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点
日本教育孩子的方法
日本教育孩子的方法日本,一个教育系统备受世界瞩目的国家。
无论是学术成绩还是综合素质培养,日本的孩子们总是能够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
那么,日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一、强调基础教育日本教育的第一步是注重基础教育。
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日本教育系统始终将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重中之重。
从小学到中学,日本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学科学习,包括数学、语文、科学等。
这种坚实的基础教育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本,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日本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学校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们还要通过援助学生,互相帮助,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
这种培养学习习惯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自律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三、注重体育和艺术教育除了学术方面的培养,日本的教育也非常注重体育和艺术教育。
在学校中,孩子们会参加各种运动和艺术活动,比如参加体育课、合唱团、美术社团等。
这种全面的培养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也能够发展兴趣爱好,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四、强调道德教育日本教育系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价值观。
在学校中,学生们会接受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包括学习尊重他人、守规矩、关爱他人等。
同时,日本教育也会强调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就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种道德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素养的人,并且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鼓励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日本的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们倡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日本教育中,学生们不仅仅被灌输知识,更被鼓励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
这种培养方式让孩子们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重视终身学习日本社会非常重视终身学习,这个理念也贯穿于日本的教育体系中。
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被鼓励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色
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色一、学校德育课程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
日本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
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学校德育及其课程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它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发展基础。
封建神道教、武士道精神和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贯穿于日本整个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日本文化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影响到近代和现代。
明治维新以后,为实现富国强兵和推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服务,“和魂洋才”成为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所谓“和魂洋才”,简言之就是东洋精神(道德),西洋技术(艺术),或者说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和西洋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宗旨是在坚持日本固有的传统道德、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以来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其所用。
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重申日本教育目标是培养天皇忠顺的臣民和父辈的孝子,重视富国强兵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以患孝、慈悲、忠实、守法等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它把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和博爱、遵法等近代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以及军国主义、国家主义伦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和魂洋才”的思想。
战后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如上所述,更是把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与日本的道德传统融为一体,保持了“和魂洋才”这一民族特色。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11月的一次讲话中说得更为明确:“日本要把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中始终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注意吸收有利于本国的因素来为我所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对“和魂”中极端的国家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我们应持分析、批判的态度。
二、特别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是由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和特别活动课程三方面所构成。
特别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目的、内容的形式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是日本中小学校教育课程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是学校德育课程的深化和补充。
浅论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 的学校 道德教育课程虽然经过 了数次 改 革, 但在教学 目标和 内容上还有一定的连续性。从 教学 目标上看 , 无论小学还是初 中, 道德教育都 是 着力 于道德意愿 、 道德判断力 、 道 德态度等道德 实
践 能 力 培养 , 把“ 心” 的教 育 置 于道 德 教育 的核 心 位
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 爱祖 国, 爱家乡 , 创造属于 自己 的个 性 文 化 ; 三 是 致 力 于 民 主社 会 的发 展 , 为 世 界 和平做 出自己的贡献 ; 四是培养人 的独立精神和开 拓意识。按照这一总体思路 , 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日 本将道德教育划分为小学低年级 ( 1 ~ 2 年级 ) 、 中
道德素养形成 ,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形成 良
好 的道德观。 日本的《 中小 学道德学 习大纲》 总则部分对道 德教 育 目标进行 了阐述 ,道德教育要达到如下 目 标: 一是尊重人 性 , 对生命常怀敬畏之心 ; 二是要继
置。从教育 内容上看 , 从小学一 、 二年级到初 中都是 围绕 四个方面进行道德教育的 , 在相同类别 的基 础 上, 依据小学各个阶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
《 教 学与 管理 》2 0 1 4年 2月 2 0日
・ l 5 1 .
浅论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牛 立 忠
( 吉林 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 摘 要 中小学阶段是世界观 、 人 生观 形成 的重要 时期 , 成功的道德教 育会 为学生健 康成长和发展 打下 良好的基础。
年龄 段无法 理解 的内容 。
、
日本学校道德教 育的 目标及 内容
二、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
1 . 道 德教 育 目标 内容上 的连 续性
日本学校德育的途径及其评价
任老师教学 , 班主任往往 由懂德育 } 时分数界定学生的品德 , 而是注重 I 中对于各人所拥有 的权利 , 能够努
理论 、 责任心强 的教师担任。课本 l 践行效果的实际评价。 I 地行使且能相互尊重 ;作 为地 力
与当地 、本校 和学生的实际相结 l 美术 、 体育乃至数理生化 、 科学史 ,I 有制 、 日本 的政治制度 、 日本的各 合 。这样要求 每个教师编写 的教 l 无一例外都必须 结合德育进行教 1 种社会问题 。这 门课分 为三个单
材 ,既能体现学 校的德育实际需 I 学。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发布的各科 I : 元 第一 , 问与社会 , 人 讲解 家庭 、
济。 现代 社会课 是针 对学生 忽视本 I 学生 自我 教育 能 力 的基础 上 , 进 l 移默 化 影 响 ,重 视养 成 教育 , 促 潜 并
国传统文化 、 风俗习惯 、 宗教 , 不了 l 教育工作 的改善 , , 如 发扬 良好校 l 此看 作 是德 育教 育 的重 要一 环 。 把
际上 的地位 , 力 宣传 日本 式 资本 l 努
手。 段
在 I突出 的地 位并 加 以重视 。
{
日本 学 校 还 加 强 与社 会 的 沟 1
总之 , 日本 学校 德 育 的途 径对
主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 , 激发学生 l 通联系 , 使学生见世面 , 察民情。 l 培养 学生 良好 的道德 品质 , 高 寓 于 提 教于活动 , 寓教于乐 已成为 日本 中 l 个 民族 的 道 德水 平 起 到 了 十分 整 的责任感。 在这方面 日本教科书有 l
日本中小学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一、日本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1、日本小学和初中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
上课的时间从上午8: 30 到下午 2: 30。
我认识一名日本华人,他的爱人就是日本的小学老师,她给我介绍说:日本的小学从一年纪到六年纪,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如在大火、地震中如何有效地逃生,以及学习日常生活的一般技能。
钢琴、绘画、舞蹈等课程日本都是在学校学习,家长不需要请家庭老师。
德育课程的内容类似于中国现在提倡的“八荣八耻” ,教师从最细微处着手,要求学生保护环境,互相帮助,互相团结。
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也讲德育的经典故事,有时候小朋友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
2、学生中午必须在学校享受政府提供高质量营养中餐,下午一般是半个小时。
到家后,家庭作业语文和数学各一张纸,大概其余的时间是由学生自我支配,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玩个痛快!2: 30 下课,回家的路上40 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3、日本学生从三岁开始要求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是要交费的。
但是缴费的多少?实行的是弹性收费标准,也就是说学费是由父母收入多少决定,父母收入高交费就高;收入少交费就少,如果父母没有工作,享受的是低保待遇,幼儿园的教育费用是由国家支付的。
4、日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实行的是义务教育。
所有的学生地位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首先,日本所有的学生统一穿政府发放的校服。
更奇特是在每件校服的左胸刺绣上学生的名字,如“三田、左左木、小栗慧子”等。
衣服上绣上名字的好处是对学生有较强的约束力,如学生在校,或者在社会上违反校规,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在我国我听过一个笑话:在职业高中,几个学生违反校规,校长去管,学生粗鲁地用土话辱骂校长后,转身就跑,但校长始终查不出这些学生是几年级,是哪个班的。
其次,日本从小学到高中穿戴打扮一致,男生全部是板栗头(也就是小平头),看上去格外的精神,女生一律短发,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
任何人不能穿奇装异服。
从小学到初中,中午由国家提供午餐料理,食物有:半个鸡蛋、一块肉饼、两块海鱼、一碟生菜(日本的许多蔬菜都是生吃,就连包菜也是生吃,但我实在是吃不惯)、一碟酱,半碗酱汤,一碗米饭(日本的大米比泰国的还要好吃,颗粒饱满、松软可口,一嚼满口生津,绝对是绿色产品)一块 MHA 补脑深海鱼油。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一、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发展的简要回顾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
二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经历了逐渐完善、丰富的过程。
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日本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增设社会科,承担了战后初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
,日本设置了专门的道德课,确立了德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
,日本颁发了《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确立了德育的目标和中小学道德课的三方面共28个条目的教学内容,标志着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日本修改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将原来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把德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还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自此,奠定了德育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日本新一轮中小学德育改革(一)改革的背景从开始的日本新一轮德育改革有着广泛和深厚的背景。
二战以来,日本的德育经过不断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日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日本德育发展到现在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道德教育当前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道德伦理标准失范的危机。
历史上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武士道”道德伦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日本民众的言行,要求把个人的欲望克制到最低程度,摧残人的个性。
此外,日本教育半个多世纪来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平等主义,造成了教育的整齐划一。
致使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发展的个性化德育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方面极为欠缺。
2.随着核心家庭,少子化、城市化倾向的逐步发展,家庭和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
日本的大家庭制度在战后瓦解,起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和小家庭的盛行,中断了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继承。
从社区的变化看,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的减少,社区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
加之日本的失业率为4.9%,完全失业者到达349万人,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青少年不断增加。
试论中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异同
进 经 验 ,研究 解 决 实 践 中的新 问题 ,推 动 了 全 国 中小 学 德 育 的 整体 工 作 。德 育 在 中 国 的 国 民教 育 中将 保 持
其 不可 替代 的基 础地 位 。
二 、 中 日中小 学德 育 内容 比较 ( ) 日本 德 育 内容 具 有 东 西 融 合 的 特 点 一
这 个 中 国儒 学 中最 受 推 崇 的 品德 。 日本 对 西方 道 德 教 育 的吸 收 同样是 立 足于 与 本 国结 合 ,如 随着 社会 政 治 、 经 济 形势 的变 化 以及 西 方 民主 、 自由个性 教 育 的潮 流 , 日本 拓 展 了现 代 德 育 的 内容 ,提 出 了个 性 教 育 ,其 目 的是 废 除 儒 学 道德 教 育 中有 关 抹 杀个 性 的 思 想 ,发挥 个 人 独 创 性 ,以适 应 激 烈 的 市场 竞 争 。这 样 , 日本 的 个 性 教 育 既尊 重 个 性 、培养 独立 自主 的 现 代 意识 ,又 含 有 为 集 体 利 益 而 自省 自律 、尽 职 尽 责 的 教 育 内 容 , 表现 了一种兼 收 并 蓄东 西融 合 的特点 。 我 国德 育 则 更 注 重群 体 的共 性 教 育 。 “ 国社 会 我 主 义 的 学 校 德 育 包 括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道 德 品 质 教 育 , 即引 导 学 生逐 步掌 握 社 会 主 义 的道 德 规 范 ,履 行道 德 义 务 , 以形成 高 尚 的品 德 ;政 治 教育 , 即引 导 学生 坚 持 社 会 主 义道 路 ,坚 持 共 产 党 的领 导 ,逐 步形 成 爱 憎
明治 维新 以来 日本 道 德 教 育 虽 以 中国 儒 家 道 德 为
母 体 ,但 又 并非 中 国儒 学 的 照像 式 翻版 ,而 是经 过 了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4-0034-02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
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
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
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
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
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
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入新的国际化时代。
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
日本小学生
日本小学生简介日本小学生指的是6岁到12岁的学龄儿童,他们是日本教育体系的基础。
在日本,小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品格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介绍日本小学生的教育体系、学校生活以及一些特点。
教育体制日本小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共6年,分为6个年级。
小学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关键时期。
小学的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体育和音乐等学科。
此外,学生还接受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社交技能。
学校生活日本小学生的学校生活非常严谨和有组织。
学生需要按时到校,参加早晨的集会和朝会。
学校通常有规定的校服,学生需要穿着整齐、干净的校服上学。
课程安排得非常有序,学生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学科的学习。
此外,日本小学生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参加其他课外活动,如音乐、美术和手工等。
特点日本小学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他们非常守纪律,学习和生活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其次,他们注重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合作与团队精神在日本教育中非常重要,学生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各种活动,并互相帮助。
另外,日本小学生还注重素质教育,他们不仅追求知识的学习,还培养品格和道德观念。
挑战与展望虽然日本小学生的教育有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日本的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
另一方面,教育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展望未来,日本的小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结论日本小学生是日本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通过严格的教育体系、规范的学校生活和特色的教学模式,日本小学生在学习能力、道德观念和社交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然而,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
日本教育制度优缺点分析日本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瞩目,其特点是强调纪律、自律和学习的严谨性。
然而,这一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优点和缺点。
本文将对日本教育制度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首先,日本教育制度的优点之一是其强调学习的严谨性和自律。
学生在学校中经常会面临严格的时间表和课程要求,这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学生们通过这种严肃认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扎实的学科基础,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日本教育制度非常注重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们可以参与团队合作、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培养社交技能和创造力,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益。
另外,日本教育制度重视老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在日本,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因此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尊重和支持。
教师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
这种注重教师培训的做法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受益。
然而,日本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制度过于重视应试教育。
学生们在长时间的备考压力下容易丧失学习和创造的乐趣,只注重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有时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强。
其次,日本的教育制度所注重的纪律和规范也使得学生缺乏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善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但却很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决策和表达个人观点。
这种教育模式可能会妨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此外,日本教育制度也存在着对学生的严厉竞争和过度重视学习成绩的问题。
大量的课业负担和补习班的普及使得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增加,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日本教育制度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
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日本国家的教育制度,在向全球各国学习的同时,也融合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
那么,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何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一、注重培养创造力日本教育制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特别是在创造力方面的培养。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和科学实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日本的课程设置也充满了挑战性,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二、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日本的教育不仅仅着重于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比如,日本中小学生很早就会接触到道德思想课程、实践活动、团体活动等课程内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日本的体育课程也被视作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三、强调自我管理能力作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经济大国,日本的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会接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训,教育他们如何自主地购物、做饭、打理家务等生活技能,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自由度更大,需要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生活规律,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注重实践教学日本的教育制度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坚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因此,日本的职业学校和技术学院占据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日本的大学还注重与社会和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性的项目,积累实践技能和经验,更好地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以上就是日本的教育制度的四个特点。
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制度强调了多方面的培养,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育模式,或许值得我们去借鉴。
综合多样注重传统——日本中小学德育特色
体 系 。 ~ 三 、多方着力 ,构建社会德育系统
构 建 政 府 、 社 区 、 家 庭 、 学 校 所 构 建 的 社 会 德 育 体 系 ,充 分 发 挥 每 一 个 组 织 、 部 门 的 教 育 职 能 , 正 体 现 了 日 本 在 德 育 工 作 上
日 本 中 小 学 道 德 教 育 体 现 的 是 一 种 “大 “全 民 皆兵 ” 的 状 态 。
综 观 日 本 学 校 里 德 育 课 程 的 开 展 情 况 , “饭 碗 ”。 而 这 就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保 证 了 教 师 在
纯 粹 讲 授 理 论 知 识 的 “道 德 时 间 ” 在 日本 中 教 学 工 作 中 以 身 作 则 ,做 好 言 传 身 教 的 工 作 ,
小 学 德 育 课 程 中 的 课 时 比 重 似 乎 并 不 大 ,但 以 自 己 的 行 为 为 学 生 树 立 榜 样 。 正 因 如 此 ,
语 课 的 目标 也 有 如 下 表 述 , “在 培 养 正 确 理 影 响 力 。 这 就 促 使 校 长 在 学 校 管 理 方 面 必 须
解 、 表 达 国 语 能 力 的 同 时 ,加 强 学 生 对 国 语 慎 之 又 慎 , 一 旦 被 发 现 如 校 园 暴 力 、 教 师 教
日本 的 家 庭 与 学 校 联 系 紧 密 , 二 者 通 过
养 要 求 ,主 要 包 括 : (1) 教 授 基 础 内容 时 注 举 办 家 庭 教 育 讲 座 、 父 母 讲 座 , 开 设 家 庭 课
意 研 究 探 索 , 而 不 是 把 现 成 结 论 告 诉 学 生 , 堂 ,成 立 家 长 委 员 会 等 方 式 建 立 联 系 。 在 这
日本和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何区别?
日本和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何区别?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一,而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日本和中国作为亚洲两大强国,其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也备受关注。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日本和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何区别。
1. 教育理念不同在教育理念上,日本和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
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同时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中,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和鼓励创新。
而中国的教育理念则较为传统,侧重于灌输知识和应试教育,给学生的压力也更大。
2. 学科设置有别在学科设置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日本除了普通教育内容外,特别注重音乐、美术、家政、体育等课程,让学生更全面地受到教育。
而中国则基本上只有文化和自然科学课程,其他课程较少开设。
3. 教育体系不同日本的教育体系由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共同构成,且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有不同的特色和要求。
而中国的教育则基本上分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高等教育较为重视学术研究。
4. 基础教育教材有别日本的教材比中国的更加多元化和生动,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
而中国的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考核,很多学科内容都有着一定的传统和条文规则。
5. 教学方法有区别在教学方法上,日本更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辅助,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掘潜力。
而中国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结论:综上所述,日本和中国的教育在教育理念、学科设置、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教材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也表明不同的教育模式适合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文化特色,因此,我们也应该在吸收外来优秀教育制度的同时,符合自身国情并通过深入研究,仔细思考教育改革方向及路径,打造符合本国实际需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
日本的小学教育案例(2篇)
第1篇1. 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日本小学教育强调智力、体力、道德和美育的全面发展。
案例:东京都立青山小学将“自主性、合作性、自律性”作为其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这些重要品质。
2.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日本小学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
特色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小学还会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茶道、剑道、和服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案例:大阪府立梅田小学开设了“自然体验课程”,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日本小学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福冈县立博多小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自主学习。
4. 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日本小学设有多种社团,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户外活动:学校会组织户外活动,如远足、露营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
案例:神户市立港南小学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滑雪、划船等。
5. 教育评价全面评价:日本小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外活动等。
案例:爱知县立绿丘小学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6. 家校合作家校沟通:日本小学重视家校合作,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家长参与: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等。
案例:京都府立四条小学建立了“家长志愿者团队”,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总之,日本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合作性和自律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2篇1. “学校生活教育”:- 案例:在日本的许多小学中,学校生活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一些小学会让学生参与校园的日常维护,如打扫教室、整理操场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 效果: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日本的教育理念
注重品德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注重品德教育
日本教育非常注重品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启示我 们,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注身心健康发展
日本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这启示我们,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 心理辅导。
07
日本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 改革的启示
尊重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成长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日本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启示 我们,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关注学生成长需求
日本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关注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这启示我们,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激 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 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Βιβλιοθήκη 调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1 2 3
重视基础知识教育
日本教育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数学、 科学、语言等,以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 。
培养基本技能和素养
通过系统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 、计算、表达等基本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问 题解决能力等素养。
强调实践和应用
教育过程中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 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
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01
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参与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
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 ]张彩 凤 ,杨红 .l世 纪 的时代 课 题 与道 德教 育 … . 南 市 2 2 济
社会 主 义 学院 学报 ,2 0 , ( ) . 00 2
【 ]吴 自华 . 3 关于 弘 扬校 园文 化特 质 的 几 点 思考 【】. 阴师 专 J 淮
学 报 , 19 ( . 9 6, 4)
经 济 的迅 速 发展 与 国 民素 质 的 提 高 密 不 可 分 ,而 道 德 教育 是 其 提 高公 民 素 质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 全 面 深 入地 分 析 日本 的 道德 教 育 ,对 比我 国道 德 教 育 的现 状 , 可 以发 现 我 们 的长 处 和不 足 ,对 于 我 国 的 道 德 教 育 发 展 具 有一 定 的借 鉴 作 用 。
德典范。
、
日本 道 德 教 育 的 特 色
( ) 道 德 教 育 的 连 续 性 一
日本 的道 德 教 育 ,其 涵 义 与 我 国所 说 的德 育 大 致
■
德 育 不 能 仅 靠说 理 教 育 ,要 营 造 育人 的优 良环 境 和 浓厚 氛 围 。学 校 全部 工 作 就 是 营 造 高 品位 的文 化 氛
一
相 似 ,但 更 为 侧 重 于 道 德 品 质 的培 养 和 道 德 行 为 的 塑
造 。 日本 道 德 教 育 的 目的 是 培 养 能 承 担 起 各 项 社 会 义 务 的 合 格 公 民 ,并 使 其 形 成 一 定 的 道 德 价 值 观 和 道 德
判 断 能力 。
日本 同 我 国一 样 ,处 于 世 界 东方 , 自古 以来 受 儒 教 文 化 的熏 陶 ,历 代 统 治 者 都 重 视 道 德 教 育 , 以维 护 封 建 统 治 。 同 时还 以 身作 则 ,为 老 百 姓 作 出 最 高 的道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日本的国立小学教育系统是一个为儿童提供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以下是对日本国立小学教育的一些浅谈。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道德与品格的培养。
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公民意识。
日本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接受到了各种道德教育,例如关注他人、尊重老师和长辈、讲究礼貌与诚实等。
这种教育目标的设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责任感。
第二,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
日本教育强调教育的多元性,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术、体育、艺术和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能力。
日本小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学科知识外,还会接触到音乐、美术、瑜伽等综合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这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注重自主学习。
日本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本的小学教育中,老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日本国立小学教育强调团队合作。
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校中经常会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例如班级活动、课外俱乐部等,让学生们能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和提高。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具有多元化、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特点。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以促进我国国立小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日本国立小学是由日本政府直接管理的小学教育机构,是日本国家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国立小学以提供优质的教育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被视为日本教育体系中的中流砥柱。
下面将从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目标、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日本教育部门一直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知识。
国立小学在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学校会以多种方式、多种形式来进行课外教育活动,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二是强调集体主义教育。
日本教育一贯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
在国立小学中,学生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比如户外运动、社会服务、学校节庆等等,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国立小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国立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培养学生的品格。
国立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守纪律、团结友爱等品质。
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国立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意愿。
国立小学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日本国立小学的教师多数来自国家公务员,教育背景普遍较高,通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和持续的教育进修,秉承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国立小学非常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日本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内容与要求体现在中学和小学的教育指导要领中。
日本中、小学教育指导要领是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法令,是学校和教师必须遵循的法规。
这里我们仅从日本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指导要领中的道德教育大纲与教材方面,介绍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点。
一、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大纲有很大的一致性。
首先,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大纲,在文章结构上是完全一致的,都由目标、内容和计划要求三部分构成。
其次,小学和中学道德大纲在内容分类及制定计划的要求方面,都是一致的,所不同部分只是道德课的目标及内容项目。
从中、小学大纲上可反映出,日本中小学
道德教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紧密衔接。
(2).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都注重行为指导。
(3).小学与中学的道德教育内容既有统一的范围又有明确的不同层次。
(4).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都强调联系学生、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使得具有权威性的大纲既有相对的统一性,又有很强的灵活性。
道德教育目标、要求与内容的贯通一致,使小学与中学的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衔接性。
日本中学和小学道德教育大纲的目标部分,都分宏观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具体道德课的目标两部分来论述。
大纲在道德教育的宏观目标的论述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提出:以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的根本精神为基础,培养适应于日本社会发展的道德。
在论述具体道德课的目标上,中学的目标在小学大纲提出的“通过丰富道德情感、通过
提高道德判断力和提高道德实践的愿望,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自觉认识人生”,以表示出对中学生提高了教育水准和要求。
在教育要求方面,中学和小学的道德教育大纲都强调道德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要联系各学科教学、特别活动及学生、学校、社区实际。
例如:中、小学大纲都提出:“学科及特别活动与道德教育密切结合,有计划地、发展地,给予补充、深化,综合地丰富儿童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力”。
由此可见,各学科教学和特别活动是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是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个性。
特别活动的内容包括:年级活动;儿童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教育活动。
又如:中、小学道德大纲在制定教育计划要求部分,都同样地指出:对学校制定的整体性的道德计划和道德课的计划,都不能认为是固定的,应当具有
弹性。
这就强调了计划要与实际相结合。
并同样地具体规定:整体性的道德计划,要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考虑学生、学校、地区实际状况,设立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目标。
与此同时,必须表现出道德教育内容与各学科及特别活动的联系,和考虑与家庭、地区、社会相适应的方法;道德课的年计划,要以整体性的道德计划为基础。
同时,课的计划要体现出与各学科及特别活动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安排各学年的指导内容时,还要考虑各年级之间的衔接。
内容部分,中、小学大纲也是在相同类别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内容项目。
注重德育的衔接,使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过程,成为一个有较稳定的、明确的目标;并有明确范围的、有序的教育内容;以及要求比较一致的教育过程。
这种有较稳定目标的,有统一计划要求的,能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与指导,必然有利于不断地提高学生的
道德认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信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注重行为指导,使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日本对小学和中学的道德教育注重行为指导,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分类和教育内容的项目上。
现行的日本小学、中学道德大纲内容部分按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关系上的行为方式分类如下:
(1)与自己自身的关系;
(2)与他人的关系;
(4)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我们知道,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为道德品质,也称品德。
品德具有外在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道德行为才使道德品质具有社会价值。
道德教育,是把一定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道德规范主要是一定社会关系的道德行为的准则。
它是通过受教育者形成内心信念的基础上,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
系的态度和行为的限制。
人们生活在自然与社会中,必然要与之发生各种关系,并会表现在受思想支配的行为上。
人与人之间的品德差异,首先反映在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关系上。
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抓住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将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行为方面给予考虑,按道德规范中的关系分类,使其内容范畴既合理又简明,并易于理解和检查。
我们认为,道德概念对学生来说,尤其对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从以上四种关系上的表现来划分,易使学生将较抽象的概念,从较具体的行为方式去认识和理解。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道德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晓之于理,去见之于行。
另外,品德差异也常以行为方式在以上四种关系上表现出来。
由于行为是可观察的,那么,就可依一定的标准,对可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判。
行为的可显性,易使评价比较客观,并容易被评价者所
接受,进而使被评价者的认识更为自觉。
这种良性引导与循环,无疑,也有助于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
总之,对中小学生注重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道德教育,不仅使学生受益终生,从个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来看,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中学和小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既有统一性又有层次性。
品德的发展是依不同的心理发展、教育、环境等因素而呈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等级。
从教育的角度讲,对不同年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要求层次化、序列化,是道德教育科学化的体现。
日本中小学生道德大纲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它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道德大纲的内容方面,既在类别上相同,以表现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统一性;同时,又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要求的内容项目,并注意各年龄段的衔接,以表现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层次性、衔接性。
例如:在与自己自身的关系这类教育内容中,对中、小学生都要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诚实、勇敢等基本品质。
但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的具体内容项目及要求则不同。
一、二年级有四个方面。
即:
1.注意健康、安全,爱护物品和钱,整理身边周围的东西,不任性,生活有规律。
2.对自己的学习和应该做的事,要认真去做。
3.认为是好的事情,就做下去。
4.不说谎话,不胡闹,直爽、轻松、愉快地生活。
三、四年级有五个方面。
即: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适度地生活。
2.做事前,很好地思考,有了错误,承认并改正。
3.自己决心要做的事,坚持做到底。
4.认为正确的事,勇敢地去做。
5.正直、开朗、精神饱满地生活。
五、六年级有六个方面。
即:
&nbs[1] [2] 下一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