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课堂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以食为天

——人文中国第十一讲有感1821张文慧在中国的文化中,有那么一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而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也能发现,在最底层,也就是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即饮食的需求。不知其他国家是否如此,但是在中国,饮食不仅仅是解决温饱的一种生理需求,而是一种能够使人享受、从中获得愉悦之感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中国,“民以食为天”。

为什么将中国的饮食独一份拎出来讲呢?我除了由于我们本为中国人外,中国人对于饮食的态度十分值得一提。有一个纪录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虽说是一部纪录片,但它相较一般的纪录片来说在大众中更加津津乐道一些。为什么呢?那便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拍摄的主题即为生活在中国各个地区的人们对于美食和生活的追求,并叙述中国的美食生态。我们很容易就能从“舌尖上的中国”中看到,不论是生活稍微困难些的农村家庭,还是生活富裕舒适的人家,他们对于食物都是一样地热情、尊重,他们尽自己可能地区将手中所拥有的食材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并一代代流传下去,让后事业能得以品尝美味。这些人能够代表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态度——追求、热爱。另外,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于这部纪录片狂热的反应也能说明问题。人们亲切地称呼这部纪录片为“下饭综艺”,人们原因在自己享受事物的同时让自己的其他感官也受到美食的浸润,这很能体现对美食的追求并不是只存在在一部分人中,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

那么,中国人为何会对于食物如此地上心呢?追溯中国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从人们能够使用工具与火开始。据记载,从燧人氏的出现开始,人们的食物便不再是生取来就食用,一方面是因为生吃并不卫生,容易引发疾病,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食物的口感、食用感受有了一定的追求。在燧人氏时期,中国人(当时不这么叫)的烹饪方法中已经出现了(用现在的话说)烧烤、翻炒、煲等制作食材的方法。这次中方法,放到现如今与西方国家的常用烹饪方式相比较并无落后之处,只是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是无法考据的远古了。后来,历朝历代的历史记载中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的人们对于饮食的重视,时代越是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就越发的绚丽。在这之后的漫漫岁月长河中,中国人在饮食方面不断的追求,并最终形成了现有的炒、爆、炸、烹、溜、煎、贴、烩、扒等无数的烹饪方法,在这些个烹饪方法下便诞生了更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这种追求,我们不能再说它是一种简单的生理需求了,所以,我们称之为一种文化。

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可以谈一谈,中国人具体是如何重视、热爱饮食的。除却上文所提到的中国人对于饮食的高度的关注以及尊重之外。中国人还将饮食与其他的文化相结合。在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饮食”篇中,林语堂这样写道:“……没有一个英国诗人或作家肯屈尊俯就,去写一本有关烹调的书,他们认为这种书不属于文学之列,只配让苏珊姨妈去尝试一下。然而,伟大的戏曲家和诗人李笠翁却并不以为写一本有关蘑菇或者其他荤素食物烹调方法的书,会有损于自己的尊严。另外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学者袁枚写了厚厚的一本书,来论述烹任方法,并写有一篇最为精彩的短文描写他的厨师。他描述他的厨师,就像亨利·詹姆斯描述他的英国大管家一样,这也是一位颇有尊严,在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又很有造诣的人。……”在这一段文字中,林语堂先生将中国的文人与西方的文学家进行了直观的对比,很明显的突出了对于中国人而言,食物是一种可以和文学比肩的存在;而在西方人眼中,食物只是一种果腹的低贱之事。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国人如何重视饮食,这还看不出来吗?本人浅显地认为中国文化中最引以为傲的事物之一便是中国的文学经典,而饮食在这些文学经典中占一席之地,中国人对于饮食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西方人开来也许会嘲笑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太低。殊不知,水平低的是他们。因为,中国的“食”早已是超越了基础的一种文化、是一种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