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变化及结构变化分 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上海市人口数目变化情况(参考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历
史 1953年 1964年(二 1982年(三 1990年(四 2000年(五 2010年(六
年 (一普)
普)
普)
普)
普)
份
人 6204417 10816458 11859748 13341896 16407734 23019196
口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三、人口老龄化 1、老龄化有所缓解并呈高龄化态势 上海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比全国早了20年。随后的历次普查资料 显示,上海老年人口规模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见表 3)。“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老龄化程度略有缓解,这主要是由 于以劳动年龄为主的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一定程度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 化逐渐加剧的趋势。 表3 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类型 单位:%
同时,上海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龄化态势。普查资料显示,上海老 年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但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80岁及以上)比重上升 明显。2010年,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高龄型老年人口标准的 下限,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和低龄老人比重等指标长期徘徊在高龄型老 年人口标准的边缘(见表4)。
表4 上海老年人口年龄类型 单位:%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 “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
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时提高 7.69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5.19,提高5.03;80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性别比为65.76,提高6.69(见图3)。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呈“伞”型结构,主要表现为少儿比 重偏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偏高(见图5)。
图5 上海人口金字塔(2010年)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从“五普”时的 1193.92万人增加到1756.67万人,增幅为47.1%,占总人口比重也从 72.8%上升到76.3%。从劳动年龄内部结构来看,15-29岁青年劳动年龄 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5.9%,比“五普”时上升2.4个百分点;30-44岁中
年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3.7%,下降4.8个百分点;45-59岁年 长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0.3%,上升2.4个百分点(见图 6)。
图6 上海市分年龄段劳动人口构成 单位:%
3、抚养系数有所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抚养系数(0-14,60岁及以上)、老年抚养 系数(60岁及以上)和少年抚养系数(0-14岁)较“五普”时均有不同程 度的下降。2010年抚养系数为31.1,比“五普”时下降6.3,相当于每10个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由10年前的3.74人下降到3.11人。 其中,老年抚养系数为19.8,少年抚养系数为11.3,比“五普”时分别下 降0.8和5.5(见表1)。抚养系数降低,反映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的社 会负担减轻。 表1 上海抚养系数变化情况 单位:%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 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其中,外 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 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显然,外来常住 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3 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
二、人口年龄 1.人口年龄结构呈“伞”型 “六普”资料显示,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对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影响 非常明显,两者呈现同步变动趋势。2010年,外来常住人口中,19-42 岁年龄段每岁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最高的接近4%。受此影 响,常住人口中该年龄段每岁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5%,其中2029岁年龄组每岁组人口所占比重超过2%(见图4)。 图4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数 620.44 1081.65 1185.97 1334.19 1640.77 2301.92
量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 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 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其中,外来常 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老年人口中有配偶者比重略升 “六普”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有配偶的比重比“五普”时略有提高。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配偶者比重为75.7 %,65岁及以上有配偶者比重 为68.4 %,80岁及以上有配偶者比重为41.5 %,比“五普”时分别提高3 个、0.5个和3.8个百分点。受自然规律影响,老年人口中丧偶者比重占 一定数量,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丧偶者比重为22%,65岁及以上丧偶者 比重为29.8%,80岁及以上丧偶者比重为57.3%,分别比2000年低3.5 个、0.7个和3.5个百分点。老年人口中,未婚者比重和离婚者比重都很 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未婚者比重不超过1%,离婚者比重不超 过1.5%(见表5)。有配偶老人比重的上升,有利于增强老年人口晚年 生活幸福感。
表5 2000年和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的婚姻构成 单位:%
3、老年人口生活来源以离退休金和养老金为主 “六普”资料显示,90.2%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独立的生活来源, 包括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财产性收入。其 中,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比重较高,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81%。不同 年龄组老人在生活来源方面,差异性不大(见表6)。表明随着上海社 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障政策逐步完善,老年人口基本纳入了养老 保障体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表6 2010年上海分年龄段老年人口生活来源情况 单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 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其中,户籍 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 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 2)。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 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健康水平较高 上海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较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也较高。 根据卫生部门资料,2010年上海平均期望寿命为82.13岁,较2000年提 高了3.36岁。“六普”资料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 和基本健康的人占87.3 %,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占96.3 %;80岁及以 上高龄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人占67.2 %,具有生活自理 能力的人占86.9 %。2010年老年人口长寿水平为16.9%,比“五普”时的 12.2%提高4.7个百分点
图7 上海20-34岁婚育旺盛期人口
5、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4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人数为198.29 万人,比“五普”时减少1.4%,占总人口的8.6%,比“五普”时减少3.7个百 分点。其中,0-14岁外来常住人口为76.59万人,占全部少年儿童的 38.6%,上升19.8个百分点。从少年儿童内部结构来看,2010年0-6岁学 龄前儿童为106.89万人,比“五普”时增长50.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 学龄前儿童的41.7%,上升10.3个百分点;7-12岁小学适龄人口为69.75 万人,减少22.4%,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7-12岁小学适龄人口的37.6%, 上升23.1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上海分年龄段少年儿童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6、老年人口比重持平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46.97万人, 比“五普”时增加101.21万人,但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比2000年微 升0.1个百分点,为15.1%。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33.13万人, 占总人口的10.1%,比“五普”时下降1.4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 人口为58.78万人,比“五普”时增长96.7%,占总人口的2.6%,微升0.8个 百分点。(见图8)。 图8 上海市老年人口比重(%)
2010年,上海户籍人口的抚养系数为46.4,老年抚养系数为33.7,少 年抚养系数为12.7,分别高出常住人口15.3、13.9和1.4。
4.婚育旺盛期人口比重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年龄在20-34岁的婚育旺盛期人口数量为731.97万 人,比“五普”时增长78.5%,占总人口的31.8 %,比“五普”时提高6.8个 百分点。其中,20-34岁外来常住人口为422.03万人,比“五普”时增长 154.5%,占20-34岁婚育旺盛期人口的57.7%,上升17.3个百分点,拉升 了全市婚育旺盛期人口比重(见图7)。
历
史 1953年 1964年(二 1982年(三 1990年(四 2000年(五 2010年(六
年 (一普)
普)
普)
普)
普)
份
人 6204417 10816458 11859748 13341896 16407734 23019196
口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三、人口老龄化 1、老龄化有所缓解并呈高龄化态势 上海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比全国早了20年。随后的历次普查资料 显示,上海老年人口规模不断上升,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见表 3)。“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老龄化程度略有缓解,这主要是由 于以劳动年龄为主的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一定程度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 化逐渐加剧的趋势。 表3 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类型 单位:%
同时,上海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龄化态势。普查资料显示,上海老 年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但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80岁及以上)比重上升 明显。2010年,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高龄型老年人口标准的 下限,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和低龄老人比重等指标长期徘徊在高龄型老 年人口标准的边缘(见表4)。
表4 上海老年人口年龄类型 单位:%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 “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
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时提高 7.69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5.19,提高5.03;80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性别比为65.76,提高6.69(见图3)。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呈“伞”型结构,主要表现为少儿比 重偏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偏高(见图5)。
图5 上海人口金字塔(2010年)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从“五普”时的 1193.92万人增加到1756.67万人,增幅为47.1%,占总人口比重也从 72.8%上升到76.3%。从劳动年龄内部结构来看,15-29岁青年劳动年龄 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5.9%,比“五普”时上升2.4个百分点;30-44岁中
年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3.7%,下降4.8个百分点;45-59岁年 长劳动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0.3%,上升2.4个百分点(见图 6)。
图6 上海市分年龄段劳动人口构成 单位:%
3、抚养系数有所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抚养系数(0-14,60岁及以上)、老年抚养 系数(60岁及以上)和少年抚养系数(0-14岁)较“五普”时均有不同程 度的下降。2010年抚养系数为31.1,比“五普”时下降6.3,相当于每10个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由10年前的3.74人下降到3.11人。 其中,老年抚养系数为19.8,少年抚养系数为11.3,比“五普”时分别下 降0.8和5.5(见表1)。抚养系数降低,反映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的社 会负担减轻。 表1 上海抚养系数变化情况 单位:%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 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其中,外 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 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显然,外来常住 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3 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
二、人口年龄 1.人口年龄结构呈“伞”型 “六普”资料显示,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对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影响 非常明显,两者呈现同步变动趋势。2010年,外来常住人口中,19-42 岁年龄段每岁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最高的接近4%。受此影 响,常住人口中该年龄段每岁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5%,其中2029岁年龄组每岁组人口所占比重超过2%(见图4)。 图4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数 620.44 1081.65 1185.97 1334.19 1640.77 2301.92
量万
万
万
万
万
万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 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 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其中,外来常 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老年人口中有配偶者比重略升 “六普”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有配偶的比重比“五普”时略有提高。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配偶者比重为75.7 %,65岁及以上有配偶者比重 为68.4 %,80岁及以上有配偶者比重为41.5 %,比“五普”时分别提高3 个、0.5个和3.8个百分点。受自然规律影响,老年人口中丧偶者比重占 一定数量,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丧偶者比重为22%,65岁及以上丧偶者 比重为29.8%,80岁及以上丧偶者比重为57.3%,分别比2000年低3.5 个、0.7个和3.5个百分点。老年人口中,未婚者比重和离婚者比重都很 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未婚者比重不超过1%,离婚者比重不超 过1.5%(见表5)。有配偶老人比重的上升,有利于增强老年人口晚年 生活幸福感。
表5 2000年和2010年上海老年人口的婚姻构成 单位:%
3、老年人口生活来源以离退休金和养老金为主 “六普”资料显示,90.2%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独立的生活来源, 包括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财产性收入。其 中,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比重较高,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81%。不同 年龄组老人在生活来源方面,差异性不大(见表6)。表明随着上海社 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障政策逐步完善,老年人口基本纳入了养老 保障体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表6 2010年上海分年龄段老年人口生活来源情况 单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 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其中,户籍 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 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 2)。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 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健康水平较高 上海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较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也较高。 根据卫生部门资料,2010年上海平均期望寿命为82.13岁,较2000年提 高了3.36岁。“六普”资料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 和基本健康的人占87.3 %,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占96.3 %;80岁及以 上高龄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人占67.2 %,具有生活自理 能力的人占86.9 %。2010年老年人口长寿水平为16.9%,比“五普”时的 12.2%提高4.7个百分点
图7 上海20-34岁婚育旺盛期人口
5、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4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人数为198.29 万人,比“五普”时减少1.4%,占总人口的8.6%,比“五普”时减少3.7个百 分点。其中,0-14岁外来常住人口为76.59万人,占全部少年儿童的 38.6%,上升19.8个百分点。从少年儿童内部结构来看,2010年0-6岁学 龄前儿童为106.89万人,比“五普”时增长50.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 学龄前儿童的41.7%,上升10.3个百分点;7-12岁小学适龄人口为69.75 万人,减少22.4%,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7-12岁小学适龄人口的37.6%, 上升23.1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上海分年龄段少年儿童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6、老年人口比重持平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46.97万人, 比“五普”时增加101.21万人,但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比2000年微 升0.1个百分点,为15.1%。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33.13万人, 占总人口的10.1%,比“五普”时下降1.4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 人口为58.78万人,比“五普”时增长96.7%,占总人口的2.6%,微升0.8个 百分点。(见图8)。 图8 上海市老年人口比重(%)
2010年,上海户籍人口的抚养系数为46.4,老年抚养系数为33.7,少 年抚养系数为12.7,分别高出常住人口15.3、13.9和1.4。
4.婚育旺盛期人口比重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年龄在20-34岁的婚育旺盛期人口数量为731.97万 人,比“五普”时增长78.5%,占总人口的31.8 %,比“五普”时提高6.8个 百分点。其中,20-34岁外来常住人口为422.03万人,比“五普”时增长 154.5%,占20-34岁婚育旺盛期人口的57.7%,上升17.3个百分点,拉升 了全市婚育旺盛期人口比重(见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