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三章文学与审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
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
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 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 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
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也是认识的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
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 识因素
文本赏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文本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 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 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 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 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 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 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 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
——卡西尔:《人论》
文本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陶渊明
陶渊明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中的理性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
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 于理性的力量 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 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
主流》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 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 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 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 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 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的功利性
二、文学审美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 现形式
• 1、文学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 按照马克思的学说,人类实践具有三个特 点 其中第三点: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 型”的活动。 • “美的规律”来自人类实践对客观存在的 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人类支配自然世界 的内在主体尺度。
• 2、文学作品的审美性 • 文学审美场
作家汪曾祺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 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无功利与功利 形象与理性 情感与认识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是无功利的
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
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 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文学的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 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பைடு நூலகம்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 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
的瞬间领悟 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 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如卡西尔所说
卡西尔
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 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它们的一般规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 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 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
它们而显现
文本分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
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 出来: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 美与内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 多外丑内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 主教克罗德外善内恶。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 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 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文学的审美含义
• 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查里斯· 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 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 再是‚艺术‛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 的追求
一、中西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 文学审美理论上的自觉晚于文学的审美性 质 • 中:出现于公元3至6世纪魏晋时期 • 《文选》诗赋 • 西:兴起于16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浪漫 主义思潮
阿多诺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 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 一方面,它又属于现实,属于这个社会 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 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 现象的。
——阿多诺:《美学理论》
• “我自己的观点是,最有用的是把‘文学’ 视为一个名称(name),人们在不同的时 间出于不同的理由把这个名称赋予某些种 类的写作(writing),这些写作则处在一个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称之为 ‘话语实践’的整体场域(whole field)中; 如果有什么应该成为研究对象的话,那就 是这一实践的整体场域,而不仅是那些有 时被颇为模糊地加上‘文学’标签的东 西”。 • 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把 文学视为“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s)
钱中文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
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
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 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 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 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 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 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 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 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 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 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 了。 ——汪曾祺:《受 戒》
——阿· 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
论》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 塑等艺术活动
•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 部分 •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 征(1981)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 (1982、1984)
• 相关文章
童庆炳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美》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 心,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 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 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 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 的社会性及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与审美
• 主要讲授内容:
• 中西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 文学审美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 文学审美主体的审美把握
文学的审美含义
•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 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
•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
主‛ 陆机:‚诗缘情‛ 钟嵘:‚滋味‛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 ‘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 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本赏析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本赏析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形象与理性(小结)
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
• 情感与认识(小结)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
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 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 起来考察。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小结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阿多诺 –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 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 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
• • • •
1、中国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文 文章 文学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 批评:集中于伦理观念和作者人格方面 • 文笔之分
• • • • • •
2、西方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布瓦洛《诗艺》 理性比情感重要;教益和娱乐 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想象、虚构、理想等主体因 素的作用 • 16世纪美的艺术从广义的“艺术”中分离出来。 • 鲍姆嘉通 康德 黑格尔 • 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虚构性、创造性、想 象性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
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 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 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文本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文本赏析
了文学是形象的 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 学蕴含某种理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 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 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
• 审美情感的特征
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
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 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 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
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也是认识的
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
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 识因素
文本赏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文本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 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 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 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 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 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 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 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
——卡西尔:《人论》
文本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陶渊明
陶渊明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中的理性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
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 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 于理性的力量 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 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
主流》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 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 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 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 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 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的功利性
二、文学审美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 现形式
• 1、文学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 按照马克思的学说,人类实践具有三个特 点 其中第三点: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 型”的活动。 • “美的规律”来自人类实践对客观存在的 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人类支配自然世界 的内在主体尺度。
• 2、文学作品的审美性 • 文学审美场
作家汪曾祺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 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无功利与功利 形象与理性 情感与认识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文学是无功利的
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
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 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文学的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 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பைடு நூலகம்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 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
的瞬间领悟 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 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如卡西尔所说
卡西尔
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 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它们的一般规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 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 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
它们而显现
文本分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
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 出来: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 美与内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 多外丑内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 主教克罗德外善内恶。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 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 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文学的审美含义
• 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查里斯· 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 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 再是‚艺术‛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 的追求
一、中西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 文学审美理论上的自觉晚于文学的审美性 质 • 中:出现于公元3至6世纪魏晋时期 • 《文选》诗赋 • 西:兴起于16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浪漫 主义思潮
阿多诺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 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 一方面,它又属于现实,属于这个社会 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 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 现象的。
——阿多诺:《美学理论》
• “我自己的观点是,最有用的是把‘文学’ 视为一个名称(name),人们在不同的时 间出于不同的理由把这个名称赋予某些种 类的写作(writing),这些写作则处在一个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称之为 ‘话语实践’的整体场域(whole field)中; 如果有什么应该成为研究对象的话,那就 是这一实践的整体场域,而不仅是那些有 时被颇为模糊地加上‘文学’标签的东 西”。 • 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把 文学视为“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s)
钱中文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
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
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 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 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 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 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 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 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 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 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 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 了。 ——汪曾祺:《受 戒》
——阿· 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
论》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 塑等艺术活动
•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 部分 •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 征(1981)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 (1982、1984)
• 相关文章
童庆炳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美》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 心,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 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 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 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 的社会性及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与审美
• 主要讲授内容:
• 中西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 文学审美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 文学审美主体的审美把握
文学的审美含义
•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 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
• 中国魏晋时期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
主‛ 陆机:‚诗缘情‛ 钟嵘:‚滋味‛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 ‘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 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本赏析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本赏析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形象与理性(小结)
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
• 情感与认识(小结)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
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 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 起来考察。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小结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阿多诺 –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 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 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
• • • •
1、中国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文 文章 文学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 批评:集中于伦理观念和作者人格方面 • 文笔之分
• • • • • •
2、西方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布瓦洛《诗艺》 理性比情感重要;教益和娱乐 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想象、虚构、理想等主体因 素的作用 • 16世纪美的艺术从广义的“艺术”中分离出来。 • 鲍姆嘉通 康德 黑格尔 • 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虚构性、创造性、想 象性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
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 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 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文本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文本赏析
了文学是形象的 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 学蕴含某种理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 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 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 现
• 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
• 审美情感的特征
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