风电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更是一种战略性的能源形式,对于我国未来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海上风电的重要性,更要加大对其产业链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提高我国海上风电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二、维持战略定力维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对海上风电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不被短期利益所左右,始终坚持长远发展的目标,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将海上风电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海上风电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意味着要将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加速打造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优势。
要加大对海上风电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海上风电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形式,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关,如风机设备的提升效率、浮式平台的稳定性、海上电网的安全可靠等问题,必须加大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争取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海上风电产业的投入力度。
海上风电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海上风电产业的投入力度,在技术研发、装备生产、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要积极推动海上风电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海上风电产业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必须加快推动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海上风电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将海上风电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就是要将海上风电产业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加速形成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优势和市场地位,推动海上风电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战略定力,从何而来?
战略定力,从何而来?可能每一位高级管理者在自己工作中都会有遭遇重大瓶颈的时刻,而且瓶颈往往卡在关键点上:比如,我们要做出一些重大决策,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下不了决心,权衡不了利弊;比如,我们需要创新,面对董事长的期盼、客户的需求,迟迟拿不出来合适的方案,难以突破现状……在这些关键时刻,似乎找不到出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新意来,导致整个团队都感觉非常受挫。
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每一次成长突破,基本上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如何平稳度过这个过程呢?如何拥有洞若观火、如如不动的战略定力呢?有这样一句话“登高望远,远见者稳定”。
想一想,远见者到底看到的是什么?实际上,远见者见到的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再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没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这个世界的本质本来就在那里,只是我们一直视而不见。
再进一步说,也不是我们视而不见,而是我们这个心,平时总是纷纷扰扰,闲私杂虑,忙在各种利益的得失当中,以致于想见我们却看不见。
这时候,大家可以用这样一个方法,帮助我们这颗心能够安静下来,看清自己,回归本质。
方法就是:一日静思。
静思对于决策者有怎样的好处呢?比尔·盖茨有一个工作习惯,他会坚持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
在一个不被打扰的小屋里,比尔·盖茨不带任何的电子产品,只有书、纸和笔相伴。
在静思的这段时间里,他会思考自己之前的工作状态,思考公司的一些重大决定。
他的著名论断“网络将成为行业的主要动力”就是在这样的“静思”里想出来的。
还有一位从事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董事长,在企业关键时刻,他给了自己几天的时间去静思,进行深度思考。
当时行业内的其他同行纷纷在包装、品类、口味上去下功夫,行业内部竞争和外部市场的变化给他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
企业如何发展,需要他做出重要的战略判断。
在这紧要关头,他找了一家酒店,静静思考。
几天后,当他走出酒店房间时,他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面的本质就是面”。
这由心而发的简单的7个字,让不知何去何从的企业战略一下子明晰起来。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作业试卷B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如何保证全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loo分,共100分。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来说,它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在新时代,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回答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为此,要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保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参考答案1: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
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探讨如何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
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进入新时代后,面对全球化和国内发展的新挑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并全面深化。
首先,要明确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这表明改革开放不是无目的的变革,而是要服务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改革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应聚焦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以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和更有效率的经济体系。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保持战略定力 积极应对国际变局
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国际变局周方林摘要:新冠病毒疫情是人类经历的一次大灾难。
由于这一灾难,国际关系正在经历一次大裂变,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复杂,各种变数和不确定性在急剧增加。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把握住大局,正确处置,积极应对,化解危机,走出困境。
一要因利为谋,谋定而后动;二要因利为势,事备而后动。
三要因利制权,积极构建战略支点。
四要以人为本,上下同欲,积极应对国际变局。
关键词:新冠病毒疫情积极应对战略定力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2095-9176(2020)04-0087-009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是人类经历的一次大灾难,人类社会现行的制度体系、发展模式、价值观念都在经受极大的考验、挑战和冲击,世界经济发展也受到沉重打击。
所以,2020年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随着西方优越性的下降和世界影响力的衰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的逐步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感到莫名的压力甚至恐惧。
于是,美国加速推进战略和策略调整,公然把中国列为最大的、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全方位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围攻中国。
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环境,一时波涛汹涌,危机四伏。
国际关系正在经历一次巨大裂变,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复杂,各种变数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
目前,中国所遇到的国际的许多问题都来自这种急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进一步调整、确立我们的战略目标,在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发展方式上作出必要的完善和调整,重视运用有益、有利、有效的手段来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保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维持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众所周知,人类有史以来,尽管竞争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竞争的本质始终未变,丛林法则也一直未能消失,这是任何意愿都无法改变的。
美国以自己的软硬收稿日期:2020-05-01作者简介:周方林,鄄城县孙膑研究会会长总第28期General No.28实力拉拢其主要盟国,意图构建反华联盟,围堵、压制、攻击中国,而其目的就是遏制、阻碍中国的发展、崛起和强大。
战略定力决定未来_张智仓
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未来”,所谓的思路也罢,理念也罢,实际上是一种战略选择。
有了战略之后,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是否按战略的定位、方向、目标坚定不移地去执行,也就是说一个组织不只需要一个好的战略还必须要有坚定强大的战略定力。
纵观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63年的发展史,不论是全局还是各子、分公司,凡是发展比较顺利、比较稳定、相对领先的时期,都是因为有比较前瞻性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产品或行业上能够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如铺轨工程、新线铁路运输业务、桥梁现场预制、架梁工程、电力和电气化、机械筑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市政、商品混凝土供应、城市地铁、轻轨、污水处理、垃圾发电、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装饰装修、BT、BOT、TOT、EPC等工程。
近几年,中铁一局所以能够毅然屹立在波涛汹涌的建筑潮流上游或前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集团公司领导能够审时度势制定出适应外界变化、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发展战略。
如在国内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或有发展潜力的地方率先成立了区域公司,就是一步很好的战略先手棋。
“十一五”期间,在“四三二一”战略指引下,中铁一局的营销、营业规模、职工收入、公司效益等方面均提前两至三年实现了战略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四三二一”战略,对公司的发展最大的贡献,一方面是明确了公司的“属性和产品”定位,有了这个定位,我们的“铁路”、“公路”、“市政”产品才得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轨道交通”更得以蓬勃发展,已经占到了营业额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是把“轨道专业”作为中铁一局的核心专业去经营,去发展,形成了中铁一局的“轨道品牌”,目前在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再一方面,就是奠定了中铁一局国内、国际两大平面市场格局,海外业务亦有兴隆之势。
去年,是中铁一局“十二五”《国际化战略》实施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集团公司大力落实《国际化战略》精神,强力推行“区域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战略构思。
保持战略定力把稳大局砥砺前行以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展现担当
保持战略定力把稳大局砥砺前行以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展现担当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战略定力、把稳大局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坚持初心、展现担当,才能砥砺前行,取得成功。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来展现担当,并通过实际案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一、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意味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时,能够保持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战略目标。
在个人层面上,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并制定出一系列的计划和步骤来实现它们。
在团队层面上,领导者需要有清晰的战略眼光,并明确团队的方向和目标,指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经营,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然而,该公司的领导者不慌不忙,以稳定的决策和战略定力,引领团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他们不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持续地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展现担当展现担当意味着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积极采取行动。
这种担当精神表现在个人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上,也表现在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协作上。
在个人层面上,保持战略定力和展现担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并为团队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团队层面上,展现担当需要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和支持。
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领导者应该鼓励成员之间的积极合作和相互帮助,并树立起一个共同目标和价值观。
当团队面临挑战时,成员们能够相互扶持,共同攻克难关,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某团队为例,他们在开发一个重要项目时遇到了各种技术和人员的问题,进展一度陷入困境。
然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展现出了担当精神,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和协助其他成员。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最终项目在时间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三、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是保持战略定力和展现担当的核心要素。
保持战略定力的意义
保持战略定力的意义摘要:一、引言1.概述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性2.提出本文讨论的主题二、战略定力的概念与内涵1.战略定力的定义2.战略定力的核心要素三、保持战略定力的意义1.增强组织凝聚力2.提高决策执行力3.助力事业发展4.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四、如何保持战略定力1.明确战略目标2.坚定信念与信心3.强化组织文化建设4.优化战略执行过程五、实例分析1.成功保持战略定力的组织或个人案例2.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战略定力作用六、保持战略定力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识别潜在挑战2.提升领导者战略素养3.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七、结论1.总结保持战略定力的意义和价值2.强调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性正文:保持战略定力的意义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持战略定力显得尤为重要。
战略定力是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组织或个人坚定信念,聚焦战略目标,保持冷静思考和正确决策的能力。
保持战略定力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提高决策执行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一、增强组织凝聚力保持战略定力有助于组织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全体成员的力量。
在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的时刻,具有战略定力的组织能够审时度势,作出符合组织利益的决策,使成员对组织目标产生信心,从而提高组织凝聚力。
二、提高决策执行力战略定力使组织在面临困境时,能够坚定执行既定战略,不减缓决策执行速度,确保组织在发展方向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具有战略定力的组织能够充分调动资源,提高决策执行力,实现组织目标。
三、助力事业发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有助于组织在长远发展中占得先机。
具有战略定力的组织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战略布局,助力事业发展。
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部环境变化愈发剧烈。
保持战略定力,有助于组织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保持冷静分析,作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具有战略定力的组织能够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变化,实现组织发展战略。
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并非易事,需要组织或个人在多方面付出努力。
中国保持战略定力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保持战略定力与高质量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到现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创造了难以置信的成就。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内部经济形势的调整,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保持战略稳定性和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1.固守战略定力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包括外交压力、经贸摩擦、社会问题等等。
然而,在这些变化之中,中国始终保持着一种战略定力,即“三步走”战略,也就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为三个阶段。
这种长期而有计划的战略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而且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逐步深化改革、加强治理,使得整个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也使得经济的“牛皮股”坚挺不倒。
2.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出形式多样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优化,保持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的主题。
这需要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互联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以确保中国在全球经济结构变革中占据主动地位。
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投入等措施,能够不断提升国民福利。
3.拓展开放新格局为了更好地面对国际变化,中国以开放为基本国策,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和贸易往来。
随着一系列开放举措的推出,包括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中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的国际贸易和承载物流的渠道,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理化。
4.加强多领域治理一个稳定、发展的国家必定离不开良好的治理机制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包括法治、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是,随着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还需继续加强治理,让制度保障更加完善、有力。
从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上来理解讲话
从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上来理解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兴党为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用全球视野看问题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是战略整体观或全局观。
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刻洞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把我国发展的方位判断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空间中去分析,从战略高度提出创新性的理念思路和政策措施,体现了对世界大势的清醒认识,对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
准确审视国际发展大势。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政治环境极为错综复杂。
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到底过没过时?我国该如何应对?我国国家战略目标和选择该做何调整?解答这些问题,正确的战略思维必不可少,这是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的大背景。
针对种种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总书记强调了“三个没有变”,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
这些重要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准确把握,对国际大环境、大格局、大趋势的清醒认识,为我们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开拓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审时度势,开拓进取,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积极运筹与主要大国关系,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我国外交开局和布局充分展现了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
这不仅为党和国家工作全面推进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
深刻把握国内发展大局。
总书记系列讲话善于从全局高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
战略思维的力量:洞察未来,制定成功策略
《战略思维的力量:洞察未来,制定成功策略》引言:洞察未来,制定成功策略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竞争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关键词。
无论是企业领导者、政府决策者还是个人,都需要具备战略思维的能力。
战略思维旨在洞察未来的变化,以制定成功的发展策略。
在这个高度不确定性和日新月异的时代,掌握战略思维的力量,对于一个组织或个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
了解战略思维什么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考方式,是对于环境变化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思考。
它超越了短期目标和操作层面,关注长期发展方向和可持续成功的路径。
战略思维的核心特征1.长期性:战略思维注重长期目标的设定和持续发展,而非短视、片面地追求眼前利益。
2.全局性:战略思维具有全局视野,能够从宏观角度审视环境变化、竞争格局和内外部资源,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径。
3.创新性:战略思维鼓励创造性思考,寻找颠覆性的解决方案,突破传统模式和固定观念的束缚。
4.弹性:战略思维能够灵活适应不确定性和变动的环境,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以有效应对挑战和机遇。
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战略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洞察未来:战略思维能够通过对环境、市场和竞争趋势的分析,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会,提前制定相应的策略行动。
2.预防风险:战略思维可以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3.提供竞争优势:战略思维使组织或个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抓住市场机遇,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持续创新和成长。
4.整合资源:战略思维能够优化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有效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组织的协同发展。
战略思维的具体方法和工具为了实施战略思维,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具体方法和工具来辅助分析和决策。
PESTEL分析PESTEL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宏观环境分析工具,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六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
战略定位 决定未来
战略定位决定未来作者:杨兵来源:《现代家电》 2019年第3期如果把2018年之前看作是集成灶行业的上半场,那么从2018年开始,则开启了集成灶行业的下半场。
上半场的竞争更多是基于行业原有的一些品牌的竞争,而下半场则是各类型品牌企业间的竞争,也可以说进入行业真正的洗牌期。
相信在2019年集成灶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
因为有很多的品牌面临被淘汰,也有很多集成灶经销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这些企业在临死之前必然会拿出最原始的武器,就是降价来拼死一搏,这必然会进一步扰乱市场,在这种背景之下,最大的机会点是企业的战略定位。
机会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的动机是什么,决定了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态度是什么,目的不同,做事的方法不同。
近两年,集成灶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而国家整体经济环境又在下行,导致很多企业在选择一些新的行业、新的增长项目时看好集成灶产品,不同领域的企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至集成灶市场当中。
我们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集成灶的初心不一样,决定其对行业的影响就不一样。
一个进入者,是脚踏实地的推动行业发展、为行业加分,还是只想蹭行业快速发展的风口,利用行业的不透明、不规范来涸泽而渔,出发点不同,最终的结果会在市场中得到不同的体现。
毕竟,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包括风口产业在内,也不可能进入之后马上就能赚钱。
进入一个行业,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很难在行业中做出一些成绩出来。
因为,从组建专业团队,到团队之间的磨合再到团队的协同都需要时间。
十年栽树百年树人,做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是说投资很多的设备,建起自动化的生产线就能把产品做好,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沉淀、积累、磨合。
甚至产品到市场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检验出产品是不是符合消费需求,是不是品质过硬。
就像汽车制造业,作为有着超过百年历史的成熟行业,依然避免不了有产品召回的现象出现,更何况是集成灶这样一个新行业。
而品牌的建立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
保持战略定力求新求变求突破
保持战略定力求新求变求突破作者:慎海雄《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7日02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性特征,心无旁骛地继续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
所谓战略定力,是在把握大势前提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而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坚定沉着的行动能力,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久性的稳定优势和实力。
习总书记反复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
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在经济新常态下,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习总书记强调保持战略定力,首先在于对国内外大势的尖锐洞察和敏锐判断。
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出改革良方,就必须保持清醒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蹄疾而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
同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的坚定执行力和决策力。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落脚点要体现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来。
新常态下,从国内外大势分析,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格局没有变,新常态蕴含新机遇,必须以变应变,抓住机遇、创造机遇。
既要保持战略定力
既要保持战略定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我们身处的世界已变得日趋不稳定。
各国之间的关系和竞争,以及经济、贸易等领域的波动,使得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不断调整和规划我们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战略定力,使其成为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战略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首先需要清晰明确的是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应当符合企业或组织的核心价值和定位,与市场趋势和需求相匹配,具备可实现性。
在确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广泛搜集各方信息,分析市场趋势、各类风险、竞争情况、内部资源和能力等,来评估和制定战略。
二、持续创新和发展要保持长远的战略定力,必须要持续关注市场、技术和行业的变化,积极探索创新和发展机会。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下,只有保持创新才能获得市场优势和优秀的业绩。
进行创新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的抄袭和分析竞争对手、开展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深入沟通、组织内部激励和尝试等。
创新不仅是产品的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和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三、建立有效的战略规划机制建立有效的战略规划机制是保持战略定力的基本途径。
该机制应该是一个可以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市场的变化敏锐的机制,为企业提供更新的战略步骤。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每个决策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定期的学习与培训机制,以增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四、定期评估和调整战略的定期评估和调整是保持战略定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种评估和调整可以在经营计划和预算、流程和操作、员工绩效和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要考虑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战略方向和目标,以保持整体性和长期优势。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来推动企业不断前行。
战略的构建和执行仍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做到持续进行评估和调整,才能使企业更加灵活应变,并保持长期领先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定力决定未来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未来”,在我看来,所谓的思路也罢,理念也罢,实际上是一种战略选择。
有了战略之后,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是否按战略的定位、方向、目标坚定不移地去执行,也就是说一个组织不只需要一个好的战略还必须要有坚定强大的战略定力。
大的方面来说,譬如粉碎“四人帮”后,国家迅速的转型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重大的战略转移,实行的“改革开放”及全面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一种国家发展层面的战略选择,包括近几年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进入改革前进的深水区,好多经济学家及国家领导人都曾提出过“顶层设计”的概念,这个“顶层设计”应该也是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设计。
其中的“几步走”和“几个翻番”均是根据发展战略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均为战略保障措施。
纵观我局六十三年的发展史,不论是全局还是各子、分公司,凡是发展比较顺利、比较稳定、相对领先的时期,都是因为有比较前瞻性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产品或行业上的选择,如铺轨工程、新线铁路运输业务、架梁工程、电力和电气化工程、机械筑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商品混凝土供应、城市地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发电工程、BT、BOT、TOT、EPC工程等,都在说明我局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我们中铁一局只所以能够胜利渡过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寒冬”,毅然矗立在波涛汹涌的潮流中,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领导能够审时度势制定出适应外界变化、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发展战略。
如在国内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或有发展潜力的地方率先成立了区域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个别区域公司不论在营业额还是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区域成熟上都走在了全公司的前列,而且经营、资产状况良好。
“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的“四三二一”战略指引下,公司的营销规模、营业规模、职工收入、公司效益等方面均提前两至三年实现了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四三二一”战略,对公司的发展最大的贡献,一方面是明确了公司的产品定位,除了铁路、公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外,城市轨道交通得以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占到了我们产品的三分之一格局;另一方面是把轨道专业作为我们公司的优势专业去经营,去发展,形成了中铁一局的“轨道品牌”,目前在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再一方面,就是奠定了公司国内、国际两大平面市场格局。
去年,是公司“十二五”《国际化》战略实施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公司大力落实《国际化》战略精神,强力推行“区域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运营战略,它首先符合公司“理性扩张规模,培育核心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强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发展思路。
所谓的理性扩张规模,就是要使公司的规模增长与公司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技术状况、内部及社会资源的控制力相适应,否则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不良泡沫或因胃口太大影响公司的“消化功能”,在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经营效益方面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消化不良”风险,或在人力资源方面会出现青黄不接或专业人才“荒”的现象;培育核心能力,就是要培养两级公司的核心专业和主要产品,有效避免同区域内同质化的竞争,各有侧重但又能相互互补,两级公司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司的资本效益、人才效益、技术效益、地缘效益,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使公司综合实力有大大的改善,资产状况优良的局面;强化竞争优势就是要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公司发展目标,公司的社会美誉度、知名度、信任度都大幅提高,能够参与或佐佑产品规则的制定,我们的产品标准就是行业标准,达到投资者在建设前期主动咨询我们,或者在选择建设者的时候首先想到我们,或者在建设过程中出了问题想到只有我们才能克服处理的这么一个状态。
其次符合公司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调整管控模式,实施区域规划,努力构建以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主业,水务、房地产为多元的产品结构,全力推进公司向国际化转变,永争同行业卓越先锋”的《国际化》战略部署。
完善体制机制,从公司体制层面就要考虑管理方式、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的问题。
管理方式方面,譬如公司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直接管理子、分公司好呢,还是以相关产品(水务事业部应该属于产品性质事业部)或地域(海外事业部应该属于地域性质的事业部)来划分的事业部制管理好呢,还是像现在这样即有事业部又有子分公司好呢?管理跨度上看,公司直接管理多少多少个子、分公司最合适,或多少个事业部最合适,每个子、分公司及事业部直接管理几个经济单位最合适?公司全部实行三级管理合适还是四级管理合适,还二者混合合适?目前统一式的三级管理在区域化后,部分单位已经显现出不太适应,那么是否采取一刀切式的实行四级管理,我看未必,应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即领导者管理能力及两级本部的管理水平而定。
从机械学的原理来讲,多一个联动,就多一个约束,就少了一个自由度,所以,公司大了以后,应该把层级、跨度、定位研究清楚,否则会出现不应有的自然磨擦或消耗。
应该说,不论采取几级管理,每一级是什么样的形式,其实都是为了理顺生产管理关系,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整体作用,提高整体效能。
所以,每一级经济管理组织的定位必须明确,包括其属性、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权限、责任、义务、考核(考核什么、如何考核、谁来考核)都必须界定清楚。
但是,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或者其关系不畅,就必然造成多一个环节、多一个风险、多一个阻力,更为可怕的是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整体效能或抗风险的能力。
当然,去年我们开始实施的把区域公司与区域经营部分开,让各自独立运行,各自发挥其独立价值和主要功能,也已初显成效。
还有,就是托管项目代替直管项目或指挥部的运行的方式,都是完善经营体制的具体举措。
从完善机制方面来说,就是要使各项管理制度与变革后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用体制来保障机制效能发挥,用机制来保障体制的功能实现。
换句话说,就是体制发生变革后管理机制要跟上,否则也实现不了应有的变革效应。
调整管控模式,也就是说我们运用什么样的管控手段。
首先是要进一步明确公司与子分公司的管理定位,也就是说,公司管什么,子分公司管什么?实际上涉及的是管理权限或决策权限的问题,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否应该直接涉及到三级或四级经济单位,还是只涉及到二级经济单位的问题;然后,就是怎么管的问题,其实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去管理的问题,即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去管呢?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去管呢?是通过制度和流程去管呢?还人通过人的自觉行为和习惯方式去管呢?其次,是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即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还是全程护送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以当事者的身份直接插手支去办事呢,还是以指导或管理者的身分去指导和监督呢?其实它涉及的是如何解决各经济实体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有时,只有置身其外,才能看到全部,才能显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全景式欣赏情怀,才能把整个事情掌握好、经营好。
如果一味的追求控制力或驾驭力,就必然会造成“一叶障目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局面。
通过近几年的管理实践来看,我认为,公司本部管理应该按条块加流程管理,因为公司它是一个若干项目的综合体,它可以把产品的实现过程抽象为若干个资源或管理要素条块,如物资、设备、人力、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而项目管理应该按流程管理,因为项目就是生产车间,它是实现产品的地方,而产品的实现是有其自然的流程的。
实施区域化管理,首先就是要对公司的各子分公司的经营区域进行统一的划分,以防在某一区域内,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间发生激烈的竞争行为,不利于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其次是改变以前那种公司有多大,子分公司就有多大,没有重点遍地开花或虽有重点但极不牢靠的游击式局面;还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某一地区成为发展热点后,各子分公司无序的向那个地方旋风式或集窝式集中的局面;又可以促使各子分公司不得不去改变公司的产品结构,而且会逐渐在某一地区形成某一专业优势,进而带动其它产品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子分公司的地缘优势和人脉关系,提升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提升其在这个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有效降低我们产品所需要的大综材料的价格;最值得一提的是,区域化后,产品链条逐步延伸了,社会资源的分散度小了,管理跨度小了,管理成本小了,管理难度小了,流动性小了,对分包方、分供方的控制力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高了,员工安全稳定感高了,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公司效益也相应的提高了。
经过去年一年的强行推行,区域化的成效已经显现,原有有空白区域已经开花了,许多“处女地”变成了“高产地”;单一产品的产品不再孤单了;流失的员工开始流回了;社会资源趋于稳定了;不良企业趋于“利好”了;企业的景气指数逐步变暖了。
努力构建以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主业,水务、房地产为多元的产品结构。
这个定位,较之“十一五”期间的“四三二一”战略发生了质的飞跃。
那个时候,我们只确定了“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市政环保及城市建设”四大品牌产品,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我们属于建筑业的这个大属性、没有立足“建筑产业”的这个角度去看企业的发展走向。
现在看来,确实比较狭隘,且把我们比较有优势的电务及机电安装工程、铁路运输及代维护工程统统归到了铁路里,彰显不出其独特的品牌价值,当然了,其他基础设施工程也被拦在了门外。
那么,现在的以“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主业”,它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公司的主业,即“总承包”;二是告诉了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即公司要立足现在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企业去发展;三是告诉我们的产品是没有进行限定的、比较广义的工程概念,也就是说在我们公司营业或资质许可的范围内的工程我们都可以承揽,不在受“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市政环保及城市建设”四大品牌产品的约束与限制。
那么,摆在“总承包”企业面前的第一要义,是要研究和破解什么是“总承包”企业,如何当好“总承包”这样的二号业主。
虽然我们公司的资质是“铁路、公路”全国唯一的总两个行业的总承包资质,但我们还习惯以专业承包的身份在全国经营,角色至今没有或还不完全的转换“总承包”的身份上来。
合作、合营的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当好这个“二老板”或“二业主”,公司经常会处于两头或多头受气的局面中,有时候还会让分包方、分供方把我们给佐佑了。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很多物资、设备等方面的分供商,专业工程或劳务方面的分包商方面的管理办法,但总感觉到管理这些分包方比较吃力,比较费劲,达不到我们的管理要求或管理意图。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应该做的或管的事。
对施工总承包企业而言,主要是通过“管理或技术”为业主提供提一个合格建筑产品,其管理对象主流是“分供方”和“分包方”,那么,只有将他们管好了、管住了,让他们有利可图了,实现了我们与建设方签订的合同和企业的经营目标,这样就当好了“施工总承包”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