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闽南佛学院本科招生考试佛学试题
佛教考试所有题库及答案
佛教考试所有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2. 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希腊答案:B3.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A. 道B. 法C. 空D. 无答案:C4. 佛教的“四圣谛”包括哪些?A. 生、老、病、死B. 苦、集、灭、道C. 贪、瞋、痴、慢D. 信、解、行、证答案:B5. 佛教的“八正道”是指什么?A.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B. 正知、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C.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D. 正知、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答案:C6. 佛教的“六度”包括哪些?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B.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方便C.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D.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解脱答案:A7. 佛教的“三宝”是指什么?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僧、塔D. 佛、法、塔答案:A8. 佛教的“五戒”包括哪些?A.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贪欲C.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瞋恚D.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愚痴答案:A9. 佛教的“六根”是指什么?A. 眼、耳、鼻、舌、身、意B. 色、声、香、味、触、法C. 眼、耳、鼻、舌、身、法D. 色、声、香、味、触、意答案:A10. 佛教的“六尘”是指什么?A. 色、声、香、味、触、法B. 眼、耳、鼻、舌、身、意C. 眼、耳、鼻、舌、身、法D. 色、声、香、味、触、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佛教的主要经典包括哪些?A. 《金刚经》B. 《心经》C. 《道德经》D. 《法华经》答案:ABD12. 佛教的主要宗派包括哪些?A. 禅宗B. 密宗C. 净土宗D. 道教答案:ABC13. 佛教的主要节日包括哪些?A. 佛诞节B. 佛成道节C. 佛涅槃节D. 春节答案:ABC14. 佛教的主要修行方法包括哪些?A. 禅修B. 念佛C. 持咒D. 瑜伽答案:ABC15. 佛教的主要戒律包括哪些?A. 五戒B. 八戒C. 十戒D. 菩萨戒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
佛教考试试题及答案
佛教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2. 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希腊答案:B3. 佛教的四圣谛包括哪些?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戒、定、慧、解脱D. 身、口、意、业答案:A4. 佛教中的“八正道”是指什么?A. 八种正确的行为准则B. 八种正确的修行方法C. 八种正确的思考方式D. 八种正确的生活方式答案:B5. 佛教中的“六度”是指什么?A. 六种修行的方法B. 六种禅定的境界C. 六种智慧的层次D. 六种解脱的途径答案:A6. 佛教中的“三宝”是指什么?A. 佛、法、僧B. 戒、定、慧C. 身、口、意D. 信、愿、行答案:A7. 佛教中的“五戒”是指什么?A.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C.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赌博D.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烟答案:A8. 佛教中的“四念处”是指什么?A. 身、受、心、法B. 信、愿、行、证C. 戒、定、慧、解脱D. 苦、集、灭、道答案:A9. 佛教中的“无我”是指什么?A. 没有自我意识B. 没有自我存在C. 没有自我价值D. 没有自我实现答案:B10. 佛教中的“涅槃”是指什么?A. 死亡B. 解脱C. 重生D. 轮回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佛教的主要教义包括哪些?()A. 因果报应B. 轮回转世C. 无我D. 神创论答案:ABC12. 佛教的修行方法包括哪些?()A. 禅定B. 念佛C. 持戒D. 祈祷答案:ABC13. 佛教的戒律包括哪些?()A. 五戒B. 八戒C. 十戒D. 菩萨戒答案:ABCD14. 佛教的禅宗有哪些特点?()A.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B.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C. 强调顿悟D. 重视仪式答案:ABC15. 佛教的净土宗有哪些特点?()A. 念佛求生净土B. 强调信愿行C. 提倡持戒修行D. 重视禅定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佛教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
佛教高考试卷及答案
佛教高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立者是谁?A. 释迦牟尼B. 孔子C. 老子D. 耶稣答案:A2. 佛教的发源地是哪里?A. 印度B. 中国C. 埃及D. 希腊答案:A3. 佛教中所说的“四圣谛”是指?A. 生、老、病、死B. 苦、集、灭、道C. 贪、嗔、痴、慢D. 信、解、行、证答案:B4. 佛教中的“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思惟C. 正语D. 正业答案:D5. 佛教中“三宝”指的是?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经、僧D. 佛、塔、僧答案:A6. 佛教中“六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布施B. 持戒C. 忍辱D. 禅定答案:D7. 佛教中的“五戒”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饮酒答案:D8. 佛教中的“六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眼B. 耳C. 鼻D. 舌答案:D9. 佛教中的“六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色B. 声C. 香D. 触答案:D10. 佛教中的“六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眼识B. 耳识C. 鼻识D. 身识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又称为______。
答案:佛陀2. 佛教的教义核心是______。
答案:缘起性空3.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__。
答案:佛性4. 佛教的修行目标是达到______。
答案:涅槃5. 佛教中的“十二因缘”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______。
答案:老死6. 佛教中的“四念处”包括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______。
答案:观法无我7. 佛教中的“五停心观”包括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______、界分别观。
答案:数息观8. 佛教中的“四无量心”包括慈、悲、喜、______。
答案:舍9. 佛教中的“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______。
答案:般若10. 佛教中的“三法印”包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______。
【最新精选】弘法寺佛学院入学试题
弘法寺佛学院入学考试佛学基础样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释迦牟尼觉悟成道的地方是()A 鹿野苑B 蓝毗尼园C 菩提伽耶D 王舍城2.哪位高僧不属于禅宗祖师()A 六祖慧能B 大慧宗杲C 嘉祥吉藏D 马祖道一3.哪部著作属于印度佛典()A 中论B 坛经C 摩诃止观D 万善同归集4.哪位高僧提出“人间佛教”的理念()A 谛闲B 印光C 圆瑛D 太虚5.哪座佛寺不是中国佛寺()A 国清寺B 那烂陀寺C 拉卜楞寺D 南华寺6.哪个国家属于汉传佛教地区()A 日本B 泰国C 缅甸D 斯里兰卡7.哪位佛弟子被称为“智慧第一”()A 阿难B 目连C 舍利弗D 须菩提8.哪部佛经不属于“净土三经”()A 阿弥陀经B 无量寿经C 观无量寿经D 观音经9.“永明求法”的故事发生在()A 汉哀帝B 秦始皇C 汉明帝D 汉桓帝10.纪念佛祖诞生是在()A 农历二月十五B 农历四月初八C 农历七月十五D 腊月初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三法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正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念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六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高考试题及答案
佛教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2. 佛教中“四圣谛”指的是什么?A. 苦、集、灭、道B. 生、老、病、死C. 贪、嗔、痴、慢D. 信、愿、行、证答案:A3. 佛教中的“八正道”包括哪些内容?A.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B. 正信、正愿、正行、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C.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慧D. 正信、正愿、正行、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答案:A二、填空题1. 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______。
答案:苦2. 佛教中“六度”指的是______、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答案:布施3. 佛教的“三宝”是指______、法、僧。
答案:佛三、简答题1. 简述佛教的“因果律”。
答案: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是事物的起因,果是事物的结果,因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2. 佛教中的“涅槃”是什么意思?答案:涅槃是佛教中描述的一种超越生死轮回的最终解脱状态,是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意味着烦恼的终结和精神的彻底自由。
四、论述题1. 论述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答案: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哲学思想,还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的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等教义深入人心,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佛教与道教、儒教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体系。
2009年招教考试试题
2009年招教考试试题2009年招教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昆体良 D.夸美纽斯2.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大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3.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消灭旧式分工B.机器大工业生产 C.手工操作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社会教育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6.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而且要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 D.创造性7.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顺序 C.教学时数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8.下列教学方法中,( )是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来的。
A.合作教学法 B.“掌握学习”法 C.“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9.根据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 )。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案 D.教材10.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而提出来的。
14.目前,我国课程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功能?16.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其内容与途径主要有哪些?1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学记》中提出“不凌节而施’’的教学要求,揭示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1.B 2A 3.C 4.D 5.C 6.B7.A 8.C 9.D 10.A 11.B 12 B13.【参考答案】错。
闽南佛学院本科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语文科说明本学科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个方面,考试以测试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为重点。
对能力要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A、B、C三级,高层次要求一般包含低层次要求。
A级着重测试记忆辨识能力;B级着重测试理解分析能力;C级着重测试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能力。
一、复习考试内容(一)内容要求基础知识1、汉语知识及运用了解一些基本的汉语知识,目的在于运用。
①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根据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②正确书写汉字,能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③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俗语),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含义、褒贬色彩和用法。
④了解句子(单句,复句限二重)的基本结构,把握语意。
⑤辨析并修改常见的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⑥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⑦辩识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理解其表达作用。
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文学文化常识①了解基本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
②了解基本课文中的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化常识阅读1、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章和文学作品。
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②根据关键词语把握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③简要说出文章各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中心意思。
④对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比较抽象的内容作出解释,对含蓄的语句领会其含义。
⑤辨别和筛选文章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
⑥正确理解、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了解其主要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2、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初步鉴赏古代诗歌。
①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②了解基本课文中一些词语的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了解比较典型的词类活用现象,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几种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
不在术语概念上纠缠。
佛教考试所有题库及答案
佛教考试所有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佛教的创始人是()。
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2. 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希腊答案:B3. “八正道”是佛教中提倡的修行方法,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念C. 正行D. 正财答案:D4. 佛教中的“四圣谛”指的是()。
A. 生、老、病、死B. 苦、集、灭、道C. 贪、嗔、痴、慢D. 信、愿、行、证答案:B5. “六度”是佛教中菩萨修行的六种行为,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布施B. 持戒C. 忍辱D. 禅定E. 精进F. 智慧G. 禅修答案:G二、多项选择题6. 佛教的三宝指的是()。
A. 佛B. 法C. 僧D. 寺E. 塔答案:ABC7. 佛教中的“五戒”包括以下哪些?()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妄语E. 不饮酒答案:ABCDE8. 佛教中的“六根”指的是()。
A. 眼B. 耳C. 鼻D. 舌E. 身F. 意答案:ABCDEF9. 佛教中的“六尘”指的是()。
A. 色B. 声C. 香D. 味E. 触F. 法答案:ABCDEF10. 佛教中的“六识”指的是()。
A. 眼识B. 耳识C. 鼻识D. 舌识E. 身识F. 意识答案:ABCDEF三、判断题11.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皆苦,因此提倡出家修行。
()答案:正确12. 佛教中的“涅槃”是指死亡。
()答案:错误13. 佛教认为“因果报应”是不存在的。
()答案:错误14. 佛教中的“禅定”是一种冥想修行方式。
()答案:正确15. 佛教认为“无我”是指没有自我意识。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佛教中的“缘起”概念。
答案:佛教中的“缘起”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多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独立自存的实体。
它强调事物的相互依存性和无常性。
17. 描述佛教中的“中道”。
答案:“中道”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和生活态度,它主张避免极端和偏激,寻求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如避免极端的苦行和放纵。
佛门高考试题及答案
佛门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中所说的“五戒”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饮酒答案:D2.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释迦牟尼C. 老子D. 耶稣答案:B3. “菩提”在佛教中的含义是什么?A. 智慧B. 觉悟C. 慈悲D. 忍耐答案:B4. 佛教中的“四圣谛”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苦谛B. 集谛C. 灭谛D. 道谛答案:D5. 佛教中的“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思惟C. 正语D. 正念答案:D6. 佛教中“六度”中的“布施”指的是什么?A. 持戒B. 忍辱C. 精进D. 给予财物或法答案:D7. 佛教中的“涅槃”是什么意思?A. 重生B. 死亡C. 解脱D. 轮回答案:C8. 佛教的“三宝”指的是什么?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经、僧D. 佛、法、经答案:A9.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是指什么?A. 行为和其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B. 命运的安排C. 随机事件D. 人的主观意愿答案:A10. 佛教中的“禅定”主要是指什么?A. 冥想B. 诵经C. 礼拜D. 讲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佛教中的“五蕴”包括以下哪些?A. 色蕴B. 受蕴C. 想蕴D. 行蕴E. 识蕴答案:ABCDE2. 佛教中的“六根”指的是什么?A. 眼B. 耳C. 鼻D. 舌E. 身F. 意答案:ABCDEF3. 佛教中的“四念处”包括以下哪些?A. 身念处B. 受念处C. 心念处D. 法念处E. 念念处答案:ABCD4. 佛教中的“三界”指的是什么?A. 欲界B. 色界C. 无色界D. 有色界答案:ABC5. 佛教中的“四无量心”包括以下哪些?A. 慈B. 悲C. 喜D. 舍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
(对)2. 佛教主张无神论。
(错)3. 佛教中的“缘起”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
大学佛学概论考试题库
大学佛学概论考试题库大学佛学概论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释迦牟尼C. 老子D. 耶稣2. 佛教的“四圣谛”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苦谛B. 集谛C. 灭谛D. 道谛E. 空谛3. “八正道”是佛教实践的指导原则,其中不包括: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业E. 正念F. 正定G. 正命H. 正精进4. 下列哪部经典不属于佛教经典?A. 《心经》B. 《金刚经》C. 《道德经》D. 《法华经》5. 佛教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A. 财富B. 权力C. 涅槃D. 名声二、填空题6. 佛教的“三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 佛教的“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______。
8. “般若波罗蜜多”是佛教中的一种智慧,其核心是理解______。
9. 佛教的“六度”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______、______。
10.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__,这是佛教慈悲为怀的基础。
三、简答题11. 简述佛教的“八正道”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并解释其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
12. 解释“因果报应”在佛教中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阐述佛教中的“无我”观念,并讨论这一观念对个人修行的影响。
14. 描述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并解释其对人生行为选择的指导意义。
15. 简述佛教的“四念处”修行方法,并解释其如何帮助修行者达到内心的平静。
四、论述题16. 论述佛教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你认为可以如何更好地将佛教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17. 探讨佛教中的“中道”思想,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极端情绪和行为时保持平衡。
18. 分析佛教的“空性”概念,并讨论这一概念如何影响人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
19. 论述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如何相辅相成,以及它们在个人修行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20. 讨论佛教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中的传播与变迁,以及这些变化对佛教教义和实践的影响。
佛教文化考试试题参考以及答案
1.佛教: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也是由佛教徒及其组织、佛教思想文化和佛教仪式制度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
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实践,又是一种社会力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佛教文化:是随着佛教发展而形成的历史积淀,是一种历史积淀的宗教文化现象。
2.四吠陀:①《梨俱吠陀》:含有1017篇长短不一的祭祀圣歌,其中仅十分之一是关於一般世俗的,十分之九皆是宗教的,尤以“礼敬太阳神歌”为最重要,乃为婆罗门僧侣朝夕祷颂的一首。
其内容成立的时代不一,最迟则为西元前一千年顷编集而成,此一《吠陀》乃为考察雅利安人最古状态的唯一资料。
②《莎摩吠陀》:计收圣歌1549首,为婆罗门僧侣於酒祭时所唱者。
③《夜柔吠陀》:此与《莎摩吠陀》大致相同,是教导如何施行祭礼者,所不同的,大部分为《梨俱吠陀》中,尚未出现的独创祭词。
④《阿闼婆吠陀》:内容分二十卷,包括731首圣歌。
此系雅利安人与印度原居民族接触之后,吸收其若干信仰的要素而后集成,故其多属神咒,为控制神鬼之法,仅少数为歌颂上帝之诗,所以多含迷信色彩。
3.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十善:它是以三种身业、四种语业及三种意业所组成的。
又称十善道、十善业道、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
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4.三武一周: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周”。
北魏时佛教都十分兴盛,大批田产及劳动都佛寺管理,国家的财富大批流入佛寺之中。
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长江以北。
他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
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
北周武帝时期僧徒滥杂,寺庙多币,蛊害百姓社会。
北魏末年,佛徒人数有二百万,寺院三万余所,占北魏人口十五份一,佛徒侵占农田,不劳而获,又可逃避租税力役。
中国佛学院出家考试题(答案)
中国佛学院出家考试题(答案)中国佛学院出家考试题您能答对多少?【选择题】③1.内心起瞋恚,要以①因缘观②不净观③慈悲观对治。
①2.人是众因缘和合而生,故名①众生②化生③人生。
③3.人所居住的国土是①西牛货洲②北俱卢洲③南赡部洲。
③4.佛陀在①七叶窟②王舍城③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
③5.佛陀告诉我们人生有①四苦②八苦③以上皆是。
①6.声闻是听闻到①四圣谛②十二因缘③三法印而悟道。
②7.佛陀的侍者①迦叶②阿难③目犍连。
①8.断除三界烦恼的圣人是①阿罗汉②菩萨③神明③9.弥勒菩萨住在①四天王天②忉利天③兜率天。
②10.净土宗的莲池大师是指①慧远②祩宏③憨山。
②11.称为妙吉祥的菩萨是①普贤②文殊师利③观音菩萨。
②12.在家的菩萨戒是受①六重四十八轻戒②十重四十八轻戒③六重二十八轻戒。
③13.菩萨初地是①发光地②离垢地③欢喜地。
②14.僧伽是①涅槃义②和合众③杀贼义。
②15.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经中称①五浊恶世②三浊恶世③十浊恶世。
③16.佛教最短的经是①普门品②弥陀经③心经。
②17.净土三经是指①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②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③18.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经典是①般若经②法句经③四十二章经。
①19.欲行菩萨道,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发菩提心②不放逸③禅定。
②20.第一位到中国的有名译经家是①安世高②鸠摩罗什③圆测。
③21.佛陀开示弟子当精进不放逸,因为人命在①数日间②饭食间③呼吸间。
③22.何谓三藏?①佛、法、僧②戒、定、慧③经、律、论。
②23.天台宗以哪部经为依据?①华严经②法华经③楞严经。
②24.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①目犍连②舍利弗③大迦叶。
①25.八正道中,属于慧学的有①正见、正思惟②正语、正命③正定、正精进。
②26.佛教是属于怎样的宗教①乐观的宗教②实观的宗教③悲观的宗教。
①27.佛陀弟子中,多闻第一的是①阿难②富楼那③阿难陀。
28.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观音菩萨的道场是(②),文殊菩萨的道场是(①),普贤菩萨的道场是(d),地藏菩萨的道场是(c)。
佛学院考试题目科目及答案
佛学院考试题目科目及答案1. 佛教历史题目:请简述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及主要传播途径。
答案: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世纪,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 佛教哲学题目:请解释“缘起性空”的概念。
答案:“缘起性空”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没有自性,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而存在,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3. 佛教经典题目:《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所有有条件产生的事物,如同梦境、幻象、水泡和影子一样,都是无常的,不具有实质的存在。
4. 佛教戒律题目:简述佛教五戒的内容。
答案:佛教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这五条戒律是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5. 佛教实践题目:禅修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禅修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心灵,提升自我觉察力,减少烦恼,最终达到解脱和觉悟。
6. 佛教艺术题目:请列举三种佛教艺术表现形式。
答案:佛教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壁画、雕塑和建筑。
这些艺术形式通常用于表现佛教故事、教义和象征意义。
7. 佛教文化题目:佛教对东亚文化有哪些影响?答案:佛教对东亚文化的影响深远,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建筑、节日习俗等多个方面,促进了东亚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8. 佛教心理学题目:佛教如何理解“无我”?答案:佛教认为“无我”是指个体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实体,一切现象都是由众多因素相互作用而暂时存在的,没有独立自主的自我。
9. 佛教伦理题目:佛教伦理中的“慈悲”如何体现?答案:佛教伦理中的“慈悲”体现在对所有生命的关爱和同情,鼓励信徒以慈悲心对待他人,帮助他人解脱苦难。
10. 佛教与现代社会题目:佛教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答案:佛教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如网络、媒体等,以及与现代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对话,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指导和心灵慰藉。
佛教高考试题及答案
佛教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释迦牟尼C. 老子D. 耶稣答案:B2. 佛教的“四圣谛”中,哪一个是佛教的核心教义?A. 苦谛B. 集谛C. 灭谛D. 道谛答案:A3. 佛教中的“八正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睡眠答案:D4. 佛教中所说的“六度”是指哪六种修行?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B.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C.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慈悲D.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方便答案:A5. 佛教中“五戒”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不杀生B. 不偷盗C. 不邪淫D. 不妄语E. 不饮酒答案:E6. 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A. 佛、法、僧B. 佛、法、塔C. 佛、塔、僧D. 佛、法、经答案:A7. 佛教中的“涅槃”是指什么?A. 重生B. 永生C. 死亡D. 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答案:D8. 佛教中的“禅宗”起源于哪个国家?A. 印度B. 中国C. 日本D. 泰国答案:B9. 佛教中的“菩萨”是什么意思?A. 佛的弟子B. 佛的使者C. 觉悟的众生D. 未来的佛答案:D10.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是指什么?A. 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B.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C.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D. 人和神之间的关系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__,皆能成佛。
答案:佛性2. 佛教中的“三法印”包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______。
答案:涅槃寂静3. 佛教的“五戒”是佛教徒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饮酒4. 佛教中的“六度”是指______、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答案:布施5. 佛教中的“八正道”包括:正见、______、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答案:正思维6. 佛教中的“四念处”是指:观身不净、观受是苦、______、观法无我。
闽南佛学院本科招生考试
闽南佛学院本科招生考试0闽南佛学院2011年本科招生考试佛学考试大纲本学科复习考核的范围包括佛教仪轨、丛林知识、中印佛教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理五部分的内容,考试以佛教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理为重点。
一、考试的主要内容(一)中印佛教史1、佛教在印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创始人概况,四次结集,四次法难,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瑜珈和中观学派的兴起、创史人史略和核心思想。
2、佛教肇始时期。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路线、主要译经师及所译的重要经典。
3、佛教进展时期。
二晋时教界著名的僧人、译经师及所译的重要经典。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社会背景,寺院经济,僧官制度,佛典翻译,义学研究,灭佛事件以及佛教艺术。
4、佛教全盛时期。
隋唐佛教的社会背景,寺院经济,主要译经师,史籍研究,灭佛事件,八大宗派的创立概况、祖师简介和核心教义。
5、佛教保守时期。
五代、宋、辽、金、元时八大宗派的流传状况和中兴祖师,藏经雕刻,史学研究,佛教特色和法难。
6、佛教衰败时期。
明清二代佛教衰败的内外因素,明四大高僧简历、思想和主要著作,各宗派余绪,清一代著名的佛教僧俗人士。
7、西藏佛教的传入时间,前弘期与后弘期的佛教概况,五大教派的重要祖师和著作以及藏传佛教特殊的转世制度。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教理1、佛教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
2、五乘佛法的根本内容。
3、佛教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教义(三)佛教仪轨1、掌握二时课诵的内容,能够背诵五堂功课。
2、了解法器的种类、名称和作用,掌握法器的持拿威仪和打法。
(四)丛林知识1、了解丛林各堂口执事的名称和职责。
二、能力要求对知识的考查由低由高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测试:(一)识记:再认知和再现佛教史实、基础的名相、概念以及某些基本教理。
(二)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佛学知识和教理作出必要的解释,即不仅能识别有关知识,而且能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通过已掌握的知识作出合理的推论,或利用已有知识去扩展相关知识。
(三)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佛法的教理教义分析具体问题,能以正见辨别是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中国佛学院考试卷和答案
中国佛学院考试卷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尼泊尔D. 斯里兰卡答案:B2.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答案:C3.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A. 公元前1世纪B. 公元1世纪C. 公元3世纪D. 公元5世纪答案:B4. 佛教的“三宝”指的是?A. 佛、法、僧B. 佛、法、经C. 佛、法、塔D. 佛、经、僧答案:A5. 佛教的“四圣谛”包括哪些内容?A. 苦、集、灭、道B. 苦、灭、道、空C. 苦、集、灭、空D. 苦、集、道、空答案:A6. “禅宗”是佛教的哪个流派?A. 净土宗B. 密宗C. 禅宗D. 律宗答案:C7. 佛教的“六度”指的是?A.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B.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慈悲C.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D.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空性答案:A8. 佛教的“八正道”包括哪些内容?A.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B.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C.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D.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答案:A9. 佛教的“五戒”包括哪些内容?A.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C.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赌博D.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烟答案:A10. 佛教的“四念处”指的是?A.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B. 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C.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D. 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佛教的主要经典包括哪些?A. 《金刚经》B. 《心经》C. 《道德经》D. 《华严经》E. 《法华经》答案:ABDE12. 佛教的主要节日包括哪些?A. 佛诞节B. 观音诞C. 重阳节D. 盂兰盆节E. 佛成道日答案:ABDE13. 佛教的主要修行方法包括哪些?A. 禅修B. 念佛C. 持咒D. 瑜伽E. 诵经答案:ABE14. 佛教的主要戒律包括哪些?A. 五戒B. 八戒C. 十戒D. 菩萨戒E. 比丘戒答案:ABDE15. 佛教的主要宗派包括哪些?A. 禅宗B. 净土宗C. 密宗D. 律宗E. 天台宗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佛教主张“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佛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佛学院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
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
”这段话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基本态度。
但是古代许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
②存真,切合语境。
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而是民俗。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用方言俗语。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
”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
”古人认为“角”音谷,正是模仿鸡的叫声。
③求异,打破常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
”数物为个,是为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
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异军突起。
④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
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
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
”所谓熔化,就是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
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而是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
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
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⑤其次,布局上要巧作安排。
使用方言俗语也要考虑到不同题材。
常见俗语用于五七言古体则可,若能用之近体,乃见笔力。
唐人于濆《送戍客南归》诗云:“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
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佛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孔子B. 耶稣C. 释迦牟尼D. 穆罕默德答案:C2. “四圣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其中“苦谛”指的是:A. 生命的本质是苦B. 苦的起因C. 苦的终止D. 通向苦的终止之道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八正道”的内容?A. 正见B. 正思维C. 正语D. 正行答案:D4. “涅槃”在佛教中意味着:A. 死亡B. 重生C. 解脱D. 轮回答案:C5. 《心经》是佛教哪一部分的重要经典?A. 阿含经B. 般若经C. 华严经D. 法华经答案:B6. 佛教认为人的痛苦主要来源于:A. 物质缺乏B. 身体疾病C. 无明D. 社会不公答案:C7. “因果报应”是佛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A. 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C.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责任D. 人与神之间的契约答案:A8. 佛教中的“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A. 不饮酒B. 不吸烟C. 不赌博D. 不嫉妒答案:A9. “菩萨”在佛教中指的是:A. 佛的弟子B. 已经觉悟的佛C. 正在修行的佛D. 佛教的神祇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佛教的“三宝”?A. 佛B. 法C. 僧D. 天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佛教的“三法印”包括________、无我、涅槃寂静。
答案:诸行无常1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经》中的名句,其中“色”指的是________。
答案:物质形态13.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是生苦和________。
答案:死苦14. “十二因缘”是佛教解释生命和宇宙的起源的理论,其中“无明”是因缘的起点,而“老死”是因缘的终点,它们之间的链条包括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以及________。
答案:生15. 佛教中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________、智慧。
2009年闽南佛学院本科招生考试佛学试题
密考区: 准考证号: 法名: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2009年闽南佛学院本科招生考试佛 学 科 试 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后各有4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1、佛教史上除了小乘三藏的四次结集外,还有大乘结集,结集的人物是: A 、迦叶、阿难 B 、龙树、马鸣、阿难 C 、弥勒、无著、阿难 D 、文殊、弥勒、阿难2、八宗之中,创立于隋朝的两个宗派是:A 、天台宗、三论宗B 、天台宗、华严宗C 、三论宗、华严宗D 、唯识宗、三论宗3、三藏十二部中,属于经文格式的有三种:A 、无问自说、方等、授记B 、长行、重颂、孤起颂C 、因缘、本事、本生D 、未曾有、譬喻、论议 4、我国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是:A 、《崇宁万寿藏》B 、《龙藏》C 、《开宝藏》D 、《碛砂藏》 5、印度瑜伽行派的兴起时间是:A 、2~3世纪B 、4~5世纪C 、6~7世纪D 、7~8世纪 6、前秦王苻坚派兵攻克襄阳,言:“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
”此中,“一人”,是指:A 、鸠摩罗什B 、僧肇大师C 、道安大师D 、慧远大师、、 7、唯识谓“去后来先作主翁”的识是指:A 、前五识B 、意识C 、末那识D 、阿赖耶识 8、《华严经》在中国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等三种译本,译者分别是: A 、佛驮跋陀罗、实叉难陀、般若 B 、佛驮跋陀罗、实叉难陀、般若多罗 C 、昙摩迦罗、菩提流支、般若多罗 D 、昙摩迦罗、菩提流支、般若 9、最早创立丛林的祖师是:A 、百丈怀海B 、南岳怀让C 、马祖道一D 、青原行思 10、佛教在印度起源并曾衰亡,印度佛进入空白时期的时间是:A 、自十三世纪初到十七世纪末期B 、自十三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期C 、自十三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期D 、自十四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期 11、下列关于马鸣菩萨,说法错误的是:A 、公元100至160年间,中印度舍卫国娑枳多城人。
佛教考试试题及答案
佛教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释迦牟尼D. 耶稣基督答案:C2. 佛教的发源地是哪里?A. 印度B. 中国C. 埃及D. 希腊答案:A3. 佛教的“四圣谛”指的是什么?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戒、定、慧、解D. 闻、思、修、证答案:A4. 佛教的“八正道”包括哪些内容?A.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B. 正信、正愿、正行、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C.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D.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慧答案:A5. 佛教中“五戒”是指哪五项?A.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B.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C.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赌博D.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贪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佛教的“三宝”指的是佛、法、____。
答案:僧2. 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____性。
答案:佛3. 佛教的“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____。
答案:智慧4. 佛教的“十二因缘”中,第一个因缘是____。
答案:无明5. 佛教中,修行者通过禅修达到的最终境界是____。
答案:涅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
答案:佛教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其相应的果报,善行会带来善果,恶行会带来恶果。
因果报应不仅在现世体现,还可能延续到来世。
2. 阐述佛教的“中道”思想。
答案:佛教的“中道”思想主张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
它反对物质享乐和极端苦行,强调在精神和物质之间寻找一个适度的、能够达到内心平静和解脱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考区: 准考证号
: 法名: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09年闽南佛学院本科招生考试
佛 学 科 试 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后各有4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
1、佛教史上除了小乘三藏的四次结集外,还有大乘结集,结集的人物是: A 、迦叶、阿难 B 、龙树、马鸣、阿难 C 、弥勒、无著、阿难 D 、文殊、弥勒、阿难
2、八宗之中,创立于隋朝的两个宗派是:
A 、天台宗、三论宗
B 、天台宗、华严宗
C 、三论宗、华严宗
D 、唯识宗、三论宗
3、三藏十二部中,属于经文格式的有三种:
A 、无问自说、方等、授记
B 、长行、重颂、孤起颂
C 、因缘、本事、本生
D 、未曾有、譬喻、论议 4、我国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是:
A 、《崇宁万寿藏》
B 、《龙藏》
C 、《开宝藏》
D 、《碛砂藏》 5、印度瑜伽行派的兴起时间是:
A 、2~3世纪
B 、4~5世纪
C 、6~7世纪
D 、7~8世纪 6、前秦王苻坚派兵攻克襄阳,言:“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
”此中,“一人”,是指:
A 、鸠摩罗什
B 、僧肇大师
C 、道安大师
D 、慧远大师、、 7、唯识谓“去后来先作主翁”的识是指:
A 、前五识
B 、意识
C 、末那识
D 、阿赖耶识 8、《华严经》在中国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等三种译本,译者分别是: A 、佛驮跋陀罗、实叉难陀、般若 B 、佛驮跋陀罗、实叉难陀、般若多罗 C 、昙摩迦罗、菩提流支、般若多罗 D 、昙摩迦罗、菩提流支、般若 9、最早创立丛林的祖师是:
A 、百丈怀海
B 、南岳怀让
C 、马祖道一
D 、青原行思 10、佛教在印度起源并曾衰亡,印度佛进入空白时期的时间是:
A 、自十三世纪初到十七世纪末期
B 、自十三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期
C 、自十三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期
D 、自十四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期 11、下列关于马鸣菩萨,说法错误的是:
A 、公元100至160年间,中印度舍卫国娑枳多城人。
B 、初习外道,后与胁尊者对论,终被折服而皈依佛门。
C 、撰作有《大庄严经论》、《佛所行赞》、《大乘起信论》等。
D 、辅佐阿育王振兴佛教,弘布大乘。
12、慧远大师结社念佛,是依念佛三昧法念佛而求往生。
当时《观经》尚未传译,所以其思想是基于《 》。
A 、《往生论》
B 、《无量寿经》
C 、《阿弥陀经》
D 、《般舟三昧经》 13、在总结多年翻译佛经的经验之后,建立了“五不翻”原则的译经高僧是:
A 、鸠摩罗什
B 、真谛
C 、玄奘
D 、不空 14、藏传佛教四大教派是指:
A 、宁玛、萨迦、噶举、觉囊
B 、宁玛、萨玛、噶举、格鲁
C 、宁玛、萨玛、噶举、觉囊
D 、宁玛、萨迦、噶举、格鲁 15、下列属于华严宗的高僧有:
A 、智俨、宗密
B 、僧朗、僧诠
C 、慧沼、智周
D 、湛然、知礼 16、部派佛教时期,从上座部最先分出来的部派是:
A 、化地、说一切有部
B 、雪山部、说一切有部
C 、雪山部、犊子
D 、犊子、化地 17、下列不属于天台宗的基本教理是:
A 、三时五教
B 、无情有性
C 、圆顿止观
D 、一念三千
18、释迦牟尼佛示现人间,有八种相,名八相成道,分别是:从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 、 、 、 。
A 、成道、降魔、转法轮、入涅槃
B 、成道、转法轮、降魔、入涅槃
C 、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D 、苦行、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19、下列不属于五味禅的是:
A 、外道禅
B 、凡夫禅
C 、祖师禅
D 、最上乘禅 20、中国明朝历史上有“黑衣宰相”之称是:
A 、刘秉忠
B 、姚广孝
C 、慧琳
D 、太原雪斋
密
考区: 准考证
号: 法名: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4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两个以上是符合题意
2分,共10分。
、下列执事中,属于西序的有: A 、首座;B 、书记;C 、监院;D 、典座
22、下列关于律宗,表述正确的是:
A 、律宗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律师。
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
又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之称。
B 、中国汉地翻译戒律和实行受戒,始于三国魏嘉平(249~254)年间中印度昙柯迦罗来洛阳译出《僧祇戒心》,又请印度僧立羯磨法受戒。
C 、《梵网经菩萨戒》一卷说明菩萨修道之阶位及应受持之十重四十八轻之戒相。
D 、《沙弥律仪》指出沙弥所受的十条戒律和二十四威仪。
23、中国僧官制度代有变革,其任务主要是:
A 、编制僧尼户籍,制定寺院建制、僧尼定额,发放度牒。
B 、任命下属僧官以及寺庙住持。
C 、主持重要的建寺、塑像与译经活动。
D 、管理僧尼日常生活及处理违犯戒规事件。
24、关于大雄宝殿两侧的十八罗汉塑像由来,说法正确的有:
A 、十八位罗汉系十六罗汉演变而来。
B 、十八罗汉传说的兴起,并没有出自经典的根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
C 、十六大阿罗汉,是受佛咐嘱,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
D 、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顾恺之所绘,宋苏轼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
25、下列对八不中道的内容阐述正确的是:
A 、出自《中论》卷首。
B 、生、灭、常、断是空间的计执,一、异、来、出是时间的计执。
C 、用“不”字来否定,令诸众生离此八偏,以悟入空有不二的中道。
D 、八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90分)
三、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26、“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经常是佛经中出现,其意思是: 。
27、鉴真六次东渡成功后,最先抵达的寺院是 。
28、杨岐派、黄龙派是从五家中的 宗分流出来的。
29、中观派由罗睺罗跋陀罗传至佛护和清辨时,因对中观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分为自续派和 。
30、东汉时期的佛教义学著作除了 的《沙弥十慧章句》之外,还有牟子的《理惑论》。
31、《佛遗教三经》是指《佛遗教经》、《 》、《八大人觉经》。
32、弘一大师俗名 ,1918年剃度於杭州 寺,精研律宗。
33、西藏在未传入佛教之前,原本盛行 。
七世纪中叶,吐蕃王国赞普 以拉萨为中心,建立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佛教乃渐兴起。
34、三论宗在中国的二祖是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 》 35、“和尚”一词音译作乌波陀耶,意译为 ,世俗用以通指出家的男众。
36、四大天王每月 日检视人之善恶行业。
韦驮天将是 天王部下的八大将军之一。
37、中国佛教史上,以禅悟著称并编撰《御选语录》的皇帝是 。
38、《阿弥陀经》列出的大阿罗汉以舍利弗为首,共有 位。
39、开元三大士是唐玄宗时东来的印度密宗三大师。
其中, 被唐玄宗礼为国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是 之意。
分,共10分)
41、早课《楞严咒》末段(自“摩诃跋阇卢瑟尼钐”至“虎吽都卢甕泮,莎婆诃。
”)
42、晚课《大忏悔文》(自“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至“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
密
考区: 准考证
号: 法名: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5分,共20分)
43、八关斋戒
44、三无性
45、化法四教
46、教外别传
28分)
47、为什么说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6分)
48、如何是转八识成四智?(6分)
密
考区: 准考证
号: 法名: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49、“野狐禅”一公案由来如何?它对修行有何警示性意义? (8分)
50、何谓法界缘起?它与如来藏缘起有何区别?(8分)
12分)
51、阐述梁武帝对佛教的贡献。
52、阐述武则天对佛教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