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化为中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有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产业化;
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信息:是指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后的再现。

信息具有五个特征:
信息的普遍性
信息的无限性
信息的永恒性
信息的转移性
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

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其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

(我国的现状,信息产业的构成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生产加工、信息服务、信息软件研制开发四大部分。


【欧盟着力建设“知识化社会”;德国提出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技术更新计划;加拿大时兴“远距离工作”;日本拟走向数字化时代;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长廊”;印度成为正在崛起的软件超级大国;以色列以电子产品激励经济;肯尼亚也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第二节网络化带来的革命
Internet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并获得发展和扩大,主要原因有:一、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为
Internet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二、Internet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开始执行一种非常开放的策略,
对于开发者和用户都不加以限制。

三、Internet在为人们提供计算机网络化通信设备设施的同时,还为广
大用户提供了非常有好的访问手段。

未来的Internet将向三个方向发展:商业化、保密性和宽带传输。

网络化对人类生活、工作、竞争对抗方式的改变
一、人类的生产力由“劳力(能源)型”转向“智力(知识)型”;
二、网络化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网络化促进了人类存在形态的改变;
四、网络信息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全球性也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促使人们在更加开放的视野中从全球化的视觉来观察世界。

网络化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有哪些方面
对政治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对军事的影响;对文化的影响(对外交、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
1990年4月,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开启,
才标志着中国网络建设的正式开端。

我国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
中国迈入网络化社会的步骤
一,政府上网工程;
二,企业上网工程(主题为“新竞争战略”,口号“上网提高竞争力”。

三,家庭上网工程。

第四节网络化时代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国家安全
二、个人安全
三、信息基础结构
四、商业法则
五、公众健康和安全六、教育
七、经济发展
八、灾难防治
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好服务(或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


政务的分类
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狭义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狭义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是在各个部门的垂直应用,例如工商局怎样给企业办执照,进行企业年检和审核等)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二、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三、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电子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目的就是以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优化和发展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

电子政务的实质
一、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全面应用
二、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
三、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第二节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社会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内在动力
国际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为电子政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电子政务产生和发展的一些条件和诱因:
首先,电子政务的产生源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其次,电子政务是政府改革的内在需要。

第三节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本机关内部,也包括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

电子政务的内容:
1、政府的信息服务
2、政府的电子贸易
3、电子化政府
4、政府部门重构
5、群众参政议政
第四节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框架
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模型:
电子政务的网络必须区分内网和外网。

内网和外网需物理隔离。

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模型:
应用层:税务、采购、工商注册、统计和信息服务等:
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层: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信息共享与交换标准;数据资源层:地理信息、人员管理、企业信息、经济信息、政策法规等;网络层: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网络互联。

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CA认证应用技术、传统办公自动化(OA)与网上办公集成技术、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技术、协同工作技术、海量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标准化技术等。

第五节电子政务的应用
电子政务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资料库
电子化公文
电子税务
电子采购及招标
电子福利支付 电子邮递
电子身份认证 电子商务
第六节 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和关键
为保证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到: 1、 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服务;
2、 充分利用政府内部资源和技能;
3、 完善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
4、 联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加强其他服务手段。

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 适用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标准化原则 先进性原则 扩展性原则
中国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
1、 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2、 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 资金问题
4、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还需要组织保证 第七节 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 电子政府:就是通过在网上建立政府网站而构建的虚拟政府。

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程序在网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第一节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变革:
1、 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实施,将从服务、管理、消费三个方面使政
府的职能发生重要转变
2、 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能极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决策的科学
化和民主化水平
a)
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有利于政府的勤政、廉洁建设
3、 电子政务为政府节约开支提供新的途径
第二节电子政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电子政务将改善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2、 电子政务通过高效率的政府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成长
3、 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给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4、 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带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
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节 电子政务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影响 1、 通过建立电子社区改善社区的服务和管理(政府管理的基层组织是
社区)
2、 电子政务为公民参与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电子民主”
正在出现
第一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阶段: 1、 以单项业务处理为中心 2、 是以数据处理为中心 3、 是以工作流为中心 4、 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 办公自动化的作用体现:
1、 办公自动化对传统办公方式的变革
2、 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沟通、协调、控制的有效手段
3、 办公自动化有效降低办公成本
4、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5、 办公自动化是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五个阶段: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第二节 电子政务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区别与联系:(电子政务系统既包括信息的发布和接收,也包括信息的交换式处理。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与传统OA 系统应用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 是应用定位不同;(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政府内部部门之间、跨部
门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之间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则侧重于一个政府部门内部或一个系统内部) 2、 是系统用户范围不同。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用户一般是政府部门的
内部用户,他们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权限,完成不同的信息处理过程。

电子政务系统的用户群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外的用户, 如其他部门、企业和广大公众。


电子政务系统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1、 提供电子邮件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
2、 处理大量复合文档的数据信息;
3、 包含大量的工作流作用
4、 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
5、 应有完整的安全性
6、 能集成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和Internet
办公自动化和Wbe 技术的结合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基础: 结合了办公自动化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 在组织内部结构建通信息平台,工作人员之间建立网上信息交
流和初步的网上协同工作;
第二、 组织内部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基本建立起网
上协同办公的意识。

在这一阶段,基本实现组织内部办公自动化。

第三、 在Internet 上建立公共网站,进行信息采集、发布,部门间公
文交换乃至简单的电子贸易等,将办公自动化的范围进一步扩
第一节Internet基础知识
Internet的功能:
1、信息的获取与发布
2、电子邮件
3、网上交际
4、电子商务
5、网络电话
6、网上事务处理
7、Internet的其他应用
互联网上地址术语主要有:名称地址、物理地址、数据链路地址。

计算机在互联网上的地址表示形式:一、是极其可是别的数字表示的地址,通常称为网际协议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简称为IP地址。

二、是人们比较容易看懂的用字母表示的地址,称为域名地址
域名;是联接到网上的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组的名称,在数据传输时用来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

域名其实就是入网计算机的名字。

第二节网络协议基础知识
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和规程。

可简单地理解为网络中通信各方事先约定的通信规则的集合。

网络分层:
物理层(第一层)
网络接口层(第二层)
互联网层(第三层)
传输层(第四层)
应用层(第五层)
第三节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是组织多媒体文档的重要语言,它不仅被用作来编写Web网页,而且也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制作光盘上的多媒体节目。

万维网之所以能够使这些信息资源为广大用户所利用,主要依靠三条基本技术:
一、是指定网上信息资源地址的统一命名方法URL;
二、是存取资源的协议,即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三、是在资源之间很容易浏览的超文本链接技术,源于Hyper Text的
Hyper Link。

HTML可给作者提供以下功能:
1、出版联网文档,这种文档可包含文字、表格、列表、图像以及声音
和影视文件等;
2、通过超文本链接可以检索和阅览读取联网信息;
3、设计交易单。

第四节电子政务规范语言(cngXML)
cngXML 是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它是一种基于SGML简单灵活的语言。

cngXML源自SGML,它保留了SGML大量的功能,却使复杂程度降低了不少,有着HTML语言所欠缺的巨大伸缩性与灵活性。

sngXML的主要部件包括:
cngXML规范、ncgXML词汇表、文献类型定义(DTD)、ncgXML中的超链接cngXML文档显示样式、cngXML文档、cngXML处理器。

cngXML的特点:
1、可扩展性;
2、信息的显示与处理分离
3、信息的自我表述。

电子政务系统的组成:
一、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二、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三、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

电子政务应用选择cngXML的原因:
1、不同的数据资源进行交互;
2、大量运算负荷分布在客户端;
3、同一数据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不同的用户。

政府上网:是指各地级政府部门利用Internet /Intranet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正式站点,推动政府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网上便民服务,在网络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原则:
1、认真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
2、加强政府网站的管理,探索政府上网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
3、政府管理体制要适应网络化。

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的必要性和意义
1、政府上网是顺应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要求;
2、政府部门承担着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政府上网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
水平;
3、实现政府办公在办公化;
4、促进政府部门同社会各界的沟通,符合各国政府公开施政的发趋
势;
5、“政府上网工程”将极大地带动国内信息产业市场,形成新的需要第二节政府上网工程的进展和效应
政府上网工程的进展:
1、政府上网的数量迅速增长
2、政府部门信息化进程快速、有序推进
3、高度重视信息和网络安全
实施我国迈入网络社会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式站点,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
第二步,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联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使政府部门办事的程序,构建电子政府;
第三步,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

政府上网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1、拉动信息化投资与消费需求
2、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增强政府透明度,促进对外开放
3、促进政府和老百姓的实时沟通
4、丰富网上中文信息资源
第三节政府上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政府上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观念上的问题
2、网上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3、网络安全问题
4、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
解决政府上网工程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转变观念
其次政府上网不仅仅是技术问题,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管理也十分重要
第三信息资源开发是政府上网的核心,信息质量是信息网络的生命
第四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必须重视政府上网工程的安全问题。

网络银行的概念:是依托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利用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的互联,摈弃银行由店堂前台承接业务的传统服务方式,直接在互联网上开设银行。

网络银行具有的特征:
1、网络银行实现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
2、传统银行机构虚拟化;
第二节网络银行的发展
1、企业银行与家庭银行的发展
2、银行IC卡的发展
3、手机银行的发展
4、自助银行的发展
5、客户呼叫服务中心的发展
第三节网络银行的构架
网络银行一般包括三个要素:互联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基于电子通讯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基于电子通讯的金融服务消费者。

目前网络银行服务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关于本银行的广告、历史、新闻等告知性介绍;
二、本银行在网上提供的非实时的涉及资金支付的服务,如咨询;
三、真正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查询、转账、网上购物或电子
贸易等实时支付服务。

网络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动态信息、账户信息、在线交易4个阶段。

网络银行目前主要有4种支付方式:
1、间接信用卡付款;
2、电子现金,又称虚拟货币
3、以电子邮件技术为基础,在网上设置虚拟POS,代企业收款;
4、用IC卡,既可以直接付款,又不必在网上直接输入信用卡号码。

网络银行的技术构成分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客户应用技术三部分。

网络银行有三种发展模式:
1、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网上银行;
2、原有的银行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经营网上业务;
3、将现有的银行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独立的网上机构,配
备最强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拥有特别的授权以突破原有体制开展业务。

第四节中外银行金融电子化网络的主要差别
一、建设起点及发展速度的差别
二、科技基础及网络意识的差别
三、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的差别
四、系统构架及技术标准的差别
五、业务拓展及网络效应的差别
六、法律环境及系统范围的差别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
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开发者留下的隐患
2、网络设备和软件本身的问题
3、管理的漏洞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特点
1、网络结构通常遵从政府机构的分级设置
2、政府机构网络上运行有两类应用系统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安全要求:
1、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
2、网络系统安全要求(访问控制、在线监视、及时检查、身份认证、
信息加密)
第二节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技术
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访问控制、识别和鉴别、密码技术、完整性控制、审计和恢复、防火墙系统、计算机病毒防护、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和抗抵赖协议等。

访问控制:指对主体的权限或能力的限制,以及限制进入物理区域和限制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
识别:就是分配给每个用户一个ID来代表用户和进程。

鉴别:是根据用户的私有信息来确定用户的真实性,防止欺骗。

口令机制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

加密技术:是指对信息采用密码技术进行加密,将加密厚后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解密,即可以得到原来的信息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
处于企业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用来加强互联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安全防范的一个或一组系统。

防火墙的设置有两条规则:
一是“凡是未被准许的就是禁止的”。

第一节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集成信息的存储中心,这些信息可用于查询或分析
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有关系的、持久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具体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
2、数据仓库是集成数据的统一体;
3、数据仓库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保持稳定性;
4、数据仓库比较强调时间序列性。

作为一个系统,数据仓库至少应包括3个基本的功能部分:
1、数据获取;
2、数据存储和管理;
3、信息访问;
数据仓库的基础体系结构进行细分,一个数据仓库一般由7个主要部分组成:
1、数据源:为数据仓库提供源数据;
2、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工具;
3、数据模型工具;
4、核心仓储:用于存储数据模型和源数据;
5、数据仓库的目标数据库:存储经过检验、整理、加工和重新组织后的数据;
6、前端数据访问和分析工具:供业务分析和决策人员访问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作进一步深入分析之用;
7、数据仓库管理工具:为数据仓库的运作提供管理手段,包括安全管理、存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数据仓库数据模型的设计:
1、概念模型设计——信息包图
2、逻辑模型型设计——星型图模型
3、物理模型设计——星型图转换为数据模型
第二节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
1、总结规则挖掘
2、关联规则挖掘
3、分类规则挖掘
4、聚类规则挖掘
数据挖掘的三阶段:数据准备、挖掘操作、结果表达和解释
实际数据挖掘操作的要点:
1、首先决定如何产生假设
2、选择合适的工具
3、挖掘知识的操作
4、证实发现的知识
5、结果表述和解释
数据挖掘过程中采用的挖掘技术:
1、统计分析方法
2、决策树分析方法
3、遗传算法
4、人工神经网络
5、Rough集,又称粗集理论
6、最近邻技术
7、归纳规则
8、可视化技术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抽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技术:
1、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
2、转移规则的数据挖掘
3、分类方法的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功能:
1、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2、关联分析
3、聚类
4、概念描述
5、偏差检测
数据挖掘工具:
1、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具
2、基于规则和决策树的工具
3、基于模糊逻辑的工具
4、综合多种方法的工具
第三节网络数据挖掘
网络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挖掘不同的特点:
1、数据源是无须的、非结构化的
2、数据源之间可能存在冗余、不一致甚至矛盾
3、数据源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4、数据具有多样性
5、用户目标的模糊性
网络数据挖掘的固定流程:
1、确定业务对象
2、数据准备
3、网络数据挖掘
4、结果分析
网络数据挖掘的形式:
1、网络内容挖掘
2、网络结构挖掘
3、网络用法挖掘
网络数据挖掘专业人员:
1、业务分析人员
2、数据分析人员
3、数据管理人员
第四节电子政务的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政府的电子贸易在服务器以及浏览器端日志记录的数据中隐藏着
模式信息,运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自动发现系统的访问模式和用户的行为模式,从而进行预测分析;
2、网站设计通过对网站内容的数据挖掘,可以有效地组织网站资源。

3、搜索引擎网络数据挖掘是目前网络信息检索发展的一个关键
4、为政府重大政策出台提供决策支持。

实施数据挖掘应考虑的问题:
1、用数据挖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为进行数据挖掘所做的数据准备
决策支持系统:(DSS)就是从数据库中找出必要是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过程:
1、决策者的迫切需求促进了DSS的发展;
2、在一个单位内部将若干个分离的DSS集成
3、DSS和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
4、专家信息系统(EIS)的出现
决策过程的三阶段:
1、发现问题阶段
2、分析和探讨问题阶段
3、说明结论和得到确认的阶段
第二节智能信息系统与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当前主要的智能信息系统有:
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专家系统
3、智能机器人
4、智能计算机
5、四库系统
6、自然语言理解
7、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
第三节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三种信息处理技术:
1、数据仓库技术
2、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3、数据挖掘技术
电子政务中使用的智能技术:
1、智能信息检索
2、智能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3、智能网络监控
4、智能体
我国目前在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中面临的问题:
1、目前我国可用的各类数据信息有限,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支持
系统缺乏坚实的基础;
2、数据库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的推广速
度。

3、由于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支持平台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安
全性无法保障,因此也限制了我国核心部门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步伐,影响了我国的信息化过程。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内容:
1、决策建模技术
2、模型库系统
3、接口技术
4、知识表示及推理技术
5、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
6、系统开发技术
第一节虚拟现实的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们可以通过视、听、触、嗅等信息通道感受到设计者思想的高级用户界面。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
虚拟现实在Internet上的应用:
1、远程教育;
2、商业应用;
3、娱乐;
第二节虚拟现实涉及的关键技术
输出工具:
1、跟踪三维物体运动的传感器;
2、驱使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运动的技术;
3、响应使用者手的姿态命令输入的感觉手套技术;
4、产生具有深度信息及宽视区的三维立体成像装置;
5、实时图像生成
6、三维虚拟立体声音生成装置。

第三节信息传送与虚拟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