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减数分裂制片技术及显微观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线期、偶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这时的染色体缩得最短,进一步分离,四分体由于 交叉点位置的不同而呈现各种如“O”形,“8”、“X”、 “Y”、“V”等图形,能准确计数。此时核膜、核仁消失 (6)。 中期 I:四分体向细胞中部集中,排列于赤道面上,形成赤 道板。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两端的纺锤丝相连(7)。 后期 I:同源染色体受两极纺锤丝的牵引,各自移向细胞两 极。其中一组为11条染色体,另一组为12条染色体(11+ X ). 末期 I:移到两极的染色体聚集在一起,逐步解螺旋恢复染 色质状态,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胞膜中部缢缩,形成两个 较小的子细胞(即次级精母细胞)。
中期I染色体边缘光滑,进一步短粗。单价体落后,随机到 一极去(为X染色体)。其它以四分体为单位排列到赤道板 上。
后期I、末期I染色体距离比较远,遥遥相对,但同在一个细 胞里。 中期II染色体呈菊花状。 后期II染色体呈四堆。
七、实验作业
1. 制作具减数分裂图象的细胞学片子至少2 张。 2. 绘制精原细胞的分裂相2个。
六、实验步骤 蝗虫精巢的观察:
1 采集 活的雄蝗虫→固定→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剪去背部的胸
腹几丁质皮,见到黄色的团状物为脂肪,其内便是栉比排列的精
巢小管。精巢小管的上皮为扁平上皮细胞,呈片状; 或者用镊
子夹住雄虫的wenku.baidu.com位,往外拉,可见精巢:一团黄色组织块,剔除
精巢上的其它组织,放到卡诺固定液中固定1.5-2小时,再放入
末期II: 精细胞
中期II:
中期Ii 极面观
后期II:
后期II:
精细胞与精子 减数分裂完成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仪器及用具
多媒体显微演示系统、显微镜、电子天平、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 水纸、解剖针
雄蝗虫精巢
五、药品和试剂
苯酚品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同实验一), 70%乙醇
第一次分裂: 前期Ⅰ: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细线期: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难以辨别成双的 染色体。 2)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纵向靠拢配对,称为联会。这样联会 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偶线期所表现的这一特征的 时间很短,一般难以观察到。 3)粗线期:配对后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 体,这样一个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故又称为四合体。在 此期间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4)双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间出现交叉, 此期可清楚地观察到交叉现象。 5)终变期:染色体更为浓缩粗短,交叉结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 核仁和核膜开始消失。此时各二价体分散在核内,适于计数染色 体的数目。
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染色体变化较复杂,可细分为 5个时期,即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 期。 同源染色体之间要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之间要发生自由组合。 最终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以后每一个子细胞进一步发育为雌配子和雄配子。 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成为新的 个体,染色体数目恢复为全数(2n)。
植物花粉减数分裂图1
植物花粉减数分裂图2
蝗虫精巢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标本观察
雄蝗虫的二倍体细胞为23条染色体, 性染色体为XO型。精原细胞:呈圆形 或卵圆形,核大色深,染色质呈团块状, 不规则排列。 减数分裂I 第一次减数分裂可分为前期Ⅰ、中 期Ⅰ、 后期Ⅰ和末期Ⅰ。 前期I:根据核的形态变化可以划分为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 变期。 细线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凝集成细 (精原细胞) 丝状称染色丝,上有许多颗粒状结构, 染色丝曲绕成一团,分不清每条染色体 的头尾。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体形成 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体。但此时染色体 细长,看不清数目)。 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明显缩 短变粗,配对后的染色体紧靠在一起呈 现11组染色体+X染色体。 双线期: 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同源染 (粗线期) 色体开始分离,成为双线,但在某些点 上仍扭结在一起,形成交叉图像。
实验三 减数分裂制片技术及显微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生殖细胞的制片技术,观察减数分裂 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
2 了解动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 动态变化,明确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过程中发 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 第一次分裂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第二次分裂:
前期Ⅱ:染色体又开始明显缩短,而其包含的两条染色单体
分得很开,只是着丝点仍然没有分裂。 中期Ⅱ: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出现纺 锤体。 后期Ⅱ: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纺
锤体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Ⅱ:染色体分别到两极后,又重新出现核仁和核膜,同 时细胞质分裂为二,从而使一个母细胞分裂为四个子细胞, 称为四分体(四分孢子),每个子细胞内只含有原来母细胞 的半数的染色体(n)。
蝗 虫 染 色 体 减 数 分 裂 图
观察要点
细线期、偶线期不易见到,前期I有核仁、核膜,核仁亮。 粗线期同源染色体已经配对,可以观察到具有螺旋结构的11 个不同的二价体。X染色体为短棒状。 双线期可见交叉染色体,呈墨迹状,但较细。
终变期洇墨迹明显,边缘不光滑。从边缘起毛刷状,可以成 堆。X染色体为单价体。
第一次分裂:
中期Ⅰ:核仁和核膜消失,所有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两 侧,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每个二价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的着丝点分别趋向纺锤体的两极,此时最适chr计数、 观察形态特征。
后期Ⅰ:二价体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在纺锤 体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移动,完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半过 程。此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必然分离,非同源染 色体间的各个成员以同等机会随机结合,分别移向两极。 注意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尚未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两 条染色单体。 末期Ⅰ:染色体移到两极,松开变细,核仁核膜重新出 现,形成两个子核。细胞质分裂,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 板,成为二价体。
70%酒精溶液保存。
2 用解剖针从精巢上挑取几条丝状物(精细管)放在载玻片,加1
-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分钟以上。
3 压片:加一滴染液,压片。
4、显微镜观察: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生长期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再经过 两次成熟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精细胞与一般间期细 胞相似,但体积较小,核较大。再经过变形期形成精 子,精子可分为头、中段和尾三部分 (注:变形期精细胞→精子的变化过程是从圆形→椭 圆形→梭形→丝状)。 头部——着色较深,主要为细胞核,外围一层极薄的 细胞质,接近成熟的精子头部呈纺锤形或长纺锤形, 完全成熟的精子头部呈针形。 中段——头部下方一个极短的区域,其中含有中心粒, 完全成熟的精子中,中心粒不明显。 尾部——中段之后一条纤细的鞭毛状尾,起运动器的 作用。
终变期
后期 I 中期 I 后期 I
减数分裂 II
由于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已经减 数,所以只有n个染色体( 每一染色体具 有两条染色单体参加分配,从形态上看, 细胞较小。 前期 II:很短暂,染色体形态与末期I相似, 不易鉴别。
中期II: 二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成赤 道板。侧面观呈一直线,极面观排列成 一圈,像花瓣状。 后期II:二分体着丝粒纵裂为二,姐妹染 色单体分离,并移向两极,每一极各含 有n个单分体(monad)。 末期II:到达两极的染色体解旋伸展,形 成染色质,核仁、核膜重现。最后形成 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形态与间期细胞相似,只是细 胞较小,核大胞质少。
实验报告
封面
实验名称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材料 三 实验简要操作步骤 四 实验结果 五 讨论
注意事项:
1)染色充分 1)制片时敲打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