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技术标0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2、编制原则
3、编制内容
二、项目概况
1、工程概况
2、基坑周边环境
3、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4、基坑支护设计
三、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1、组建项目经理部
2、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四、施工准备
1、施工总平面布置
2、施工总平面场地管理
3、现场施工准备
4、技术准备
5、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6、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7、劳动力计划安排
五、施工顺序安排
六、土方开挖施工时与土方施工队相互配合措施
七、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和确保资料技术措施
2、支护桩施工方案
3、格构柱施工方案
4、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案
5、冠梁、支撑梁施工方案
6、土钉挂网喷砼施工方案
7、降水井施工及基坑降水、排水措施
八、工程质量管理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2、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九、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2、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十、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2、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管理及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文明施工专项措施费用的落实与使用
2、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4、环境保护措施
十二、基坑监测
1、监测项目
2、监测要求
3、监测原则
十三、应急抢险措施
1、组织保证措施
2、物质保证措施
3、技术方案措施
一、编制说明
首先,我公司诚恳的表示:我公司高度重视本工程的建设,完全响应招标文件提出的全部条款。

若有幸中标,我们将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其确定的原则进行深化,以确保优质、高效、安全、如期完成业主交付的施工任务。

1、编制依据
1.1、深基坑支护工程招标文件
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1.3、《基坑支护设计文件》
1.4、《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
1.5、《建筑基坑工程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6、《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1.7、《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T 11263-2005))
1.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03)
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定》(GB50330-2002)
1.12、《建筑与市政降水技术规定》(GGJ/T111-98)
1.1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定》(DB42/242-2003)
1.14、《武汉市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施行)》(WBJ-1-2001)
1.15、《工程测量规范》(GB42/242-93)
1.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17、《武汉市基坑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1.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1.19、《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2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22、《建筑地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1.2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1.2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1.2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88)、
1.2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7、《武汉市建筑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1.28、我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
1.29、我公司踏勘现场所了解的情况、
1.30、我公司长期的建筑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2.1、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
2.2、满足与业主、监理、设计及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
2.3、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积极创造施工条件,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2.4、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3、编制内容
我公司在认真分析研究了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地勘报告,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的前提下,结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分别对施工组织、劳动力计划、施工技术方案、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总进度、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土方开挖配合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项目概况
1、工程概况
其中主楼:地下3层,地上56层,为超限高层建筑,建筑面积90000m2;
裙楼:地下2层,地上3层,建筑面积6000m2;
地下室:地下2层,建筑面积30000m2。

建筑物的主要概况见下表。

2、基坑周边环境
--------
3、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业主提供的湖北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勘察的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简述如下:
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图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
3.1.1、(1)层杂填土(Qml):颜色较杂,主要由粘性土夹混凝土块、砖渣、碎石等建筑垃圾组成,硬杂质含量一般15-60%,粒径3-20cm,个别超过50cm,局部为混凝土板,属新填土,呈湿的松散状态。

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2.10米,最厚处为9.60米。

3.1.2、(2)层淤泥质粘土:灰褐色,含少量云母碎片和白色螺壳,稍有臭味,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有轻微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呈饱水的流塑状态,场地绝大部分地段分布。

3.1.3、(3-1)粘土(Q4al):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和白色高岭土条纹,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呈湿的可塑状态,全场地分布。

3.1.4、(3-2)粉质粘土(Q4al):灰褐色、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呈湿的软-可塑状态,全场地分布。

3.1.5、(4-1)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褐色,含少量云母碎片和白色螺壳,稍有臭味,局部夹有薄层粉土,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有轻微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呈饱水的软-流塑状态,场地绝大部分地段分布。

3.1.5、(4-2)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Q4al):灰褐色,含少量云母碎片和白色螺壳,粉质粘土呈饱和软-可塑状态,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有轻微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

粉土呈饱和的稍密~中密状态,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粉质粘土与粉土呈互层状分布,夹有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砂,场地绝大部分地段分布。

3.1.6、(5-1)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和白色高岭土条纹,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呈湿的硬塑状态,仅场地南部分布。

3.1.7、(5-2)粉质粘土(Q3al):灰褐色,含少量云母碎片,夹薄层粉土,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呈湿的可塑状态,仅分布于场地南部。

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下水分为两层。

上层位于填土层及粘性土层中所夹粉土中的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生产、生活排放水渗透补给。

其水量一般可疏干,稳定水位埋深为0.6-4.0米;相应标高为19.36-23.93米。

下层为赋
存于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中的承压水,与汉江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其水位变化受汉江水位变化影响,呈互补关系;上下层地下水之间由于被粘性土阻隔而无水力联系。

根据现场勘察过程中进行了的抽水试验,测得拟建场地承压水头标高约为21.75米,承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0.91米/天,影响半径为85.3米。

根据水分析报告:地下水对砼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4、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基坑支护结构主要采用双排桩、单排桩+被动区加固+一层混凝土支撑(一道支撑)的组合支护形式。

三层地下室区域采用双排直径1200mm钻孔桩,双排桩之间采用3排直径700的高压旋喷桩加固;二层地下室区域采用直径1100-1200mm单排钻孔桩加单排直径700的高压旋喷桩做止水帷幕。

设置一层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坑内被动区设置旋喷桩帷幕加固。

4.1、基坑支护桩设计
三层地下室区域采用双排直径1100mm及1200mm钻孔桩;二层地下室区域采用直径1100-1200mm单排钻孔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相关参数如下: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孔底沉渣:≤100㎜;
支护桩桩孔垂直度:≤1%;
充盈系数不小于1.0,
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

钻孔灌注桩设计相关参数如下。

4.2、立柱及立柱桩设计
设置136根立柱,立柱下段22m采用灌注桩,砼柱顶标高为底板底标高。

立柱上段为钢桁架,采用4L180×18与460×300×14肋板焊接成支架,角钢下端插入灌注桩4m,立柱垂直度偏差≤1/100,中心偏差≤50mm。

立柱桩采用桩径为1000米的钻孔桩,施工要求同支护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4.3、旋喷桩帷幕
在基坑支护桩间侧壁采用高压旋喷桩作隔水帷幕,双排桩间土体采用700mm的高压旋喷加固。

旋喷桩采用的桩径为700mm。

旋喷桩灌浆工艺参数及施工要求如下:
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
高压水:压力35~36MPa;
压缩空气:压力≥0.7MPa,流量60m3/h;
水泥浆:压力≥25MPa,流量≥30L/min;
水灰比0.8-1.0;
浆液比重:送浆>1.65g/cm3,回浆>1.25g/cm3;
提速:8~10cm/min;
摆速:4~6r/min。

4.4、冠梁与围檩设计
支护桩顶设置冠梁,增加桩排的整体刚度。

冠梁截面分为4种形式。

支护桩顶伸入冠梁内100mm,主筋伸入梁内500-950mm。

冠梁沿基坑周边形成封闭结构。

梁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主筋采取HRB热扎螺纹钢筋,钢筋焊接要求同支护桩,钢筋保护层厚度35mm。

其他未尽事宜详见设计图纸。

4.5、土钉挂网喷砼
各剖面上部2.7m采取1:1坡率放坡,坡顶、坡面以及平台采用土钉挂网喷砼进行处理。

采用50目钢板网,坡面采用土钉Φ16L1000@1000锚固,喷射细石砼强度等级为C20,硬化厚度为8cm。

各个支护桩之间支护,挂网网筋φ6@200×200mm,并喷砼C20,厚度为6cm,具体如下。

4.6、地面硬化与排水沟设计
为防止地表水从坡顶渗入边坡,需要对坡顶以外3.5m范围内的地面进
行硬化;坡顶以外1m范围内的地面采用土钉挂网喷砼进行硬化处理;坡顶排水沟沿硬化带布设,排水沟内净空为400mm×300mm,混凝土浇筑,按3%坡率流入集水井中,统一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坡底排水沟沿坑底坡脚设置,且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前形成。

基坑开挖后应在基底做盲沟排水,主要为疏排坑内积水、保护基底土层。

排水沟截面尺寸400×300mm,混凝土浇筑,并布置一定数量的集水井,以抽排坑内之水,集水井应设在基坑拐角处(长边可在中间增加集水井),集水井规格1000mm×800mm×800mm。

4.7、降水设计
工程设计有18口降水井,3口观测井。

深井降水管井设计深度32m左右(中深井),成井直径700mm,井出水量为30 m3/h。

井管采用φ274钢管和缠丝包网填砾过滤器,填砾规格2~3mm。

井管底部为沉淀管,长度1.0m,其上为长度L=13m的滤水管,再上为井管达井口。

深井潜水电泵采用总扬程不低于45m,额定流量为30m3/h,泵体最大外径不大于250mm的类型。

抽出的地下水含砂量应满足长期运行≯1/10万的设计要求。

4.8、检测项目建议
基坑施工期间,每天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目测,目测中使用一般的度量器具对裂缝、塌陷、渗漏等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测定,作出详细记录。

并与监测单位核对数据,配合完成本工程的检测工作。

监测项目见下表:
三、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1、组建项目经理部
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委派管理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项目主要负责人,抽调优秀工程管理和专业技术过硬人员组建项目部。

1.1、项目部设五部,安全部、工程部、技术部、供应部和计财部。

各部门责任明确,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如下:
项目管理结构图
1.2、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生产调度、技术主管、安全主管、质量主管、材料主管、机械主管和后勤主管等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在公司质量方针指导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分工负责,代表公司全权负责该工程的实施工作,圆满实现对业主的承诺。

1.3、项目作业层人员配备:施工人员均挑选劳动技能熟练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正式工和合同工,按工种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拔尖、思想素质好的职工带班。

2、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四、施工准备
1、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的布置是保证工程施工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其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造价,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经过对施工现场及施工平面图的细致研究,我们对该场地平面布置的原则如下:
1.1 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可在施工现场就
近租赁或利用民房或旧房作库房及生活、办公用房。

全部临时设施的平面位置和占地范围不超过业主提供的红线征地范围。

1.2 临时设施除满足施工需要外,还要符合环保、安全及卫生要求。

考虑好环境保护规划。

1.3 水、电、路、临时建筑等综合考虑,尽量避免重复设置。

1.4 不妨碍施工测量放线,保障施工道路的运输畅通。

1.5 依据实际地形布置场地、修筑施工便道。

1.6 靠近施工现场,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距离,方便职工上下班。

1.7 尽量集中,便于管理,布置具体,分区明确,减少交叉,便于文明施工。

各专业施工队之间作业相互不产生干扰。

1.8 在生产加工区设钢筋加工棚、水泥库房等。

同时在项目部所在地设置机械设备存放场地及维修组、材料备件仓库及办公室、会议室、保卫值班室及厕所等临时设施。

2、施工场地总平面管理
总平面管理由项目经理部负责,根据进度假话安排及施工内容实行动态管理。

出入口处悬挂招牌、出入制度说明牌、安全警示牌等,教育职工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纪律。

凡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所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场地、物品勤维护打扫,保持现场环境干净整齐、无垃圾、无污染。

3、现场施工准备
3.1、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做好“三通一平”,搭好临时设施,规划材料堆场、器材堆场,主要机械设备进场就位。

3.2、选好施工出入口,修建洗车槽和场内施工道路,做好现场排水沟网,保持场内道路畅通。

3.3、场地基本平整,清除浮土及地下障碍物,保证施工机械能正常运行。

3.4、接通现场水电:从业主指定电源点引入施工现场,装表计量使用。

现场供水主管采用50PPR塑料管,绕现场周边布置,装表计量使用。

4、技术准备
4.1、方案报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关键工序设计,并报批。

4.2、图纸会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自审,会同业主、设计、监理共同参加的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了解工程重点和难点。

4.3、技术交底:技术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确保设计意图在技术上能得到具体落实。

4.4、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红线)点、水准点进行平面轴线及高程复核,重要控制点要做成相对永久性的标记。

5、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根据工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工程用料计划,组织定货、加工和进场,并提前进行必要的检验。

主要材料计划具体如下:
主要物资计划表
6、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计划投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7、劳动力安排计划
根据施工需要,选派素质高、作风顽强的作业队伍进场施工,各阶段劳动力使用情况如下表:
劳动力计划表(单位:人)
五、施工顺序安排
根据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文件,结合本工程特点及业主的要求,其基坑支护的施工顺序确定为:
第一步:基坑开挖前施工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为支护桩(钻孔灌注桩)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

第二步:现场整体开挖土方,开挖至冠梁底。

边开挖边进行挂网喷锚支护施工排水沟施工。

第三步:完成环梁和内支撑砼施工(由南北两侧向中间进行施工),同时在整个场地进行降水井施工。

第四步:支撑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进行第二层土的开挖,采用分层开
挖的方式,开挖到裙楼和地下室的底标高。

第五步:进行坑中坑冠梁施工。

第六步:等坑中坑中冠梁的砼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土方接力开挖至主楼底板垫层底,地梁、承台。

第六步:进行底板垫层和底板结构施工;
第八步:按设计要求进行换撑。

第九步:待换撑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除支撑梁结构;
第十步:进行地下室侧板、顶板施工;
第十一步:基坑回填。

六、土方开挖施工时与土方施工队伍相互配合措施
1、与土方队伍的配合是土方开挖任务能否顺利进行、支护结构是否能得到妥善保护的关键。

土方开挖队伍不配合施工、不遵守设计所要求的分层开挖深度和开挖顺序,随意超挖蛮干往往是造成基坑事故的重要原因。

本次施工一定与土方单位协调好相互关系,绝对禁止超挖和野蛮施工。

2、为保证土方不超挖和欠挖,在土方开挖接近基坑设计底标高时,需委派测量人员协同上部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跟踪测量控制标高和边界。

保证土方开挖的准确。

3、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与土方单位密切配合,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工作。

土方开挖前先在场地内开挖若干集水坑,让杂填土中上层滞水在坑内汇集后用水泵抽排到基坑外。

4、土方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方式,施工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支护桩、工程桩)、测量标志和监测标志。

5、土方单位对开挖的土方要立即运走,不堆放在基坑边。

坑底预留一定厚度余土采用人工清理,防止对支护桩桩基的扰动及破坏。

已挖好的基坑应及时修边清底,满封垫层保护基底。

6、土方开挖必须在支护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7、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坚持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信息的反馈资料,及时调整施工措施。

若出现紧急情况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采取回填反压、坡顶卸载等方法,阻断事态发展,再进行加固处理,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开挖。

七、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1、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和确保资料技术措施
1.1、工程对测量的要求:
本工程场地较大,对测量有如下要求:
1.1.1、测量仪器必须精良,物镜放大倍率和成像清晰度均要满足本工程要求;
1.1.2、根据建筑物轴线情况,沿场地周边建立平面主控制网,然后根据各区域轴线情况建立二线控制网;
1.1.3、测量人员必须专业,测量配合人员必须熟练。

1.2、施工前的准备
1.2.1、仪器的检校:
(1)水准仪应对其i角误差,交叉误差进行校正,使其i<10秒,精密水准仪i<4秒。

交叉误差水泡移动值小于2mm。

(2)全站仪应对其视准轴垂直于横轴,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误差进行检校,使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误差2C<6秒, 使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误差δ<τ/4,同时应对横轴垂直于竖轴,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进行检校。

(3)钢尺应检校其温度在20℃,拉力为50N条件下的钢尺实长。

1.2.2、原始依据的校核
(1)、对导线坐标点进行边长和夹角的实测。

(2)、对水准点进行校核时,采用附合法实测两点高差。

1.2.3、熟悉图纸,了解结构各部位尺寸,审核定位条件,是否是唯一条件。

1.2.4、人员、设备、工具、材料的组织。

(1).人员组织:
a.项目部设测量主管一名,统筹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并与项目技术主管、生产调度,各区施工员共同负责验线工作。

b.测量分工为两班,以保证昼夜施工的需要。

(2).设备设置:
a.全站仪一套;
b.J2经纬仪一套;
c.自找平水准仪一套;
d.对讲机两对;
e.尼龙涂层50M长钢尺2把;
f.太阳伞3把。

(3).工具购置:
a.墨斗4只;
b.线坠0.5kg2个;
c.小钢尺,5m10把;
d.小锤4把;
e.铅笔刀8把。

(4).材料采购:
a.红铅笔10支;
b.墨汁5瓶;
c.红油漆5kg;小白线15kg;毛笔10支;3#钉1Kg;木桩100支;钢筋桩40kg;油漆稀料1kg;石灰粉500kg。

1.3、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的布设
1.3.1、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城市导线坐标点,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根据建筑施工图所给定位坐标计算出各工程轴线的交点,选择2-4条主控轴线。

1.3.2、标高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不少于3个点的水准点,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精度,附合线路,沿建筑外边轴线以外不小于15M引测水准点。

1.4、验线制度
1.4.1、测量班组根据施工图纸放线完毕后,必须对照图纸以及设计变更通知认真复查,然后报请项目部进行验线。

1.4.2、项目技术主管、生产调度测量主管、施工员,根据设计图纸以及设计变更通知对各主轴线,各细节部位结构线以及各结构尺寸,标高验证无误后,报请监理公司验线。

1.4.3、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根据设计图纸以及设计变更通知,和现行施工规范验线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4.4、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现场施工员应认真做好班组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应对测量点线的保护和重复使用负直接责任。

1.5、基坑变形自测
基坑工程必须采用“信息法”施工,其开挖和维护过程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边坡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A)基坑边坡监测要求如下:
a、坡体位移:坡顶每20-40M设一点,用测斜仪观测基坑边坡土体位移。

根据各阶段观测成果绘制位移(L)--距离(H)关系曲线图。

每次观测应记录其位移量、累计位移量、位移速率。

b、对场区四周临基坑的建筑物及基坑边坡上土体均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精度二等水准。

监测周期:从基坑边坡开挖开始,至基坑边坡回填土止。

开挖卸荷阶段观测间隔3天,运行维护阶段观测阶段7天。

在监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则应连续观测。

若连续观测出现边坡变形增加、周边建筑沉降持续发展异常现象时,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
边坡加固处理。

观测点按相关规定布置。

1.6、质量控制与标准
1.6.1、所有仪器,均送技术监督局作计量检定;
1.6.2、所有测量人员均持证上岗;
1.6.3、认真校核原始依据,确保原始依据的正确性;
1.6.4、标志精确,整齐一致;
1.6.5、使用水准仪时,应精确整平,读尺寸必须消除视差;
1.6.6、扶尺时要铅直、划线时要平、标志要准,垫层标高控制时标桩间距不大于3m。


1.6.7、转点、标高传递时,应使前后视等距,站数应为偶数段为宜;
1.6.8、使用钢尺时,定尺要直,拉力要稳,对尺划线要准,并应进行尺长、拉力、温差、垂曲、高差五项改正。

1.6.9、布设平面控制网时,测角误差不大于6秒,量距精度不小于1/20000,控制网角度闭合差不大于12"√N。

1.6.10、布设标高控制网时,允许误差为±5mm√N或±20mm√L(n为测站数,L为KM)。

2、支护桩施工方案
2.1、施工准备
施工前进行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图纸的会审,测量放样,施工场地平整,机械设备、材料的进场。

并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收集与施工相关的资料,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使桩基施工保持连续、均衡、有节凑地进行。

2.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2.3、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2.3.1测量放线
依据设计桩位平面布置图及建立的现场测量控制网,放出桩位点并埋

2.3.2、护筒埋设
正式埋设护筒前,将桩位用“十字交叉线”引出孔外,定打“护桩”(作钻孔施工中复核桩位之用),埋设护筒,护筒设置位置应正确、稳定,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

其埋置深度粘土层不应小于1.0m,砂质或杂填土层不应小于1.5m,护筒直径应大于桩直径的10cm且护筒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偏差不应大于20mm,护筒顶端高出地面50cm,其高度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护筒埋设好后,测量护筒顶标高和桩位复核,并经过监理(或者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3.3、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需将施工场地平整处理,保证旋挖钻机底座场地平整、夯实,避免在钻进过程中钻机产生沉陷。

调整钻杆的垂直度,当钻机符合“底座水平,钻杆垂直”,复核桩位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开钻。

2.3.4、制备泥浆
泥浆在钻孔中的作用是:
2.3.4.1、在孔内产生较大的悬浮液压力,可防止塌孔;
2.3.4.2、泥浆向孔外土层渗漏,在钻进过程中,由于钻头的活动,孔壁表面形成一层胶泥,具有护壁作用,同时将孔内外水流切断,能稳定孔内水位;
2.3.4.3、泥浆比重大,具有浮渣作用,利于钻渣的排出。

因此在钻孔过程中,孔内应保持一定稠度的泥浆,一般比重以 1.1~1.3为宜,在钻进大卵石层时可用1.4以上,粘度为18~22s,泥皮厚度小于2mm,PH值大于7。

在较好的粘土中钻孔,也可灌入清水,使钻孔时孔内自造泥浆,达到固壁效果。

调制泥浆的粘度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5。

2.3.5、钻进成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