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作品分析 (1)

合集下载

贾平凹小说《秦腔》意象解读

贾平凹小说《秦腔》意象解读

贾平凹小说《秦腔》意象解读摘要贾平凹是新时期文学以来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长篇小说《秦腔》是对清风街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呈现出传统意义的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状态和以“秦腔”为灵魂的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作品中潜藏着作者浓浓的“秦地”情结和孤独地始终坚守的民间立场。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秦腔”和“七里沟”两个重要意象的解读,研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下乡村乡民的生存状况、乡村传统道德伦理和人性的变化、新世纪转型时期现代文明的碰撞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作者面对这种现状表现出的一种忧思。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七里沟;文化内涵;忧思AbstractJia Pingwa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in the new period literature.Since the novel 《Shanxi Opera》is Shanxi in Qingfeng street daily life description, showing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the farmer in th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survival state and the “Shanxi opera”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l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hidden works the thick“Qin”complex and lonely always adhere to the folk standpoint. In views of thi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important image of opera”and “seven ditch”, the survival status of the countryside village people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s of rural traditional ethics and human nature the new century, the collis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author in the face of a show.Key Word:Jia Pingwa;Shanxi Opera;Seven Mile Gully;Cultural Connotation;Be thoughtful with anxiety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前言1一、《秦腔》意象的象征性1(一)“秦腔”意象解读11、秦腔承载着秦文化的厚重12、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文化的式微2(二)“七里沟”意象内蕴51、城市化中逐渐被忽略的存在52、失根之痛与乡土气息的消失6二、小说《秦腔》的意象内涵与作者生命体验8(一)展示了农村现实的命运8(二)表现出乡村伦理秩序的消亡8结论10参考文献11谢辞12前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长时期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乡土中国已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贾平凹之作品分析

贾平凹之作品分析
• 论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农民视角 王俊虎 小说评论 2013-05-20 期刊
• 自然化生: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情节模式 黄世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2-09-15 期刊
• 贾平凹小说神秘化现象探析 韩琳琅 商 洛学院学报 2010-10-20 期刊
2.小说题材研究
• 说家园乡情,谈国族身份:试论贾平凹乡土 小说 王一燕 当代作家评论 2003-0325 期刊
问题
• 1.对文中所描述的女性角色,印象最深的 哪一位?
主题意义
• 废:荒芜,衰败 • 《废都》的书名都有着明显的寓意。废都
西京是荒败了的皇城,是已经被取代了的 权力中心。在这种城市里,失去了令人神 往的威严与秩序,只有盲目混乱、空虚荒 芜的欲望。“废都”象征了秩序,权力和 文化的颓败。 • 从盛到衰的复合式人生历程
贾平凹
代表作品:《鬼城》 《二月杏》《废都》 《满月儿》《秦腔》 《古炉》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2 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 凤县棣花镇,是当代著名的 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 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 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 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 编辑。
• 以“废都”为检索词检索篇名共有 354 条 记录。
研究现状分析
小说研究

平 凹
散文研究



贾平凹本身

其他研究
1.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研究
• 创作心态研究 • 创作中的问题意识 • 创作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 创作视角
• 贾平凹创作中的文化焦虑 黄秀生 华东 师范大学 2006-09-01 硕士
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 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

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

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

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贾平凹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贾平凹新作《带灯》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带灯》是贾平凹现实主义小说的又一力作,集中表现乡土情怀。

《带灯》,贾平凹乡土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乡镇女干部――“带灯”的视角与生活经历,为观众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农民对此的抵制与改变。

“带灯”,指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亮闪闪的光,以显示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和巨大影响。

贾平凹在此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以精准锐利的眼神直击农村现状,以敏锐准确的观察力映射农村社会管理的真实性,突出反映乡土中国向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剧变。

一、独特的女性角度贾平凹的乡土作品《带灯》采取文学史上极少应用的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方法,以女性角色――“带灯”作为主人公,从其视角出发,深入细致地观察她的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带灯”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贾平凹的思想和思考。

带灯,秦岭樱镇镇综合治理办主任,工作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不仅为患肺病的农民讨取赔偿,而且为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工作;不仅为农民解决鸡毛蒜皮的繁琐小事,而且很懂得工作充分利用每个人的力量,不仅会利用曹老八的权威管理公会,而且懂得元黑眼与镇长的利益关系借抽水机;不仅机智地解决了组长的上访问题,而且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社会的矛盾现状。

但是,这终究不是女人的社会,她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她对自然的喜爱,她的小女生的情怀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的性格与整个官场背道而驰,她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她的性格是中庸的,她的思想是现代的,但这正是整个社会所鞭挞的。

贾平凹深入地挖掘人心,深入了解乡村生活,以女性的全新角度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二、真实的农村现状在《带灯》整部作品中,贾平凹对当下乡土中国农村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反映。

我们可以看到,《带灯》中,贾平凹对当代农民与基层干部的把握是极为精准的。

贾平凹作品的艺术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艺术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

贾平凹就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她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

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在评谈平凹散文作品时曾说:散文“为人类一切无法归类的情感与心灵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达方式”,“好的散文一定就是心灵的奇迹与语言的意外收获”[1],贾平凹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就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腐之气,整体上还给人开阔的想象。

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就是小的,但精神就是大的。

……我非常喜欢贾平凹散文里那种实在的、生活化的基础部分。

……众多物质性元素(坚实的细节与经验),支撑起了她散文精神流动的河床与气势。

好的散文就是悟出来的……”,贾平凹的散文,“有小说家的实(物质性),又有思想家的悟(精神性)”,她就成了一个善于悟的“好的散文家”[2]了。

(一)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贾平凹散文选集》无论在意境、结构,还就是语言艺术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1、以真挚的感情拥抱生活在《贾平凹散文选集》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她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与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与意趣,她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与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就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就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东西。

”①2、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贾平凹没有费尽心思地去琢磨文章的结构,大都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来架构的,但又不就是千篇一律,而就是形式多样,各有各的特色。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1、小说的特点历史感强,能够以细微的社会现象体现大的历史变迁;具有浓厚的西北地方风情,能够体现出西北地区(关中地区)语言、风俗、人群性格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对于国民性的披露、讽刺非常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结构布局上,有明显受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影响的痕迹,擅长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故事的脉络。

2、散文的特点(1)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酿造意境童心和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

《丑石》是贾平凹写得较为成功的一篇儿童文学散文,这篇散文,被选进平凹散文的多种选本和中学教材中,充满童心,语言单纯,用的是口语。

文章用儿童的、世俗的眼光写对一块“丑石”的认识过程,“丑石”已经存在几百年,它极不规则,不能垒墙,不能铺台阶,不能制石磨,大家都咒骂它嫌弃它,它很“丑”。

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方知道它是一块曾经补天,发过热和光的极为有用的石头,被天文学家车走。

由“大丑”而变成“大美”。

作家欲扬先抑,写美丽的月亮,反衬丑石之丑。

那种“丑”,是世俗眼光看来的“丑”,不是真“丑”,是人们眼睛中误认的“丑”,而它的美,是脱俗的美,是大“美”,超脱世俗眼光才能看到的美。

作家由形象出发,阐发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作家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意脉贯串着童心,写法是小说式的。

这篇散文,显然受了许地山的《落花生》的影响。

《月迹》写孩子们观赏“月亮”,寻找“月亮”,谈论“月亮”的事情,表现了孩子们爱美、求美的童心。

“月亮”既是具体的物象,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文章展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

这篇散文,也是儿童散文,小说化的叙事描写,充满童心,单纯中寓丰满,实中求虚,扬溢着雅淡的诗美。

由上可见,贾平凹的散文,往往通过小说化的情节、细节的描写、编织,组成渗透着感情的疏淡的意象群,从而构成有着散淡情味的意境。

(2)留空计白,温淳含蓄。

贾平凹曾经很欣赏唐朝刘禹锡写的《小石潭记》这篇散文,他认为刘禹锡在文中没有提到“水”字,但通过鱼的各种形态的精妙的描写,凸现了水的清、静、多、柔。

贾平凹作品分析 (1)分解PPT文档共39页

贾平凹作品分析 (1)分解PPT文档共39页
Thank you
贾平凹作品分析 (1)分解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考内容而广受读者喜爱。

其中,《废都》无疑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借助虚构的废墟城市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不幸命运,以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文化、精神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贾平凹的《废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价值《废都》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该小说中废墟城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废都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存困境、道德沦丧、权力傲慢等现象,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构。

废都不仅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它也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废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重构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某些片段,并将其与小说的情节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废都》不仅是一部社会现实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生命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命意义深刻,每个人物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珍贵。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精神内涵《废都》的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1)对毁灭和重生的思考。

废都的最终命运是毁灭,但废都的毁灭并不是终结,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通过废都的命运,探讨了毁灭和重生的关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新的转型期变革注入了信仰和力量。

(2)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他们各自的生命都展现了生命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命经历,表现了生命的珍贵和可贵,同时对于理解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3)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拥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这些特质展现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考性。

三、艺术表现《废都》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贾平凹的故事废都赏析

贾平凹的故事废都赏析

1、废都之“废”在贾平凹作品中《废都》影响十分深远,贾平凹在对古都的描写中,通过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将“废”的主旨贯穿其中。

《废都》40万言,皆被一“废”字冠着、串着,它是全书的“文眼”、枢纽。

一个“废”字,就直接表明了作品的主旨,作品中充斥着的是颓废、阴暗、没落的情绪。

《废都》中写了不少人物,“堕落”与“颓废”是他们身上的醒目标记。

《废都》中的整个故事是以西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原型。

“废都”二字既有地理意义,又有时代意义。

废都—西京(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许多中华文化的原产地。

它昔日的辉煌,己时过境迁,这个荒败了的皇城,当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的到来之际,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己失去了优势,是已被取代的权力中心。

古都已经废了,是相对于十三朝古都曾经辉煌的“废”,变成历史被永远定格。

而住在这座城中的人,却仍沉醉于这座城过去的辉煌中,因此他们傲慢无比,但一旦被拉回到现实,意识到辉煌不再,他们就会有所怨恨、有所悲愤,他们傲慢至极但又自卑至极。

其实这种自傲又自卑的矛盾心态,正是“都”废造成的。

这座城总给人一种墓气沉沉的感觉,它很难给人呈现一种生气勃勃的美,反而到处都是一片颓败、残破、荒凉的景象,这并不是说这座城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交通工具,而是这些所谓的现代都市的象征物一旦被组织进这座城的整体画面后也带上了荒凉、残破的意味。

《废都》里写到了世族名门、城河街道、寺院庵堂、民风民俗等所呈现出的“废”相“废”势。

如:昔日用秦砖汉瓦铸造的繁华街道、显赫的府衙与庄园,己是破败不堪,又脏又乱。

曾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水局所在地“双仁府”,而今它的主人变成了庄之蝶的岳母—牛老太太,这个整日人话鬼语,疯疯癫癫的怪异老太婆,大热天也闭门关窗,整个房子充斥着闷气、鬼气:而做为贵族后裔的赵京五,他家昔日显赫的豪华庄院,如今也门庭破败,落得个脏乱杂挤。

贾平凹小说语言特点分析

贾平凹小说语言特点分析

贾平凹小说语言特点分析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被誉为“北方现实主义”代表作,其作品中常常充满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但面对这些反思,他用的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本文将从贾平凹小说的语言特点入手,分析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一、真实表述贾平凹小说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真实性,可以看出他笔下的人物场景、动作、情感等都具有生动的描写和真实性,表达出来的内容极其具体,仿佛看到了雨纷飞落在户外,人们在露天市场上讨价还价的情况。

他通过丰富的细节把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欣赏到生活的美与丑,感受到人的喜怒哀乐。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真实表述是对现实社会的回应,他用文字还原了现实,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人性。

二、现实反思贾平凹小说的语言不是简单地描写生活,而是对现实的反思。

他的小说中有着强烈的时代感,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的压力、人性的脆弱,用真实的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丑恶,通过对人性本质的揭示,对社会提出了质疑、批判。

例如,在《废都》中,他描写了一个废弃的城市,用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场景的方式对当代城市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在不经意间成功地刻画出了那些废墟中的人们,展现出了他们的孤独、苦痛和彷徨。

三、语言美感贾平凹小说的语言具有独特的美感,他的语言非常精练、含蓄而有力。

他运用简单、朴素的语言,但却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表现出他独特的文学审美意识。

在《白银时代》中,他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个人物“彭龙怀一次失恋,就愤怒地跳进百公里深的思维海洋”,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诗意和辞藻。

四、表述方式贾平凹小说的语言表述方式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他热爱大写字母、划横线和特殊符号的运用。

在小说中,用大写字母、划横线表达情感和语气,使文章更具生动感,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横线则能够突出重点,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而特殊符号的使用,则是用来调整节奏和强调重要性。

这种表述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命力,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贾平凹的作品,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具体表现就是作品语言的口语化,并灵活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

像在《商州又录》中,“山顶的窝洼里,有了一簇屋舍,一个小妞儿刚刚从鸡窝里取出新生的热蛋,眯着一只眼睛对着太阳耀”。

“有蛇黑藤一样地缠在树上,气球大的一个土葫芦,团结了一群细腰黄蜂,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一只松鼠就在路中摇头洗脸了”。

“耀”、“团结”在这里都是动词,也是陕西方言中的特有用法,这些词的使用使得作品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他的这些口语化语言在经过匠心的加工提纯后,显得既平易朴素,又鲜活生气,富有民间气息和地域特色。

在《夜籁》中,作者与陕北农民“闲聊”――“今天地里干啥了?”“翻地呗,天旱得厉害,地瓷得扳不开啊!”“真苦了你了,这么大年纪了。

”“哪里!一辈子还不是这么过来的,多亏这茶呢!一天不喝几锅,头疼,骨头也散架了,这茶是农家乐,一喝乏劲没有了,百事都忘了呢……”这段话把陕南方言集中提炼在人物的对白里和叙述中,由于作者剔除了陕西土语中难懂的语汇,又保留了其特有的俚俗色彩,使人读后油然而生真实、亲切之感, 仿佛将人带到陕南的山村中,石屋里……直接面对那里的石板小路,石窗里透出的灯光,喝土茶的老人,待嫁的女子……配合着陕南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社会习俗的描绘,陕南农村的乡风民俗所特有的气息便跃然纸上。

像是峪里有一位烟瘾极大的神,从峪口的咀鼻里一团一团喷烟,雾团撞在石上,石头变得惨白,正瞧那勾心斗角之处,雾则匀开来,五分钟后,群山入了远空,实体轻了,层体淡了,如纸剪的,如墨晕的,如水中的倒影。

天真成了圆的,地却不方,十几步外,被雾摄收得缥缈。

这段描写,文笔细致,拙巧相宜,语言自然流畅,娓娓动听,作家好像一位高明的画师,画出了一幅栩栩如生、浓淡相宜、神采飞扬的云雾画。

那雾“撞在石上”、“勾心斗角”后“匀开来”的动感姿态,神秘、美妙;那群山被浓雾笼罩“入了远空”、“轻了”、“淡了”的自然景象,优美动人,具体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顿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小桃树,大梦想——浅析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小桃树,大梦想——浅析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I教师手记小桃树,大梦想----淺析贾平凹《一棵小桃树》◎陈芳贾平凹是我国文坛的奇才。

他的散文有赤子般的清纯 透明,有美酒般的醇厚绵长,用清淡的笔墨,再现着生活中 常见而易被我们忽视的事物,闪烁着灼目的智慧。

他的作品 《一棵小桃树》(人选部编新教材七下第五单元)集中体现了 贾平凹散文的这些特点,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赏析此文。

一、“我的小桃树"这个称呼“我的小桃树”在文中出现了8次,多次用到这个称 呼,是因为这个称呼中蕴含着作者对这棵小桃树的特殊感情。

“我的小桃树”首先出现在文章开头—“我常常想 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

作者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小桃 树的爱怜,抒写对小桃树的忏悔,决定为小桃树写点什么。

第二处,“我的小桃树”在风雨中哆嗦,它枝条慌乱,花儿 凋落,其实是作者的心在慌乱。

第三、四处,作者看到当年 长在院子角落的小桃树,“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 默默地长上来了”。

它长得慢,样子也极猥琐,但作者却高 兴,因为小桃树是“我的梦种儿”。

第四、六处是奶奶去世 后,作者连夜回老家看见“我的小桃树”竟还弯着身子、努 力撑着长,作者深感对不起护着小桃树和给它浇水的奶奶,也为常年在外忘却小桃树而懊丧。

第七处作者看到“我的 小桃树”开着白而淡的花,像重病少女的苍白的脸,感到 忧伤。

第八处写作者看到雨中“我的小桃树”千百次俯身挣 扎,竟在树顶端还有一个嫩黄而红的待放花苞,心里略有安 慰。

文章多次出现“我的小桃树”,不仅因为小桃树是作者 种的,更因为奶奶的一句话,“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小桃树寄托着贾平凹的梦,他把小桃树当作自己的“梦种 儿”。

写小桃树时,他的心情随小桃树不断变化着。

可见,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 我和“小桃树”的经历文中写因奶奶的一句话,作者含了桃核却没有睡着,他 “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它长在院子角落,很弯且黄 瘦,奶奶也说它是没出息的桃树,只能结些毛果子,喜欢服 侍花的爷爷从不理会它。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分析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分析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分析 贾平凹 作品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哪些方面? 文学 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载体。

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的小 说 和散文 对他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并探究其语言特色形成的原因。

贾平凹的作品,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具体表现就是 作品语言的口语化,并灵活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

像在 《商州又录》 中,“ 山顶的窝洼里,有了一簇屋舍,一个小妞儿刚刚从鸡窝里取出新生的热蛋,眯着一 只眼睛对着太阳耀”。

“有蛇黑藤一样地缠在树上,气球大的一个土 葫芦,团结了一群细腰黄蜂 , 蹑手蹑脚地走过去 , 一只松鼠就在路中摇头洗脸了 ”。

“耀”、 “团结”在这里都是动词,也是陕西方 言中的特有用法,这些词的使用使得作品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他的这些口语化 语言在经过匠心的加工提纯后,显得既平易朴素,又鲜活生气,富有民间气息和地 域特色。

在《夜籁》中,作者与陕北农民“闲聊”―― “今天地里干啥了?” “翻地呗,天旱得厉害,地瓷得扳不开啊!” “真苦了你了,这么大年纪了。

” “哪里!一辈子还不是这么过来的 ,多亏这茶呢!一天不喝几锅,头疼, 骨头也散架了,这茶是农家乐,一喝乏劲没有了,百事都忘了呢 ……” 这段话把陕南方言集中提炼在人物的对白里和叙述中,由于作者剔除了陕西 土语中难懂的语汇,又保留了其特有的俚俗色彩,使人读后油然而生真实、 亲切之 感,仿佛将人带到陕南的山村中,石屋里……直接面对那里的石板 小路,石窗里透出的灯光,喝土茶的老人,待嫁的女子……配合着陕 南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社会习俗的描绘,陕南农村的乡风民俗所特有的气息便 跃然纸上。

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其赏析

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其赏析

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其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其赏析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其赏析丑石贾平凹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贾平凹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1、小说的特点历史感强,能够以细微的社会现象体现大的历史变迁;具有浓厚的西北地方风情,能够体现出西北地区(关中地区)语言、风俗、人群性格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对于国民性的披露、讽刺非常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结构布局上,有明显受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影响的痕迹,擅长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故事的脉络。

2、散文的特点(1)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酿造意境童心和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

《丑石》是贾平凹写得较为成功的一篇儿童文学散文,这篇散文,被选进平凹散文的多种选本和中学教材中,充满童心,语言单纯,用的是口语。

文章用儿童的、世俗的眼光写对一块“丑石”的认识过程,“丑石”已经存在几百年,它极不规则,不能垒墙,不能铺台阶,不能制石磨,大家都咒骂它嫌弃它,它很“丑”。

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方知道它是一块曾经补天,发过热和光的极为有用的石头,被天文学家车走。

由“大丑”而变成“大美”。

作家欲扬先抑,写美丽的月亮,反衬丑石之丑。

那种“丑”,是世俗眼光看来的“丑”,不是真“丑”,是人们眼睛中误认的“丑”,而它的美,是脱俗的美,是大“美”,超脱世俗眼光才能看到的美。

作家由形象出发,阐发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作家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意脉贯串着童心,写法是小说式的。

这篇散文,显然受了许地山的《落花生》的影响。

《月迹》写孩子们观赏“月亮”,寻找“月亮”,谈论“月亮”的事情,表现了孩子们爱美、求美的童心。

“月亮”既是具体的物象,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文章展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

这篇散文,也是儿童散文,小说化的叙事描写,充满童心,单纯中寓丰满,实中求虚,扬溢着雅淡的诗美。

由上可见,贾平凹的散文,往往通过小说化的情节、细节的描写、编织,组成渗透着感情的疏淡的意象群,从而构成有着散淡情味的意境。

(2)留空计白,温淳含蓄。

贾平凹曾经很欣赏唐朝刘禹锡写的《小石潭记》这篇散文,他认为刘禹锡在文中没有提到“水”字,但通过鱼的各种形态的精妙的描写,凸现了水的清、静、多、柔。

贾平凹《风雨》分析课件

贾平凹《风雨》分析课件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 文系
197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贾平凹主要作品
《秦腔》
《浮躁》
《古炉》
《带灯》
《废都》 《风雨》
02
《风雨》概述
《风雨》的创作背景
03
20世纪80年代
陕西农村生活经历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贾平凹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之 后,开始反思历史和现实,试图通过文学 作品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受和思考。
04
《风雨》的叙事结构分析
叙事线索
01
时间线索
02
情感线索
小说以一天的时间跨度为线索,从午后到黄昏,展现了自然界的激烈 风雨以及人物间的情感纠葛。
除了自然界的风雨,小说还通过人物间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性的复 杂与矛盾。
叙事角度
第一人称叙述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通过“我”的视角,让读者深入 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贾平凹通过《风雨》这部作品,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 况,尤其是农村社会的贫困、落
后和苦难。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活场景和 情节都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揭 示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和阶级
斗争等问题的存在。
贾平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 农民在贫困中挣扎求生的艰辛,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对人性的探讨
修辞手法
比喻生动形象
贾平凹在《风雨》中运用了大量 的比喻修辞手法,使得作品中的 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作品
的艺术表现力。
拟人手法运用得当
贾平凹在《风雨》中运用拟人手 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 性格,使得作品更具有思想情感
内涵。
对话描写传神

贾平凹作品分析PPT课件

贾平凹作品分析PPT课件
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 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
被禁16年之后,《废都》2009 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 《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10
主要内容
·《废都》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 ·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 蝶、 ·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 ·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 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 贾平凹的乡土叙事——长安文化视域下的 长篇小说考察 鲁晓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5-01 硕士
26
4.小说意象研究
• 贾平凹长篇小说意象论 费团结 陕西理 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20 期刊
27
5.小说内容研究
• 贾平凹小说《秦腔》方言土语研究 李时 薇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5-15 硕士
• 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家园意识 李伟 重庆 社会科学 2013-05-15 期刊
25
3.小说叙事的研究
论《带灯》及贾平凹中国式文学叙事 韩鲁 华 小说评论
• 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 费团结 陕 西师范大学 2005-04-01 硕士
• 回到生活原点的写作——贾平凹《秦腔》 的叙事形态 张学昕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25 期刊
• 以“废都”为检索词检索篇名共有 354 条 记录。
21
研究现状分析
小说研究


散文研究




贾平凹本身

其他研究
22
1.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研究
• 创作心态研究 • 创作中的问题意识 • 创作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 创作视角
23
• 贾平凹创作中的文化焦虑 黄秀生 华东 师范大学 2006-09-01 硕士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的特点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要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作品题材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题材:贾平凹的作品往往以农民为主要题材,深入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现状和农民们的困境与打击。

他以独到的视角展现了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揭示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崩溃和个体命运的迷途。

2.批判现实主义:贾平凹的作品批判现实主义气息浓厚,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直击社会问题和缺陷,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辛酸,以犀利的笔锋和真实的描述方式表达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和愤怒。

3.叙述方式:贾平凹的叙述方式独特而鲜明,以诗化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方式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他善于运用象征、意象和隐喻的手法,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同时,他也运用讽刺和幽默等元素,为作品增添了一份轻松和诙谐的气息。

4.对人性的关怀:贾平凹作品中对人性的关怀与追求可谓贯穿始终。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和心理变化的刻画,表达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他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的选择和抉择。

5.高超的文学技艺:贾平凹的作品充满了诗意,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文字简练而深刻,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擅长运用寓言和寄托的手法,借助意象和符号来传递深层次的寓意。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对比和节奏感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总之,贾平凹的作品以其深入的社会批判性、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人性的敏感关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颗独特的明珠。

他的作品引人入胜,能够让人在感受其中的苦难与辛酸的同时,也体会到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隐喻 • 白描 • 俚语
写作手法
评论概述
• 文学巨匠贾平凹 ——陕西文化网 • 此书将来会成为当代文学的精神符号和经
典。——季羡林
• 贾平凹小说的特色,就在一个“土”字,原汁原 味的乡村小说、乡土小说,正因为如此,我才爱 看他的小说。贾氏小说看得多了,就觉得自己好 像也成了贾平凹 笔下的一只陶罐、一个塤,不着 任何一丝彩色、素面朝天、原汁原味的泥巴作物, 很想把自己放回闲适和谐自然宁静的乡村里去。 又觉得自己几乎成了贾氏笔下的一 个农民,穿鸡 窝鞋,把鼻涕往板凳腿上抹,或者往布鞋后跟、 鞋帮上抹,上完茅厕,随便捡拾个土垡子揩屁股, 或者就在茅厕口的树干上蹭干净屁股。
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 《天狗》《黑氏》《饺子馆》《兵娃》等。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 《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
诗 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1.初期:追求“有自己声音” 《满月儿》、《果林里》
2.徘徊、蕴积期(1982—1984年) 《鬼城》、《二月杏》
•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语言的音乐性 李 扬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31 期刊
• 民间立场及其价值诉求——贾平凹《古炉》 的一种解读 张继红 小说评论 201107-20 期刊
6.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
• 农民:贾平凹小说中农民人物形象研究 柴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01 硕士
• 女性:论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康新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2013-01-30 期刊
——余继聪《土得掉渣的贾平凹》(中国文学网)
研究现状
• 1980开始,1980-1992年研究较少知网上以“贾平凹”为检索词检索 全文共有6,684 条记录。其中1980—1992 年共有784条记录,从2000—2014年共有 2946条记录。检索篇名共有1,910 条记录。
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 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
被禁16年之后,《废都》2009 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 《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主要内容
·《废都》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 ·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 蝶、 ·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 ·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 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 贾平凹的乡土叙事——长安文化视域下的 长篇小说考察 鲁晓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5-01 硕士
4.小说意象研究
• 贾平凹长篇小说意象论 费团结 陕西理 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20 期刊
5.小说内容研究
• 贾平凹小说《秦腔》方言土语研究 李时 薇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5-15 硕士
• 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家园意识 李伟 重庆 社会科学 2013-05-15 期刊
3.小说叙事的研究
论《带灯》及贾平凹中国式文学叙事 韩鲁 华 小说评论
• 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 费团结 陕 西师范大学 2005-04-01 硕士
• 回到生活原点的写作——贾平凹《秦腔》 的叙事形态 张学昕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25 期刊
庄之蝶
• 名利双收的高知识分子。
• 庄之蝶是一个表意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反 映了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崩溃过程。
人物分析
• 牛月清:庄之蝶之妻,是一位恪守传统道德 的东方淑女。
• 唐宛儿: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
隐晦的结尾
• “西京奇闻” • 为何会出现汪希眠的老婆? • 庄之蝶死了吗? • 汪希眠的老婆为什么没有名字?
• 以“废都”为检索词检索篇名共有 354 条 记录。
研究现状分析
小说研究


散文研究




贾平凹本身

其他研究
1.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研究
• 创作心态研究 • 创作中的问题意识 • 创作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 创作视角
• 贾平凹创作中的文化焦虑 黄秀生 华东 师范大学 2006-09-01 硕士
问题
• 1.对文中所描述的女性角色,印象最深的 哪一位?
主题意义
• 废:荒芜,衰败 • 《废都》的书名都有着明显的寓意。废都
西京是荒败了的皇城,是已经被取代了的 权力中心。在这种城市里,失去了令人神 往的威严与秩序,只有盲目混乱、空虚荒 芜的欲望。“废都”象征了秩序,权力和 文化的颓败。 • 从盛到衰的复合式人生历程
• 论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农民视角 王俊虎 小说评论 2013-05-20 期刊
• 自然化生: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情节模式 黄世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2-09-15 期刊
• 贾平凹小说神秘化现象探析 韩琳琅 商 洛学院学报 2010-10-20 期刊
2.小说题材研究
• 说家园乡情,谈国族身份:试论贾平凹乡土 小说 王一燕 当代作家评论 2003-0325 期刊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 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78年,贾平凹在创作中。
年轻时期的贾平凹
·感情经历
贾平凹与前妻俊芳(右一)
贾平凹和夫人郭梅
·字画作品
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 《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 《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
贾平凹
代表作品:《鬼城》 《二月杏》《废都》 《满月儿》《秦腔》 《古炉》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2 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 凤县棣花镇,是当代著名的 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 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 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 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 编辑。
3.80年代中期以后,拓展与深化的崭新时 期。
4.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 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 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富有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2.吸收古典文学的特色,儒道佛思想的影响 3.语言风格:古朴、含蓄 4.叙事方式集合多种技巧
——《废都》
《废都》是贾平凹最著名的争议 小说,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 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