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转体桥梁施工方案工艺及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大桥转体桥梁施工方案、工艺及措施
南河川渭河特大桥(72.5+120+72.5)m连续梁跨越陇海线,采用转体施工,转体重量约12000t。
进行承台施工时完成转体系统的安装,转体系统主要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以及转体动力系统组成。
在施工承台时精确安装球铰,然后进行墩身施工。
按照挂篮悬臂浇筑法完成梁体的施工。
待最后节段强度和弹模达到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压浆,达到强度后,拆除墩旁托架,进行转体施工。
转体分试转、正式转体和精调对位三个过程。
调试牵引系统,清理、润滑滑道。
拆除有碍平转的障碍物。
先让辅助千斤顶达到预定吨位,再启动牵引千斤顶使转动体系起动,牵引牵引索平转;在平转就位处设置限位装置,避免过转,平转基本到位后降低平转速率,采用点动迁移进行精确就位;焊接上下转盘钢筋进行固定,清理杂物后浇筑上下转盘混凝土。
转体就位后,拆除主墩临时垫块,拆除多余水平约束,同时进行两边跨合拢段施工,然后进行中跨合拢段段施工。
转体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见图2.5.3.14。
图2.5.3.14 转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2.5.
3.9.1钻孔桩施工
主墩23#、24#位于铁路路基坡脚附近,基坑开挖会对铁路路基产生影响,桩基施工前对铁路路基进行防护,采用钻孔桩防护,桩径、桩长根据受力计算确定。
2.5.
3.9.2承台施工
由于转体的核心部件球铰位于承台中,承台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基坑开挖→施工下承台第一次混凝土→安装球铰定位底座→浇筑下承台第二次混凝土→安装下球铰→浇筑球铰下混凝土→安装环道→浇筑环道下混凝土→浇筑反力座混凝土→安装上球铰→安装撑脚→浇筑上承台混凝土。
2.5.
3.9.3转动体系施工
进行承台施工时完成转体系统的安装,转体系统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动牵引系统组成,转体完成后,上下转盘共同形成承台。
转体系统构造见下图2.5.3.15
⑴下转盘
下转盘承台截面尺寸18m×18m×6.1m,分三次浇注成型,用于固定球铰支架、滑道支架。
滑道宽1.2米,半径5米,滑道顶面为3mm厚不锈钢板,安装时任两点相对高差≯2mm,且任意3m弧长滑道高度差不大于1mm。
⑵球铰
钢球铰分上、下球铰两片,下直径为3.9米,上直径3.8米,厚度30mm。
它是转
体施工的关键结构,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必须精心制作,精心安装。
球铰采用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工厂加工,质量均可信赖。
球铰各零件的外形尺寸及公差使用钢直尺、卷尺测量,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球铰各零件的组焊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要求操作,并采取措施控制焊接变形,焊缝应光滑平整,无裂缝、咬边、气孔、夹渣等缺陷。
上下球铰制造成型后,应进行验收检查,其验收标准为:
①球面光洁度不小于▽3;
②球面各点处的曲率半径务必相等,误差不大于2mm;
③球铰边缘各点的高程误差≯1mm;
④水平截面椭园度≯1.5mm;
⑤下球铰内球面镶嵌四氟板块顶面应位于同一球面上,其误差≯0.2mm;
⑥上下球铰形心轴、转动轴务必重合,其误差≯1mm;
⑦与上下球铰相焊钢管中心轴务必与转动轴重合,其误差≯1mm,钢管务必铅直,其倾斜度≯0.3%。
⑶上转盘
上转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在整个转体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向、立体受力状态。
转盘内布有纵、横、竖三向预应力钢筋。
上盘边长13m,高2.1m,转台直径10米,高1.2米。
转台是球铰、撑脚与上盘相连接的部分,又是转体牵引力直接施加的部位。
转台内预埋转体牵引索,预埋端采用P型锚具,同一对索的锚固端在同一直径线上并对称于圆心。
每根索埋入转盘长度大于2.5米,每对索的出口点对称于转盘中心。
牵引索外漏部分圆顺的缠绕在转盘周围,并用塑料布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绞线损伤后严重生锈。
每个上转盘下设有8个撑脚,每个撑脚为双圆柱形,下设30mm厚钢板,双圆柱为两个直径900mm、厚20mm的钢管,内灌C50微膨胀混凝土。
撑脚在工厂整体制造后运进工地,在下转盘砼灌注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撑脚,并在撑脚下支垫5mm厚钢板作为转体结构与滑道的间隙,转体前抽掉钢板。
上转盘撑脚为转体时支撑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从转体时保险腿的受力情况考虑,转台对称的两个撑脚之间的中心线与上转盘纵向中心线重合,使8个撑
脚对称分布于纵轴线的两侧。
⑷转动牵引系统
设计给定牵引索数量为19束,转体施工选用300t连续千斤顶。
每套自动连续转体系统由两台ZLD200-300型连续提升千斤顶,两台ZLDB液压泵站和一台HLDKA-4主控台,通过高压油管和电缆线连接组成。
每台ZLD200-300型连续顶推千斤顶公称牵引力3000KN,由前后两台千斤顶串联组成,每台千斤顶前端配有夹持装置。
两台连续千斤顶分别水平、对称地布置于转盘两侧的同一平面内,千斤顶的中心线必须与上转盘外圆相切,中心线高度与上转盘预埋钢绞线的中心线水平,同时要求两台千斤顶到上转盘的距离相等,千斤顶用高强螺栓固定于反力架上,反力架通过焊接与反力墩固定。
主控台应放置于视线开阔、能清楚观察现场整体情况的位置。
转体转盘埋设有牵引索,预埋牵引索时清洁各根钢绞线表面的锈迹、油污后,逐根顺次沿着既定索道排列缠绕后,穿过连续顶推千斤顶。
牵引索的另一端应先期在上转盘灌注时预埋入上转盘混凝土体内,作为牵引索固定端。
⑸转体体系施工流程
浇注下转盘第一步砼→安装滑道支架、下球铰支架→浇注下转盘第二步砼→安装滑道、下球铰→浇注下转盘第三步砼→安装四氟乙烯滑块、上球铰→浇注上球铰内砼→上转盘砼施工→墩柱及上部结构施工。
2.5.
3.9.4转体转动施工
⑴转体设备的工作原理
自动连续转体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连续转体千斤顶、泵站和主控台,其液压原理见图2.5.3.16。
图2.5.3.16 液压原理图
自动连续转体千斤顶的结构图见图2.5.3.17。
1、后顶穿心套
2、油缸
3、后顶活塞
4、后顶密封板
5、后顶锚板
6、后顶夹片
7、行程开关SQ1
8、行程开关SQ2
9、行程开关SQ3 10、前顶穿心套 11、前顶活塞 12、前顶密封板 13、前顶锚板 14、前顶夹片 15、行程开关SQ4 16、钢绞线 17、行程开关SQ5 18、行程开关SQ6 19、前顶回油嘴 20、前顶进油嘴 21、后顶回油嘴 20、后顶进油嘴
图2.5.3.17 自动连续转体千斤顶的结构图
⑵具体操作方法
①设备就位
按照预先定好的方案,将自动连续转体千斤顶、转体泵站、主控台安装在预定位置,把泵站注好油,约600L/台。
把油管及各信号电缆连接好。
②连接系统电源
接好主控台和各泵站的电源,主控台为AC220V,泵站为AC380V。
③各转体泵站的调试
把泵站的压力调整在预定范围内。
④安装行程开关(感应器)组件
⑤主控台的调试
将主控台与泵站之间的电缆连接好,启动各泵站后即可开始调试。
手动调试,看每个感应器的信号是否正常,各千斤顶的逻辑动作是否正常。
各项都正常后自动运行。
在自动运行状态下调整出设计要求的运行速度。
⑥穿索
千斤顶安装就位后,将油路同时接通前退锚顶和后退锚顶,开动泵站,将前工具夹片和后工具夹片顶开,同时保压; 把钢绞线的一端带上引线套,逐一从后顶尾部穿心孔内穿入,此时应注意将前后工具锚板各孔中心找正,再顺次穿过牵引装置上的后、前工具锚板。
注意,使用的钢绞线应尽量左、右旋均布;不能交叉、打绞或扭转;不得拆、碰行程开关组件,以免穿束后难以安装、调试、空载联试等; 将油路卸荷,顶锚板在弹簧作用下回位,把夹片压紧。
检查顶锚板上各钢绞线与锚板孔是否对正,同时保证钢绞线没有交叉和扭转,最后用手动拉紧器或其它设备预紧各钢绞线,使各根钢绞线松紧程度基本一致; 操作各泵站,预紧各千斤顶钢绞线,使各千斤顶钢绞线松紧程度基本一致; 将前、后退锚顶的油嘴拆下,等需松夹片时再装上,以免在转体过程中因活塞的旋转而将油嘴碰坏。
⑦转体过程
调试、穿索及各项准备工作结束后,方可开始转体。
⑧分级调压加载的实现:
由于各千斤顶间的进油腔并联,油压相等,要实现分级加载必须将所有泵站溢流阀限压调成一致。
分级加载步骤:
千斤顶加载到额定压力的30%加载。
千斤顶加载到额定压力的50%加载。
此时若主梁未转动则再按每级5%加载直到主梁被顶动为止。
千斤顶加载到额定压力的55%加载。
千斤顶加载到额定压力的60%加载。
千斤顶加载到额定压力的65%加载。
千斤顶加载到额定压力的70%加载。
若加到额定油压主梁仍未被顶动则应停止转体,全面检查所有的转体设备、滑动机构等,并分析原因,采取应急预案。
⑶千斤顶顶不动时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