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收支案例分析(三)

案例3

案例名称:日元汇率变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案例适用:汇率波动的经济影响

案例来源:袁跃东:《日元汇率变化与日本经济发展》,《世界知识》,2003年第16期

案例内容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末期,日元汇率起起浮浮,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日本汇率制度的变化也显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轨迹.

一、1 949—1971年固定汇率保证了日本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此背景下,日本举国上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当时舆论认为:扩大岀口,尤其是增加对实力最强、最为富裕的国家一一美国的岀口,是振兴日本经济的捷径.因此,日本政府在战后不久就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把扩大出口作为国策.

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岀口,稳定的汇率是不可缺少的.战争结束后,美国方面作岀了有必要加快日本经济复苏的决定.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决定将日本经济恢复作为美国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包括设置固定汇率在内的9项稳定经济原则.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复研究,终于决定自1949年4月25日开始,实行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这个固定汇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变.顺便提一下,当时,美国方面曾经有过让日元兑美元汇率固定在330日元等于1美元的设想,但到最后关头,由于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发展,将日元对美元汇率又下调了30日元,固定在360日元等于1美元,这使得

日本经济界人士欣喜万分.

连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 Et元=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大地促进了Et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20 多年的时期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为Et本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可否认,持续、稳定的汇率水平,对保证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扩大日本产品的出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增速明显

加快.特别是60年代的经济增长倍增计划期间,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年均增长率在

10%以上.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美岀口的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使得长期以来一直扶植Et本发展的美国,开始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产品岀口产生越来越大的不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美贸易就开始摩擦不断.最初的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纺织品等轻工产品方面.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贸易摩擦开始向几

乎所有重要工业产品领域扩展,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方面对日本的压力也开始增大,在金融方面要求日本将日元升值.

二、史密森协议后,日元开始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在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外来压力下,特别是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单方面宣布以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对进口

货强制性征收10%进口关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紧急经济政策,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剧烈动荡,日元汇率开始上升.日本政府为维护360日元=1美兀的汇率水平,多次让日本央行人市干预,抛岀日元,购买美元,但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日元汇率还在上升.尽管如此,欧美国家仍在不断批评日汇汇率升值幅度不够.在此背景下,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

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即1美元=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可上下浮动2.25% .同时,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也同意将马克对美元汇率升值13.8%.这就是被经济学家称为史密森协议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比如1971年到1972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从27亿美元扩大到68亿美元,而日本的贸易顺差则从78亿美元增加到90亿美元),美元汇率仍在继续下滑,1973年2月13日,美国财长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在此情况下,日本也只好让日元向浮动汇率制过渡.

从上可以看岀,日元汇率制度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日元汇率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是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才实现的.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实现了浮动汇率制,从1971年开始到1985手之间,日元的汇率的升值过程还是比较平稳的,中间还有反复.但是1985手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的升值速度明显加快(见表2).

年份价格年份价格年份价格年份价格

1971 315.01 1979 240.3 1987 121.25 1995 103.51

1972 301.66 1980 203.1 1988 125.05 1996 115.7

1973 280.27 1981 219.8 1989 143.8 1997 130.58

1974 310.02 1982 234.7 1990 135.75 1998 113.6

1975 305.16 1983 231.7 1991 124.9 1999 102.51

1976 293.08 1984 251.6 1992 124.86 2000 114.41

1977 239.98 1985 200.25 1993 111.85 2001 131.66

1978 194.3 1986 158.3 1994 99.58 2002 118.79

三、广场会议后的日元急速升值

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日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特别是日本的汽车产品大举占领美国市场,使两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终于于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西方五国(美、日、英、法、联邦德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密会于纽约广场饭店.就美元高估及美国巨幅经常收支赤字问题,协商采取联合行动,降低美元对日元和欧洲货币的比价,史称《广场协议》(PlazaAgree.ment).

自《广场协议》生效后,先是传播效应使美元比价下降,随后形成市场认同感,各国在外汇市场上主动协调干预,抛岀美元,买人本国货币或日元、德国马克等.这进一步诱导美元下跌.至1996年的十年间,日元与美元的

兑换比例由1985年的250:1上升到87:1,升值近3倍.只是当美国认为若美元再续下跌,将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美国也难免于难时,这才主动出面干预使美元回升.而众所周知,此后的1997年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且随后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日元急剧升值后,日本便实行超低利率以试图抵消日元升值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一一从1987年2月到1989年

5月,2.5%的超低利率实行了两年零三个月.这直接为”泡沫经济"埋下了伏笔.超低利率下,日本掀起了一轮又

一轮的设备投资热潮,企业全力增加战略性投资,而停止由于日元升值而难以为继的产品,或者转移到低工资的国家生产……从而导致了国内经济过热,泡沫空前膨胀.

美国人自己写了一本书叫做《日本第一》,而且把自己的帝国大厦、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等卖给了日本人.

反正当时的国际舆论是说美国不行,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结果如何呢?日本对美国房地产和传媒业的投资,三年之内全部垮台,损失相当于十年对美贸易顺差,就是说Et本人辛辛苦苦干了十年赚的美国的钱,三年之内全部亏光了.结果搞到现在,十年以后半死不活,从房价、物价、股价到储蓄,全部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另外,这时在亚洲之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可谓春风得意,他们大多走出了经济衰退.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

的一家英国杂志甚至以”感谢日本”为刊首语,指岀世界经济之所以能摆脱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经济危机正

是受,因此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元的狂飙,在如今看来,对日本甚至整个亚洲来说是多么的不幸,90

年代伊始的”泡沫经济”的破灭为20世纪最后IO年的日本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如今,13年过去了,日本经济颓势依然,再难振昔日雄风,如今的日本人还在品尝着这一苦果,谁也说不清何时能了.

案例评析

国际金融理论认为,一方面,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预期心理因素等等影响汇率变动,另一方面,汇率变动也会对国内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适当的货币贬值利于出口,提高民族工业的利润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过度的货币贬值则可能保护落后,不利于企业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可能加重了进口企业的成本.

日元急剧升值,对E1本经济产生很大影响.首先,日元升值,日本产品的岀口受到影响,企业设备投资急剧减少,日本企业许多把生产转到东南亚、中国等地,比如彩电不在本国生产了,日本国内失业率升高.第二,促进了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