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及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感觉与知觉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就是说,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看到了一个物体的视觉就包含了颜色、形状,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
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
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
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相关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知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人。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后面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之中,知觉的基本特性是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当作知觉对象的事物或现象,常常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对待的刺激,并将它们从知觉背景中优先清楚地反映出来。
作为知觉背景的各种刺激常常未被知觉或被模糊地知觉。
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时,课堂上存在多种刺激,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讲述、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反映出来,而把黑板、墙壁、讲台、教室内其他声音等作为知觉的背景。
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所区别的。
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也较为完整。
作为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则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确定,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
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调换。
如当教师在做物理演示实验时,突然有一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时,声音就变成了学生知觉的对象,而教师的讲述及演示实验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
知觉选择性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地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心理学:感知觉复习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1、感觉 2、知觉 3、感知觉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一节 感觉
➢ 什么不是感觉?
• 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 这里的“感觉”指的一种 情绪,一种爱慕。
• 我感觉这件事要这样 发展……
这里的“感觉”指的是一 种意识,是对感觉的认识。
➢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最敏感。 听分析器也是人重要的信息通道,接收10% 以上的信息。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对另一半说情话前,得先搞清楚自己 是不是站对了位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人类的左耳接收诸如“我爱你”等甜言蜜 语,比右耳来得敏锐,因此如果想对情人示 爱,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为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皮 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 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 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压力敏感性不同,如 指尖对刺激位置感觉的精确度是后背的10 倍。
肤觉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方 面是:触摸。通过触摸,你可以和他进行交 流,这个人是你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 、爱和热情的人。
某种感觉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通过发展另外一 些感觉能力而得到补偿。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 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 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河流、旷野等 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 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定义: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闪光融合现象
公修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二、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局部及其相互 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
知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局部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想一想:
感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 反映的是事物某一具体的特性〔个别属性〕 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维持正 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剥夺实验〕
被关半小时就变得焦虑
37岁的喜剧演员亚当·布鲁姆是6名志愿者之一,他同 意承受“单独监禁〞,并同意观察者们使用监视器监视 他的活动并制作成电视纪录片。在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 里,他坐在完全黑暗、绝对安静的屋子中,研究人员使 用夜视摄像机观察他的行为。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乔纳森的故事
乔纳森是一名画家,65岁时由于脑受伤而 丧失颜色知觉,变为色盲。这能看到灰色、 白色和黑色。
后来尝试只用黑白作画。 “尽管桥纳森不能否认他的损失,甚至在
充分利用错觉为人类生活实践效劳; 注意防止和消除错觉的不利影响。 小短片:你的感官欺骗了你
社 会 知 觉 与 行 为
社会知觉
1、概念: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其含义是知 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
知觉对象: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 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实验设计及 距离错觉的 形成的原因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章节练习复习(含答案)
1. 3岁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程度是( C )A.能辨认左右B.能辨别上下和前后C.能辨别上下D.能辨别上下和前后,并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2.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D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幼儿认为“早上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则是妈妈来接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知觉是( B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据他们具体生活活动C. 根据日夜和季节的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4. ( B )开始能够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A.3-5岁儿童B. 5岁儿童C.3岁儿童D. 2~5岁儿童5.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6.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 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7.( D )幼儿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A.幼儿前期B.幼儿初期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8.( B )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东、西、南、北、的知觉。
A.空间知觉B.方位知觉C.时间知觉D.距离知觉9.知觉对象由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认为它是许多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的( B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0.“花瓶人头双关图中的花瓶、人头都易被感知”,这体现的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开来。
它受( B )的影响。
A.对象的活动性B.对象与背景的差别C.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D.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的相结合11.在空间知觉中,对物体属性的知觉不包括( D )。
A. 方位知觉B. 形状知觉C.距离知觉D. 颜色知觉12.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感觉统合
你看到了什么
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 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官,是对 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 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 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 经验。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 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 觉的范围。 • 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 •
视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 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 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 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 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 比。吃了苦药之后,接着 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点甜 味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 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 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空间知觉
• • •
•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恐惧高处而导致的眩晕与视觉信息缺乏有关。当你身处高处,往下看一片 模糊,景象大幅度缩小,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跟平日习惯的视像大相径庭, 这时你的视觉信息大减,就会失去平衡。 一般情况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的动作幅度是以视野中物体的相对活动为参照 对象。假如从高处往下望,地面物体太远太小,就不能作为平衡信息回馈的根 据了。再加上人在高处,眼睛无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实物进行水平运动参照,于 是人体平衡系统崩溃,继而出现类似舟车晕浪那样的眩晕,无法定位。 科学家指出,人们靠“视觉流场”控制自己的姿势和运动。当人们站在一条笔 直的公路上,公路尽头在我们极目处消失,这时人不大会害怕,因为人与这个 视觉流场成直角。但当人站在大厦边缘往下看,尽管也是一望无际,这时大脑 的判断能力会受到困扰,因为人跟视觉流场并非成直角关系,而是扩大到180 度,大脑感觉地心吸力把身体吸进无垠之中。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2、根据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知觉划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对 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头 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 知觉、方位知觉等。
人的一些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都是比较 低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绝对感觉阈限 低说明感觉灵敏。P104 表4-2
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 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通过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将一 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所需要的最小 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则是 指对这种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两者之间呈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差别感受性越高。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
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 的加工认出了“这是一个柠檬”
知觉的形成
3、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 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
4、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各种感觉的适应情况不同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 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3)后像
当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 消失,而是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 后像。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形成对 世界的完整认识。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 加工和组织,感觉信 息是知觉的原材料。
感觉与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取外界信息,进而形成对世 界的认识和理解。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个体的行为反 应。
个体能够觉察到的刺激的微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
02
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 组织、解释、构建和整合 的过程。
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需要人的大脑参与对感觉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情感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引发个体的情感体 验和情绪反应。
04
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刺激
感觉刺激是引起感觉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光、声、气味等。它们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被接 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感受器
感受器是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殊结构,如眼睛对光线的感受、耳朵对声音的感受等。 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释。
质量控制
在工业和工程领域中,感觉与知觉原 理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进行快速 、准确的判断,保证产品质量。
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
通过感觉与知觉的干预手段,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帮 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康复。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利用感觉与知觉原理,了解患者的认 知和情感状态,采用相应的咨询技巧和方法,帮助患者解决 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一个盲人恢复视觉后的经验
“我从来没有想到黄色竟是如此的黄!黄色太让我 感到惊讶了,难以形容。红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但 是,我难以相信这就是红色。天不亮,我就迫不及待 地起床,想去看一切我能看到的东西。夜晚,我遥望 天空中的星辰和闪烁的光。有一天,我看见一些蜜蜂, 它们美极了。我看到一辆卡车流星似的在雨中驰过, 在空气中留下一道水雾,太美了!我还看见一片凋零 的叶子在空中飘荡。让人难以忘怀。世界上的一切对 于我都是那么美!你们能理解吗?”
近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 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实验:改变Luchins的部分条件。Lichens提 醒被试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 进行评价;并将E、I两段文字隔开呈现给 被试。呈现一段描述后花5分钟让其做无关 工作(数学题、听故事等)。此种情况下, 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一段描述评价Jame。
•
在与熟人的交往中,熟人行为的某种新 异性,会影响或改变别人对他的原有看法, 可以帮助人改变第一印象的影响。 • 近因效应与第一印象产生的条件是不同 的。 •
•
如果两个相互矛盾的信息先后进入人们 的意识之中,人们总是认为前一个信息是 真实的,后一个信息是虚假的,这是第一 印象。 • 但如果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信息先后进入 人的意识以后,隔了一段时间,便形成了 一个过去的信息,一个较近的信息。实验 证明,人们对较近的或最近的信息印象最 深,这是近因效应。
(四)知觉的种类
• 1、根据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不同: 可分为视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 2、根据知觉的对象的不同: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 3、根据知觉对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可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
三、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填空题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感觉_。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歪曲_知觉。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提高_,这个过程是_暗适应_。
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下降_,这个过程是_明适应_。
4、_视杆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视锥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反比_关系。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降低或减少_的现象。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知觉的选择性_、_知觉的整体性_、_知觉的理解性_、_知觉的恒常性_。
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感觉信息_、_组织信息_、_赋予意义_。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韦伯定律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中等强度_的刺激。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辐合_和_双眼视差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迎合_、_自我美化_、_自我表露_、_威胁_。
二、单项选择题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 A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C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D )。
A 近距刺激B 远距刺激C 物体本身D 判断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感知觉》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四章感知觉知识点汇总1)感性阶段:是指将客观刺激转换成心理印象的初级阶段。
2)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和动物发展起更复杂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是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知觉:是个体借助于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4)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收集和提供原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一般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个体很难体验到从感觉再到知觉的过程,故心理学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5)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肤觉包括:温觉、冷觉、痛觉。
6)知觉的种类:按照内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7)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指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本身属性的知觉。
8)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指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能力。
9)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也叫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甲能看到微光,乙不能,则甲的绝对感觉阈限低于乙),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所以甲的绝对感受性高于乙的)。
10)差别阈限:也叫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11)感官的感受性会随着作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锻炼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
12)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适宜刺激的作用时,感官对其中某些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感觉和知觉原 理,通过创伤治疗等方法,帮助来 访者处理过去的创伤经历,减轻心 理压力和焦虑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01 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感觉和知觉原理,根据学生的不同 学习风格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多媒体教学
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结合多媒体资源, 可以创造更丰富、更立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03 注意力管理
感觉与知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个体的感知 和行为。
当个体对某种刺激产 生感觉时,会根据已 有的经验和知觉对这 种感觉进行解释和组 织。
个体的知觉不仅受到 感觉信息的影响,还 受到个体认知、情绪、 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 通过改变感觉输入或 调整个体的认知因素 来影响个体的知觉和 行为。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平衡感、运动感和内脏 感觉等。
感觉的测量
01
阈限测量
测量感受器的最小刺激量,即感受器的阈限值, 如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等。
02
主观测量
测量个体对刺激的主观感受,如心理物理实验中 的心理量表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 感觉 • 知觉 •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01
感觉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01 的反映。
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认知活动的 02 基础。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感觉和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总结了有关心理学上的感觉和知觉的内容,来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
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二、知觉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了事物整体,即在以感觉的形式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事物的整体。
譬如,儿童面前有一朵花,他们并非孤立地反映它的红色、香味、多刺的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一朵玫瑰花。
三、两者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②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③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它们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感性认识的形式。
(2)联系:①同属认识的感性阶段;②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一个案研究-大小恒常性(Turnbull,1961)(续) 4、研究结果: (1)看到平原上远处的一群吃草的野牛,肯格问研究者 那些野牛是什么昆虫?肯格看来没有大小恒常性! (2)研究者开车带肯格接近野牛群,肯格看到越来越大 的野牛,认为这一定是“魔法”!等接近野牛时,肯格不
再 惊恐,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刚才野牛看起来那么小?他猜测 野牛是在他们接近野牛的很短时间内迅速长大的?而且还 是怀疑有人在施魔法? (3)当他们乘车来到平原上的一个叫“爱德华湖”湖边
第四章 知 觉
教学目标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及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 条件;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的概念,以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4.2 – 1 真正运动的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 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 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运 动知觉的阈限会受目标物的网膜定位、视 野中有无参照点、目标离观察者的距离等 因素的影响。
4.2 – 2 似 动
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条件下, 人们在静止的 物体间看到了 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 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
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 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 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
本章内容小结
1. 知觉的概念、知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的加工、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种类
2.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中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恒常性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而 上
觉依赖
的
于光的
加
波长
工
自
依赖于
上
知觉的主体
而 下
例: 人的知
的
识和经
加
验会影
工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你怎么看?
➢ 知觉的分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 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 作错觉。
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即物体知觉。
❖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 油漆、油墨的混合。如将红与黄的颜料混 合配成橘红等。
❖ 两种混合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
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 的光被吸收了。
颜色混合的规律(适用于色光混合)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和它相混合 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互为补 色。例如:黄和蓝、红和浅青绿色。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 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受性的。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 能力。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 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 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感觉后像的应用:
感觉后像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分析:(1 )“直接作用”。
(2 )“整体”。
( 整体不是个别属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多种个别属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反映。
)(二)、知觉的种类。
1 、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2 、依据知觉的对象的不同分为:(1)物体知觉①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特性的知觉。
②时间知觉:对节奏、时间的估计。
③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2)社会知觉①个人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3.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可分为(补充内容):(1)正确的知觉(2)错误的知觉(错觉)概念:~即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①对物的错觉(如视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形重错觉)②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完全是无益的,如果利用得法,我们是可以利用人们的错觉来达到一定的特殊效果的。
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一)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1 、反映的对象相同:都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2 、依赖的物质基础相同:感觉和知觉过程视人脑的活动,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感觉和知觉差异:1 、产生的来源不同:(1 )感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2 )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2 、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1 )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2 )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则比感觉复杂。
3 、生理机制不同:(1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2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反映,两者很难分割( 所以它们有时又合称为“感知觉”) 。
五、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一)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们是通过认识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的,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认识活动就是感觉和知觉,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感知觉为复杂的认识活动提供素材。
( 二) 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1 、没有感知就没有心理。
认识过程是其它心理过程的基础,心理过程又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 、人的感觉被剥夺或感知觉缺损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甚至难以生存。
※小结:感知觉虽然低级,但很重要。
【研究实例】没有痛觉的孩子。
”【心理点评】痛觉,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说,是身体内部地警报系统,它可以防止机体继续受损害,以确保机体地健康。
没有痛觉,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回避性反应就会减少和降低。
由此可见,痛觉具有何等重要的生理意义第二节感知觉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复习提问、引入。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一)什么是感受性1 、定义:~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2 、感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1 )不同刺激物作用(2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3 )年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什么是感觉阈限1 、定义:~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的程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
2 、种类: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1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A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B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教学中强调:a 、不同感觉器官的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是不同的。
b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大(强)小(弱)c 、绝对感觉阈限可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2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A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
B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教学中要强调:a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大(小)小(高)b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随着个体的年龄和生活实践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的,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每个人的感受性有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感觉的规律(一)感觉适应1 、概念:~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持续作用”( 2 )变化规律:强刺激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弱刺激引起感受性的提高。
2 、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举例说明:亮处进入暗处—暗适应(弱光刺激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暗处进入亮处—明适应(强光刺激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强调:(1 )日常生活中还有触觉、温觉、嗅觉的适应现象。
(2 )除了痛觉之外,感觉适应对于有机体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感觉对比( 强刺激引起)1 、概念:~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A 、例子:同样的灯光,在很吵的地方觉得灯光特别昏暗,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觉得灯光特别亮。
……B 、变化规律: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它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
2 、种类:(1)同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 例子:“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2)相继性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子:喝过药后觉得糖特别甜)(三)感受性与训练引入: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等现象中感受性的变化都是暂时的,一旦条件消失,人的感受性有会恢复,然而通过训练,可以使人的感受性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包括:A 、长期的社会实践导致某方面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B 、感觉的代偿。
( 多见于残疾人,如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C 、专门训练。
启示: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一般人在各个方面都还有极大的发展余地,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4 、小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同一个人的感受性在不同情况下也会不同。
通过训练可以改变人的感受性,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感受性。
四、知觉的基本特征(规律)导入:知觉的基本特征即知觉的规律,指的是人在知觉过程中,影响人的知觉的各种因素。
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1 、含义:~是一个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 1 )、人在知觉时在某一瞬间总是选择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的对象作为知觉的背景的特性。
( 2 )、这其实是注意参与到知觉中的表现。
因此,凡是能引起注意的对象都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 结合注意的规律谈谈知觉的选择性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2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双关图或材料,说明什么是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以及两者可以互相转换。
)强调:在同一场合下,人们的知觉对象有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 、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和对比关系、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形状相似、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者的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纬度变化多的刺激( 2 )、主观因素:需要与动机、愿望与要求、目的与任务、兴趣与爱好、知识经验。
4 、知觉的选择性在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全班学生形成共同的知觉对象。
(1 )、在教学中突出应让学生知觉的对象部分。
(2 )、尽量避免使用双关图。
(二)知觉的整体性1 、含义:~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
人们在知觉时总是把感知到的事物的部分属性放在某个整体中去理解的特性。
( 知觉本身就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2 、同样一个部分放在不同的关系中可能会被我们知觉成不同的对象。
3 、对事物整体的把握取决于该事物的关键属性。
而对事物的关键属性的识别又和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关键属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1 、含义:~指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
( 举例)2 、影响因素:知觉的理解性与个体的知识经验、实践经历、言语的指导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
(思考:根据知觉的理解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做?)(四)知觉的恒常性1 、含义:在知觉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 、种类:知觉的恒常性主要表现在:亮度、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1 )大小恒常性(2 )亮度恒常性(3 )形状恒常性(4 )颜色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密切相关。
知觉的各种特性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往往是相互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