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文化特色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建筑文化
历史上,岭南建筑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与“京派”、“海派”建筑三足鼎立,蜚声海内外。不过,随着城乡建设事业大刀阔斧地推进,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目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日前广州百岁老楼——“署前楼”被拆掉,不少街坊扼腕叹息:署前路从此没了署前楼。署前楼这座老楼虽然不是文保单位,但其既有中式建筑特点,也有民国建筑所特有的西式风格,是一座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
如何保护、传承岭南文化建筑,究竟什么样的建筑算岭南特色建筑并受到保护,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近日,广东省政府启动了“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这样一个省级奖项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广东对于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的重视。从目前的申报情况来看,全社会已然掀起了新一轮保护岭南建筑的热潮,相信岭南建筑岌岌可危的局面必将扭转。
岭南建筑糅合各种文化
‘锅耳屋’、‘天井’、植物、流水……这些符号是岭南建筑的重要象征
提到岭南建筑,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热情地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岭南建筑的特色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与之相适应,岭南建筑大多空间通透、体形轻快、色彩淡雅、绿化丰盛,注意防水防潮。“岭南建筑非常注重实用功能,功能第一其实就是岭南建筑的设计思想。”
“除了实用功能,中西合璧是岭南建筑的又一重要特色。”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光说,岭南建筑历来都兼容并包,糅合了各种文化,发展到现代,还吸收了新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比如传统岭南建筑中的“锅耳”象征官帽,寓意官运亨通,屋顶的“天井”方便采光和“移目换景”。同时,因为地处沿海,岭南建筑最早吸收了西洋建筑文化,比如“碉楼”、“骑楼”,无不折射出西方建筑的韵味。
曾光介绍,岭南建筑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它首先经历了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接着是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简屋和商业骑楼建筑;后来西洋建筑开始大举传入,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建筑师们更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怎样变化,岭南建筑都不能抛弃这些宝贵的传统思想和特色,否则就不算岭南建筑。”曾光说。
推动岭南建筑自成一派的,是其背后一批又一批敢为人先的建筑大师。上世纪30年代开始,陈伯齐、龙庆忠、夏昌世、林克明等一批建筑精英齐聚岭南,奠定了岭南建筑创作与研究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岭南派建筑大师更是不断涌现。50年代初,夏昌世完成了原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改建,开创了一个将古典宫殿式建筑改造成现代新颖图书馆的典范。60年代,莫伯治设计的泮溪酒家,以岭南庭院布局中水石庭方式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的空间,成了驰誉中外的“江南第一家”。之后由佘畯南设计的友谊剧院,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教授誉为“中国剧院历史上一件有里程碑性质的作
品”,再到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贸大厦,这些杰作都引领了全国建筑界的潮流。在新时期,何镜堂院士、吴硕贤院士又将岭南建筑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岭南建筑延续文化根脉
从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到民国时期的西关大屋、商业骑楼,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白天鹅宾馆、矿泉别墅等一大批新岭南建筑,都见证着广东的变迁,也延续着岭南文化的根脉
国庆前夕的广州上下九步行街,人潮涌动。对面而立的建筑群楼,中间自然形成一条长达上千米的街道。这种建筑物楼上住人,楼下商店,各种吃喝玩乐、奇装异服都可以在这里享受或者购买得到。这便是兴起于明清时期的商业“骑楼”。
郭明卓介绍,岭南地区毗邻港澳台,海上交通便利,国际商业贸易来往密切,进出口活动频繁,西方建筑文化也因此得到了吸收。不少岭南地区的城市,如广州、厦门等地出现了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相融合的产物,即“洋楼”、“骑楼”等。
这些楼的门前长廊,不仅为业主提供经营和居住的优良条件,也为顾客和行人营造了可以避雨挡阳的公共通道,方便沟通交流。郭明卓认为这些无不体现出岭南建筑的务实风格。
与“骑楼”一起闻名于世的还有另一种岭南建筑“碉楼”。2007年,开平碉楼群落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初火爆登场的电影《让子弹飞》中,“碉楼”一词在台词中反复出现,如“竹林掩映,碉楼耸立”,“我家碉楼固若金汤”,“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等。
“这些台词道出了‘碉楼’的主要特征,即‘碉’的军事防御功能与‘楼’的建筑形体。”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肖毅强教授向记者讲述,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治安状况不是很好,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遮风挡雨,而且还要抵抗外人侵犯、防止偷盗。“开平碉楼也因此汇集了国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哥特式的尖拱、葡式的骑楼等均能在这里找到缩影。”肖毅强说,但碉楼内部仍然注意中庭采光通风、屋顶隔热等,是典型的中西混合体。
进入当代,随着生活设施的改善和各种新材料的出现,岭南建筑也与时俱进,创新的同时也坚守着独有的岭南风格。例如1983年落成的白天鹅宾馆,宾馆独特的庭园式设计与周围幽雅的环境融为一体,尤其是在室内大堂中以“故乡水”点题的庭园,再现祖国山水景色,勾起海外游子的思乡情。1984年白天鹅宾馆获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别让岭南建筑变“大地疮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岭南建筑在大拆大建中不断被蚕食,岭南风格也被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所取代,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在一些地方,奢侈考究的建筑物不断出现,一些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古园林、古村居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失去的还有蕴含岭南文化特色和人文取向的城镇面貌。
在一次乡村采风中,曾光看到大片的古朴岭南瓦房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外形酷似火柴盒的新式建筑,心痛不已。“它们就像大地的疮疤一样。”曾光如此评价那些有失岭南风格的新建筑,现代人建房子急功近利,到头来钱花得冤枉,房子也不美观。
郭明卓一再强调,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模仿几个符号,而是要坚持岭南建筑的设计思想。“务实、包容、世俗、平易近人,这些思想才是岭南建筑的精髓。”岭南建筑发展下去,必须坚持功能第一,再加以精细化地表现,同时不断吸取先进的外国建筑理念,这样才是对岭南传统的继承。
岭南建筑将走向何方,关系到岭南文化的传承。新建的民居保留岭南元素,需要政府的提倡和引导。幸运的是,岭南建筑如今已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
2010年7月,在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建设文化强省”的概念首次被提出。随后,省委书记汪洋在答网民提问时表达了对岭南特色丧失的担忧:“不要让岭南文化在我们手上断代”。加上今年启动的“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房庆方指出了岭南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岭南建筑其内涵将随着时代进步而得到不断丰富,其特色要能体现建筑自身的规律性、反映岭南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同时能够充分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并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建筑语言得以表现。
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历史,没有历史便没有了民族赖以存在的根。广东期待自我风格的回归,岭南人的记忆也不容抹去。岭南建筑亟需出现更多具有文化象征符号的精品,使人们能够沐浴在岭南的阳光中,享受更为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