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资料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策略摘要:当今,随着我国教育的加快发展,由于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语文教师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大单元教学的关注和研究。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教师依据课标、学情以及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内外语文资源,创设具有真实性、统整性的大情境,用大任务串联语文课堂,将学习内容融入学习活动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改变目前单篇精讲、忽略单元整体性的语文教学现状,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大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改革探索,不能完全代替单篇课文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引言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点落到了核心素养培养上,对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都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
新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转变思维,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崔允漷教授提出了“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设计观点,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大单元的教学设计理念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传授,把更多的重点放在构建学生的整体性思维,为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提供了有效方法。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为单位,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具有主题的驱动任务为途径,以丰富的课内外资源为保障,深度开发文本价值的语文教学方式。
语文大单元教学弥补了之前传统单元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内容孤立、分散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内部协同性和整体性。
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模块教学为例,总结以往传统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大单元教学中弥补不足的途径,探索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的价值与实践策略。
1聚焦教学目标,制定单元总任务优秀的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大单元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其立足点就是落实核心素养。
在设计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深入钻研单元板块内容,发现各个单元板块之间的联系,从育人的角度思考单元内容对学生学习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此确定单元大概念。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
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③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最新有效教学崔允漷读书汇报专业知识讲座
简介
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 组织、各章内容、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 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 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 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 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 idea),而不至 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学习目标的叙写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
12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什么 是教 学
怎么
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确保评价与学习 目标的一致性
评价任务的设计
教得 有效
怎么 教得 更好
总结 与反 思
1、评价目标与学习目 标有相应的内容主题 2、评价目标与学习目 标有同样的认知要求 3、评价目标与学习目 标是相匹配的 4、学习目标融合于评 价与学习活动整合之 中
一、试题的编制
1、试题的类型 2、试题编制的原则 3、试题编制的程序 二、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1、表现性任务的作用 2、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什么
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是教 学
学习活动在逆向教学设计中的定位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什么 是教
第四章 教学准备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1崔允漷2,王少非没有教学的改革,就没有新课程的成功。
课程改革需要教学的转型,而新课程的推行也的确导致了教学观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对有效教学的内涵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尝试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有的效教学理念,并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框架。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
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实践者的视野之中。
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
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
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
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
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1](二)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
但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
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
(三)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崔允沸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崔允沸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笨啊,有些问题我都讲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可他们还是弄不明白。
”的确,有很多时候,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但总感觉收效甚微。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有效教学的科学内涵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关于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对“科学”和“效率”的追求,“科学管理原理”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引发人们特别关注教学的效率。
有效教学的理念就此应运而生了。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有效教学的本质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和升学需求;二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追求教学效益。
在教学的质和量上,更注重质;在教学速度和效益上,更注重效益;“有效”和“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效是目的,教学是手段。
二、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
1.统筹规划,心中有局兵法云“上兵伐谋”,是说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谋划。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决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应该有全局意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检测等。
2.备好学生,心中有人备课时若忽略了学习者的因素,往往就会出现“对牛弹琴”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学”,就无所谓“教”。
学是教的前提,教是学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就应该关注学生。
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确定合理的教学期望。
《有效教学》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参考文献(一)2010-4-8第一篇:有效教学(来源:/view/983718.htm?fr=ala0_1_1)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
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
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背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在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基础都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自身的兴致、灵感、思考、经验和知识带进课堂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得课堂教学更为复杂、多变和丰富。
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也不能只是按照事先设定的固定程序进行教学。
但从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教学目标完成对学生的个体较为忽视,从而使得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死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将教学目标完成了,但也没有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的目标,也会造成课堂效率的极其低下。
(二)教学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知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但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相互脱离的现象依然存在。
这种现象也是使课堂有效教学实施受到阻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部分教师经常会错误的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多开展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就能得以体现;课堂引用大量的教学资源等同于学生涉及的信息量多;在课堂中只要让学生多提问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拓展,就做到了启发式教学。
其次,还有部分教师存在着一种极端的认识,他们将课堂全部交还给学生,错误的认为新课改必须省略对学生知识的传输和训练这一过程。
有效教学讲座(崔允漷)
• 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
Moore,T.W. (1)P作为一种目的是希望达到的。 (2)既然这样,Q是达到P的最有效方式。 (3)因此,从事有关Q的任何活动。
引起意向
明释内容
教学
关注结果
核心观点
教师在课堂上不一定是在教学, 可能是在演讲、演戏、自言自 语……或者只是在工作着。
调适形式
– 言语表达的外在形式:语音、语流与语速 – 用词是否恰当 – 讲述内容的组织性与逻辑性
• 运用策略
– – – – – 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依据讲述的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运用“规则—例证—规则”程式 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讲述的误用
• 1.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 • 2.讲述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 • 3.讲述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没有说明所讲 述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 4.讲述时不顾及学生原有经验和知识基础,或对 学生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或没有深入浅出; • 5.讲述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 理倾向。
今天, 今天,我们要去旅游的
景点
一、什么是教学? 什么是教学? 怎样教得有效? 二、怎样教得有效? 怎样教得更好、 三、怎样教得更好、 更有意思? 更有意思?
一、什么是教学? 什么是教学?
• 关于教学的理解 • 有效教学的观点:历史与当代 有效教学的观点: • 教学的基本问题
(一)关于教学的理解
备课组长的心声
10多年的教书经历,让自己对教书这一工作从有些激情到慢慢消退, 以至于成为把她视为吃饭的手段,我想做的,就是很现实地想怎样有效地 提高(或只能说是维持)学生的考试分数。其他则想的很少。也觉得是自 己难有作为的。 对三年新课程改革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疲于奔命,忙于备课上课 。所以对之没有好感。上面翻翻嘴皮子,下面忙死也不够——假如你真的 把他们说的这一切当作真的话。我相信有许多人在为教学呕心沥血,但这 建立在他们对所从事的无怨无悔上,这种事业的崇高感让他们为之可以付 出一切代价。这是英雄区别于芸芸众生所在。正因此,这样的英雄少之又 少。 我以为做一个研究,有一批人为之努力固然是领导者的幸福,但要这 些人都有这样的热情和决心,真的是很难。这个时代似乎已经少有这样甘 于寂寞的人了。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样,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况且 一个人想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出来 ,并不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并奉献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又一次“被”当备课组长,我想备课组长的职责,仅仅是协调组内 的一些日常工作而已,不应该包涵教学研究,这属于教研组长的事情。
崔允漷大单元教学论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崔允漷大单元教学论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是对崔允漷大单元教学论著的简要介绍。
该论著是崔允漷教授在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对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剖析与研究,旨在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领域,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注重跨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的教学策略。
崔允漷教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结合自己对教育方法的独特理解,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在本论著中,崔允漷教授详细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设计的方法。
他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如问题导向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崔允漷教授还结合实际案例,对大单元教学在不同学科和教育阶段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
他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运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总之,崔允漷大单元教学论著是一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育研究著作。
通过阅读本论著,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入了解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教学设计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以让读者对整篇论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要强调的是,本篇长文按照崔允漷大单元教学的论著框架进行组织。
崔允漷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旨在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大单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
因此,本文将按照大单元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以保证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文章正文部分将涵盖两个主要要点。
第一个要点将详细讨论崔允漷大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有效教学(大学老师用)-崔允漷
启动(发起) 过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评价(检查学得怎样)
难点:如何确定清晰的目标?
指向习得结果:三类目标(平面划分)
成果性目标(需要成果)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分1、2、3……6报数分成6组,按1和2、3和4、5和6分 别阅读材料8分钟,将所有观点做上标记;然后按“赞 成的观点与反对的观点”小组讨论10分钟;各自整理 讨论结果2分钟,并确保自己能够向他组成员汇报3分 钟。
环节2:重新编组;讨论与展示(40分钟)
以1、3、5为一个单元;以第1组为例,保留两位不动, 两位到第3组,两位到第5组;余类推,以形成新的小 组;按材料序,每人分别汇报各自小组的观点2分钟; 汇报后集体讨论15分钟;最后每组将自己组的“困惑” 展示出来。
运用策略
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依据讲述的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运用“规则—例证—规则”程式 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 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讲述的误用
1.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 2.讲述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 3.讲述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没有说明所 讲述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4.讲述时不顾及学生原有经验和知识基础,或 对学生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或没有深入浅 出; 5.讲述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 心理倾向。 案例:杜郎口中学的经验
备课时,应多关注:
“讲什么”还是“学会了什么”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审批稿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
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受到更多人认识。
因此,大单元教学是小学教材改编后的一大创举,是对“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这一课程标准的较好回应,可以通过分化单元并采用单独的若干知识点、训练能力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浅入深的学习,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发展新时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善于设计和运用大单元教学,这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希冀借助本次研究契机,深入探讨并获取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大单元教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来的新的教学理念。
在他看来:“普通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
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
”一、大单元教学的含义大体上讲单元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并非单纯的文本组合,而是要求各单元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课堂教学,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确定各级教学目标后,教师将注重在课堂讲解线索方面与大单元教学目标相匹配。
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理论,就必须考虑评价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大单元教学得益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统编教材,这种创造性地运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教学方法,是划时代的创举。
用语文教材进行浅显的教学,是能用少量的文本实现教学目的的新发展,单纯依靠教师的示范、朗读、灌输的内容时代早已过去。
“大单元”教学方式是能系统地组织若干课文,并能根据其内在联系进行大单元教学,提升多种技能的教学方式。
教科书改革促使大单元教学的过程更加顺利,并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关联,选择教材外的组文及整本读物作为阅读延伸,重视课程构架的选择,鼓励阅读和寻找资料,最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将其纳入到大单元学习的具体步骤中,以促进小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有效教育教学培训总结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精心整理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 )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主张20教学、结果变量等。
”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③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幸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教学等)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它不●量化。
表现。
●学?”●每方式。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
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③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幸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教学等)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救,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
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按教学活动的进程可以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两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叙写的是目标,而不是目的;二是对目前教案管理的—点看法。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研究得不够,往往误把“目的”当作“目标”,导致一堂课的任务也要写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废话”,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合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因此,这里着重讨论教学目标叙写的问题。
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
”或“在l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
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①理解克隆的概念;②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③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个的运用;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2.能力训练目标:把克隆的知识与教学相关内容相联系,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及思辨的能力。
3.情感训练目标: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激发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德育培养目标:通过研究、讨论克隆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的观点,初步形成看待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显然,这位教师不了解目标陈述的技术,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行为主体混乱;有些行为动词不明确;有些是目的而不是目标;目标分类不科学;简单问题复杂化。
可以想像,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没有目标导向的,只能凭经验行事。
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
对教案的管理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45分钟的课堂效益。
然而,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走向过于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这可能是教学管理的大忌。
我们知道,对教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
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
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
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再者,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使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允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
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
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
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存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
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
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往往也就在于此。
三、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有两个方面。
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另—种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
综上所述,可以把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每类行为的指向、类别及决定因素详见下表。
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类表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上面只是提供了“一种”描述性的分类框架,还有其他多种分类方法。
让教师了解这些行为类别,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技能,这既非可能,也无必要。
有些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方案来获得、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
然而,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
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
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如体育与数学的目标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学行为也应该不一样。
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不同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问的,同一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准备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难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