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稿:第三章 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注意
教学要求:
1.了解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掌握注意的规律、注意分散的防止、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3、.掌握注意的品质及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注意概述
二、什么是注意
( 一) 注意的概念
定义: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三、注意的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
(一)注意的指向性: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二)注意的集中性:
1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2、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3 、注意与心理过程
(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它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没有心理活动就谈不上有注意。(2 )注意贯穿到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没有注意就没有心理活动。
注意与心理过程是谁也离不开谁,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略讲)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 、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 、无关动作的停止。
3 、出现生理性变化。(如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状况,但要慎重,还应根据学生平时的一贯表现来综合分析判断。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略讲)
1. 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
2. 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
3. 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一、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的目的性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注意的规律
1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条件)。
A 、刺激物的强度。
强度可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举例说明)
B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主观条件)。
A 、需要和兴趣。
B 、情绪情感。
C 、个人期待
D 、有机体状态
2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因素。(只关注主观因素)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最主要的条件)
(2)对兴趣的依从性(培养间接兴趣)。
A 、间接兴趣:即由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引起的兴趣。
B 、直接兴趣:即由活动过程本身引起的兴趣。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4)对个性的依从性(培养良好的个性)
3 、引起和保持无意后注意的根本条件:练习与熟练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其能够使人以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效果。
只有有意注意参与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只有无意注意参与的活动难以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人的活动中紧密联系着,它们可以在活动中相互配合,互相转化
三、注意分散的防止
1、端正姿势
2、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防止疲劳
5、有固定的学习地点
6、使注意对象尽量符合注意的规律
四、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着重培养学生有意注意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激发学习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第三节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内容。
二、注意的品质(包括四个方面):
(一)注意的范围
1、定义:~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寡的注意特征。
※强调数量的多少
※测量注意的单位时间一般是指0.1 秒。
※注意的范围一般是指视觉注意的广度。
※注意范围大的意义:有利于人们扩展感知范围和提高反应速度。
2、影响注意的范围的因素:
(1 )知觉对象的特点:
A 、材料的组合方式。
B 、材料的数量。
C 、材料的性质。
(2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注意的稳定性
1、定义:~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1 )强调时间的长短。
(2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是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同一对象上,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心理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3 )提高注意的稳定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