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鲁迅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摘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更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开创者。他以《呐喊》《彷徨》等小说展现了中国小说的另一种气息和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别样生命力。鲁迅先生的小说既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养分,又借鉴了外国小说的精粹为自己所用,并由此开创了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先河。鲁迅先生通过小说过从不同的角度,又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中华民族深层的国民性,引起人们的觉醒。鲁迅先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对全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心灵忏悔。于是中国现代小说在他笔下开创,也再他的笔下成熟。他以自己别具匠心的小说创作实现了中国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化小说的良性转变。

[关键词]鲁迅小说艺术现代化贡献

鲁迅先生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他以平等自由的创作态度对待普通民众,描述了民众的觉醒,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农民,出现了知识分子;他用白话文进行创作,让国民通俗易懂,于是有了《狂人日记》;他用抽取生活片断的方法全景式的展现生活全貌,于是有了“孔乙己排出大洋的潇洒场面”;他用多种方法揭露人物内心矛盾和人物性格的复杂化,于是有了子君和涓生刻骨铭心的爱情神话;他还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小说叙述形式和内容、叙述方法和角度、叙述类型和模式多样化。1918年,他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随即引起轩然大波,它以深切而又独特的格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一、实现了小说题材的现代化变革

中国古典小说无论是隋唐的传奇故事,还是《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还是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他们的小说中人物多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却极少有反映平凡生活中普通劳动人民的角色。而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和传统古典小说以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区别开来。他以思想家特有的视角审视时下的社会,借鉴西方现代小说体式,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突破传统小说过分追求离奇情节和非凡人物的偏向,创造了以闰土、阿Q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民形象,使被压迫者第一次成为小说的主角。他所创造的知识者的典型,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知识分子题材。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神奇瑰丽的人物。而在他的小说中有的只是些极平凡,极普通的农民知识分子,亦或是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与古典的中国传统小说相比这是标新立异的是创造性的。鲁迅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从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角度和绵延不断的历史深度出发,着眼于改造民族的国民性和唤醒全民族的民族意识为落脚点,从社会底层不幸的人民中取材。于是就产生了他笔下《阿Q正传》中被压迫被侮辱,想爱不能爱,想活又不能,而且连“革命”都不能加入,最后蒙冤啷当入狱,惨遭冤杀的阿Q;《狂人日记》中被“吃人”的封建统治制度迫害得发狂的“狂人”;《药》中形成强烈反差的两个人物---惨遭杀害的革命者夏瑜和想用“人血馒头”治愈儿子的华老

栓;《伤逝》中一心追求美好爱情却事与愿违,最后在悔恨中惜别人世子君;《祝福》中遭受封建精神折磨,最后在闲人们的祝福声中凄凉死去的祥林嫂;《故乡》中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然而艰苦奋斗几十年,最终却被旧社会残害变成木偶人的闰土;《孔乙己》中幻想着金榜题名,尽管饱读诗书却无力封建旧社会下不能自力更生最终惨死街头的孔乙己等,无一不是被压迫、被欺凌、被蹂躏、被剥削的“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在精神上被压抑,在思想上被扭曲,在生活上被剥削,鲁迅先生通过这些平凡的人事让读者重新审视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事。鲁迅先生通过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揭示新青年冲破封建家庭观念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可贵精神;鲁迅生假借孔乙己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旧式书生,在旧时代只懂得读书识字却连最起码的生存自力能力都没有的可悲生活,鲁迅先生站在观众的角度观看事态的炎凉和人心的冷漠,以此来展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对旧式知识分子的迫害。

鲁迅就是这样以小见大,在批判“小人物”的愚昧落后、麻木无知只知一味的忍受的同时,鲁迅先生又对他们的境遇深表同情。这一个个的别具一格的人物形象集中的体现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

二、实现了人物重于情节的小说结构现代化变革

中国传统古典小说更多的用以消遣为目的和追求,于是传统小说便更多的注重小说本生地趣味性、情节性。传统小说有奇固有的优点,

它们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但一味的注重故事的情节却容易忽视对小说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深层刻画及揭露,这样就不利于人对自身认识的深入,也不利于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深究,当然更不利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鲁迅先生自然早已预示到中国传统小说的这种弊端,在西方始终把人放在小说中心位置的西方新式小说的影响下,鲁迅先生的小说在注重情节的同时更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和人物性格。于是在小说中他加强塑造人物,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他也成功的做到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化,实现了把传统小说“情节高于一切”的结构模式转换成淡化情节、注重个性的“人物重于情节”观念转换。

鲁迅先生塑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诸多典型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形象优势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所创造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人物形象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经久不衰。而这些形象又真实的体现了人物形象高于故事情节的现代化转换。鲁迅先生小说中有这样几类典型的人物形象:第一,权势者形象。如《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孔乙己》里的丁举人、《风波》里的赵七爷等,他们是封建时代权威的代表,他们腐朽冷漠。第二,被侮辱与被侵害者形象。如《故乡》里的闰土、《阿Q正传》的阿Q、《祝福》里的祥林嫂、《离婚》里的爱姑等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人民,靠自己仅存的意志生活着。第三,觉醒者形象。如《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孤独者》里的魏连役等,他们最先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反

封建精神,担负起社会革命的重任。第四,社会群体看客想象。如《示众》中的看客群体、《孔乙己》中嘲笑孔乙己的人、《祝福》中把祥林嫂的不幸当成调味品的鲁镇人。他们愚昧自私却不愿意接受现实。

三、实现了小说语言通俗明白的现代化变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和社会的前进需要一种物质去承载它,而这种物质就是文学。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这种艺术往往通过小说去体现它,照亮它。纵观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小说的语言似乎有一种指示作用,时代进步文学小说语言就呈现出一种愈通俗明了的态势。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的小说就明显的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似乎早已预示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于是还是鲁迅,还是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使中国传统小说语言完全现代白话文化,而且这种白话文化的语言尽管采用了通俗明了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又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是一种自然、生动、形象、精炼、准确的现代化文学语言。尽管《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但其“序文”部分依然沿用了中国传统小说中的语言“文言文”。倘若说《狂人日记》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白话文小说,那么,他的小说《伤逝》则完全是现代白话文了。《伤逝》最后有这样几个小段:

我仍然只有唱歌一般的哭声,给子君送葬,葬在遗忘中。

我要遗忘;我为自己,并且要不再想到这用了遗忘给子君送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