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福师15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15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15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年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褒贬给予的称号。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2.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主力是工人和农民。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5.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B6.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XXX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7.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XXX,1910年成立了XXX。

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XXX和XXX。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的国体基本上已经不是封建国体。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A9.国家结构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类型两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0.国度布局指的是国度团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1.在政体上,中国仅存在过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这两种首要政体形式。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B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3.商代的国度机构有“表里服”之分,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外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4.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了从西周至1949年中国历代国家政治制度。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A15.国体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及其设置,官员的管理、行政监察以及外交制度等。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A16.皇帝要设立一样平常的行政事务机构,如三国的九卿,隋唐的六部九寺五监,明清的部院寺监等中央行政和事务机构,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7.西周时,太史之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号称“三左”;XXX之下有司士、司马、XXX,号称“三右”。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讲评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A、科学B、假说C、阶级D、客观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A、部落B、部落联盟C、酋邦D、氏族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A、酋邦B、群队C、部落联盟D、部落三、判断题1、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A、正确B、错误第二章一、单选题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3、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4、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C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二、多项选择题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2、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A、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D、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3、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BC 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5、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A、战争开辟了中国文明独特的起源之路。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重庆电大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重庆电大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B )。

A.贵族君主制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D.君主宰辅制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C )。

A.商朝B.西周C.战国D.春秋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太平天国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的1905年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后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 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戊戌变法B.清末君主立宪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D.中华民国的建立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C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A )。

A.夏朝B.商朝C.西周朝D.秦朝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 。

A.君主立宪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B )。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三公为三个重要职位,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而九卿则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

九卿当中主要有太常、宗正等。

2. 答:尚书台为官署名,东汉时设置,是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名为尚书令、尚书仆射。

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等职位,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答: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

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4.答:嫡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它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

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

这种制度使皇帝至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5. 答: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机构;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

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开始建立于隋朝,到唐代完善。

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

6. 答: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制度建立于西周,主要分封血缘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抵御外族侵略。

诸侯实行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负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前期分封制有力地巩固维护了国家政权,但后期中央权力逐渐削弱。

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又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7.答:改土归流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它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DBCCCBDBBACAC CCDBAAD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B.西周C.战国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春秋B.战国C.秦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B.《礼仪》C.《礼记》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A.宋B.元C.明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

A.御史台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A.夏B.商C.西周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B.三省C.六部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B.任命C.登记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8、“秀才”是指通过(A )的称谓。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7665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30分)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中央集权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3.通判:通判是一很特殊的官职,既非副知州,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有权和知州共同处理一州事务,各州公文只有经过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后才有效。

通判还有权监察知州以下各官,西北又称之为“监州”。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皇(王)权、族权和神权关系的比较。

答题要点:皇(王)权、族权和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族权和神权依附皇权,为皇权服务;皇权高于族权和教权,居绝对支配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中国封建社会,它既有传统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差异下的国情不同而具备的独自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2)血缘同构的宗法(家庭)制社会;(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4)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5)君主专制的社会;(6)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

3.简述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只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15春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15春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15春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XXX《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苏维埃政权是XXX领导下的政权,在各级苏维埃组织中,都设有XXX组织。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2.尊号是皇帝在世时接受群臣给予的颂扬之号。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以御史所执掌的纠举弹劾,巡按考察为核心的监察制度,可以溯源于西周。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秦汉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长官,有权对百官实行监察,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6.考试院成立于1930年1月,是XXX的最高考试机关,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铨叙权。

A.错误B.正确精确答案:B7.夏代后期(XXX以后)根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8.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9.中国古代长期以法家思想作为设官分治的指导原则。

A.错误B.精确精确答案:A10.九品官人法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拨与任用制度的综合。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1.明代在省一级由XXX、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

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A.错误B.正确精确答案:B12.XXX时,中央官吏分为中朝(内朝)官与外朝官。

A.错误B.精确正确答案:B13.XXX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4.君主专制,是小我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XXX、XXXXXX政治制度的一个特性。

A.错误B.精确精确答案:B15.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以个人开府,自辟僚属,依照皇帝的政令,独立行使权力。

因此,这类宰相的权力较大。

这种体制主要出现在唐代以前。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ACBCCDCADC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BCDE2、DE3、BCD4、BCD5、BCDE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

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

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答:错。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

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

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

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最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最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氏族模式
酋邦模式
部落合 并模式
CD
说服
融合论
征服
冲突论
AC
各个部落 部落之间以相 合并以后 合并以后 的权力始 对平等的契约 的体制向 的体制向
ABC
酋长权力 的急剧扩
引起更明显的 部落间的 阶级分化。 关系是不
君主专制 是这一国
部落特 征大量
ABCDE
正确
错误
B
塞尔维斯勾画的早期
人类社会的演进图式 是“群对——部落—
B
传说人物。
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 有( )。
陕西和甘 肃
河南山东
云南广东 四川一带
A
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 有( )。
陕西和甘 肃
河南山东
云南广东 四川一带
B
苗蛮集团的活动区域 是( )。
河北、山 东以及河 云南广东 南交界处
四川一带
陕西和甘 肃
A
华夏集团的代表性人 物有( )。
蚩尤、九 黎
黄帝、炎帝
太昊、少 昊
数的分国
都采取了
周族连同
其盟友、
被征服的
商人和土
西周的封建制的特点 有( )。
从分封的 布局结构 上看,有 明显的战 略考虑
从分封的对象 来看,受封的 主体是周王室 贵族
著三者结 合的人口 组合方 式,因而 分封造成
以巫术化 的合法性 观念为主 要支撑
ABC
了有史以
来最大一
次移民活
动,从而
带来了中
国历史上
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
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 正确
错误
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 基本体制形式。
正确
错误

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测评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测评答案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国家起源的相关理论问题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国民政府成立于(B)年。

A、1924B、1925C、1926D、19272、初期的国民政府,是1925年7月至1928年10月国民党建立的中央政府,即使孙中山所说的(D)中央政府。

A、训政时期B、宪政时期C、临时约法时期D、军政时期1、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B)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的总统制。

A、国务院B、政事堂C、立法院D、参议院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A)。

A、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B、南京临时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C、国民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D、都督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B)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A、《军政府暂行条例》B、《鄂州约法》C、《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临时约法》4、(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制定的根本大法。

A、《军政府暂行条例》B、《鄂州约法》C、《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临时约法》5、(D)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所构思的用以制约袁世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法规。

A、《军政府暂行条例》B、《鄂州约法》C、《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临时约法》1、秦朝的地方基本建制为(C)。

A、郡国并行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2、东汉末年,(B)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单位,刺史也大多演化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A、县B、州C、省D、国3、西汉的地方基本建制因分封形成了(A)。

A、郡国并行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4、(B)罢郡为州,以州统县,恢复了郡(州)县两级建制。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宋太祖5、唐朝的地方建制沿袭了隋的做法,仍是两级建制,只是将郡改为州。

州的主官称为(D)。

A、郡守B、州牧C、太守D、刺史1、言谏发展为专门的机构是在(B)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明代的御史制度中,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始设(D),两年后完成了台、察合一的制度创新。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 A.宋 B.元 C.明 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 A.夏 B.商 C.西周 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习题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酋邦) 酋邦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 和(酋邦模式)两种。

氏族模式) 酋邦模式) 氏族模式酋邦模式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后王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巫术) 政权) 巫术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三正) 三正(左右六人)。

左右六人) 左右六人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以母为贵) 长子原则”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 政务性) 政务性(宗教性) 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 政治性) 军事性军事性) 政治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郡县制) 郡县制( 。

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上计制度)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尊号),死后要加( 谥号) 。

谥号) 尊号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太监) 后宫制度) 太监后宫制度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 掌印太监)和秉笔二十四衙门) 掌印太监) 二十四衙门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外朝官系统) 宫廷系统) 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 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春秋) 春秋( 。

政)”或“相”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 宰相)为首。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填空A1.皇帝制度创建于公元前221年,它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中枢。

2.(察举制)是汉朝先拔人才的主要制度。

3.(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人才选体制的主要方式。

(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B1.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海军的诞生的是近代化海军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C1.春秋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个重大进步是(郡县制)的出现。

G1.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2.共产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46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

H1.汉代仍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23岁以上56岁以下皆需服兵役2年。

同时,也实行募兵。

2.汉以后逐渐形成了廷尉、尚书台、御史台三足鼎立的中央司法机构布局。

3.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J1.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2.将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是元朝,省以下有路、府、州、县。

3.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K1.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遵循“(三三制)”的原则。

M1.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是其首席衙门,其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2.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3.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4.明朝评论官员任期内的工作态度叫考满,针对需要处理的官员的审查叫考察。

5.明朝是中国宦官政治最严重的时期,在明代政治中权势最大的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6.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大理寺),它和(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7.明朝废除御史台,建立(都察院),行政中央监察机构职责。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任务四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任务四

1.1.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夏商西周
【答案】:C
2.2.历史上御史台脱离从属地位,成为完全独立的部门,直接由皇帝控制是在()。

A.魏晋时期
B.东汉时期
C.西汉时期
D.先秦时期
【答案】:A
3.3.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都察院
B.御史台
C.大理寺
D.刑部
【答案】:B
4.4.明代为进一步提高监察官的地位,将御史台改为()。

A.都察院
B.大理院
C.台院
D.大理寺
【答案】:A
5.5.在北洋政府前期的中央监查机构平政院中,实际负责监察的是其下属的()。

A.肃政厅
B.审察决算委员会
C.审计院
D.惩戒委员会
【答案】:A
6.6.广州国民政府设立的负责弹劾官吏的监察机构是()。

A.监察院
B.都察院
C.平政院
D.道尹公署
【答案】:A
7.7.从中国古代兵役制来看,明代的“戚家军”属于()。

A.郡县兵役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窗体顶端1、一般把政体分为()和共和制两类。

(B)A、君主专制制B、君主制C、等级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2、中国传统社会是以()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B)A、法家B、儒家C、阴阳家D、道家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D)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

(A)A、夏朝B、商朝C、周朝D、春秋时期5、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B)A、领主制B、中央集权制C、贵族民主制D、等级君主制6、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

(B)A、中央集权制B、等级君主制C、联邦制D、邦联制7、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是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A)A、家庭B、分封C、法律D、内阁8、司马迁写()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

(C)A、《春秋》B、《资治通鉴》C、《史记》D、《左传》窗体顶端9、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C)A、商朝B、周朝C、春秋D、战国10、()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C)A、舜B、尧C、启D、禹11、分封制则是依据()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表现。

(B)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等级制12、()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D)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1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哪一种王位继承制的基本原则。

()(C)A、兄终弟及制B、父死子继制C、嫡长子继承制D、王子继承制14、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主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司马和()。

(D)A、司农B、司士C、司公D、司空15、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B )。

B、《周礼》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A)。

A、《通典》3、20世纪80年代以来,(C)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C、白钢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B)性质。

B、假说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C )所建构的分析模型。

C、摩尔根6、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A)力量。

A、血缘D、领导人的威信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

C、酋邦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B)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B、相对恶劣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ABCD)?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BC )?A、唐代杜佑的《通典》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D、明代官修《明会典》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BCD )?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任务二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任务二

1.1.我国第一部具有民主、进步意义的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宪法》
B.《参议院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临时政府组织法》
【答案】:C
2.2.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国民政府实行集体元首制的行政机构是()。

A.国民政府委员会
B.总裁会议
C.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D.行政院
【答案】:A
3.3.在统一女真诸部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的是()。

A.清太宗皇太极
B.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
C.清太祖努尔哈赤
D.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
【答案】:C
4.4.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丞相、太尉
B.丞相、大司马
C.丞相、御史大夫
D.太尉、御史大夫
【答案】:C
5.5.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A.战国
B.西汉
C.秦朝
D.东汉
【答案】:D
6.6.中国古代三省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两晋南北朝
【答案】:A
7.7.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A.门下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2013)】时作业一一、单选题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皇帝b.君主 c.王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a.春秋b.战国 c.秦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c.《礼记》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a.宋 b.元c.明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c.60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a.夏 b.商c.西周 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b.任命 c.登记 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8.“秀才”是指通过( a )的称谓。

a.童试b.乡试 c.会试 d.殿试19.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20.官吏主管部门在西汉是( d )。

a.尚书台 b.尚书吏部c.文官归吏部 d.丞相御吏二府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期至1949年历代( abc )。

a.国家政权性质 b.政体构成形式 c.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d.领导制度2.在政体上中国政权存在( bd )。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3.西周早期是由( de )执掌国家各项任务。

a.御史察b.廷尉 c.司徒 d.卿事寮e.太史寮4.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 bcde )等级。

a.省 b.路c.府 d.州 e.县5.夏、商、周地方管理体制的核心( ab )。

a.封诸侯 b.建藩地 c.设郡县 d.设省6.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 abcde )。

a.十六国时的“族兵” 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 c.金代的“猛安谋克”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7.唐律有( acde )。

a.开元律 b.开皇律c.武德律d.贞观律e.永徽律8.明清的“三法司”制度,以( bcd )主管司法事务。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d.大理寺e.御史台9.我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征收制度的改革有( abcde )。

a.均田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d.一条鞭法 e.摊丁入亩10.官吏选拔制度的途径有( abcd)。

a.荐举制度 b.科举制度 c.征辟制度 d.荫袭制度三、名词解释1、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2、嫡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王权制度的体现形式,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嫡长子继承制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

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使政治上一人独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3、三省六部: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官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所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尚书省综理全国政务。

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

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

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司法狱讼和司法行政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事务。

4、票拟: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5、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

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6、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

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问答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萌芽期的特点?答:中国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体现在有形的记录中,并凝结到各种制度和风俗习惯中。

五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进入了部落联盟,或者酋帮制阶段。

他们以强权为基础,依靠宗教和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强权,让神权和强权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社会进行了新规范,固有的习惯逐渐被改造,有些习惯在强权的认可下,开始具有了制度的效用。

政治制度在旧的习惯上发展起来的,起着调整社会的作用,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

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五、论述题请叙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答: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第二,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第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在政府和部门间合理配置政府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

第五,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依法规定各类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决策责任制度,优化行政决策信息系统,健全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事项的听证和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第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推行行政问责制。

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范围,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

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行政问责程序,规范行政问责行为。

第七,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全面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逐步形成政府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八,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要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相配套,科学确定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与工作重点,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平时作业二一、单选题1.晚清时期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处于( b )。

a.贵族君主制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d.君主宰辅制3.官吏主管部门在西汉是( d )。

a.尚书台 b.尚书吏部c.文官归吏部d.丞相、御史二府4.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5.尚书由君主办公机构变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在( a )时期。

a、东汉b、魏晋南北朝c、曹魏d、西晋6.隋炀帝改革国家组织,增设谒者台和( a ),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a、司隶台b、都水台c、殿内省d、少府监7.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d)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8.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c)。

a、吏部b、户部c、礼部d、国子监9.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 b )a、都察院b、通政司c、大理寺d、六部10.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 a )。

a、设五口通商大臣b、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c、设总税务司署d、设外务部11.清代省一级主管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a、布政使b、学政c、提督d、按察使12.宋代为分割转运使权力的而在路一级设立的官员是( a )。

a、提点刑狱b、提举常平c、安抚使d、通判13.中国古代君主宰辅制的萌芽时期是(b)。

a、东汉b、两晋c、隋唐d、宋14.清末改制首先从(b )。

a.军事制度b.行政机构 c.教育制度d.法律制度15.在清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特征是(c)。

a、分权b、集权c、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d、地方军政权力一分为三16.周代层层考核、推荐人才的制度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