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程颖

《我们关心天气》是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来自平时的生活经验,但还不太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我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究活动,发展了形象思维,本节课探究活动即设计天气符号,在落实这一重点环节时,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我注重了3个环节:1是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天气符号,2是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符号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设计要求来评价,以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3是出示标准天气符号之后再次来评价标准的天气符号好还是自己设计的好?这里不但是发展了学生思维,更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二、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

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入手,天气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天气预报都是从现实为出发点,并把科学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出天气现象的特征: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风速是个难点。上课时,当分析完天气预报图后,就概括出天气现象的特征,学生在最基本的天气现象不太清楚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就有些牵强。另外在叙述天气怎么样时,学生的语言较为单调,思路没有激发,还需要把各环节衔接好,环环相扣,并注重有层次地引导,加强观察与思考的有效训练,是内容更丰富。

《风向与风速》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葛丽

这节课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风的方向和速度。从前面这两个课时的情况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知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当问及“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回答“很热”“今天好冷”“晴天”等等。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并且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大家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但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需要指导学生明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本节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因此,一开始主要是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对风的认识,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事物可以帮助判断风。接下来认识风向,本以为这样简单的问题靠生活常识就能解决了,而实际上在这儿用的时间很多,但仍然有学生不清楚,学生还自制了风向标和小风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制作的成品也很好。

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在制作风速旗的时候,由于对制作旗面的材料要求不严,有的学生拿来很厚的布,由于旗面太重,没有办法进行测量。其次,学生因为到室外上课,感到很兴奋,有几名学生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对以上的问题加以重视。

《云的观测》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陈建中

这堂课的观测任务主要侧重两个方面:1.对云量的观测;2.对云的形状的观测

1.对云量的观测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在这之前,对云量的观测主要注重感官体验,即云量少则为晴;云量稍多,则为多云;云量基本覆盖整个天空则为阴。但是随着观察的深入,学生会发现,在实际观察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比较难判断的情况,什么情况下,云量算是少?什么情况下云量算是多呢?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每个人的感觉体验不一样,这给天气现象的观察记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在此基础上,趁机为学生展现由气象学家约定的判断标准显得很合时宜。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教材中借用了图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来判断云量的多少。即:将判断云量的标准用较为精确的分数手法表现出来,既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也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也为学生解决了心中的困惑,意识到观测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2.对云的形状的观测

天空中的云千奇百怪,对于它们的观测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我主要从2个方面着手:

A、借用谚语抓住特征,辩识云图片。“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空中云鳞天,不雨也疯癫,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引导学生根据谚语中对云的描述在云图片上找出对应的云.这一环节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辨别

能力,使学生学会判断较简单的云,从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B、分类整理,将辩识能力应用到现实。不同种类的云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于这时候整理出的三种云需要重点说明,引导学生找出这三种云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对当天的云进行观测,到此时,对云形状的观测由之前对图片的辩识转化成了对现实中云的辩识,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科学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能力,科学概念的建立虽然也重要,但是并非终极目标。教师必须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敢猜,敢想,敢说,敢做的意识。并且提高知识的应用率。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耿丽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这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观察得出了溶解的概念。

本课重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时的情形,借助高锰酸钾溶解时产生的红色慢慢在水中的扩散,把水染成红色,最后整个水都变成均匀的红色。

这一活动,看似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可以知道在学生头脑中物质在溶解时的微观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延伸到食盐与水的混合现象中,食盐的溶解过程的微观世界是怎样的。因为食盐在水中是无色的,我们不可能借助颜色来了解食盐溶解的微观世界。只有在理解了高锰酸钾溶解微观世界的基础上,来想象食盐微观世界的溶解过程。再在食盐溶解的基础上推广到所有物质在溶解时是微观世界里是怎样溶解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产生新知的衍生点。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看似简单的观察活动,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可以知道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想象能力,通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