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请看视频《黄土高坡》
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文明的摇篮
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
考点一文明的摇篮
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如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黄土梁地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③
2.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
A. 多依山挖掘
B. 窑洞门口多向北
C. 多占用良田
D. 造价较高
3.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其原因是( )
A. 土壤肥沃
B. 日照充足
C. 水源丰富
D. 昼夜温差小
4.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表平坦开阔、海拔较高
B. 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C. 自然灾害只有水土流失,而且抵抗灾害的能力较强
D.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春季,多暴雨
【答案】
1.B
2.A
3.B
4.B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1.由图中三幅图可以看出,①是平地面积较小的黄土峁,②是呈长条状的黄土梁,③是较为平坦的黄土塬,故选B。

2.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多是依山而建,洞口都朝南,不用占用良田,造价低廉,窑洞冬暖夏凉,故选A。

3.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其原因是黄土高原降水比山东半岛更少,日照更充足,昼夜温差大,故选B。

4.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地表崎岖不平、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除了水土流失外,还会有旱涝灾害,而且抵抗灾害的能力较弱;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故选B。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例2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及附近地区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山脉①是( )
A. 阴山
B. 昆仑山
C. 太行山
D. 大兴安岭
2.途中山脉②( )
A. 是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B. 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C. 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D. 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3.该地区可能看到( )
A. 窑洞
B. 坎儿井
C. 胡同
D. 吊脚楼
4.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
B. 水土流失严重
C. 人均耕地不足
D. 沙漠面积扩大
【答案】
1.C
2.D
3.A
4.B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1.由图可知,图中山脉①是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故选C。

2.图中山脉②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故选D。

3.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这里可以看到窑洞,该民居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冬暖夏凉,故选A。

4.该地区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该地区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故选B。

考点三水土保持的措施
例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表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
A. 农民修筑梯田造成的
B. 长期水土流失形成的
C. 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造成的
D. 大量取土烧砖建房形成的
2.针对上图地表现状,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④实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本题组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图中地形沟壑纵横,地表破碎,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景观。

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2.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都是缓解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大力发展畜牧业都不能对水土流失起到治理作用。

过关检测
题1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阴影部分是(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2.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B. 蒙古包是这里特有的传统民居
C. 这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 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必须陡坡开荒,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
1.A
2.C
【解析】
1.从图中可知,该地区是我国黄河流域,图中阴影部分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是黄土高原。

2.我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建筑,这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故C正确。

题2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窑",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

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坑院”所处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千沟万壑,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C. 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
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地坑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营造思想,其建筑特点是
①因地制宜,造价低廉②窑洞冬暖夏凉
③窑顶平坦,便于晾晒稻米④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黄土高原是位于我国第二阶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高原,这里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

1.由图可知,“地坑院”是由于这里处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黄土高原,故选B。

2.“地坑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营造思想,其建筑特点是因地制宜,造价低廉;窑洞冬暖夏凉;与屋顶晒稻米和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是无关的,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气候及建筑的有关知识。

题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突出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河曲县至三门峡段的突出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读图M3-10,针对不同的地形,可以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①坡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陡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缓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含沙量大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3)修建挡土坝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等
【解析】(1)由图可知,黄土高原的突出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黄河河曲县至三门峡段的突出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3)关于黄土高原治理的措施中,在坡脚适合修建挡土坝;陡坡适合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缓坡适合修建梯田。

题4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的主体区域位于我国
A. 地势第一级阶梯
B. 地势第三级阶梯
C. 宁夏平原和华北平原
D. 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2.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地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
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如图,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④
D. ④①
【答案】
1.D
2.C
3.A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这里的地表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征。

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是位于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这里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不包括宁夏平原和华北平原,故选D。

2.以上诗句中,与上图区域相符的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指巫山附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指庐山,故选C。

3.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地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说明他先是在北方地区,后来进入南方地区,如图,火车经过的区域是①和②,故选A。

题5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材料二图甲为黄土高原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乙是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图,图丙是窑
洞示意图。

(1)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据图说明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煤矿、铁矿储量大,因此________(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

简要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R和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5))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窑洞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简要说明这种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6)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
B.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C.发展林、牧多种经营
D.修建挡土坝、水库等工程
【答案】(1)特点: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或东南多,西北少)原因:自东南向西北距离海洋越来越远(2)煤炭工业(或钢铁工业)(3)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较少等。

(两条即可)(4)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加剧等。

(两条即可)(5)当地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6)B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相关知识,考查的范围较广,既考查了黄土高原降水的空间分布、矿产资源,也考查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窑洞等相关知识。

(1)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自东南向西北距离海洋越来越远,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该地的工业部门主要是煤炭工业(或钢铁工业),影响该地工业部门分布的因素是原料,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煤矿、铁矿储量大。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植被较少、陡坡多等;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破坏植被等。

(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植被较少,使得黄土高原成为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河流含沙量大,黄河泥沙不断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抬高,容易造成洪水泛滥,长期以来,人们在黄河两岸修筑堤坝,约束洪水,泥沙沉积不断抬高河床,人们就不断地加高堤坝,如此反复,使黄河下游河床高出地面数米,形成了“地上河”。

(5)一般来说,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黄土高原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是为了适应当地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的环境。

(6)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发展林、牧多种经营,修建挡土坝、水库等工程都可以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故选B。

课程小结
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抵秦岭
地形:高原
河流:黄河(黄河流域)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多彩的文化
名胜古迹文化遗存“黄土风情”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