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 课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合集下载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学习 教程 教材 多媒体课件【友情 分享】GOOD GOOD STUDAY, DAY DAY UP↗↗
16
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定比定律。 间接测热法的测算步骤: (1)测定单位时间内消耗的O2 量和CO2 产量。
学习 教程 教材 多媒体课件【友情 分享】GOOD GOOD STUDAY, DAY DAY UP↗↗
学习 教程 教材 多媒体课件【友情 分享】GOOD GOOD STUDAY, DAY DAY UP↗↗ 4
3、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 被氧化利用,在特殊情况下 (如病理性长期饥饿等)也参 与供能。 #氨基酸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成分、组织的 自我更新、合成酶及激素等生物活性物 质,供能是次要功能。
生物热价:食物在体内通过生物氧化产生的热量
蛋白质的物理热价不等于生物热价 学习 教程 教材 多媒体课件【友情
分享】GOOD GOOD STUDAY, DAY DAY UP↗↗ 13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 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 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学习 教程 教材 多媒体课件【友情 分享】GOOD GOOD STUDAY, DAY DAY UP↗↗
1
一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学习 教程 教材 多媒体课件【友情 分享】GOOD GOOD STUDAY, DAY DAY UP↗↗ 12
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或卡 价(calorie value)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体温调节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体温调节PPT课件
环境温度:20~30℃ 稳定 肌肉松驰; <20℃ 代谢↑ 寒战,肌肉紧张度↑ <10℃ 代谢↑↑ 寒战,肌肉紧张度↑ >30℃ 代谢↑ 体内化学反应速度↑,
发汗、呼吸、循环机能↑
体温调节 机体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
可以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过程,
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不因外
一、体 温
界气温变化或机体活动情况的 改变而发生显著的变动。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释放
代谢率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到7-8h),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产热量比进食前 有所增加,食物这种使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作用, 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蛋白质: 25-30% 糖和脂肪:4-6%
4、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均可使能量代谢升高
能源物质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
3、蛋白质:很少 组织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更新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概念
1.食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单位: kJ或kcal
糖 4.1kcal/g 17.15kJ/g 蛋白质 4.3kcal/g 17.99kJ/g 脂肪 9.0kacl/g 39.75kJ/g
2、间接测热法
①测定CO2产生量和耗O2量 ②测定尿氮排出量,得出蛋白质产热量 ③计算出NPRQ ④查出非蛋白食物氧热价 ⑤计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⑥能量代谢计算
间接测热法中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测定方法
(1)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 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量和CO2产生
量 (2)闭合式测定法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Energy metabolish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王丽英
学习目标
1.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 2.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 3.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4.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 5.解释名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 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
下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基础代谢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四)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指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
的感受有一定的兴奋阈值,正常人一般为37.00 C左右。这个温度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即调 节体温于恒定水平的规定数值。
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水平时,机体通过产热和
散热活动的改变而促使体温恢复到调定点水平。
若调定点改变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在
(相对值)
正常平均值
实测值同正常平均值比较, 相差在±10% - ± 15%之内都属正常。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体表面积测算图 使用时将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两点连成直线,直线与体表 面积尺度交点的数值,即为受试者的体表面积值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体温
一、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概念: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动态平衡。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体温调节 自动控制示意图
章目录
上一页
药使体温降低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女性一个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的器官 安静时 内脏
运动时 骨骼肌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课件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间接测热法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①测定总耗O2量和总CO2产生量;
②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计算蛋白质的分解量;
③计算出蛋白质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④计算出糖和脂肪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⑤计算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找氧热价,算出 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⑥总热量=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谢的影响最大。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扫地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持重机枪跃进
2.73 3.40 8.30 9.89 11.37 17.05 24.22 24.98 42.39
───────────────
体 表 面 积 测 算 用 图
2.BMR正常范围:±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第二节
(一)体温及其正常值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重要供能物质
脂肪(fat) 重要的供能物质及主要的贮能物质 供能是其次要功能
● 蛋白质(protein)
(二)机体能量的去路 1.约50%直接转变成热能。
2.另50%的能量是自由能,载体是ATP。
三、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一)测定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能量代谢率 ( energy metabolism rate)。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 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
在 大脑皮层 。
人体的体温调节
25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
冷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散热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肾上腺
肾上腺素增加 产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增加 热
TRH垂体 人体的体温调节 TSH 甲状腺
18
体温调节
炎热 刺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散热
肌肉、肝脏产热减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 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 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 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人体的体温调节
9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人体的体温调节
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 过1℃
人体的体温调节
3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平衡
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是在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激素。 (2)神经调节:
寒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NE、E↑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热量↑
(二)散热过程
1.散热部位:皮肤 2.散热方式: (1)辐射散热:以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
界的散热形式。 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有效辐射
面积。
⑵传导散热: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 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⑶对流散热: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散热方式。

⑷蒸发散热:通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 种形式。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 不感蒸发:低温环境中皮肤、呼吸道的水分渗出 而蒸发。
➢ 发汗,又称可感蒸发,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
3.散热活动的调节:
⑴皮肤循环的调节:
交感N 皮肤血管的口径
(二)有关概念
1.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
释放的能量,单位为J。
生物热价(体内氧化) 物理热价(体外燃烧)
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2所产生 的能量。反映耗O2量与热量间的关系 。
3.呼吸商(RQ):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供能的
过程中,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糖(70%) 脂(30%) H2O + CO2 + 能量 ( E )
维持体温
50%为热能 50%储存于ATP
神经冲动、腺体分泌等
肌肉收缩
外功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食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外功
测定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通常是测定机体 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如果排除机体所 做的外功,则只需要测定单位时间机体产生 的热量,即可得到机体的能量代谢。
⑵分布 冷敏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 热敏神经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PO/AH在体温调节整合中枢中有重要地位。
(三)调定点学说 1.调定点:指恒温动物体温的规定阈值,存在于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2.体温调节过程
调定点
PO\AH
整体耗O2总量-分解蛋白耗O2量
(三)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量法: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
散的总热量。
2.间接测热法
(1)定比定律:
反应物的量与产物之间是一定的比例关系
C6H12O6+6O2
6CO2+6H2O+△H
(2)计算步骤
➢ 测定CO2产生量、耗O2量和尿氮量; 1g尿氮(NP)需氧化蛋白6.25g
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 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20~25℃,体温正 常.
(二)基础代谢率(BMR)
1.定义: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以单位体表面积来衡量BMR。
2.BMR正常值:±10%~±15%
>±20%可能是病理状态。
第二节 体温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 1.表层体温:皮肤温度。 2.深部体温:相对稳定。 3.体温: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⑵发汗的调节:
其血流量
交感胆碱能N f(主要) 汗腺
肾上腺素N f
中枢:下丘脑
三、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于全身皮肤和内脏黏膜上。 又可分为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
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定义:由于摄入食物引起人体产生“额外”的能 量消耗作用。 2、机制:可能与营养物质在肝脏的代谢反应有关。
(四)精神活动 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如激动、愤怒、恐惧、焦虑等,能
量代谢可以显著增高。
四、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
意义:根据呼吸商的数值来推测机体利用能量的主 要来源。呼吸商接近于1,则在该段时间内利用的能量 主要来自糖的氧化。如果呼吸商接近于0.7,表明机体 主要依靠脂肪代谢供能。
4、非蛋白呼吸商(NPRQ):
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CO2产生量 与耗O2量的比值。
整体产生CO2总量-分解蛋白产生CO2量 NPRQ=─────────────────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学习目标 1.掌握: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 的生理意义、正常值;影响能量代谢的主 要因素;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2.熟悉:机体体温的正常变动和测定方法。 3.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合成和分解代谢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
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 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体温调节 中枢
产热(肝脏、骨骼肌) 散热(皮肤血管汗腺)
深部温度
外周中枢感受器
四、体温异常
发热:调定点上移,体温才升高到发热水平,产热↑。 中暑:体温升高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失调。 人工低温:用人工冷却的方法或应用某些药物使病人体
温降低的方法。
思考题
1.哪些因素能影响能量代谢?测定基础代谢率 时应注意什么?
(二)体温的生理性变动
1.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 时最高。
2.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 高0.3℃,而且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 化。
3.年龄差异:儿童的体温比成年人高;老年人 的体温偏低;新生儿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4.肌肉活动和精神活动:肌肉活动和精神活动 增强时,体温上升。
尿氮量→蛋白质的量→蛋白质耗O2量、 CO2产生量和产热量→NPRQ→查表得氧 热价→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 能量代谢计算: 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估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二)环境温度
20~30℃:稳定,肌肉松弛。 ≤20℃:代谢率增加。 ≥30℃:代谢率增加。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过程
1.主要产热器官 :肝脏、骨骼。
2.产热形式 ⑴寒战产热: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
高。战栗前肌紧张。 ⑵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褐色脂肪组织(BFR)的
产热量最大。
3.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