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基础代谢
1、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
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 室温保持在20~25℃; 体温正常、精神安定。 3、 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BMR比一般安静时的代谢率要低些,但并不是最低的, 因为熟睡时的代谢率更低(比安静时低8%~10%,但做 梦时可增高)。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代谢的过程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基础代谢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
-- 耗能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 放能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能量的释放、 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能量代谢的过程
(一) 能量的来源
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 1、糖:机体的主要能源,提供大约70%的能量。
1mol 葡萄糖
有氧氧化
CO2+H2O+ E 38mol ATP
无氧酵解
乳酸+E 2mol ATP
糖酵解在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极为重要,这是人体的能
源物质惟一不需氧的供能途径。
2、脂肪:贮存和供给能量,提供大约30%的能量。
脂肪
磷酸化和脱氢
甘油
有氧氧化
葡萄糖 脂肪酸活化和β-氧化乙酰辅酶A
氧化
●摄取过多的糖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这可能是导致 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散热的四种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1、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是指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 的一种散热形式。
影响因素: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 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2、传导散热 传导散热: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
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影响因素:与之接触的物体的导热性。
临床上可利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病人降温。 3、对流散热 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散发热量的一种方
4、体表面积的测定: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 +0.0128×体重(kg)-0.1529; 体表面积还可从右图直接求出。
BMR率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 而有生理变动。男子的BMR值 平均比女子的高;儿童比成人高; 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了解一下吧!
5、BMR正常值:±10%~±15% 6、BMR的临床意义: 1)BMR与我国人正常的BMR平均值比较:
3、蛋白质:主要用于重新合成细胞成分或酶、激素等 生物活性物质。 次要功能是提供能、贮存、利用示意图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机体耗氧量∝肌肉活动的强度
(二)精神活动
1、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 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2、人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 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 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 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1. 昼夜变化 体温在一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波动:
清晨2~6时体温最低, 午后1~6时最高。 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节律。 通常认为生物节律现象是由体内存在着的生物钟来控制 的。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昼夜节律的控制中心 。
2.性别的影响 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的高0.3℃,而且其体温随 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 排卵前日最低,排卵日升高0.3~0.6℃。
二、产热与散热
恒温动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因为 在体温调节机构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 能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过程 1.主要的产热器官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安静—内脏(尤其是肝脏 ) 运动—骨骼肌
(二)散热过程 主要散热部位:皮肤(85%)呼吸道(15%) 尿、粪等排泄物(1.5%)
每天测定基础体温,有 助于了解有无排卵和排 卵日期。排卵后体温升 高,可能是孕激素作用 的结果。
3.年龄的影响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也偏低。
4.其它 肌肉活动时,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发生影 响。 许多麻醉药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其传人途径的活 动,特别是此类药物能扩张皮肤血管,增加体热散失, 导致体温下降。
(四)环境温度
1、人(裸体或只着薄衣)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在20~30℃的情况下最为稳定,主要是因为肌肉保持松弛。 2、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增加。环境温度低时,代 谢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战以及肌肉 紧张度的增强。 3、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代谢率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体内 化学过程的反应速度加快,还有发汗功能旺盛以及呼吸、循 环功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
相差在10-15%之间,不属病态; 相差之数超过20%时,才可能是病理变化。 体温每升高1℃,BMR将升高13%左右。 2)BMR的测量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可比正常值低20-40%;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BMR可比正常值高出25-80%。
第二节 体 温
一、概念与正常值 二、体温的生理变化 三、产热与散热 四、体温调节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概念:这种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
2、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为30%; 糖和脂肪的特殊动力效应分别为6%和4%; 混合性食物为10%。
注意:在为病人配餐时,应考虑到这部分能量消耗,给予相
应的能量补充;而对于久病初愈者则应慎重补充蛋白食物, 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一、概念和正常值
体温: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即体核温度
正常值: 直肠温度:36.9 ℃ -37.9℃
(插入直肠6cm以上) 口腔温度:36.7 ℃ -37.7 ℃
(不能配合的病人,不适宜用) 腋窝温度:36.0 ℃ -37.4 ℃ (形成人工体腔;至少10min)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而 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