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

合集下载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什么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手术。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疼痛难忍的神经疾病,患者常常感到疼痛在面部的一侧或两侧弥漫分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面肌痉挛则是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导致面部在短时间内出现抽搐,引起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缓解三叉神经和面肌的压力,使得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或消失。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身体状况、病史、手术前的检查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护人员可能还需开展以下准备工作:1.首先,在手术前需要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如果患者存在其他重要疾病或慢性病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应事先进行治疗以确保患者的整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

2.其次,在手术前需要收集患者的病史及相关医学资料,在这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的家人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个人特点以及以往的就医经历。

3.术前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医生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神经科、口腔科、眼科等科室的多次检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4.此外,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停用某些特定的药物,禁食等,这样能够保证患者手术后能够更好地恢复。

术中护理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手术,需要医生和护士通力合作,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在手术中,医生和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备充分,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2.在手术前进行麻醉,这样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帮助患者安心。

3.在手术中,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且注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4.当手术顺利完成后,医生和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缝合伤口、处理残留物等等。

术后护理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后,在恢复期内,不仅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护士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体位护理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因此,术后的体位护理非常重要。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

结果本组术后疼痛消失21例,症状缓解10例,无效1例。

随访3-10个月,治疗效果优25例,良6例,无效1例。

结论加强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术期护理,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围术期护理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是口面部骤发、骤停、闪电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为神经疼痛中最常见的疾病。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58.2岁。

病程10个月-37年,平均6.7年。

经药物、针灸、神经封闭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1.2手术方法全麻,患侧向上侧卧位,取耳后横切口或发际内0.5cm与发际平行的竖切口,长约3cm,开骨窗直径1.5cm。

上缘至横窦水平,前缘接近乙状窦,下缘至横窦下1.5cm。

切开硬膜后,手术显微镜下释放脑脊液。

探查三叉神经根进脑干区,识别压迫责任血管,采用锐性剥离方法将责任血管充分游离后,选择大小适中的teflon棉垫置于责任血管与神经之间,严格止血后关颅。

2结果术后疼痛消失21例,症状缓解10例,无效1例。

住院天数8-22d。

随访3-10个月,按annetta对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提出的3级评估法评估,治疗效果:优25例,良6例,无效1例。

3围术期护理3.1术前护理3.1.1疼痛的护理①评估病人疼痛发作频率、时间和强度;②嘱患者别触摸疼痛部位,通过谈话、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③病房温度适宜,避免面部受寒冷刺激。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Pe r i o p e r a t i v e n u r s i n g f o r h e mi f a c i a l s pa s m p a t i e n t s wi t h mi c r 0 V a s c u l a r d e c o mp r e s s i o n t he r a p y
吴 惠娟 , 任 兴珍 , 陈芳 卿 , 王
摘 要 :目的

统计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面 2 8例患者 中, 术后 出现面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 南京 , 2 1 0 0 2 9 )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 出现的并发症及 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肌痉挛的患者例数 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 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 的患者病 历资料。结果 并发症高危期 。结论 精心 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和促进患者康复。
瘫 8例 、 听力下 降 3例 、 后组颅神经损 伤 1 例、 小脑损伤 1 例、 脑脊液漏 1 例, 通过有效的护理评估和干预 , 患者均顺利度过术后
关键 词 :微 血管 减 压 术 ;面 肌痉 挛 ;护 理 中 图分 类号 :R 4 7 3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0 6 — 1 0 0 — 0 2 1 3 0I :l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0 6 0 3 5
t r e a t me n t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i n h e mi f a c i a l s p a s m p a t i e n t s a n d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c o r r e — s on p d i n g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n u r s i n g me a s u r e s ,M e t h o d s Nu mb e r o f h e mi f a c i a l s p a s m p a t i e n t s wi t h mi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2021年8月 第15期护理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牟栖霞1, 2,董莎2*1.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2.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

方法:随机选80例面肌痉挛患者,均予以微血管减压术,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组)及预防性护理(预防组),每组40例,对比康复效果。

结果:与常规组相比,预防组的治疗总优良率97.50%高于常规组的9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有相对更低的6个月复发率,组间差异确切,P<0.05。

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预防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1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脑积液漏、听力减退、低颅压反应等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通过围术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95-02面肌痉挛是患者面部神经受到血管异常压迫时,导致面部肌肉在短时间内反复发生异常兴奋,症状外显为面部无意识地不自主抽动等。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好发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1]。

自上世纪70年代,Gardner首次在临床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并取得满意效果。

随着近年来显微外科医疗水平的进展和进步,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首选疗法。

但考虑到面肌痉挛的发病部位特殊性,如何通过有效护理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成为现阶段临床外科的关键问题之一。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护理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护理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 ,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等。
麻醉方法选择和操作技巧
麻醉方法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和麻醉医师 的经验,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如全 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操作技巧
熟练掌握各种麻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 方法,确保麻醉过程平稳、安全、有 效。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 征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生命体征监测和记录要求
生命体征监测
在麻醉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麻醉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异常情况处理等,为术后总结和分析提供依据。
并发症预防措施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梗阻和误吸等情况发生。同 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
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减少神经系统 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 功能恢复情况。
循环系统并发症预防
合理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循环负荷过重。同时,要密 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药物 使用。
其他并发症预防
加强术后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疼痛等。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 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游离和推移血管
使用显微器械游离压迫面 神经的血管,并将其推移 离开面神经。
插入减压材料
在血管与面神经之间插入 适量的减压材料,如 Teflon棉片,以确保血管 不再压迫面神经。
止血和缝合技巧分享
彻底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应彻底止血,防止 术后出血和血肿形成。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围手术期的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围手术期的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面积痉挛患者5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情立即缓解、疗效优者28例(90%);术后延迟缓解、疗效良者(4%)。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高,长期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病死率极低,尤其适合身体情况好,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面积痉挛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积痉挛微血管减压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微血管减术(MV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外科医生接受,成为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案,有效率为87.5%~99.3%[1]。

我院自2009年4月~2011年4月,对50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患者实施MVD。

50例患者均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35~73岁,平均54.4岁,病史6个月~12年不等,95%的患者均经过针灸、中药、注射肉毒素等非手术治疗,均疗效不佳而行MVD。

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或16排CT后颅窝薄扫,确诊未发现肿瘤或明显占位。

1.2 结果:术后32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6例痉挛症状症状消失,4例缓解,2例无效;1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2例术后1~2天止痛,5例3~6个月疼痛消失。

50例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4%。

住院7~12天,平均9.5天。

随诊6~15月无复发病例。

1.3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侧卧头位下垂,使颈肩角>100度,有助于三叉神经根部的显露,并可减少气颅的发生。

患者取乳突后乙状窦下直切口。

显微镜下释放脑脊液,仔细分辨三叉神经,探查和寻找三叉神经根部的血管压迫。

用显微器械沿神经小心地进行分离或移位责任血管,在责任血管与脑干和神经之间放置神经补片,用生物蛋白胶固定。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一)解读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一)解读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一)【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并发症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

两种疾病药物和局部神经治疗无效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最有效。

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31例面肌痉挛患者,成功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6~70岁,平均52.2岁。

患侧位于右侧8例,左侧12例;病史1.7~23.0年,平均8.1年;Ⅰ、Ⅱ、Ⅲ支痛者4例,Ⅱ、Ⅲ支痛者16例。

面肌痉挛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2~61岁,平均45.6岁。

患侧在右侧14例,左侧17例;病史1.5 ~20.0年,平均6.8年。

经MRI检查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

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2.手术方法采用插管全麻醉方式,在患侧后枕处局部做一小切口,把异常血管和神经分离,用特殊材料把二者隔离开来即可。

术中仔细辩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将压迫血管充分减压,选择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减压棉垫[1]。

3.结果 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8例(90%)术后当日止痛,1例(5%)疼痛逐渐减轻,1例(5%)疼痛无改变。

3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8例(93.3%)术后痉挛消失,2例(6.6%)减轻,1例(3.3 %)痉挛无改变。

治疗总有效率90%。

住院天数8~14 d,平均12.6 d。

随访2~7年,平均4.5年,无复发病例。

一、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尽快熟悉病情,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步骤等,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的内容与重点。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围术期护理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围术期护理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有明确病因,如肿瘤(上皮样囊 肿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血管病变(动静脉畸形、动 脉瘤等)及颅底畸形等,压迫或刺激三叉神经而引起面痛 ,治疗以手术等方法去除原发病变为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三叉神经周围支血管异常和中枢核团过度兴奋 共同导致三叉神经痛。
讨论
小脑桥角解剖结构复杂,汇集着从基底动脉所发出的小脑上动 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桥支及其分支静脉,而三叉神 经痛患者局部神经和血管多呈异常形态或走行,因此,手术易 损伤血管造成神经受压。其术后并发症包括残余痛、口唇疱疹 、面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耳鸣、听力减退、 后颅窝血肿、术后脑积水、枕部麻木、共济运动障碍、癫发作 等。但多数并发症比较轻微,所以易被护理人员忽视,从而导 致护理质量降低。三叉神经从脑干发出,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 ,此处血管、神经密集,由于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术中及术后 可能会影响脑干,引起心跳、呼吸的改变和继发性损伤昏迷, 因此,护理上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细致认真地观察病情 ,给予系统、完善的术后护理,尽我们所能来促进患者早日康 复。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术期护理
术前护理 (1)常规护理。完善与之相关的各个检查措施,例如术前 机体心、肾、肝、肺等人体重要脏器的各项检查工作,并 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 然后由此来判断患者对手术的实际耐受力,以做好备皮准 备。
(2)心理护理。因为三叉神经痛具有病程长、病情 反复、疼痛剧烈和延年不愈等多种特点,所以患者入院治 疗后常会出现恐惧、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向患者介绍 疾病产生原因,并详细说明整个手术过程和实施手术的必 要性,有效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树立战胜病魔 的信心,以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 理工作,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

患者均施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但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各组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

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5.00%,B组为92.5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B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7.50%,A组为67.5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面肌痉挛患者,于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综合护理,既可增强总有效率,还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应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围术期护理面肌痉挛还可称为面抽,为中老年群体多发性脑神经功能性病症,常表现为阵发性面部肌肉抽搐,始发部位在眼轮匝肌处,特别是在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等状态下,面肌痉挛发生率极高,较为严重时还会出现口角歪斜和睁眼困难等状况,影响机体生活、工作。

微血管减压术为神经疾病常见治疗方式,具有安全高效、复发率低、保留神经血管等诸多功能,但在面肌痉挛研究中相对较少[1]。

对此,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

其中A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2:18;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69岁,平均数为(51.5±2.7)岁。

B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1:19;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数为(51.1±2.9)岁。

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2方法患者均施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但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常规护理。

术后要求患者卧床静养,但为预防术后便秘,可在术前使用甘油灌肠剂予以灌肠;术前晚间和术日清晨,可使用镇静药,但剂量和给药方式应由医师决定;术日应禁食,置入导尿管;常规备皮,剃光头和彻底清洗,若为女性可保留执行局部备皮操作[2]。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_王娟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_王娟
· 94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5月第16卷第10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May 2013,Vol.16No.10
况,若出现异常可采取有效应对 措 施。 同 时 护 理 人 员 还 要 观 察患 者 有 没 有 瘀 斑、出 血 点,是 否 有 血 便、血 尿 等 现 象,一 旦 发现异常情况,及 时 报 告 主 治 医 生,采 取 应 对 措 施。 ② 心 理 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 疾 病 及 治 疗 方 法 认 识 不 足 , 常会出现一 些 负 面 情 绪,如 抑 郁、焦 虑、紧 张 等。 此 时,护 理 人员就需要将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 的 一 些 手 段 和 效 果 等 告 知患者,提高患 者 对 疾 病 的 认 识 度。 同 时 还 要 及 时 安 抚,给 予心理疏导,把成 功 的 病 例 告 诉 患 者,让 其 有 积 极 的 心 态 面 对治疗,有利于 患 者 病 情 康 复。 ③ 康 复 治 疗:患 者 病 情 稳 定 之后,协助患者变 换 体 位,进 行 针 灸 或 相 应 的 肢 体 功 能 康 复 训练。 1.3 统计学处理 本 次 所 有 研 究 资 料 均 采 用 SPSS18.0 统
2 结 果 本组患者均行 CPA 锁 孔 入 路 显 微 血 管 减 压 手 术 ,术 中
见 压 迫 面 神 经 根 的 责 任 血 管 为 小 脑 前 下 动 脉 100 例 (66.6%),小脑后下动脉35例(23.3%),不 能 判 断 其 来 源 的 责任血管15例(10%)。患者术后 住 院 期 间 临 床 观 察 加 术 后 1个月 电 话 随 访 总 结 疗 效:术 后 立 即 面 抽 停 止 75 例;术 后 仍 有轻微抽搐,出院前 1 周 内 停 止 30 例;出 院 时 仍 有 抽 搐 1 个 月内抽搐 停 止 35 例;10 例 术 后 1 个 月 内 仍 有 抽 搐 待 进 一 步 随访。术后并发症:不同程度 面 瘫 7 例(4.7%),经 针 灸 及 口 服弥可保后全部恢复;术后 听 力 下 降 9 例(6.0%);术 后 颅 内 感染2例(1.3%),经抗生素及腰 池 持 续 引 流 1 周 后 痊 愈;无 术后 脑 脊 液 鼻 漏 病 例,无 脑 梗 死、脑 水 肿、脑 出 血 病 例,无 死 亡病例。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对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结果疼痛消失23例(92%)疼痛缓解2例(8%)。

结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neuralgia 9 TN )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又称痛性抽搐,是神经性疼痛中最常见的疾患,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年发病率128/10万人。

该病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通过局部封闭~射频治疗等方法减轻疼痛但疗效维持时间短,复发率很高随着显微外科和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MVD)成为治疗该病安全、有效的手段[1]。

自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对2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区位位于脑桥旁,手术视野小且深,术中容易损伤神经及周围血管。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处理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32~80岁,平均(50.0±4.3)岁。

其中60岁以上10例。

病程3个月~11年,平均(9.0±2.5)年。

经我院口腔科及神经外科确诊后入院,表现为面部发作性疼痛,颔面部神经痛,左侧疼痛10例,右侧疼痛15例,均经药物治疗无效,有17例进行过反复局部封闭治疗。

1.2 手术方法和护理措施1.2.1手术方法患者均采取全麻手术,侧俯卧位,头部屈曲,并略向对侧旋转,翼钉头架固定头部,取乳突后乙状窦横窦下直切口,切口长度一般在6~7cm,切开头皮,分离皮下各层,在星点处钻孔,形成大小约3cm骨窗,移入显微镜,弧形剪开硬脑膜,枕大池缓慢释放脑脊液后自动脑压板暴露相应的颅神经,判断责任血管并进行分离,用TEFLON垫片隔离神经,严格止血后关颅。

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

者术后有不 同程度 面部麻木感 , 无面瘫 。给予局部按摩 、 保暖、 促
进血液循环 , 因面部感觉 减退 , 留食物易存在 于颊部 与齿槽间 , 残 且咀嚼时颊黏膜和舌易被 咬伤而 发生 溃疡 。因此 , 应及时清 除 口 腔残 留食物 , 嘱患者进食后 漱 口, 且进食 时细 嚼慢 咽 , 防止 咬伤 , 预防溃疡发生 。本组 2例面肌痉挛患者角膜反应减退 , 应用 眼罩 保护 , 时涂抹 抗生素眼膏 , 定 无角膜溃疡发 生。
32 3 面 神 经 麻 痹 : 组 4例 三 叉 神 经 痛 患 者 、 .. 本 2例 面肌 痉 挛 患
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 血管减压术 。
2 结 果
3 5例 三叉 神 经痛 患 者 3 0例 ( 5 7 ) 后 当 日止 痛 , 8.% 术 2例
(.%) 痛逐渐减 轻 , 57 疼 3例 ( . % ) 痛 无 改 变 。 1 86 疼 O例 面 肌 痉
【 关键词 】 显微血 管减压术 ; 三叉神经痛 ; 面肌痉 挛 ; 护理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 神经分 布 区内反复发 作的 阵发性 、 暂 、 短
32 并 发 症 的护 理 .
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 的症 状 , 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
32 1 该手术位置深且毗邻脑干 、 . . 小脑及多根颅神 经 , 因此术后 2 4h内须严 密观察神 志、 瞳孔变 化及伤 口引流状况 , 警惕颅 内继
服, 使患者感觉舒适 , 从而解 除急躁 情绪 。护 理上也应 该 给予 足
伤 口引流状 况 , 警惕颅 内继发性 出血 , 同时严密观察呼吸变化 , 注
意 有 无 脑 干受 压 症状 。本 组术 后 无 再 出 』 及 意 识 障 碍 病 例 。 ( 『 【

8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

8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

8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面肌痉挛为一侧面部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激烈,面肌痉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有效率为87.5%~99.3%[1]。

同时手术减少了损伤,不切断神经,保留了神经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

我院2009年9月~2010年3月收治面肌痉挛患者80例均在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成功率93%,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28~92岁,病程3个月~20年.其中病变左侧为38例,右侧42例.患者均经过药物、针灸、射频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术前均行ct,mri 检查,未发现肿瘤或颅内占位。

1.2手术原理:将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推离,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

1.3手术方法:患者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取枕部乳突尖部上3.5cm处横行切口,切口长约4cm,逐层切开头皮全层,肌层及骨膜,电凝出血点,以牵开器牵开切口,颅骨钻孔一枚,磨钻及咬固钳扩大骨孔至2cm,骨窗上缘接近横窦,切开硬膜,逐渐释放脑脊液,同时在显微镜下沿小脑外侧向桥小脑角区探查,见小脑前下动脉发出异常分支,弯曲成袢,贴附于面神经出脑干处,判断为责任血管,以teflon绵将其与面神经垫离。

缝合硬膜,人工硬脑膜加固,钛网修补骨窗,依次缝合各层.1.4结果:80例面肌痉挛的患者,75例完全缓解,明显缓解3例,无效2例,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的低颅压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

住院8~15天,平均10天。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由于长期面部抽搐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加上病程迁延,使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对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缺少必要的了解。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效果,希望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微血管减压术后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各有50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而言,是以对照组为基础加之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相关情况,观察组各项内容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结合患者手术之后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并发症等等,采取切实有效的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呈现出十分显著的效果,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这种方法有着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范围的推行和应用。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并发症;术后护理本次研究有何具体的研究需求,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微血管减压术后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效果。

现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相关成果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微血管减压术后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各有50例患者,男51例、女49例,年龄38~70岁,平均52.2岁,病史1.5 ~20.0年,平均6.8年。

针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没有看出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采取插管全麻醉方式,在患者的患病部位后枕处局部切一个小口,然后有效分离神经和异常的血管,然后选用相对应的材料将两者有效隔离。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朱廷芳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0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2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针对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术前做好心理和饮食护理,术后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治疗、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发生的剧痛,多发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女性多于男性;反复岀现发作性、短暂性、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剧烈疼痛为特点;有的患者不能吃饭,不能洗脸,不能刷牙,甚至不能喝水,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心身健康,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治疗困难,疼痛难忍,使患者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被人们称之为最痛苦、最顽固的疼痛之一,人称"天下第一痛"。

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随着显微外科和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对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耳后小切口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6~64岁,平均48.26岁,病程1.8~12年,平均8.68年。

所有病例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有明确手术指征。

1.2手术适应症经正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药物效果不明显或疗效明显减退的患者;药物过敏或严重副作用不能耐受;疼痛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休息者;其他保守治疗(射频或者神经封闭)无效或效果不佳者。

1.3方法均采用全麻。

在耳后4cm左右做皮肤切口。

在颅骨上钻一小孔,即可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

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从神经上分离,并在神经与血管之间放置垫片,以保证神经与血管隔开。

108例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

108例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

108例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的护理(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62)【摘要】本文总结了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结果例面及痉挛患者中63位痉挛症状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2天止痛,1例一周后止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康复【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21-01随着现代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竞争的激烈,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发病率越来高。

微血管减压术(mv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神经外科医生接受,成为手术治疗面积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案,有效率为87.5~99.3﹪[1]。

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108例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mvd。

经过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效果较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病例108例,男 41,女 67 ,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 57.5岁;病史2年到30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经过中药、西药、针灸、物理、射频消融等非手术方法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而行mvd。

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三位时间飞跃磁共振成像,确诊没发现肿瘤或明显占位。

1.2 结果:术后65例面肌痉挛患者中63位痉挛症状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2天止痛,1例一周后止痛。

108例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7.3﹪。

住院10~24天,平均14.8天。

随诊6~15个月无复发病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加上病情迁延,经反复多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对微血管减压术缺少了解,故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

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

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

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向鼻周、口周肌肉和颈阔肌发展,发作时眼裂不能开大,面部紧缩,口角上提而出现一种怪异面相,使患者长期处于难以言状的精神痛苦之中。

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重复实行等优点,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1月我科就35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护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20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58岁,左侧18例,右侧15例。

病程8~20年。

高血压17例,心脏病2例,糖尿病3例。

均用药物,针灸治疗过。

术前检查CT,MRI无异常。

1.2方法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采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即压迫面神经致临床症状的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垫片。

如果术中发现明确责任血管,则对可能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处理,实行减压术[1-2]。

2结果手术后停止抽搐的30例,术后1~2 w逐渐症状消失的3例,术后症状较前减轻的2例。

3围手术期护理3.1术前护理术前询问过敏史,做好各项检查及化验。

了解患者全身情况。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控制药物治疗使血糖血压控制正常范围之内。

术前一晚通知禁食,术日晨起备皮、消毒,做抗生素皮试,留置尿管。

3.2心理护理面肌痉挛的患者大多饱受面部不自主抽搐的折磨和困扰多年,在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上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详细了解病史的同时耐心听取其倾诉,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3.3术后护理3.3.1一般护理术后24 h去枕平卧,轴线翻身,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语言的改变,术后护士要详细了解术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配合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配合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配合【摘要】总结49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手术配合经验。

术前对49例原发性tn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好器械物品,术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定期回访病人。

结果49例mvd病人中,45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改善不明显,后经射频治疗疼痛减轻,术后并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型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78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57-02三叉神经痛(tn)又称痛性抽搐,是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

血管压迫是tn的主要致病原因,约95-98%的原发性tn患者在术中能找到压迫血管[1]。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愈率为86-98%[2]。

2001年5月至2011 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对49例tn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9 例,男22 例,女27 例,年龄43—71岁,病程5 个月至12 年。

左侧三叉神经痛例,右侧三叉神经痛例。

其中1例合并面肌痉挛。

本组术后疼痛消失45例,减轻4例。

2 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全身麻醉,侧卧位。

头部屈曲位,切口为耳后约4㎝纵行切口。

切开软组织后钻孔一个,暴露骨窗3㎝×2.5㎝.十字切开硬膜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沿岩骨-小脑幕角找到岩静脉。

锐性分离三叉神经周围的蛛网膜,充分暴露三叉神经根,辨别责任血管,用显微器械松解压迫神经的血管袢。

若为岩静脉压迫,一般采用电凝切断;若为脑干重要的引流血管,则将大小适中的teflon 垫片垫入三叉神经与脑干之间,使血管与神经既充分分开又不易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
痉挛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并发症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

两种疾病药物和局部神经治疗无效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最有效。

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31例面肌痉挛患者,成功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6~70岁,平均5
2.2岁。

患侧位于右侧8例,左侧12例;病史1.7~2
3.0年,平均8.1年;Ⅰ、Ⅱ、Ⅲ支痛者4例,Ⅱ、Ⅲ支痛者16例。

面肌痉挛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2~61岁,平均45.6岁。

患侧在右侧14例,左侧17例;病史1.5 ~20.0年,平均6.8年。

经MRI检查并
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

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2.手术方法采用插管全麻醉方式,在患侧后枕处局部做一小切口,把异常血管和神经分离,用特殊材料把二者隔离开来即可。

术中仔细辩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将压迫血管充分减压,选择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减压棉垫[1]。

3.结果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8例(90%)术后当日止痛,1例(5%)疼痛逐渐减轻,1例(5%)疼痛无改变。

3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8例(93.3%)术后痉挛消失,2例(6.6%)减轻,1例(3.3 %)痉挛无改变。

治疗总有效率90%。

住院天数8~14 d,平均12.6 d。

随访2~7年,平均
4.5年,无复发病例。

一、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尽快熟悉病情,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步骤等,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的内容与重点。

手术要求无菌操作,备皮作为术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留女病人的形象美感,采用局部备皮,即头部病变同侧的耳后枕部5厘米处,术后头发盖住切口,与正常人一样。

男性可剃光头。

2.心理护理本组病人病史较长,因惧怕手术,曾经多方求医尝试各种治疗的效果。

面对手术,病人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怕麻醉,担心手术效果的顾虑。

护理人员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麻醉师、手术医生、护士的技术情况,由手术医生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并请同种疾病已经恢复的患者现身说
法,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①生命体征观察:术后进入监护室,24 h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引流状况,防止继发性出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2]。

②体位护理。

全麻未醒时,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清醒改半卧位,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

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 h后,饮少量水,患者无吞咽、恶心、呕吐现象,再予流质饮食,逐渐半流质饮食,术后2~3 d进普食。

④其他:定时翻身拍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流液现象,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半卧位,及时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三、并发症的护理
1.颅内低压征及颅内血肿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特别是老年人,易发生暂时性颅内低压。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

本组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1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头痛、眩晕、呕吐症状,经过对症处理3~5 d症状消失。

颅内血肿并发症发生较低,但最危险,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人有一例出现颅内血肿。

经手术清除血肿病情好转。

2.面瘫、面部麻木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1例面肌痉挛患者出现面瘫。

三叉神经
痛和面肌痉挛各1例患者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主要是显露血管神经牵拉小脑时面、听神经受到牵拉出现损伤,或者相应神经滋养血管受刺激致血管痉挛[3]。

术后可嘱病皱眉、闭眼龇牙,观察病人颜面是否对称,眼睑是否闭合不全,口角是否歪斜等症状,给予局部按摩、保暖、解痉,针灸,扩张血管,神经营养药物,保护眼角膜等方法处理,半年随访上述症状缓解。

3.脑脊液漏本组1例75岁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漏,可能为术后颅内压增高年老体弱切口愈合不良所致。

经积极处理伤口并加强营养及抗炎治疗后好转。

讨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与手术开颅部位相同,减压神经相近,术后并发症基本相同,护理内容基本一致。

小脑桥角解剖结构复杂,汇集着从基底动脉所发出的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桥支及其分支静脉,还有个别从椎动脉直接发出的小脑后下动脉等。

而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局部神经和血管多呈异常形态或走行,因此手术易损伤血管造成神经受压。

其术后并发症包括颅内低压征、颅内血肿、面瘫,面部麻木、耳鸣、听力减退、脑脊液漏、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耳鸣、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但多数并发症比较轻微,几乎无手术死亡病例。

三叉神经从脑干发出,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此处血管、神经密集,由于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术中及术后可能会影响脑干,引起心跳、呼吸的改变和继发性损伤昏迷。

因此,护理上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真细致观
察病情,给予系统、完善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提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9(22)539-540.
[2]张水琴,梁景文,杨利孙.三叉子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8):585-586.
[3]蒋吉英,窦寰宇,高培福,等.三叉神经根血管供应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14(2):116-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