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内容探讨摘要:在现代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寿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风貌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笔者通过对寿县古城内历史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收集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利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提出了寿县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保护的内容。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问题保护内容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空间形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确保城市发展的同时,又能做好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工作,首先就需要我们能了解并认识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保护的内容。
1.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问题
寿县是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它展现出来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研究古代城市发展、演变,建筑艺术,社会人文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至2009年寿县才编制通过《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所以在寿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其古城区内一直处于一种盲目改造、无规划、无控制的状态。因为缺少规划的指导,古城内建设性破坏常有发生,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殆尽,而现存的文化遗产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维护不当、无序改建等现象。新的居住小区、改扩建道路网等都弱化了古城历史风貌,
同时大量的仿古建筑,破坏了古城的历史原真性。
以上盲目改造行为,使得寿县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古城,变成了缺失自身特色、千城一貌的城市,城市的整体魅力已经到了濒临消失的地步。面对如此现状,日后如何在确保城市发展的同时,又能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当下寿县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笔者认为寿县古城目前存在以下六个问题:人们对古城保护认识不足、人口密度高、古城内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多数民居类古建筑现状堪忧、管理宣传工作有待改进和资金短缺。
1.1对古城保护认识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革故鼎新的思想就深深的影响着寿县当地领导及百姓。由于对寿县发展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特征缺乏理性认识,造成人们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的欠缺,且自发性不强。当地政府对于国保单位——楚寿春城遗址和南宋古城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制定了详尽的保护规划方案。报恩寺、清真寺等宗教建筑群,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受到了当地居民自发保护。但是民居类古建筑和其他历史遗存则被忽视,不仅对保护工作不利,而且时刻面临着被原住户或开发商拆除的危险。此类现象表明,当地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片面性。另外,人们对城市整体性保护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忽视了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的保护。
1.2人口密度高
近年来,伴随着寿县的快速城市化,古城区内人口数量快速增
长。古城3.6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了13.2万人,人口密度达到361641人/平方公里,超过香港人口密度近6倍。如城东南侧钱李巷往北至东大街一带为整片现代居住建筑,多为一层瓦屋,有少量二、三层房屋。这一带居住密度较高,多数为几户人家合住一个小型院落,狭长的小巷两侧建有高密度住宅。居住密度高,造成了整个区域中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状况落后等问题。
1.3古城内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当前寿县城市建设及居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古城范围内,古城是当地商业、教育、行政机构的聚集地。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古城内主干道两侧原有的古建筑群被新的商业、办公等建筑取代,不仅造成了古城内建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改建后的功能区内建筑容量增大、人口增多。为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大量新建筑的建设破坏了古城的特色建筑风貌。
另外,基础设施建设行为,给古城风貌保护造成压力。随意建设的现象普遍,如80年代扩建的棋盘街,宽度超过了城市主干道,成为目前古城内等级最高的道路,使得原有街巷两侧古民居被拆除。
城市的格局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应当在沿用原有道路肌理的同时,避免大拆大建。对于散落在古城内的众多历史建筑、遗迹,应当划定保护范围加以严格保护,防止其周边的现代化建设与文物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1.4多数民居类古建筑保护现状堪忧
民居类古建筑不仅仅反映一个城市中原有的建筑风貌,同时还反映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筑是精神状况外向表达的载体。民居保存是否完好,直接关系到原有的文化内涵能否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在寿县的城市大建设中,保留下来的古民居数量较少,现存建筑多不成体系,失去了原有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原有院落空间体系的丧失。随着城内人口数量急剧攀升,原有的房屋已经不再能满足居住容量的需求。由于管理不严等原因,给住户留有了私自改建、搭建的空间。其方式一般有:在室内设置顶棚、将原有窗户更换成铝合金门窗或木质平开窗、在建筑外墙搭建简易房等。这些对古民居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缺乏认识,肆意对建筑进行改建的行为,破坏了建筑的原有风貌,也抹杀了建筑内历史元素的可读性。
1.5管理宣传工作有待改进
寿县在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然而在当地文物工作中有法可循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寿县城市总体规划》、《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些只能算是形成了一套初步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地尚未出台系统的文物保护条例。在实际的文物保护工作中,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也是相当的欠缺。由于当地文物保护条例的缺乏,古城内群众无法了解到古城保护的相关规定,造成一些群众对
文物的随意处置。行走于寿县的小巷之中,常常能看到丢弃于墙角的古建筑柱础及石鼓。这与当地对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够有着直接的联系。
1.6资金短缺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旧城格局和传统文化等内容,这些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虽然现在每年国家和政府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对于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来说,这些资金仅能维持重点文保单位的日常维护,要想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目前这种公众参与的体制尚未形成,这就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受到制约。
2.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
2.1城市格局与风貌保护
城市的整体格局反应了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形态。它包括了城市外部空间、城市轮廓、道路系统、功能布局等。通过对城市格局的研究能让我们直观的了解古代城市规划中关于选址、功能分区和道路设计的特点。
(1)古城格局
关注古城的格局不仅要关注古城的城市布局形态,还应包括其整体历史环境,只有将丰富的历史文化纳入到古城的格局中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