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_互助更新_改造模式的思考_以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为例_杨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

HUAZHONG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4)09-0160-07要][摘 要] 北京大栅栏地区是一个极具传统特色的、具有北京“活化石”之称的历史街区。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该地区近年来发展缓慢。该文选取大栅栏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构成、商业活动和街巷空间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发挥原居民与新居民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的“互助更新”改造模式,通过产业互助、生活互助和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三个方面,调动原住民和新居民的生活积极性,为社区自助更新挖掘内生力量,以探寻适合大栅栏地区更新的新模式。[关键词]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互助更新 北京大栅栏[Abstract]

[Abstract] Beijing Dashilan historical block is a very traditional, called “living fossil” area. Due to some historical reasons, this area had slow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we selected history preserved region of Dashilan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vestigated deeply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residents,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street space, put forward “cooperant renew” transformation mode based on the fully respective advantage of the original residents and new residents in Dashilan historical blocks. We adopted three aspects of cooperant industry, so as to help mutually in life and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original people and new residents’ life, to realize community’s potential of self-help renew, to explore a new model for the develop of Dashilan area.

[Key words]

[Key words] Historical block, Cooperant renew, Beijing Dashilan 历史街区“互助更新”改造模式的思考——以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为例

The Consideration of “Cooperant Renew” Transformation Mode on the Historic Aera : Beijing Dashilan Historical Block as an

Example

杨 东 Yang Dong 任雪冰 Ren Xuebing 张伟一 Zhang Weiyi

—————————

作者信息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生,331711964@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杨 东 , 任雪冰 ,张伟一 ,收稿日期:2014-01-2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10009024)资助·

目前,就全国范围来讲,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正在面临快速消失,尤其是沿海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大量的历史街区、大量的传统民居和许多具有历史遗迹的东西都正在快速的消失,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另一个方面,老城区的改造速度越来越快,在政府内部、政府和开发商之间、政府和居民之间产生了大量的摩擦和伦理冲突,导致旧城改造成本急剧上升。这不得不使我们重新考虑历史名城保护到底该怎样去做。笔者出于对文化遗产本身单纯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敬畏,走进了已纳入改造日程的极具厚重历史的北京大栅栏地区。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大栅栏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就发展缓慢,这同时也成就了一个目前仍然保存较完好的大栅栏。阿尔布瓦什在其著作《集体的记忆》中写道“当一群人生活在某一空间中时,他们就将其转化为形式,以此同时,他们也顺从并使自己适应那些抗拒转变的实在事物。他们把自己限定在自己建成的构架之中,而外部环境形象及其所保持的稳定关系成为一个表现自身的思想王国。”北京大栅栏地区就是这样一个承载着近千年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地区,那些令人难忘的场所,给人印象深刻的风景,是北京城现存不多的“历史记忆”之地。

[Architectural Culture]

DOI:10.13942/ki.hzjz.2014.09.034

161HUAZHONG ARCHITECTURE 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走访,

真实地感觉到,生活美才是城市美最为重

要的,现实中的生活是真实的、灵动的。

街区上所有的一切,生活环境中潜在的东

西,它们也许并不靓丽,并不时髦,但却

可以推动历史街区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按

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深入到居民生活中,

在对居民当前的生活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

了解之后,提出了“互助更新”的改造模

式,以期能在现实条件下寻找一条让这样

一个仍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重新焕发昔日

光彩和活力的出路。

1 大栅栏地区的历史溯源

大栅栏地区位于北京前门大街以西,

北起前门西大街,南抵珠市口大街,西至

南新华街,是北京旧城重要的二十五片历

史文化保护片区之一。历史上大栅栏曾是

金中都与元大都间的近郊。元大都建立初

期,仍保留着金中都时期的不少街市,当

时被称为南城或旧城。新旧城之间的人货

来往,自发形成了若干由西南斜向东北的

商业街市。清代大栅栏是北京城最繁华的

市井商业区,名店如云,市声如潮,行人

如织,竭尽一时繁华鼎盛。民国之后,大

栅栏形成了以传统居住,知名老字号、传

统手工业、金融业和休闲娱乐为特色的繁

华地区。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发展

中心的转移及一些传统商业中心的改造,

大栅栏作为北京传统商业中心的地位逐渐

被替代,此外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使得大

栅栏对本地居民的吸引力不复存在,导致

大栅栏的繁华成为历史。然而长期以来这

一地区发展的滞后使得传统城市空间要素

得以基本保留,传统建筑,街巷,商业,

民俗,文化内涵保留之多在北京现代化的

大都市中绝无仅有(图1)。如何按北京

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对该区做一些必要

的功能提升使该区特定的历史文化得以延

续,保持街区原有的生命力成为解决大栅

栏地区的关键问题。

2 当前大栅栏历史街区概况

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由环境,交

通,商业利益等因素驱使城市扩张等不利

因素使得历史街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

击,大栅栏地区也不可幸免。我们选取大

栅栏地区北部(图2)最具典型传统胡同

空间的区域,作为深入的调研对象,此区

域主要是居住功能。该地区的胡同走向为

典型的东西向胡同,历史上主要为居住功

能,拥有相对较多的原住居民,可以获得

更多的有关大栅栏地区的历史信息。该区

域的现状调查总结如下。

2.1 居民构成及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社区居委会的统计

数据得知,大栅栏常住人口为23418户,

57551人,居住人群大多是本地的中老年

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根据社会学划分

原居民的标准(满20年即为原居民),

原居民与新居民各占52%与48%。在

对新老居民的年龄龄构调查中,原居民

4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较多,占58%,

18~46岁以下的人群占到了40%。新居民

的主体是18~45岁阶段人口,占全部新居

民的70%(图3)。

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情感

方面的原因仍然愿意选择留住在这里,但图1 大栅栏地区历史演变图

图2 详细调研区域范围

图3 居民年龄构成

图4 原居民职业构成 图5 新居民职业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