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民俗文化展馆讲解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三、四年级参观深圳市博物馆活动

金丽付杰

南山中英文学校三、四年级参观深圳市博物馆历史民俗馆(新馆)活动讲解要点

主讲教师:付杰、金丽

【参观场馆】1、重点参观——深圳民俗展厅

2、浏览参观——古代深圳展厅

【参观目的】1、通过实物欣赏了解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的文化现象。

2、通过实物参观,直观感受民俗文化中所渗透的人文特色,体会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

系,领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3、通过“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习俗”四大主题欣赏,感受我们身

边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

4、通过直观的欣赏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形式:(雕刻、编织、染织、彩灯、戏剧人物、服饰、

年画)等艺术特色。

5、通过欣赏使学生体会到民间文化与美术、音乐、语文、历史等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的心底播下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种子,能在学习生活中

做到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讲解要点】1、深圳民俗展厅:

主题:“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习俗”

要点:人文、美术(雕刻、编织、染织、彩灯、戏剧人物、服饰、年画)、音乐因素。

2、古代深圳展厅:

主题:“先民足迹”“城市开端”“海洋经济”“海防重镇”“古代移民”

要点:雕塑形式、陶器的形状、花纹、用途及美感。

★参观一:深圳民俗展厅(约40分钟)

【参观主题】一、区域民俗二、广府民俗三、客家民俗四、海洋文化习俗

序:深圳本土以广府和客家两大民系为主,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又因地处珠江入海口,自古以来由于海洋经济、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演绎出了绚丽多姿的海洋文化习俗。深圳人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生活智慧,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

《深圳民俗文化展》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习俗,全方位为同学们展示一个鲜活的乡土深圳。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领略这古老而生动、质朴而热闹的深圳民俗风情吧!

一、“区域民俗”:

深圳西部的广府人和东部的客家人,是历史上形成的汉民族的两大民系。他们共同生活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保留各自的传统习俗外,在生产和生活中还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第一部分,我们重现了农耕文化与墟市文化的场景,以展现广府人和客家人共同的区域民俗。1、鞭打土牛催春耕(春牛堂前):

历史背景:明清时期,深圳称为新安县。原新安县城南头城西南面的后海南山村,有一座创建于明代的“春牛堂”,明清时期新安官民就在此举行开耕礼。我国是农业古国,每年农历立春,由县太爷主持

开耕礼——“土牛鞭春”,又叫迎春、打春,标志着新的一年春耕开始。“土牛鞭春”起源于周、秦时期,盛行于广大农耕地区,是重要的农事民俗活动。

故事传说:县太爷鞭打的春牛用泥土塑造,牛肚子里放五谷,牛身用彩纸装饰。土牛旁边有一个木头刻的

放牛娃,称为“芒神”,又叫春子、太岁。立春早晨,开耕仪式由县官主持,在土牛、芒神前摆

设香案,供奉三牲、水果和酒水,行一跪三叩礼拜祭。祭祀后,县官右手扶犁,左手扬鞭,作

犁田和鞭打土牛状,以示开耕大吉。开耕礼结束后农民将土牛打碎,争抢土牛的泥末和牛肚子

里的五谷,带回家撒在猪圈、牛栏、鸡舍及田地上,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美术语言:蜡像是一门被称为“立体摄影”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艺术。蜡像艺术比一般雕塑更接近人物原形,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制蜡像要经过雕刻模型、倒膜、脱模

三个步骤。

2、馆藏金木雕展厅:

制作工序:整料、起草图、上草图、凿粗坯、细雕刻、填料、上漆、上金胶漆、贴金等九个流程,

雕刻技法:沉雕、浮雕、圆雕、通雕、透雕等技法并施

艺术特色:粗犷简练,生动传神。

用途分类:建筑构件:木格扇门、龛楣、梁垫、拱托、窗花、花板等

家具陈设:屏风、睡床套件

礼祭器具:神椟、馔盒、贡台、条案

装饰图样:多为花鸟瑞兽、山水木石、人物故事、祥瑞纹饰和图案化文字。

表现手法:谐音:蝙蝠——福鱼——余

寓意:牡丹——繁荣

象征:松柏——青春常在桃——长寿

3、集市贸易有墟期(墟市街头):

历史背景:深圳历史上有“四大名墟”,它们分别是位于今天东门的深圳墟、沙井新桥的清平墟、沙头角老街和观澜墟。观澜老墟至今仍保存了许多清代中期到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商铺、酒楼、民居,

还有十多座形式各异的碉楼,是目前深圳保存最完整的古墟市。我们在看到的是观澜老墟的部

分街景。在这里同学们将看到服饰店、织布作坊、中药店、编织作坊、酿酒作坊、豆腐作坊和

打铁作坊。

艺术特色:墟市——真实再现观澜墟的街景,从建筑材料、样式、布局感受民居特色。

编织——北方以柳、草编为主,南方以竹、藤编为主,通常就地取材,经过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就可编织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具有柔韧、细腻、精美的特点。

服饰——了解服饰的原材料加工过程、染织、装饰纹样、装饰品等特点。

二、广府民俗:

广府人在深圳俗称“本地人”。自秦汉以来,尤其是两宋时期,中原人迁入番禺即广州府各地与

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广府民系。广府人说粤语,又称白话。据考证,粤方言早在汉代已基本形成。北宋末期以后,广府民系陆续徙居今深港地区广九铁路以西的滨海肥沃平原地带。如今深圳的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和特区内。800多年来他们开拓生息,演绎出以农耕文化为主体兼具海洋文化特色的广府民俗文化。

1、初入学堂拜孔子(顾三书室):

历史背景:深圳的广府人世居本地,自宋以来,就立有书院、家塾、教坊,教育本族、本村子弟。至清乾隆时期,每村都有一至若干座私塾,其中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后裔聚居地之一的福永凤凰村,

便拥有家塾书室多达二十座,学子近百人,足见当时农村文化教育的繁荣景象。凤凰村现存的

六十座明清古建筑中,就保留了书室家塾五座。“顾三书室”就是其中之一,它始建于清代,

面积达700平方米,雕梁画栋,气势恢弘,至二十世纪60年代仍作为学校使用。

文化背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过去的读书人在人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要分别举行“四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所谓“开笔”,就是开始学写字、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敬拜孔子

像)、授(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老师向学童赠纪念品,赠祝福语)等内容。

儿童入私塾读书都要举行“开笔”仪式,俗称“破蒙”、“启蒙”。开学那天先要拜神、吃汤丸。

到学堂后在孔子神位前摆好香案祭品,学童三叩首跪拜,然后拜老师。老师授予《三字经》、《千

字文》、《幼学诗》等启蒙课本。老师选《三字经》中的一段,教学童念三遍。之后老师握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