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生态园情况简介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德生态园情况简介

(完整版)中德生态园情况简介

中德生态园情况简介(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一、设立背景和概况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间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

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开发区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1年1月4日,在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中德生态园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青岛市“十二五”规划》也对中德生态园进行了专门阐述。

2011年5月和12月分别在青岛举行了第一和第二次双边工作组会议,2012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期间,在德国汉诺威召开了第三次双边工作组会议。

通过双边工作组会议,中德两国在园区发展方向、产业定位、工作目标、合作方式等重大原则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共识,计划用5-10年时间,将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示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高端产业集聚区与和谐宜居的新城区。

2011年12月中德生态园举行了奠基仪,正式启动建设。

园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规划容积率0.65。

其中,产业用地45%,道路及生态绿地30%,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25%。

规划总建设量730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约6万人。

作为首个中德合作示范项目,从中央领导到各部委、省市领导都高度关注和支持中德生态园的发展,多次针对中德生态园做出批示,或在讲话中提及。

李群书记和张新起市长多次来视察指导工作,要求全面加快中德生态园的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中德生态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

2012年10月19日,中德生态园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

中国国家标准委和德国标准化协会同意将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标准化合作平台,共同在标准研究、标准制定、标准推广与应用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2013年8月中德生态园被国家住建部授予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3年9月29日,中德生态园被科技部批准为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作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此外,中德生态园向国家能源局申请的“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已通过省发改委评审。

青岛中德生态园海绵城市工作情况介绍(简版)

青岛中德生态园海绵城市工作情况介绍(简版)

青岛中德生态园海绵城市工作情况介绍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间重点合作项目,位于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部。

建园以来,园区始终坚持生态目标方向,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生态工作,下面将有关情况作以简单介绍:一、区域相关条件选址范围内以山地地形为主,具有良好的植被、水系、冲沟和自然村落等自然资源,具备较好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海绵城市创建条件(见附件1)。

二、前期工作情况1、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全面务实推进、先评估再审报的工作思路,并对园区生态基底情况、资料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

2、编制了园区指标体系、资源保护及生态建设专项规划、雨水规划、防洪排涝、给排水(再生水)等相关规划,提出了具体控制指标,并落入控规管控。

3、已开展试点工程建设。

启动了山王河湿地公园工程、河洛埠湖景观建设工程和部分道路试点工程,大力推广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排水降噪路面技术。

目前,已开工建设约20km长,总面积7万平方米人行道透水铺装路面;已开工建设1km长,总面积1.5万平方米排水降噪路面;沿园区主干道团结路、环5号线等建成约3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

园区9号线道路集中运用了透水铺装、渗渠等10余项海绵城市技术,年内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4、已纳入行政审批流程进行管控。

自9月份开始,在规划设计要点中增加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雨水径流控制率等指标,要求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海绵城市专篇。

5、已启动海绵城市现状评估工作,并编制相关项目建议书。

6、已邀请相关专业咨询机构来园区进行海绵城市座谈,并进行多轮沟通,了解海绵城市创建要求及政策方向,已赴扬州、镇江进行海绵城市考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1、年底前完成海绵城市评估工作,制定园区海绵城市建设和试点申报工作方案,明确问题差距和工作目标方向,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效率。

2、马上启动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单位申报准备工作(据悉,可能明年上半年下申报通知)。

认真分析参考对照第一批申报要求,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

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研究

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研究

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研究作者:马佼于丽艳赵艳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面对城市与自然的不协调发展和各种城市问题,建设生态城镇既顺应了城市的发展规律,又是加快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解决城市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能与生态城镇建设先进国合作,共同建设具有德国特色的生态城镇,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举措。

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合作的重要项目,旨为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示范性的生态园区,是中国生态城镇建设的里程碑,是青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

因此本文先从生态城镇理论开始,并以此作为园区生态城镇规划的依据,先后从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途径和保障措施,对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措施生态城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识,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加强生态城镇建设是我们的共同事业。

中德生态园是在中德两国政府首脑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是全国首家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

对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进行研究,有利于加深对生态理论的了解,为当代生态城镇建设提供素材,更可以为中德生态园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文先介绍了生态城镇的基本理论,接着对青岛中德生态园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对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进行了规划,并研究了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途径与方法,最后提出了青岛中德生态园生态城镇建设的相关保障措施。

1.生态城镇内涵及特点1.1 生态城镇内涵“生態城镇”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中德生态园亮相中德企业家座谈会

中德生态园亮相中德企业家座谈会

中德生态园亮相中德企业家座谈会
青岛政务网发布日期:2012-02-07来源:黄岛区
2月3日,中德企业家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德各有4位企业代表现场发言。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工委书记、开发区工委(黄岛区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主任张大勇应邀,代表青岛中德生态园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参加会议,并作为4位现场发言的中国企业代表之一,介绍了中德生态园的有关情况。

据悉,中德生态园是新时期两国深化经贸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和载体。

2011年12月6日,中德生态园在青岛开发区奠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目前已完成园区规划设计,启动了基础设施、村庄搬迁等工作,双方主要合作领域是生态标准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培植和发展、绿色城市建设与推广。

张大勇在发言中表示,希望中德双方将政府间合作项目集中落户中德生态园,同时欢迎德国企业来青岛考察洽谈、投资兴业,期望温家宝总理和默克尔总理在中德第二轮政府磋商会议之后亲临中德生态园视察。

此次中德企业家座谈会是中德两国企业界最高级别的交流平台,参会人员层次高、影响力大,19位德国企业家和17家中国企业家出席会议。

会上,开发区对中德生态园进行了宣传推介,与10多家国内大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就投资与合作初步交换了意见。

中德生态园亮相此次中德企业家座谈会,引起了中德两国总理、国内外主流媒体和中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明星”

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明星”

中德生态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明星”作者:暂无来源:《走向世界》 2014年第46期撰文/高文2014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一核双港、九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发展布局,加快实施海洋战略,率先实现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

全域集聚了中德生态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5个省级园区。

而中德生态园,绝对是其中的“明星”。

两国的“绿色”合作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最为重要的功能区之一,中德生态园是在中德两国政府首脑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

它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慧园区,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区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针拨回到5年之前。

2009年12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北京与德国经济与技术部部长布吕德勒举行会谈,提出希望加强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经贸合作,可在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市建立“中德生态园区”,以推广德国的相关技术和经验。

布吕德勒表示,德方愿意推动双方在节能环保和生态园区领域的合作,并鼓励德国企业将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介绍到中国。

2010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和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致函陈德铭部长,争取将“中德生态园”放在山东,并希望在默克尔来访时纳入中德总理会谈内容。

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开发区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1年12月,中德生态园正式奠基启动。

未来的理想之城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的中德生态园,迄今先后被国标委授予“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被住建部授予“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低碳生态试点城镇)”,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园区”。

走进中德生态园,你会发现,围绕“生态、智慧改善生活,开放、融合提升品质”的理念,中德生态园的功能定位兼顾了生态环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中德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中德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中德生态园案例研究晓山中德生态园是在中德两国政府首脑直接推动下,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是全国首家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德生态园规划用地约11.5平方公里,拓展区约70平方公里。

1.区位条件中德生态园位于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生态智慧城内,距离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紧邻世界七大集装箱港口之一的青岛港前湾新港,通过青岛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最快15分钟即可抵达青岛市区。

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中德生态园区位示意图2.工作阶段2.1第一阶段该阶段始于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

首先确立了中德双方合作的工作机制,指定双边执行联络单位;其次明确了园区的开发模式、合作领域及选址;最后,指定设计机构编制生态园概念规划。

具体事件时序如下: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环境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开发区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0年8月16日,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骞芳莉与德驻华大使馆柯殷公使就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德生态园进行了初步磋商会谈。

双方达成初步共识:一是按照两国部长的会谈意见,在青岛开发区召开第一次中德生态园联合工作会议,正式成立中德生态园联合工作组,就中德生态园的功能定位、工作机制、合作模式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

二是双方同意把联合工作组会议制度化,共同推进中德生态园工作。

三是双方同意支持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德生态园发展,并在融资等方面共同予以政策支持。

2010年9月9日,青岛市政府决定成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生态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2010年9月20日,山东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中德生态园建设领导小组。

2011年5月10日,中德生态园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

双方签署了《中德生态园工作组工作方案》,确定了选址位于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生态智慧城内,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明确了双边工作机制、合作领域、园区开发模式等问题;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德国GMP公司进行概念规划编制。

中德生态园参观总结报告

中德生态园参观总结报告

中德生态园参观总结报告一、引言中德生态园是中德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此次参观,我们深入了解了生态园的设计理念、建设规划以及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

本报告旨在总结此次参观的主要观点和收获,加深对中德生态园的理解和认识。

二、中德生态园的概况中德生态园位于中国某省,占地面积约1000公顷,是中德两国政府合作的重要项目。

生态园的建设目标是利用现代生态学理念,结合中德科技优势,打造生态保护、科研交流、教育展示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区。

生态园还包括了湿地保护区、植物园、动物园、科研实验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体现了对多样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

三、参观体会1. 设计理念独特中德生态园的设计理念十分独特,借鉴了德国的先进生态保护理念,同时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传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体现了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 环保措施完善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我们了解到,中德生态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包括建设生态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绿色出行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生态教育和科普工作有力在生态园内,我们看到了多个生态教育展示区和科普宣传区,包括生态环境介绍、植物和动物标本展示、生态系统模型等。

这些展示区域以各种形式向公众传达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了参观者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人文交流深入中德生态园也是一座文化交流的平台,我们见到了一些德国的生态学家、义工和国内的员工,他们一起合作展开了多项生态保护和科研交流项目。

这种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不仅推动了生态保护的进程,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四、参观收获和建议在此次参观中,我们对中德生态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1. 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参观者,特别是学生和家庭观众,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

2. 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在生态保护领域落地,为生态园的运营和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支持。

中德生态园参观总结报告

中德生态园参观总结报告

中德生态园参观总结报告
一、参观背景与目的
中德生态园是由中国和德国共同合作建设的生态示范区,旨在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创新型城市发展,以及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此次参观旨在了解中德生态园的规划理念、建设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学习其先进的生态建设经验,为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二、参观内容及亮点
规划理念:中德生态园的规划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现代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设内容:中德生态园的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居住区、商业服务区、文化教育区、科技创新区等多个方面。

其中,生态居住区以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特点,商业服务区则注重绿色交通和节能减排。

技术应用:中德生态园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了先进的生态技术,如雨水收集与利用、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生活质量。

环保产业:中德生态园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一批环保企业和研究机构,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企业主要涉及资源回收、环境监测、清洁能源等领域。

生态修复:中德生态园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被恢
复、湿地保护、土壤修复等措施,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简介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简介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简介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先行启动面积34.92平方公里,包括先行启动的中德生态园,以及今年成立的中英、中日、中韩、中俄、中法等双边合作园区。

截止目前,共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20多家德国隐形冠军、400多家企业落户。

随着落户企业不断增多,园区人才也快速聚集。

截止8月底,已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120名,硕士500名,港澳台和外籍专家100余名。

获得全球人居环境奖等国家级荣誉11项。

园区坚持“德国+”、“+德国”的两大发展路径。

以“德国+”引进产业高端融入中国发展,被动技术中心等园区项目连续三年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

以“+德国”开展技术合作助推转型升级,与西门子、弗朗霍夫研究院、德国DGNB、PHI研究所等合作,广泛开展工业4.0、被动房、高端人才培养等合作。

打造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四大引领性产业体系”智能制造产业,总投资80亿元的智能制造家电基地建成,引进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合作成立海尔智研院、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个智能制造平台方案。

生命健康产业,与世界最大基因测序平台之一、全球三大国家基因库之一的华大基因合作,建设国家海洋基因库,一期建成投入使用。

我国最大的海洋药物中试基地正大制药建成投产,将于管华诗院士合作建设我国首个“蓝色药库”。

新能源新材料,全国三大电池基地之一的力神新能源电池将于2018年内一期建成,国内最大的湿法新能源电池隔膜项目建成投产,亚洲最大的被动房示范社区项目封顶,荣华被动式装配建筑基地等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高端装备制造,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大陆项目试生产,将建设亚太地区橡胶软管及软管总成生产基地;美国新能源汽车配件、中新新材料研发及中试生产基地、朗进新能源动车空调、兰石集团海洋工程和钻采装备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

青岛市城阳区旅游景点

青岛市城阳区旅游景点

青岛市城阳区旅游景点青岛市城阳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东南部,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拥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介绍城阳区几个著名旅游景点的文章。

1. 茂山风景区茂山风景区位于城阳区北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茂山是城阳区最高的山脉,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奇特的地质景观。

在茂山风景区,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壮丽的山景、清新的空气,还可以攀登山顶,俯瞰整个城阳区的美景。

此外,茂山风景区还有一些古刹和石刻,体现了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2. 城阳湾湿地公园城阳湾湿地公园是城阳区一处珍贵的自然湿地,也是青岛市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景点之一。

公园内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各种珍稀鸟类,是鸟类观赏的理想去处。

在公园的木栈道上漫步,可以欣赏到原始的湿地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此外,城阳湾湿地公园还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教育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3. 珠海湾海边浴场珠海湾位于城阳区沿海地区,是青岛市著名的海滨浴场之一。

这里拥有绵延数公里的金色沙滩和清澈的海水,是夏季游泳、沙滩运动和日光浴的绝佳去处。

在珠海湾,游客可以尽情畅游湛蓝的海水,感受海浪拍打在身上的快感,还可以沿着沙滩漫步,欣赏美丽的海景。

同时,这里还有许多海鲜餐厅和咖啡厅,供游客品尝地道的海鲜美食和欣赏海景。

4. 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城阳区东部,是青岛市对德国进行友好交流的象征之一。

生态园内的建筑和景观都采用了德国风格,充满了浓厚的欧洲文化氛围。

园区内有大片的花坛、草坪和湖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外,生态园还有骑行道和步行道,供游客休闲健身。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德文化的交融,感受到多元化的国际氛围。

5. 富国岛富国岛是城阳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城阳区的东南部。

这里有碧蓝的海水、细腻的沙滩和茂密的植被,是度假和休闲的理想目的地。

在富国岛,游客可以进行海上运动,如帆船、划船和浮潜等。

同时,这里还有度假村和酒店,提供各种住宿和娱乐设施,让游客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中德生态园研学报告

中德生态园研学报告

中德生态园研学报告中德生态园是一个集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

我在此进行了一次研学活动,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研学目的1. 了解中德生态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工作;2. 探索德国在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3. 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二、研学内容1. 参观科普展示区:中德生态园设有生态科普展馆,通过模型、图版、视频等形式介绍了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内容,增强了我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 参观生态实验室:我们参观了生态实验室,学习了水质检测、土壤分析、植物栽培等实践技能,在实验室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 参观德国园区:中德生态园设有德国园区,展示了德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我们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德国在环保领域的做法和成果。

4. 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在研学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一些生态保护活动,如参与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亲身体验了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研学收获1. 提高了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参观科普展示区和生态实验室,我们加深了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环保知识。

2. 学习了实践技能:在生态实验室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水质检测、土壤分析、植物栽培等实践技能,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了解了德国的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经验:参观德国园区,我们了解到德国在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启发了我们思考环保问题的解决途径。

4. 强化了环保意识:通过参与生态保护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中德生态园研学活动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工作,学习到了实践技能和德国的环保先进技术和经验,培养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中德生态园样本

中德生态园样本

中德生态园样本作者:宋鑫陶来源:《商周刊》2015年第10期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以立体绿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建筑将成为新区建筑的新常态。

走进城市中,就像走进了由绿色生态建筑组成的立体绿化森林,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

2015年4月,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项目,正式获得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

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与德国DGNB金奖双认证项目。

对于这一殊荣,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相反却在意料之中。

因为该项目一开始,就是按照德国DGNB金奖和国家绿建三星标准设计建设的。

绿色缘由20lO年7月16日,中国商务部和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设中德生态园。

2011年12月6日,中德生态园的建设正式启动。

在从中德生态园开工奠基到现在的3年多时间里,记者前后去过几次。

第一次去的时候,依稀记得只有一座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办公的房子,房前竖着一个木栏,简单地勾勒出规划的蓝图。

几十名记者只能围坐在会议室一个长条形的桌前,通过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短片,来了解中德生态园建设的前前后后。

屋外,是一片荒地。

那应该是中德生态园留给大多数记者的第一印象,对于未来,还只停留在规划和想象上。

两年之后再去,园区里已是忙碌一片,进进出出的车辆和忙碌的施工景象,已为这座产业园增添了些许活力。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规划展览馆,直观地看到每一条道路的通向和每一座建筑的位置,以及整个园区的未来雏形。

如今再去,又是一番景象。

2013年11月开工的德国企业中心项目,已在去年9月封顶完成,计划今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据悉,目前已有包括德国被动式建筑研究所中国中心、荣恩建筑事务所、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德国施泰根博阁酒店集团等10余家企业总部(中心)确认将入驻这里。

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也是全国首家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

青岛中德生态园展厅楼宇自控项目介绍

青岛中德生态园展厅楼宇自控项目介绍

青岛中德生态园展厅楼宇自控项目介绍1、概述1.1项目背景中德生态园体验中心地块位于青岛市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生态园内,南靠团结路,东临河洛埠水库。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4826.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12.80平方米,建筑高度12米,一层层高5.5米,二层层高6.5米。

遵照国标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工程设计规范执行,智能化系统基本功能和技术应用达到国家智能建筑系统的功能要求,集成了暖通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冷热计量系统、电量计量系统、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

1.2项目功能需求能效建筑集成管理平台通过系统通信网络,采用统一的计算机平台,运行和操作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共享,完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功能。

通过对各子系统资源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实现对整个大厦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达到安全、舒适、经济的运行效果。

智能化集成管理功能需求如下:(1)支持网络浏览器(IE浏览器及SAFARI浏览器)用户通过中德生态园体验中心交互网站,对中德生态园体验中心设施管理,综合安防及机电设备监控管理,门禁及“一卡通”管理、智能服务大厦数据库进行网络连接和数据同步,为过中德生态园体验中心网络用户提供互联网络信息交互的支撑环境。

(2)支持运营管理中心安防监控及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在授权下,通过互联网络监视报警状态和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查询设备运行数据。

(3)对各机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

专业职能部门以及管理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桌面计算机进行监视;可以看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空调、风机盘管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建筑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以及保安、巡更的布防状况,状态等等。

这种监控功能是方便的,可以以生动的图形方式和方便的人机界面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各种信息。

“德国标准”引领下的青岛中德生态园

“德国标准”引领下的青岛中德生态园

“德国标准”引领下的青岛中德生态园作者:来源:《青岛画报》2015年第12期绿色低碳的生态底色,生态、智慧改善生活,开放、融合提升品质,以“德国标准”引领发展路径……中德青岛生态园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园区。

作为新时期中德两国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德青岛生态园致力于建设德国标准、国际特色、产城融合的生态园区,以“德国+”引进德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以“+德国”借力德国技术助推转型发展,打造“一带一路”中德绿色发展的新符号,已成为中德合作的典范。

生态底色,以“德国标准”引领发展路径要绿色低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标准的选择。

青岛中德生态园借鉴德国莱茵模式,先行建立了可量化的40项生态指标,由德国TüV NORD公司认证,被中国商务部纳入《工作参考指南》。

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生态发展规划,被评为全国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试点。

中德生态园执行的是最严格的标准:坚持100%绿色建筑、100%绿色施工,广泛使用太阳能、噪声控制等绿色生态技术。

与世界上最严格的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德国DGNB标准建立合作,德国企业中心成为亚洲首个DGNB金奖项目。

国际特色,以“德国+”引进高端产业融入中国发展“我们着力引进德国工业基石——隐形冠军企业,实现德国质量、中国生产、世界市场。

” 中德生态园负责人表示,生态园先后引进辛北尔康普压机、赛乐生物、德国钢琴等项目35个,实现“德国质量、中国生产、世界市场”。

生态园放眼未来,聚焦未来产业,引入德国被动房项目,成立德国被动式建筑研究所中国中心、被动房(中国)研究院,开工建设国内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打造被动房全产业链。

创意是企业的灵魂。

生态园聚焦创意设计产业,与德国欧博迈亚成立合资设计公司,引进SGS认证、Applitest检测项目,建设中德创意设计基地,将建设16座具有强烈现代德国风格的生态建筑,汇集德国16个州的创意设计,打造中德设计集群。

创新本色,以“+德国”助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生态园着力于打造中国的工业4.0示范基地,成立国内首家“中德工业4.0联盟”。

青岛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青岛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青岛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青岛中德生态园区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一座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区,旨在推动中德两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园区中设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中德两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开设,旨在促进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合作办学,中德两国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专业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态环境、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开展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在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将接受全英文授课,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知识。

同时,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亲身体验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工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强大,拥有一支由中德双方专家组成的教授团队。

这些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同时,园区还与中德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毕业生将享有双重学位,获得中德两国认可的学位证书。

这将为毕业生的就业和深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同时,毕业生还将成为中德两国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为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发展做出贡献。

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中德两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通过合作办学,学生可以在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全英文授课,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知识。

同时,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能够为中德两国的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合作共建的一个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其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估和监测生态园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围绕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展开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概述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衡量生态园发展绿色化程度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工具,它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

通过定量化、定性化的指标评估,可以全面了解生态园的发展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绿色发展。

二、环境保护指标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基础,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来评估。

水环境质量指标可以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来评估。

土壤质量指标则可以通过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来评估。

三、资源利用指标资源利用是绿色发展的关键,青岛中德生态园的资源利用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计算能源消耗与生产总值之比来评估。

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可以通过计算水消耗与产出之比来评估。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则可以通过计算用地面积与产出之比来评估。

四、生态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是绿色发展的目标,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生态效益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的指标。

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生态园内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量等来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可以通过评估生态园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贡献来评估。

五、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绿色发展的支撑,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值、就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指标。

产值指标可以通过统计生态园内各类产业的总产值来评估。

就业指标可以通过统计生态园内的就业人数来评估。

中德生态园

中德生态园

070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汉德D-Zone—中德创意设计基地◎编辑/于丽中德生态园自2013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四年来,从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区域,发展成为中德合作新平台,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生态领域灯塔式项目,是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德生态园谋求新动能、新增长、新发展,瞄准生命经济、智能制造、被动房、新能源等产业前沿,重点引进和培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的引领性产业。

引进基因组学和生命健康产业。

依托世界最大的基因检测机构——华大基因,建设世界规模最大海洋基因库,成立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助力青岛成为“海洋强国、健康中国”的领军城市。

目前,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参与科研成果已先后在国际顶尖期刊GigaScience、顶级科技刊物《Science》封面刊发。

国家海洋基因库一期、“三库两平台”已建成使用,年内入驻科学家200人以上。

推进正大药业、百洋医药等重点项目,建设集检测、研发、服务外包及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健康共同体。

构建亚洲领先的被动房基地。

着眼万亿级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两国总理见证签约要求,率先引进国际被动房技术。

2016年,首届亚洲被动房大会在园区召开,国内首座严格按照德国标准建设的被动房--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建成并通过德国PHI权威机构认证。

目前,7万平米被动房示范社区主体完工;与德国弗莱集团合作成立被动房合资公司,启动2.5平中德生态园: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建国际一流园区海尔中央空调智能工厂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方公里中德创新小镇建设;推动新风热回收等关键技创、全球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

海尔滚筒洗衣机智能工厂也将于年底五百强企业配套。

华大基因雪景海尔智能研究院弗莱社区曼泽纳厂房入驻中德生态园的德国辛北尔康普压机项目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德生态园前景

中德生态园前景

中德生态园前景
中德生态园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德两国的合作项目,也是福州市的一张名片。

该生态园占地面积广阔,绿树成荫,湖泊荡漾,是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首先,中德生态园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园区拥有大片的湿地和森林,给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园区内设有专门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居住地。

在生态保护方面,园区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加强了土地保育和水源涵养。

园内的湖泊和小溪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成为许多水生生物的乐园。

其次,中德生态园还注重科普教育的开展。

园内设有多个展馆和科普教育中心,向游客介绍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游客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参加培训班和参观研究中心,了解到最新的环保措施和科研成果。

园区还与当地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前来参观学习。

最后,中德生态园也提供了良好的休闲观光环境。

园区内有广袤的草坪和花坛,供游客休息和观赏。

此外,园区还设有餐饮区、咖啡厅和休闲广场,提供各种美食和娱乐活动。

游客可以在园区内漫步湖畔,欣赏自然美景,也可以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和划船等。

总的来说,中德生态园是一个优美而充满活力的多功能综合园
区。

它不仅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也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观光场所。

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德生态园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福州乃至整个福建的生态旅游名片。

中德生态园背景汇报材料

中德生态园背景汇报材料

中德生态园背景材料一、简要历程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在温家宝总理和默克尔总理的共同鉴证下.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确定“支持在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1年3月完成选址.同年12月奠基。

2011年1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德工商界晚宴上发表《加深相互理解.实现合作共赢》的演讲.表示欢迎更多的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共同办好“中德生态园”等示范性项目。

2012年2月3日.中德企业家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温家宝总理和默克尔总理出席会议.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大勇代表中德生态园向两国总理做出汇报。

2012年8月30日.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第15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德生态园受邀参会.中德生态园磋商机制层级提升.列入中德部长级磋商议题。

2011年5月、2011年12月、2012年4月.已先后召开三次双边工作组会议。

双边建立了司局级的定期磋商机制.为增强双边互信、研究解决中德生态园发展的重大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0月份计划召开第四次会议。

山东省、青岛市主要领导也高度关注中德生态园工作.山东省主要领导先后12次做出批示。

2012年5月19日、7月2日.青岛市委书记、市长现场视察中德生态园;今年4月、5月.青岛市主要领导相继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对中德生态园和中日韩创新园66平方公里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和封闭运行。

二、管理机制经青岛市委、市政府批准.2012年6月中德生态园工委、管委正式挂牌办公。

中德生态园工委作为市委派出代表机关.受市委直接领导。

中德生态园管委内设办公室、规划建设部、经济发展部、招商促进部4个正处级机构.人员规模33名。

目前.中德生态园管委抽调机关事业任人员31人.平均年龄38岁.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9人。

中德生态园管委下属两个国有公司:一是青岛中德生态园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作为市场开发主体.负责园区开发建设、投融资等.现有64人.平均32岁。

青岛中德生态园园林景观施工单位

青岛中德生态园园林景观施工单位

青岛中德生态园园林景观施工单位一、简介青岛中德生态园是中国与德国在生态园林领域的合作项目,在青岛市胶州湾新区的海边建设而成。

作为一座集园林景观、文化交流、环保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园,中德生态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致的施工细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园林爱好者的光临。

二、设计理念中德生态园以打造一个公园式景区为目标,在设计上融入了德国的园林特点和中国的文化元素,旨在创造一个有机融合、完美统一的生态环境。

园区内的景观布局注重创意性和观赏性,力求打造出一个宜人、浪漫、舒适的空间。

1. 德国园林特点的体现•德国园林注重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中德生态园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得园区内各个景点相互之间呼应,步行和观赏的体验更加顺畅。

•德国园林强调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中德生态园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类树木、灌木和花卉,色彩搭配和层次感都经过精心考虑,使得园区四季如画,景色宜人。

•德国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德生态园利用自然地貌和水体,打造了湖、河、水池等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观赏的场所。

2. 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中德生态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古色古香的建筑和雕塑点缀其间,使得园区更具中国文化的韵味。

•中德生态园还设计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茶艺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使得游客可以在欣赏园林景观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景观施工单位:ABC公司ABC公司是中德生态园的园林景观施工单位,负责园区内各个景点的建设、绿化和维护工作。

作为专业的园林施工公司,ABC公司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为中德生态园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施工项目•ABC公司负责中德生态园内景观道路的建设,包括道路的硬质铺装和软质景观的布置。

•ABC公司参与了园区内湖水的整治和景观水池的建设,使得水景更加清澈、自然。

•ABC公司负责园区内各类植物的引种和种植,根据设计理念和施工要求,创造出一个丰富多样、色彩斑斓的植物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生态园情况简介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一、设立背景和概况
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间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

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开发区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

2011年1月4日,在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中德生态园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青岛市“十二五”规划》也对中德生态园进行了专门阐述。

2011年5月和12月分别在青岛举行了第一和第二次双边工作组会议,2012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期间,在德国汉诺威召开了第三次双边工作组会议。

通过双边工作组会议,中德两国在园区发展方向、产业定位、工作目标、合作方式等重大原则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共识,计划用5-10年时间,将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示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高端产业集聚区与和谐宜居的新城区。

2011年12月中德生态园举行了奠基仪,正式启动建设。

园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规划容积率0.65。

其中,产业用地45%,道路及生态绿地30%,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25%。

规划总建设量730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约6万人。

作为首个中德合作示范项目,从中央领导到各部委、省市领导都高度关注和支持中德生态园的发展,多次针对中德生态园做出批示,或在讲话中提及。

李群书记和张新起市长多次来视察指导工作,要求全面加快中德生态园的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中德生态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

2012年10月19日,中德生态园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

中国国家标准委和德国标准化协会同意将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标准化合作平台,共同在标准研究、标准制定、标准推广与应用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2013年8月中德生态园被国家住建部授予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3年9月29日,中德生态园被科技部批准为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作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此外,中德生态园向国家能源局申请的“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已通过省发改委评审。

二、工作进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中德生态园坚持“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生态智慧改善生活,开放融合提升品质”的发展理念,根据“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培植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与推广”三大功能定位,紧紧围绕“基础建设、招商引资、投融资”三条工作主线,通盘运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具有转型升级示范意义的国际合作园区。

(一)高标准编制各项规划和生态指标体系。

学习和借鉴德国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与规划方案,先后完成了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规划、能源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指标体系的编制工作;园区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地下空间、绿色建筑、水土保持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也基本全面完成。

概念性规划由德国gmp公司编制、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方案由德国SBA公司编制、城市设计及生态景观规划由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同时,与德国DGNB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在
中德生态园内就DGNB建筑认证开展合作。

其中,中德生态园借鉴莱茵模式和德国DGNB标准编制的生态指标体系,以资源有效利用为核心,以量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设臵了了40项指标,包括34项控制性指标和6项引导性指标,是中德生态园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纲领,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已获得德国三大认证机构之一TÜV NORD技术监督协会的认证。

据推算,园区万元GDP能耗达到0.23吨标煤/万元,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5%,综合节能率为50.7%,碳减排率为64.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施工。

园区全面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两个百分百”,即园区内所有建筑100%推行绿色施工、绿色建筑。

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幸福社区、德国中心、生态小学、体验运营中心等项目全部按照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坚持绿色施工,注重保持原有地貌、植被、水系和肌理,做到临时堆土覆盖、工程区撒水降尘、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噪音和光污染控制“四个百分百”。

在建设中坚持管理制度、人员配臵、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实现工期、质量、环境、投资、安全、创新、绿建施工“七位一体”。

中德生态园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成套建设技术,获交通部组织的全国道路专家评审总分第一,目前在园区组团道路建设上进行实施,并在全国范围进行技术推广。

(三)坚持激情创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省、市国土部门的支持下,中德生态园已获批土地指标4880多亩,占园区总开发面积27%,占青岛开发区总量55%。

目前获批土地全部清点结束,清场3630亩,占87%。

依法拆迁房屋219户,
清理苗圃3个164亩,拆除砖窑2处67亩,拆除厂房、养殖场12处2万多平米,迁移猪、貂、兔子等活物1.5万只,完成迁移、迁入新建公墓13000口。

园区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建设。

其中,第一批道路总长约21公里,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将实现主要路网罩面,为园区北部商住及产业组团配套; 用于安臵原住民的“幸福社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总投资约30亿元,建设标准达到中国绿色建筑二星等级,采用了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

德国中心、正大海尔、通用厂房等一批工程全面开工,项目进展顺利。

(四)全力推动招商引资谋求实现重大突破。

根据园区确定的产业方向和战略定位,制定了《中德生态园工业项目落户条件指导意见(试行)》,对拟引进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集中整个西海岸各种优势资源和招商力量,针对德国项目特点,形成合力,实行重点招商项目攻关,着力吸引更多高端德资企业来园区落户,使园区招商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得益彰。

截至目前,中德生态园在谈项目70多个,其中德资项目26个。

(五)全方位开展投融资为园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针对园区前期开发建设费用高,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园区多措并举,综合运筹帷幄,灵活运用市场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与中水电集团采用“投资+施工总承包”模式,解决了部分前期基建投资资金缺口;取得国家开发银行200亿元授信额度,并达成20亿元融资意向;与建行达成4.5亿城镇化融资意向,达成总规模为20亿元、首期5亿元的基金方案;与工行达成2亿元募集基金方案;与中国通用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等等,为园区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

(六)凭借德国职教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德国教育研究部和工商会明确表示,将支持在中德生态园设立中德职业能力中心。

2012年11月8日,中德生态园、西海岸职教集团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就职教合作举行了三方签约仪式,“青岛中德生态园培训基地”正式揭牌,目前已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与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GECC)等公司共同投资在中德生态园内建设GECC,从事“德国建筑能源管理师”培训工作;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欧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集团(EBG)、德国门萨国际文化教育集团开展人才培训和交流合作。

由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和青岛中能集团三方合作拟在园区建校办学,主要从事德国高端职业教育培训,目前已向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递交了办学许可申请。

(七)加强软环境建设,增创发展优势。

借鉴德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围绕投资便利化,研究组建项目服务中心,梳理各项工作流程,大幅简化优化外部办事程序和审批环节,实现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双透明,采取“一门受理,全程代办”的方式,减少外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争取为项目提供最佳软环境。

在园区内部,细化各项制度,建立园区OA勤廉办公系统平台,将所有部门和个人工作都放在平台上运行,规范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力求用制度管人,用标准管事,全面提升园区管理水平;针对德资企业在华投资最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组建了知识产权中心,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基地”率先建立集“申请、保护、交易、维权、仲裁”五位一体的涉外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