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总结
倾听
3min
布置任务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布置
记录
2min
教
学
体
会
我国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的需要。
讲解
图示
视频:计划经济的弊端
讲述
举例:物价上涨
宏观调控
讲授
举例
图表
改革前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提问:公有制是否等同于“社会所有”或“公众所有”?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
(1)改革开放前:暂时的权宜之计;(2)十二大、十三大:必要的补充;
(3)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4)十五大: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对此不能有丝毫动摇和怀疑。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1、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
原因:客观、主观两个方面。
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的含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情景假设:某处发生火灾,拨打119报警后,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弊端:所有制单一、忽视价值规律、政企不分、平均主义严重。
2、党对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的积极探索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3)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讲述
倾听
思考
3min
内容讲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计划,二是市场。
计划经济:以行政命令为主配置资源。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序号
单元题目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学时
2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
学
目
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
2、能够正确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分析诸如国企改革、企业资产重组等经济现象。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般的说,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计划,二是市场。我国采用了哪种方式?后来又发生什么变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
能力训练
任务
训练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知识与
能力要求
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过程及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能够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经济现象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学生知识与
能力准备
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一定了解,具备高中政治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视频
工具准备
举例: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的七大行业
听讲
观看
思考
听讲
听讲
听讲
20min
2min
15min
15mBiblioteka Baidun
20min
讨论
既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为何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阐述
讨论
发言
10min
总结
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经历了变化的过程,无论在哪个时期实行什么体制都有其主客观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的特色。
十一届六中全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四大: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具有经济制度本质属性,而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倾听
3min
布置任务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布置
记录
2min
教
学
体
会
我国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的需要。
讲解
图示
视频:计划经济的弊端
讲述
举例:物价上涨
宏观调控
讲授
举例
图表
改革前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提问:公有制是否等同于“社会所有”或“公众所有”?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
(1)改革开放前:暂时的权宜之计;(2)十二大、十三大:必要的补充;
(3)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4)十五大: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对此不能有丝毫动摇和怀疑。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1、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
原因:客观、主观两个方面。
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的含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情景假设:某处发生火灾,拨打119报警后,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弊端:所有制单一、忽视价值规律、政企不分、平均主义严重。
2、党对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的积极探索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3)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讲述
倾听
思考
3min
内容讲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计划,二是市场。
计划经济:以行政命令为主配置资源。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序号
单元题目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学时
2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
学
目
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
2、能够正确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分析诸如国企改革、企业资产重组等经济现象。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般的说,人类社会资源配置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计划,二是市场。我国采用了哪种方式?后来又发生什么变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
能力训练
任务
训练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知识与
能力要求
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变化的过程及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能够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经济现象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学生知识与
能力准备
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一定了解,具备高中政治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视频
工具准备
举例: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的七大行业
听讲
观看
思考
听讲
听讲
听讲
20min
2min
15min
15mBiblioteka Baidun
20min
讨论
既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为何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阐述
讨论
发言
10min
总结
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经历了变化的过程,无论在哪个时期实行什么体制都有其主客观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国情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的特色。
十一届六中全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四大: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具有经济制度本质属性,而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