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所见西汉与车师的交往

合集下载

西汉民族交融史实

西汉民族交融史实

西汉民族交融史实汉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其“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汉书》卷六一《张骞李广利传》),将先秦以来人们的大一统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过程中,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所谓民族交往,主要是指汉政权与边地各少数民族政权间的交往,也包括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与四邻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往来;而交往的形式往往会根据政治需要和民族区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随着民族间交往的加深,必然会促进民族的融合;而这种民族融合的表现形式,则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汉化,也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民族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汉代的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角度,对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过程作出解说。

一、汉匈和战与南匈奴的内附和逐渐汉化匈奴作为族称,文献记载始见于战国;而考其族源,学者大多认为与殷周以来鬼方、獯鬻、荤粥、猃狁、胡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匈奴应该是在这些族群的基础上吸收周围各族而形成的。

匈奴民族最初的活动中心在今内蒙古的河套地区及大青山一带,后来逐渐移至漠北。

在冒顿单于以前,匈奴作为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内部各氏族、部落“自有君长”,彼此间没有永久的盟约关系。

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亦即西汉建立前后,通过采取一系列巩固内政、兴建制度的强化统治举措,同时不断进行征伐,最终结束了长期以来各部互不统属的局面,建立起了一个东尽辽东、西达葱岭、北至贝加尔湖、南抵长城的奴隶制帝国。

在整个两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帝国虽然在汉武帝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却始终是汉朝需要面对的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匈关系是汉朝民族关系的重要一环。

在两汉时期的汉匈关系史上,和亲与战争是汉匈双方最普遍的两种交往方式。

作为汉朝而言,它与匈奴的和亲,一开始是迫不得已之举,而在后来的与匈奴的交往过程中,这种和亲往往被当做调整与匈奴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和亲对于汉朝而言,无论是对巩固政权统治,还是加强与匈奴的交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9)原文

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9)原文

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9)原文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9) 建武二十一年,车师与鄯善、焉耆派王子入朝侍奉,光武让他们回国,于是车师附属于匈奴。

明帝永平十六年,汉朝军队占领了伊吾卢,打通了西域,车师才又归属汉。

匈奴派军队攻打车师,车师再次投降了北匈奴。

和帝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打败了北匈奴,车师震动畏惧,前王和后王各自派儿子携带贡品入朝侍奉,他们一并被赐给印绶、金和丝帛。

八年,戊己校尉索滪想废除后部国王涿千,立破虏侯细致为国王。

涿千痛恨前王尉卑大出卖自己,因此反叛,攻打尉卑大,俘获了他的妻子和孩子。

第二年,汉派将兵长史王林,征调了凉州六个郡的部队和羌胡军队,有二万多人,征讨涿千,杀死和俘虏一千多人。

涿千跑到北匈奴,汉军追击,杀了涿千,立涿千的弟弟农奇为王。

到永宁元年,车师后王军就和母亲沙麻反叛,杀害了后部司马和敦煌行事。

到安帝延光四年,长史班勇攻打军就,大败军就,并杀了他。

顺帝永建元年,班勇率领车师后王农奇的儿子加特奴和八滑等人,征调精锐部队攻打北方的敌虏呼衍王,打败了呼衍王。

班勇于是上书奏立加特奴为后王,封八滑为后部亲漠侯。

阳嘉三年夏天,车师后部司马率领加特奴等一千五百人,袭击了在阐吾陆谷的北匈奴人,毁坏了他们的庐帐,杀了几百人,俘虏了单于的母亲、叔母和几百名妇女,得到十多万头牛羊、一千多辆车,还有非常多的兵器和杂品。

四年春天,北匈奴呼衍王率领人马入侵后部,皇帝因为车师六国接近北方的敌虏,是西域的屏障,就下令要敦煌太守征调各国军队,连同玉门关候、伊吾司马,合起来有六千三百骑兵,援救车师,袭击在勒山的北部敌虏,汉军不利。

秋天,呼衍王又率领二千人进攻后部,打败了后部。

桓帝元嘉元年,呼衍王率领三千多骑兵入侵伊吾,伊吾司马毛恺派五百官兵在蒲类海束面与呼衍王交战,全军覆没,呼衍王接着攻打伊吾军队驻守的城邑。

夏天,朝廷派錾蝗太守司马达率领敦煌、;酝、张掖属国的四千多官兵援救{堕,出边关赶到渣类海,呼衍王知道后率兵退走,汉军无功而返。

论汉代西域的人口迁移

论汉代西域的人口迁移

论汉代西域的人口迁移陈跃【摘要】There were a serie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in the Han Dynasty. The migratio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types: migration between the nomads and that between the farming and the nomadic.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west regions also included population plunder in wars, soldiers of garrison reclam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whole group migration of Wusun nomads. By and large,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that period was mainly compulsory.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 exerted a far-fetching influence o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layoutin the western regions.%两汉时期,西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人口迁移现象。

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成游牧民族间的迁移和农耕与游牧民族间的迁移两大类型。

西域地区人口迁移包括了战争对人口的掠夺、汉族将士在西域的戍守农垦以及乌孙等游牧民族的全族迁移等。

总体看,该时期人口迁移以强制性和被迫性迁移为主。

该时期人口迁移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北汉简所见“司御钱”考

西北汉简所见“司御钱”考

西北汉简所见“司御钱”考作者:***来源:《敦煌研究》2018年第06期内容摘要:西北汉简屡见“司御钱”及相关词语,从汉简和文献记载来看,“司御”为厩置驾驶传车的专业技术人,而司御钱既可指司御的薪俸,又指司御代替他人服更役而取得的更赋。

关键词:西北汉简;厩置;司御钱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6-0134-06西北屯戍汉简屡见“司御钱”及相关词语,但对于其性质还不甚清楚,本文拟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刊布汉简材料,对司御钱的性质作全面探讨。

一有关司御钱的简文及相关研究居延汉简有关钱出入簿中,所入钱款的类别众多,其中有一项名为“司御钱”,见于以下简文:(1)入五月司御钱千五百,百六十四。

(居延汉简339·19)(2)其三千司御钱未入,候史禹当入。

凡在□□万三千九百廿五。

万一千六百九十五付守令史音,当移出。

五百六十三,徒许放、施刑胡敞当入。

定有余钱万四千四百五十七。

(居延汉简269·11)简(1)显示一个月所入的司御钱为一千五百,简(2)显示当入司御钱三千。

此外,居延汉简出入名籍中,还有一枚简中出现了“司御钱”的记载:八月戊戌入。

(3)士吏觻得高平里公乘范吉,年卅七,迎司御钱居延。

□□甲辰出。

(居延汉简170·7)简(3)属于有关出入名籍,记录了士吏范吉去往居延的缘由以及出入时间,简文所记其缘由为迎取司御钱。

士吏为候官属吏,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候官要从居延县迎取司御钱。

对于上引简文中“司御钱”的含义,由于材料匮乏,一直未能得到确解,《中国简牍集成》将其解释为“专门用于运输的钱”[1]。

金关汉简的刊行以及悬泉汉简部分相关简文的陆续公布,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不少新的材料。

“司御钱”见于金关汉简者如下:(4)入四年十二月尽五年二月司御钱三千受居延(73EJT23:707)(5)当取迎五月六月司御钱三□□□ 卅以将军行塞置不□(73EJT24:81)简(4)同样属于钱出入簿之类,记录所入钱款的来源时,也表明是接受自居延。

车师古道耿恭历史故事

车师古道耿恭历史故事

车师古道耿恭历史故事
车师古道和耿恭是东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耿恭是东汉的一位将领,他在车师古道之战中表现出色,但最终被匈奴所围困。

车师古道是古代连接敦煌和吐鲁番之间的一条通道,沿途有多个关口和要塞,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之一。

在东汉时期,车师古道被匈奴所控制,成为了匈奴进攻汉朝的重要通道。

耿恭在车师古道之战中率领汉军驻扎在疏勒城,曾多次击退匈奴的进攻。

但最终,由于兵力悬殊和缺乏支援,耿恭被匈奴所围困,守军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陷入困境。

在此期间,耿恭与兵士们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以自己的忠诚与勇敢,激励鼓舞着兵士们奋勇杀敌。

甚至在城中没有一点粮食的情况下,将士们就连铠甲弓弩上面的皮革和弦筋都煮着吃了,个个衣衫褴褛,憔悴不堪。

而匈奴单于探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还许诺封耿恭为白屋王,并且配美女给他做妻子。

但耿恭手刃使者,誓不投降。

最终,在耿恭与兵士们的顽强抵抗下,汉朝援军终于赶到,解救了疏勒城和耿恭等人。

车师古道之战最终以汉朝的胜利而结束。

耿恭的忠诚、勇敢和毅力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也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汉简所见西域边吏考释

汉简所见西域边吏考释

汉简所见西域边吏考释说到西域,这地儿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咱们先把地理搞清楚。

西域,不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新疆一带吗?这个地方的战略地位那是没得说,早在汉朝的时候,汉朝相关部门可就把这儿当成了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

于是,西域的边吏们就成了连通汉朝与西方世界的“纽带”——你想,单单是这份责任压得人家肩膀得多硬!不过,别看西域边吏的工作好像“风光”,其实也很难做。

咱们从这些汉简上看,边吏们有时候可真是“身心疲惫”啊。

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交通条件那真是够呛,西域和中原的联系,不比现在这么方便,别说快递了,连个信使都得翻山越岭跑好几个月。

你想,汉简上的字,个个字形简洁明了,似乎在告诉我们:边吏的工作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事情处理得很果断,没得多说。

“简单”就是他们的生存智慧。

仔细看那些汉简上的文字,你会发现边吏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无味。

比如说,在简文中,边吏经常会和上级报送一些有趣的事儿,什么“气候不好”,或者“牛羊生病”,啥的,这些信息听起来很普通,但背后传达的却是他们对自己管辖区内一切事务的细致观察。

这可不光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生活。

你要知道,那会儿西域的自然环境也是相当严酷,什么沙漠、高山,简直是个“冒险乐园”。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边吏不仅仅是个传令员,他们还得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

说白了,不光是当个文书,万一有敌情,得马上变身“战士”,不得不佩服古人那种“多面手”的精神。

咱们从这些汉简中还能窥见一些地方官员的“心声”——他们会在报告中夹带私货,抱怨一下当地的艰难困苦,或者跟上级“吐槽”一下,简直是个历史的“八卦栏”。

这些汉简的背后,其实也有一种无奈的幽默感,让人不禁想笑。

有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仔细想想:这些边吏们的字迹,有时候看着也不太规范,尤其是一些急就章的记录,简直是“山寨版的行书”。

这真是一种生活态度呀!不用拘泥于形式,做事要讲究效率。

咱们今天的“打工人”能从中学到点啥?嘿,可能就是那种踏实肯干、不怕麻烦的精神。

从悬泉汉简中的使者看西域与内地的关系

从悬泉汉简中的使者看西域与内地的关系

从悬泉汉简中的使者看西域与内地的关系摘要:敦煌悬泉汉简中,有不少涉及西域使者的简文。

由简文可以发现当时西域各政权中的各个阶层都曾派遣使者到内地。

西域使者派遣的主体多样性特点,证明了汉朝对西域实行的民族政策赢得了西域各族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反映了西域与内地的关系是密切、深入和友好的,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是积极的主动的。

同时也反映了西域与内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沟通交流程度的加深。

西域各民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悬泉汉简;使者;西域;西汉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中,作为双方关系联络者的使者,为汉朝内地和西域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史书记载简略,我们对汉朝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略知一二,而对于西域各国派往汉廷使者的情况,知之不多。

可喜的是,近年来公布的悬泉汉简中①,有不少西域各国使者的简文,加深了我们对西域各国派遣使者、以及西域和汉朝内地友好情况的了解。

下面就结合相关简文,对西域各国使者的情况做一分类探讨。

一、西域国王的使者《后汉书·西域传》载:“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

”“哀、平间,自相分割,为五十五国。

”②《汉书·西域传》:“最凡国五十。

”③西域各国的国王,经常派遣使者到汉朝来。

悬泉汉简记述如下:1.乌孙、莎车王使者四人,贵人十七,献橐佗六匹,阳赐记□(A)(I0309③:20)2.军候丞赵千秋上书,送康居王使者二人、贵人十人、从者九匹、驴卅一匹、橐他二十五匹、牛一。

戊申,入玉门关,已阁□(Ⅱ90DXT0213③:6A)3.客大月氏、大宛、踈(疏)勒、于阗、莎车、渠勒、精绝、扜弥王使者十八人,贵人□人……(I0309③:97)4.归义大月氏贵人一人,贵人□一人、男一人,自来龟兹王使者二人,□□三人凡八人。

(I91DXT0309③:98)这4枚简明确提到乌孙、莎车、康居、大月氏、大宛、踈(疏)勒、于阗、渠勒、精绝、扜弥、龟兹等国的国王派遣使者到汉朝来的情况,《汉书》《史记》等文献也对此多有反映。

从出土汉简看汉朝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从出土汉简看汉朝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019年2月社科纵横Feb ,2019总第34卷第2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 .34NO .2【内容摘要】西域是汉王朝最早开展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交流的地区。

本文以20世纪出土的大量西北汉简为依据,结合传世文献论述了汉王朝与西域诸族的丝绸之路经贸文化活动、朝贡贸易及汉王朝开展朝贡贸易的动因,反映了汉王朝为建构新的国际秩序而致力于丝绸之路经营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汉朝西域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中图分类号:K877.5;K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9)02-0116-07从传世文献来看,西汉在经营与周边少数族关系时,最重视匈奴,对匈战略是汉王朝考虑“北边”民族关系的核心。

而在西域范围内,从军事目的出发,汉王朝首先重视的是在实力上与匈奴接近、战略上有重要价值的乌孙,及交通节点鄯善、车师,对其他国家的关注度似乎不是太高。

但随着悬泉汉简等简牍的出土,我们发现,汉王朝与西域其他国家的经贸、文化交往,仍是比较频繁的。

汉王朝经营西域的首要目标虽是为断匈奴右臂,但保持丝路畅通、发展与西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仍是汉王朝的目标之一。

一、汉王朝与西域诸族的经济文化活动张骞凿空西域极大地促进了汉王朝与西域乃至西亚、欧洲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众所周知,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良马进入中原,汉朝的丝绸、黄金等物品,以及凿井、筑城等技术则走向中亚、西亚,双方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广泛交流。

《史记》卷123《大宛列传》载,丝绸之路开辟对中原和西域的影响: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

其人皆深眼,多须髯,善市贾,争分铢。

俗贵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决正。

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

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

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

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

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

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作者:***来源:《敦煌研究》2020年第05期内容摘要:马圈湾汉简因自身保存状况不好,且又因莫府档案的底本多为“龙飞凤舞”的草书佳品,释读颇为费力。

但是若将比较近似的字进行排比、对照,还是可以解决部分释读问题,进而获得非常重要的汉与西域交往资料。

例如“遝沙”,经考证可知其本为焉耆将领,与匈奴南将军一样,是天凤年间战争征伐的主要对象;“虏政”,也是天凤年间征伐的主要敌帅之一;“若绝城”一词,实为“督盗贼”之误释。

诸如此类,对解决目前释文中存在的症结有释疑作用。

关键词:马圈湾汉简;释文校释;西域史;西北史地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5-0027-06Interpretation of a Few Terms Related to the WesternRegions in the Han Dynasty Slips from MajuanwanZHANG Junmin(Gansu Provincial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Institute, Lanzhou, Gansu 730070)Abstract: The Han dynasty slips from Majuanwan are very hard to interpret due to the poor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have been conserved and the cursive style of writing. Careful comparison with similar characters from related documents has aided greatly in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of which have yiel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The word tasha(遝沙)means the generals of the Yanqi army, a term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southern general of the Xiongnu armies, the tasha were the main target of attack in the wars of the Tianfeng era. Luzhen(虏政) refers to one of the military governors of the enemy forces. Ruojuecheng(若绝城)is actually a misinterpretation of dudaozei(督盗贼), which is the title of a prefectural military position. The clarification of such terms is helpful for resolving doubts and achieving greater accuracy in textual interpretation.Keywords: Han dynasty slips from Majuanwan; revi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bamboo slip texts; Western Region history;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northwest China(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不久前,筆者用大约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居延新简的札记四十余则{1}。

【doc】中国骊靬古城真与“罗马战俘”有关吗?

【doc】中国骊靬古城真与“罗马战俘”有关吗?

中国骊靬古城真与“罗马战俘”有关吗?2004年11月第24卷第6期河北学刊HebeiAcademicJournalNOV.,2004vo1.24No.6中国骊秆古城真与"罗马战俘"有关吗?何立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摘要]中国永昌(西汉骊鼾县旧址)发现"罗马城",且为古罗马克拉苏远征军后裔的居住地,是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的一个热点.从严谨的历史研究角度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是西方古典文献还是中国古代史书,都彻底否定了这一点.【关键词】骊轩;"罗马城";克拉苏;小克拉苏;卡雷;陈汤[作者简介]何立波(1974一),男,河南省灵宝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装甲兵工程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军事史,罗马军事史的研究.【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04)06—0089—06[收稿日期]2004—09—22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媒体,出版物不断报道在中国骊轩古城(今甘肃永昌县者来寨村)旧址发现了"罗马城",系两千多年前安置神秘失踪的古罗马军团的地方.持肯定意见的主要是英国学者德效骞,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利斯和中国学者关意权,陈正义等,其中尤以德效骞为代表.他们认为,以克拉苏为首的罗马远征军在与安息作战失败后,克拉苏长子普布里乌斯(又称小克拉苏)率领一部人马突围,经长途跋涉辗转来到西域康居国,为西迁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所用,后在公元前36年的一次战役中为汉将陈汤所俘获,被安置在专门为其设置的骊轩城中;他们还提出,郅支单于所用的"鱼鳞阵"为罗马军团所特有的"乌龟阵",郅支单于坚守的重木城亦是罗马人所专有."公元前79年到公元5年,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城市,其中国名字取自罗马,即骊轩,它为安置罗马帝国的人所设"【1J().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如拉克西[】(P2,余英时[3】(P89_-91),葛剑雄L41等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早在东汉时期, 已有人将张掖郡下的骊轩县与西域"聱轩"国联系起来,并非外国人先"发现"的.<汉书?张骞传>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北国.因益发使抵奄蔡,聱轩,条支,身毒国."东汉人服虔注日:"斧轩,张掖县名也."唐代颜师古注日:"聱轩即大秦国也.张掖骊轩县盖取此国为名耳.骊斧声相近.轩读与轩同."只不过为何在张掖郡下取此外国地名,汉唐时人未作解释.张维华甚至从骊轩城的得名上认为,是取自安息王献给汉武帝的"犁轩善眩人"而设立的[5](P3;杨共乐则从西方古典文献角度论述了此事的虚假性[61.遗憾的是,由于持反对意见者论证简略,有的史料未曾涉及,故一时难以服众.笔者试图从西方古典文献和中国史书的两个方面来全面探究,说明中国骊轩古城与所谓"罗马战俘"根本无关.一,西方古典文献中并没有古罗马远征军残部到中国西域的记载,相反却证明其已经回到了罗马国内在西方古典文献中,对于公元前53年这场战斗的过程,克拉苏长子小克拉苏的生死以及罗马远征军残部去向的记载,一直都是很明确的,并无其残部到西域康居一带的记述.出生于公元前59年的着名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克拉苏东征距其生活年代不过二十年左右.李维在其名着<罗马史>中明确指出:"克拉苏以侵略为目的,率军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在一次战役中失败了,与其子皆阵亡."[71(Epit?CV'在(罗马史>的另一处,李维还指出:"克拉苏依然顽固地坚持前进,结果与其子皆阵亡.''[l(Jllsobsequen5,LXV)公元1世纪初的罗马史家瓦列里乌斯?帕特库鲁斯在<罗马史>中,亦详细地描述了这次远征:"他(克拉苏)越过幼发拉底河,被(帕提亚)国王奥罗德斯所率领的不计其数的骑兵包围,他和他军队的大多数人都阵亡了.克拉苏军团的余部被(财务官)盖约?卡西乌斯挽救——他不仅以他对罗马人民的忠诚保全了叙利亚行省,而且在越过边界返回罗马时成功地击溃了帕提亚人."[0】(11,46)89河北学刊2004?6公元2世纪初的罗马史家弗洛鲁斯的<罗马史纲要>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一到卡雷,帕提亚国王的将军西雷斯和苏雷纳,挥舞他们的军旗.顿时,帕提亚骑兵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罗马大军惨遭屠戮……在克拉苏的目视中,他的儿子小克拉苏被围,尔后被杀.这支军队的残部分散突围,穿越了叙利亚,亚美尼亚与西里西亚回到罗马,带回这一灾难性的消息."[](?XLⅥ?)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的罗马历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在其<罗马史>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小克拉苏很轻视帕提亚人,带着骑兵追击溃逃的帕提亚人,被敌人吸引而远离主力,遭敌人伏击并被杀.……在黑夜开始突围,一些人死了,其余的人在卡西乌斯朗吉努斯的带领下撤到了叙利亚.后来,帕提亚人入侵叙利亚,被卡西乌斯击败."[.](xL?)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的希腊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名人传>中指出:"小克拉苏声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抛弃那些正在为他战死的战士.……帕提亚人当即砍下小克拉苏的头","一些(罗马)人主动下山投降,其余的人则在夜里四散奔逃,他们之中逃得活命的人寥寥无几;余下的人被帕提亚人追捕,俘虏,砍成肉泥.在整个战役中据说有两万人被杀死,一万人被俘"[11](fivesCrassus,XXI卜xxvz). 公元3世纪末的罗马史家犹特鲁夫乌斯在<罗马史>中指出:"在卡雷,出现了许多不祥的预兆,克拉苏最后被帕提亚国王奥罗德斯的将军苏雷纳所击败,与其子(小克拉苏)皆被杀.其子是一个极为着名,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军队的余部被财务官盖约?卡西乌斯所挽救,他以果敢的毅力单独决定使罗马人从灾难性的后果中恢复过来.在越过幼发拉底河时,他在几次战斗中击败了波斯人."[2](V?3)罗马帝国中叶基督教历史学家保罗?奥罗西乌斯在<反对异教史>中说:"克拉苏的儿子(小克拉苏),一个颇为有名的年轻人,在战斗中被杀.……少数人在夜幕的掩盖下逃到卡雷避难.当罗马人的这一灾难传开后,许多东方的行省撤回了他们的军队.卡西乌斯带着在战场上集合起来的少数士兵逃了出来,他凭着他的超常勇气和非凡精神保全了叙利亚.……卡西乌斯还击败了由帕提亚人的国王奥罗德斯派到叙利亚来追击的军队,将他们逐出叙利亚,并杀死其头领奥撒吉斯."[3](V,3)根据公元1世纪的着名罗马学者普林尼(自然史>的记载,被俘的罗马战俘,被安息国王安置在安息国内一个叫马基庵纳的地方[14](Ⅵ?,成为安息臣民.马基庵纳又被称为小安息,在中国史书中被90称为木鹿城[15]((西域传.安息国)).我们再来看一看西方学术界权威的古典辞书——(牛津古典辞典>的记载:"克拉苏越过幼发拉底河,依靠的是长期荒芜了军事训练的军队和其子普布里乌斯?李锡尼乌斯?克拉苏.……普布里乌斯在一次草率的攻击行动中阵亡,克拉苏自己则被苏雷那斯诱入卡雷附近,死于战斗."[16]()根据罗马史学家的记载,我们知道:第一,小克拉苏(普布里乌斯)被杀;第二克拉苏远征军多数阵亡或者被俘,少数在财务官卡西乌斯的带领下先逃到卡雷城,进而通过罗马行省叙利亚(或者先经过亚美尼亚和西里西亚)回到罗马国内,卡西乌斯还在罗马与安息边境击败安息人,后还成为刺杀恺撒的两凶手之一,罗马着名共和派领袖[](?,并未逃逸到西域康居一带;第三,被俘的罗马人被安排在安息国内,成为安息臣民.西方古典史料对古罗马远征军结局的记载,应该说是比较详细了.虽然记载不尽相同,但反映的史实却基本一致.作为罗马"前三头"之一的克拉苏在远征安息的战争中阵亡,七个军团大部被歼被俘,这是罗马军事史上少有的残败,也是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罗马人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曾在公元97年任罗马帝国执政官的着名历史学家塔西佗感慨地说:"东方除了杀死我们的克拉苏以外,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嘲笑我们的地方呢?"[18](xxxv儿)安息人为了与罗马交好,在奥古斯都时自愿归还了在击败克拉苏时缴获的罗马军旗.至于财务官卡西乌斯带领少数罗马士兵侥幸逃生后,自然会选择通过地形熟悉,作为罗马行省的叙利亚回到祖国,怎么可能会走相反的方向,进入一片陌生,四面皆敌的安息,以及中亚的奄蔡,康居,大月氏,进而到达与罗马毫无关系的西域康居一带呢?从当时罗马东方局势来看,卡西乌斯率突围而出的罗马士兵逃生时所能选择的道路,应该是很清楚的, 只能向西,不可能向东.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征服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也成为罗马的新行省——叙利亚行省.整个幼发拉底河以西地区(埃及的托勒密王国直到公元前31年才被罗马吞并),到此时为止,不是罗马的行省,就是罗马的附属国了.而且公元前56年,罗马三巨头恺撒,庞培,克拉苏划分了势力范围,克拉苏分得东方的叙利亚行省,叙利亚行省遂成为克拉苏称雄罗马的根据地["](III,17).而幼发拉底河以东的另一个大国安息,当时正值其国力强盛时期,是罗马的劲敌,成为罗马东扩道路上的最大障碍.而且,古罗马历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罗马史:奥古斯都统治>一书附录◆学术热点聚焦◆中所提供的罗马东部和西亚地图也清楚地显示,卡雷城位于安息西部边陲,距罗马行省叙利亚很近,而安息的国土东西狭长【19;如果从卡雷城向东突围,几乎相当于穿越了整个安息国土.安息东面的西域诸国,又与罗马没有任何外交关系,突围后向东逃遁,无疑是自投罗网.侥幸突围的卡西乌斯不会不清楚这一点.通过克拉苏的根据地叙利亚回罗马.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些人中的个别人,后来还为安东尼东征安息时做过向导,以避免再次发生克拉苏的悲剧.因此,德效骞等人的说法,从西方古典史料及当时罗马东方局势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德效骞等人根据<汉书?陈汤传)中的"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土城外有重木城"的记载,将鱼鳞阵视为罗马军团的乌龟阵,把重木城看作罗马城池的特有标志,这也是想当然.就罗马军队编制而言,在共和中期以后,军团成为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军团由轻装兵,长矛兵,主力兵和后备兵等组成.在列阵时,轻装兵与骑兵位于军团的两翼,长矛兵位于主力的第一线,主力兵位于第二线,后备兵位于第三线.战斗打响后,首先由长矛兵上前交锋,如果他们不能击退敌人,则由主力兵接战.主力兵都是老兵,左腿向前跪在他们的军旗之下,盾牌倚在肩头,长矛插在地上,枪尖斜向前方,好象一道由枪林构成的栅栏[7】(Ⅵ"?8】.在防守时,军团通常排成纵深而稠密的队形,盾牌连着盾牌.由于拿盾牌的战士形似乌龟,所以这种阵法又被称为"乌龟阵".陈汤所见的"鱼鳞阵",则完全是防守城门的士卒,因其依次紧密排列,远望去好象鱼鳞而已,与罗马的乌龟阵有根本的区别.而实际上,<汉书?陈汤传)中并没有说到什么鱼鳞阵."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 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这里,"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中的"阵",其实并非作"阵法"的意思讲.葛剑雄最早提出这种观点.古文中"阵"与"陈"相通,这里的"阵",实际上是"陈"即排列的意思,言守门士卒像鱼鳞那样紧密排列,并非什么"鱼鳞阵".再者,德效骞等人认为用木造城是罗马特有的建筑方式.而实则不然,用木造城,在中亚与印度比较普遍[0】(xV?.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详细描述了一个叫盖洛诺斯的木城[】(V?0.相反,罗马并没有用木筑城的记载.罗马起初是用砖土筑城,到共和末期和帝国初年以后,逐渐改用石料和水泥作为原料来建造公共工程.奥古斯都有句名言:"我把砖土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罗马帝国的大型公共建筑,例如恺撒神庙,奥古斯都凯旋门,朱里亚广场,奥古斯都广场,马尔斯神庙,阿波罗神庙,还有公园,浴场,万神殿,皇帝陵墓等等,在使用建材时基本上都是以水泥和石料为主,有时为了防火,还要使用特殊的石料.例如,元首尼禄在修造着名的"金屋皇宫"时,就特别规定不能用木结构,对石料的使用也非常讲究,特地选用了防火性能极好的加宾石和阿尔班石.因此.说用木造城是罗马特有的建筑方式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二,中国史书的记载并未证明陈汤俘获的战俘为罗马人,他们应是匈奴人从中国现存的史书记载来看,没有证据证明德效骞等人所说的陈汤所俘获的一百四十五名战俘系罗马战俘,他们实际上是匈奴人.陈汤攻破郅支单于驻地郅支城时,"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攻城过程中,"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22】('陈汤传).由此可以大致计算出,郅支城的匈奴人在2763人以上.而郅支单于在离汉西迁时,通过合并别的匈奴单于的兵马,部队一度达五万余人,到达乌孙时,"郅支人众中寒道死,余财三千人到康居."[22】('匈奴传)也就是说,在郅支城的匈奴人最多不超过三千人.这也表明,陈汤所斩俘收降的人,实际上就是郅支单于率领的西迁的匈奴人,与什么"罗马战俘"并无关系;而且,"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22】('陈汤传)),即陈汤已将一百四十五名战俘及收降的干余人都分给协助汉军作战的十五个西域国王了.陈汤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西汉政府能用于在西域作战的军队数量有限,陈汤用来对付郅支单于的兵力主要是西域诸国提供的.作为答谢,陈汤将这些匈奴战俘作为战利品送给西域诸国国王也是很正常的.在攻打郅支城前,支持郅支单于的康居副王抱阗曾杀死对汉友好的大昆弥千余人,而陈汤在击败康居副王后,"得其所略民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22】('陈汤传)),就已将俘虏赠送给西域亲汉诸国.其实,在陈汤之前,汉军在西域作战时就有了将战俘送给出兵协助汉军作战的西域诸国的传统.例如,<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武帝时汉军对车师用兵,危须,尉犁,楼兰等六国发兵数万相助,破城后西汉政府将车师人从其故地迁走,分给出兵的六国.另外,汉军粮食缺乏,自给91河北学刊2004?6尚困难;从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来看,郅支城在当时的西域都护府统治区域外,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部[23](P13--14),距骊轩非常遥远,陈汤没有必要将他们带回.据<汉书?陈汤传>载,西域副校尉陈汤"多策谋,喜奇功".在出兵灭郅支单于时,曾与西域校尉甘延寿商量,欲"干载之功一朝可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遭到陈汤反对.不久,甘延寿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也就是说,陈汤的出兵没有经过朝廷批准.是不合法的."元帝内嘉延寿,汤功",欲封赏二人,但丞相匡衡,中书令石显坚决反对:"延寿,汤擅与师矫制,幸不得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于乘危徼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幸得刘向上疏为其说情,汉元帝才"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但"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陈汤因为缴获康居财物未归公,受到朝廷的调查.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丞相匡衡以"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收康居财物",上疏参告陈汤.不久,"汤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也.按验,实王子也.汤下狱当死",后经太中大夫谷永上疏求情才免死,但汉成帝对陈汤做了严厉的处罚,"夺爵为士伍".后又有人继续参奏陈汤,陈汤被流放敦煌.敦煌太守再奏"不宜近边塞",陈汤改流放安定(治今宁夏固原).直到王莽辅政后,已死去的陈汤才得以恢复名誉,被迫谥为"破胡壮侯".因为未经朝廷批准而发兵灭郅支单于,加上缴获康居战利品未缴公,陈汤几乎丧了命.陈汤在私自发兵后,马上奏闻朝廷,倘若真的缴获什么"罗马战俘","喜奇功"的陈汤自然会向朝廷邀功,岂不成为一件奇事,班固怎么会不记载?三,"骊轩"一词与罗马并无关系德效骞等人将<后汉书?西域传>中所说"大秦国一名犁犍",把大秦与骊轩联系起来,作为西汉政府将骊轩城作为罗马战俘安置地的重要依据(他们认为大秦就是罗马帝国).这在史料上是站不住脚的."骊轩"一词,在中国史书中首先出现于<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干七百三十一.县十:烁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轩,番禾,居延,显美."而"黎轩"一词,最早是由张骞传入西汉的.<史记?大宛列传>在叙述安息地理位置时云:"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西则条支,北有奄蔡,黎轩."<汉书?张骞传>亦称: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北国.因益发使抵奄蔡,聱轩,条支,身毒国."(汉书?西域传>在叙述西域乌弋山离国地理位置时说:"西与犁轩,条支接."这里的"条支",指的是位于安息以西的叙利亚王国(又称塞琉古王国),由马其顿大将塞琉古所建,是希腊化诸王国中最大的一个.条支以北的"奄蔡"为何国?据<汉书?西域传?奄蔡国>说:"其康居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国.控弦者十余万人.与康居同俗.临大泽,无崖,盖北海云."<后汉书?西域传>云: "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魏书?西域传>说:"粟特,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奄蔡国其实就是后来的粟特国(亦名索格地安那),其统治中心是马拉康德(现代的撒马尔汗),是中亚一个强国[24](P32¨.安息以北的黎轩(聱轩或犁轩),中国古代史家是作为西域古国看待的.<史记?大宛列传>中的"黎轩"和<汉书?张骞传>中的"聱轩",<汉书?西域传>的"聱轩"实际是一个国家,音同字异而已.这里的"黎轩"指的是何国,学界尚有争议①.黎轩(聱轩)在安息以北,在"临大泽(里海)"的奄蔡以西,也在乌弋山离国以西相接壤,肯定不是地中海中部的罗马,从当时西亚中亚诸国分布位置来看,笔者认为它应是亚美尼亚王国(Armenia).亚美尼亚位于高加索山以南,里海南部和黑海南部之间,两河流域以北,西边与小亚细亚诸国比邻.亚美尼亚是罗马的友邦,其国王阿塔瓦斯曾亲率六干王家骑兵来到克拉苏大军中助战,并劝说克拉苏取道亚美尼亚进攻安息[](livesofc—s?xⅨ).克拉苏在战败后曾欲逃往亚美尼亚[10]()【L-l7';而罗马远征军余部在卡西乌斯的带领下,则通过亚美尼亚,西里西亚和叙利亚回到罗马[](t)【LVI,4】.<史记>,<汉书>中的"黎轩","聱轩","犁轩"指的是亚美尼亚王国,而不是大秦,它与罗马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古汉语中的黎轩,犁轩,聱轩,犁犍,音同或音近而字不同,可以相通.而<汉书?地理①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18页)认为是指叙利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I(第142页)倾向于是亚历山大城;而夏德的<大秦国全录)(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6页)则更具体地认为是今属约旦的古代商业重镇庇持拉(Petro).但张骞说的很明白.黎轩在安息以北.条支(叙利亚)在安息以西,所以黎轩不可能是这几位学者以上所说的三个地方.<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4页)对犁轩的解释有两种,即古罗马帝国和亚历山大城.92◆学术热点聚焦◆志>中有"骊轩",是否与黎轩,犁轩,聱轩,犁犍相同,无法确定;即便取名时源自西域黎轩(聱轩或犁轩)国,也与罗马无关.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尚不知道位于亚美尼亚王国西边的大秦.班固作<汉书>时,在对西域的认识与张骞无二,他亦不知道大秦.到东汉中期政局稳定国力恢复后,东汉政府才有能力去派使出使西域,并比张骞向西走得更远.据<后汉书?西域传>载,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英闻之乃止".其实,这里的"大秦"指的是罗马帝国的东部属地(在地中海东部沿岸一带),包括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等行省,并不是整个罗马帝国.甘英要去的,从中国史书记载来看,主要是罗马帝国的埃及行省.当时埃及首府亚历山大里亚城是罗马帝国第二大城市,也是位于地中海东部世界最大的城市.所以<魏书?西域>云:"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说的是从条支国出波斯湾,经印度洋,红海曲折到达埃及,并非达到意大利的罗马城.<魏书?西域传>误将"安都城"(亚历山大里亚城)作为罗马的首都.班超,甘英之后的中国人开始知道大秦.而第一个把"大秦"与"黎轩"联系起来的中国史书,是曹魏鱼豢的<魏略?西戎传>:"大秦国,一号犁轩,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后汉书?西域传>亦云,"大秦国一名犁犍,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并解释了大秦这一名称的由来,"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晋书?四夷传?大秦国>与<魏书?西域传?大秦国>皆沿用<魏略?西戎传>的说法.因此,<史记>,<汉书>中所说的黎轩,犁轩,聱轩,指得是西亚的亚美尼亚王国,而非欧洲的罗马共和国;而<魏略>,<晋书>,<魏书>,<后汉书>上记载的犁轩,黎轩,犁犍,则指的是罗马帝国的东部属地.所以,不能把<后汉书?西域传>上的"大秦国一名犁犍",作为骊轩县名为罗马国名的依据.那么,为什么张骞所说的"黎轩"在曹魏后又成了大秦的别名呢?笔者以为,这与罗马及西亚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公元前2世纪末张骞出使西域时,亚美尼亚王国是西亚的一个独立王国;而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公元2世纪初),亚美尼亚王国已被罗马所灭,成为罗马的亚美尼亚行省,也就包括在"大秦"的领域内.所以,把亚美尼亚行省的。

历史趣谈西域古国车师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历史趣谈西域古国车师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域古国车师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导语:汉武帝刘彻初通西域,车(音jū)师常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

征和四年(前89),汉遣开陵侯率楼兰等国兵围交河,车师始降。

昭帝、宣帝时,汉武帝刘彻初通西域,车(音jū)师常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

征和四年(前89),汉遣开陵侯率楼兰等国兵围交河,车师始降。

昭帝、宣帝时,匈奴与汉争夺车师,连战不息。

汉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立军宿为车师王,迁其一部分国人于渠犁。

匈奴另立兜莫为王,率馀众保博格达山北麓。

自此车师分为前、后部(或称前、后国)。

后部王驻务涂谷(今新疆奇台西南山谷中)。

神爵二年(前60),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从此西域完全属汉朝统治,汉始置西域都护。

元帝初元元年(前48),又置戊己校尉,屯田于车师前部国都附近。

其后,前部王复还交河。

当时前部国有户七百,人口六千余,胜兵一千八百余人;后部国有户近六百,人口四千余,胜兵一千八百余人。

王莽时,由于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处理失当,车师前、后部王屡遭杀害,遂叛附匈奴。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前、后部与鄯善等十八国遣子入侍,请复置都护,汉光武帝刘秀不同意,遣还其侍子。

后车师兼并邻近小国,仅余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与前、后部共称车师六国。

时前部有户一千五百余,人口四千余,胜兵两千人;后部户四千余,人口一万五千余,胜兵三千余人。

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汉遣窦固、耿秉等出击车师,前、后部俱降。

以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屯前、后部境。

不久,北匈奴围攻恭等。

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汉遣兵击败匈奴,迎恭等还,复弃车师。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窦宪大破北匈奴,车师前、后部王各遣子入侍。

八年,后部王涿鞮怨前部王尉卑大,击破之。

生活常识分享。

论汉简所见汉代西域归义现象

论汉简所见汉代西域归义现象

论汉简所见汉代西域归义现象
《汉代西域归义现象》
汉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政治形势、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都有了显著的发展,而汉代西域归义现象也出现了,为研究汉代的历史构成了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代西域归义现象,指的是汉代距离中央朝廷最远的十个藩镇,它们历经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如抚受汉命而接受汉代文化教育,并被汉朝接纳为备受重视的邻居。

这些西域
藩镇,有唐古特、乌孙、喀布尔、伽师、阿富汗、毛塔、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丹麦、
海地等,它们带来汉朝新的区域格局,使汉代西域出现了归义现象。

汉代西域归义现象,对历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代交流西域时,曾调动边疆军事和执行宗教、文化使命,以汉朝为核心,建立帝国统一,以及实现大一统。

因此,汉代西
域归义现象,在加强西域文化、宗教和经济交流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边防府文化的出现,对整个正官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推动了汉朝与
西域的文化、经济和宗教交流,以及中央朝廷决策完善,增强了中央朝廷政治实力,还为
后代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汉代西域归义现象,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对汉代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后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汉简所见西汉与车师的交往

汉简所见西汉与车师的交往

汉简所见西汉与车师的交往
马智全
【期刊名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8)003
【摘要】车师是西域北道的重要国家,在维护西域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西汉武帝与宣帝时期,汉与匈奴五争车师,宣帝神爵年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归降,车师随之内属,元帝时西汉在车师设立戊己校尉,保证了汉对车师的监护.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汉与车师保持了密切的往来关系.20世纪出土的西北汉简中有一些关于西汉与车师交往的简文,反映出西汉与车师交往的广泛与深刻.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马智全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4.1
【相关文献】
1.河西汉简所见县“守丞”整理札记 [J], 许程诺
2.西汉初年陇西、北地、上郡治所考——以张家山汉简《秩律》所见各县等第为中心 [J], 马孟龙
3.“鹿车”称名考析——从走马楼西汉简所见“井鹿车”说起 [J], 吴美娇
4.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采铜”琐议 [J], 王博凯
5.张家山汉简所见西汉矿业税收制度试析——兼谈西汉前期“弛山泽之禁”及商人兼并农民问题 [J], 臧知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圈湾汉简所见一次发生在车师的战争

马圈湾汉简所见一次发生在车师的战争

马圈湾汉简所见一次发生在车师的战争
孙占宇
【期刊名称】《敦煌学辑刊》
【年(卷),期】2006(003)003
【摘要】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第5号探方所出简牍材料中有一批简文集中反映了王莽时期一次发生在车师的战争.前人多认此役为天凤三年至四年(16-17)的王骏征伐西域战争之结尾.文章对此说提出了商榷,大致推定此役实与王骏征伐西域战争无关.
【总页数】7页(P51-57)
【作者】孙占宇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5
【相关文献】
1.关于敦煌马圈湾汉简涉及西域战争的几个问题 [J], 后晓荣;苗润洁
2.敦煌马圈湾汉简"埻道"释义辨正 [J], 袁金平; 卢海霞
3.马圈湾汉简几组与西域有关文字的释读问题 [J], 张俊民
4.敦煌马圈湾汉简草书释正 [J], 李洪财
5.《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出版 [J], 古董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居延汉简“车祭”简所见出行占色

居延汉简“车祭”简所见出行占色

作者: 曾磊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史研究
页码: 5-1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居延汉简;日书;车祭;颜色占卜
摘要:居延汉简《日书》残简“车祭”简反映了汉代人如何按照占卜结果对出行活动的风险加以预判和规避。

“车祭”和“占牛马毛物”是某种祭祀、占卜仪式,占卜结果是“黄白青聊”。

汉代人通过对“牛马毛物”的占卜,来预判“取妇”等活动的吉凶,并使用相应毛色的牛马作为牵引动力以规避风险。

这种祭祀、占卜活动其实是一种出行择吉术。

新疆那些事—西汉时期(7)

新疆那些事—西汉时期(7)

新疆那些事—西汉时期(7)西汉彻底收服了西域的门户鄯善之后,匈奴退到了车师。

车师位于天山余脉的南麓,翻过山就是广阔的蒙古高原,匈奴人可以从大漠上呼啸而至,而对于西汉来说,车师路远不说,沿途都是戈壁,缺乏给养,出征极为不易,因为这个缘故,车师得而复失了很多次。

前次开陵侯率领六国联军收降车师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联军离开后,匈奴就又派四千骑前来,长驻于车师。

匈奴人无力南下与西汉争夺鄯善以及其它城郭诸国,就挟持车师一起,进攻西边的乌孙,因为乌孙昆莫娶了西汉公主后,与西汉的关系日渐友好,让匈奴人感觉到了威胁。

前面说过,乌孙活动于今天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一带,是一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在张骞初通西域时就有着“控弦者数万”。

张骞力争把乌孙作为结盟对抗匈奴的对象,遗憾的是乌孙内部存在问题,张骞的计划未能成功。

匈奴人知道了乌孙与西汉的来往后,扬言要攻打乌孙。

乌孙本来非常惧怕匈奴人,现在认识到西汉的强大之后,就有意和西汉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关系。

他们想起了此前张骞提出的结亲建议,于是向汉进献骏马,请求迎娶汉家公主。

这还是汉武帝时期的事,西汉君臣商量后,要求乌孙必须按照汉家的婚娶礼节下达聘礼。

于是在元封年间,乌孙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来到长安迎亲,汉武帝以宗室女子细君公主出嫁乌孙,乌孙昆莫以原来的匈奴妻子为左夫人,以细君公主为右夫人。

第二年,李广利率军出征大宛,西汉通知乌孙,要求他们出兵相助,乌孙虽然派了两千骑兵前往,但是他们首鼠两端,始终不肯向前。

说起远嫁到乌孙的细君公主,她的处境很让人同情。

她身在异国,独自居住在大漠中简陋的帐庐里,一年里只能和昆莫见上几次面,而且昆莫年老,语言不通,细君公主内心的寂寞可想而知。

细君公主写了一首歌,来抒发心中的悲愁,歌辞是:“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歌传回了西汉,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听了不免心生怜悯,只能派使者送些帷帐锦帛给她,聊作安慰而已。

百科知识精选车师国

百科知识精选车师国

基本信息中文名:车师国记载:《史记、大宛列传》地区:中亚东部地理位置:中国新疆吐鲁番西北五争车师从汉武帝时期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和汉朝在这里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夺,史称“五争车师”。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日逐王先贤掸因与篡位的右贤王争夺权位失利而处境危机,毅然率部归属汉朝。

汉朝在西域的屯田校尉郑吉率领西域联兵五万余人前去接应成功,从此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宣告结束。

汉宣帝将车师国分为车师前部、后部,亦称“车师前、后王国”。

前王国都城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后王国都城名“务涂谷”,在今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

车师国于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管辖。

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8年]在车师前部始设“戊己校尉”。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戊己校尉耿恭和关宠分别屯驻车师后部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和柳中[今鄯善鲁克沁]。

汉安帝延光中[122--125],班勇为西域长史时,也以柳中为治所。

汉魏之际,“山北六国”都并入车师后部,今乌鲁木齐一带成为车师后部的中心地带。

三国时曹魏所设的西域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部高昌[今吐鲁番高昌故城],并赐后部王“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

”西晋时车师两部皆属西域戊己校尉。

此后只见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不知去向,有可能并入厌哒人自立的呼得国。

大事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和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西汉两次在进攻匈奴的同时进攻车师,终于在征和四年占领车师。

公元前72年(本始二年),在匈奴的控制下,车师王立乌贵为太子。

公元前68年(地节二年),汉军进攻车师,车师王乌贵降汉后逃往乌孙。

西汉派兵驻守交河城,不久被匈奴逼退,西汉将车师国民迁至尉犁,立前太子军宿为王,匈奴立乌贵之弟兜莫为王,将车师的遗民东迁。

从此,车师国分裂为车师前、后国。

车师后国后来又分裂为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

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

简史车师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名“姑师”,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 军 为 冯 奉 世 。冯 奉 世 曾 于 宣 帝 元 康 元 年 ( 前
6) 5 持节 送 大宛诸 国客 , 莎 车叛 汉 , 汉 所 置 莎 逢 杀 车王万 年 以及汉 使 奚 充 国 , 奉 世 发诸 国兵 攻下 冯 莎车 , 立功 西域 。这件 文 书 所 叙 事件 应 与 冯 奉世 有关 。将 田车师 司 马令 , 可能为 车师 的 司马令史 。
21 0 1年 5月
鲁 东 大 学 学 报 ( 学社 会科 学 版 ) 哲
L dn nvrt Junl P i sp yadSc l c ne dt n u ogU iesy o ra( h ooh n oi i csE io ) i l aSe i
Ma 2 y.01 1
第 2 第 3期 8卷
的记 载 。令史 礼调 有一定 身份 , 以乘一 封 轺传 。 可
属于汉 。元 帝初 元元 年 ( 4 ) 己校 尉设 立 , 前 8戊 保 证 了汉王朝 对 车 师 的 有效 监 护 。成 、 、 时期 , 哀 平
不退 出车 师 。神 爵二 年 ( 10 匈 奴 日逐 王 先贤 前 6) 掸降 汉 , 师 随之 属 汉 , 域 立都 护 , 帝 时 又在 车 西 元
德芳 先生 《 煌 悬 泉 汉 简 释 粹 》 有 关 简 文 做 了 敦 对 考 释 ,1 双全先 生 《 与 楼 兰 ( 善 ) 师 交 涉 _何 汉 鄯 车
史 新证— — 悬泉汉 简所 见西 域 关 系 史之 二 》 相 对 关 问题 做 了论 述 , 本 文 仅 就汉 简 所 见 西 汉 与 车 师 的交 往关 系作 以考论 。
些 关 于 西 汉 与 车 师 交往 的 简 文 , 映 出 西汉 与 车 师 交往 的 广泛 与深 刻 。 反 关键词 : 简; 汉; 师 ; 汉 西 车 交往 中 图分 类 号 :2 4 1 K 3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0 9 2 1 )3— 0 7—0 17 8 3 (0 1 0 0 6 3
( 1 1@ : 0 V 82 1 ) 2
简 3: 戊 己校 罢校 尉 , 客往 来食 迎 置
口 口为 驾诣 北 军 , 为驾 一 封 轺 传 , 请 。 有
当…… 口史 。( A)
如 牒 , 与政相 争 …… (1 12 :7 前 1① 2 ) 0 简 2也是一 封移 书 , 是效谷 县告 知遮要 置 、 悬 泉置关 于 车师 戊 己校 尉 以下 吏 员 乘 传 事 务 的 文 书 。趣 , 明事务 紧急 。这 份 移 书反 映 了效 谷 县 说 为“ 己校 尉 以 下 ” 过 当地 而 做 的 准 备 工 作 。 戊 经


封 轺传 ” 适合 于令 史所 乘 , “ , 而 驾六 乘传 ” 规 ,
格则较 高 , 从所 涉及人 物 和传 车规格 来看 , 这枚 简
反 映的是有 关车 师 的一次 重要 活动 。 简 7 建 始 五 年 … … 口 田 车 师 左 部 :
中曲候 令 史礼 调 罢 将 …… 候 行 丞 ……
匈奴 争夺 车 师 时 因得 不 到 匈奴 的 支 持 而 逃 向乌 孙 ,后 汉 使 侍 郎 殷 广 德 责 乌 孙 , 车 师 王 乌 贵 , “ 求 将 诣 阙 , 第 与 其 妻 子 居 。 是 岁 , 康 四 年 赐 元 也 。 [ 乌 贵 至 汉 后 是 否 被 送 回 车 师 , 献 不 ”3 文 详, 还不 能排除 此车师 王是 乌贵 的可 能性 。总之 , 此简 反 映了乌 贵归 汉 八 年 、 师属 汉 六 年 之后 车 车 师 王曾到 汉地 的情况 。这 位车师 王是 军宿 还是乌 贵 , 或是 其他 人 , 抑 尚需 进 一步 明确 。但 就 事实来 看, 在车 师归汉 后数年 之 内车师 王就 到达 中原 , 他 回归 时有 朝廷专 门派 人 进行 护送 , 现 出车 师 与 体 西汉 密切 往来 的关 系 。
简 2: 月 甲戌 , 九 效谷 守长光 、 立 , 丞 谓 遮要 、 ( ) 县 悬 泉置 , 移 书到 , 移 车 写 趣 师 戊 己校尉 以下乘传 , 到会 月三 日, 传 如 丞 相 史 府 书 律 令 。/ 昌、啬 夫 辅 。 掾
其 中有 右将 军 的记载 。《 书 ・ 奉 世传 》:初 , 汉 冯 “
份 也相 同 , 戊校 的 曲候 , 是 曲候是 戊 己校尉 的基层
吏 员 ,汉 书 ・百 官 公 卿 表 》 戊 己校 尉 有 候 五 《 载
人, 即此简文 之 曲候 。曲候 “ ” 苏 铺 ” 过悬 永 与“ 经 泉置 , 也是西 汉 与车师 交往 的见证 。
简 6 永光元 年二 月庚 子 , : 右将 军
③ :2 ) 12
这是 一 封乘传 文 书 。发 出 的时 间是 宣帝 五凤 四年 ( 5 ) 讲 述 了有 关 车 师 的一 个 重 要 事 件 , 前 4,
即在 此年 车师 王要从 中原返 回车 师 。这 件事 史书 不 载 , 了解 车师 与西汉 的关 系具 有重 要意 义 。 对 如前 所述 , 西汉 武 、 宣时期 尽管 对车 师多 次用
侍 御 史 日 : 田车师 司马令 将
封为安 远侯 , 都 护 。这 枚 汉 简反 映 了五 年之 后 领
车师 王在 中原 的相关 活动 。 这 位 车师王 , 有可 能是 军宿 。依情 理而论 , 他 在车 师归汉 之后 继 续 为 车师 王 , 因为 他 被 立 为王 得 到了汉 王朝 的支持 , 以数年之 后到 达汉 地 , 所 有 着较 大 的可能性 。另一 种解 释是 这位 车师 王可能
车师 是 西域北 道 的重 要 国家 , 是 汉 与 匈奴 也 争夺 的要 地之 一 。西 汉 武 帝 与 宣 帝 时期 , 王 朝 汉
“ 车师 地肥 美 , 匈奴 ,, 不可 不争 也 。 ” 匈奴 的反攻 使 汉 兵不 得
曾多 次 出兵争 夺 车师 , 郎郑 吉 与 校 尉 司 马熹 两 侍 次 屯 田车 师 , 因 匈奴 的进 攻 而 被迫 撤 回 。直 至 终 神 爵二年 ( 6 ) 奴 日逐 王先 贤掸 降 汉 , 前 0匈 车师 归
昭帝末 , 西河 属 国胡伊 酋若 王亦将 众数 千人 畔 , 奉 世 辄持 节将 兵 追 击 。右 将 军典 属 国常 惠 薨 , 世 奉 代 为右 将 军 典 属 国 , 诸 吏 之 号 。数 岁 , 光 禄 加 为
勋 。永 光二 年秋 , 陇西 羌 乡姐旁种 反 , 诏召 丞相 韦
玄成 、 史 大夫 郑 弘 、 司 马车 骑将 军 王 接 、 御 大 左将 军许嘉 、 右将 军奉 世人 议 。 l 可 知永 光 元 年 右 ”3
奴五争车师 , 宣帝神 爵年 间匈奴 日逐王 先贤掸 归降, 车师 随之 内属 , 元帝 时西汉在车师设 立戊 己校尉 , 保证 了
汉 对 车 师 的监 护 。 此后 的 半 个 多世 纪 里 , 与 车 师 保 持 了密 切 的 往 来 关 系。2 汉 0世 纪 出土 的 西 北 汉 简 中有 一
兵 , 由于匈奴 的一 再侵 扰 , 汉未 能在 车师实 施 但 使 宿 为 王 , 徙车 师 国民令居 渠 犁 , 以车 师故地 与 尽 遂
地 , 、 时期汉与匈奴“ 争车师” 武 宣 五 。其 间 汉 曾 、 有 效监 护 。元康 四年 ( 6 )汉 立故 车 师 太子 军 前 2 , 派侍 郎 郑吉 、 尉 司 马 熹 屯 田车 师 , 于大 臣说 : 校 单
车师设 立戊 己校尉 , 为西 汉 与 车 师 的正 常 交 往 这
提 供 了保 障 。 自宣帝 神 爵年 间车师 内属 到王莽 时
车师反 叛 的半个 多世 纪 , 西 汉 与 车师 密切 交 往 是
汉王 朝与匈 奴 和平 相 处 , 师 与 西汉 也保 持 了 良 车 好 的交 往 关 系 。王 莽 时 对 边 疆 民 族 实 行 歧 视 政 策, 西域诸 国纷 纷 反 叛 , 凤 三 年 ( 6 王 莽 派 遣 天 1) 出征西域 的五威 将 王骏 兵 败 身 亡 , 师 也 终 止 了 车
敦煌 太 守府 史( ) 1 2 4 :3 ) B (I 1② 1 7 0
这也 是一份 乘传 文 书 。内容是 车师左 部 中 曲 候名 叫礼 调 的令 史完 成 了屯 田的任 务 , 要 乘 一 将
封轺 传返 回北 军 。 《 书 ・ 官 公 卿 表》: 中垒 汉 百 “ 校尉 掌北 军 垒 门 内 , 掌 西 域 。 _7 简 中 的令 外 ”3 此 ]
团 驾一封 轺传 , 六乘传 驾
(I9 D T 2 6 :0 ) 1 0 X 0 1② 8 5
这是元帝永光元年 ( 4 ) 一封传车簿。 前 3的
是乌 贵 。乌贵 是 军 宿 之 前 的车 师 王 , “ 匈 奴 曾 与 结婚姻 , 匈奴 遮汉道 通 乌孙 者 ” _3 他 在汉 与 教 ,3 l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 1 — 3— 5
作者简介 : 马智全 (9 2 ) 男, 肃武威人 , 17 一 , 甘 西北师 范大学文 史学院博士研 究生,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 中心馆 员。

6 ・ 7
匈奴 。这就 是 汉 与 匈 奴 五争 车 师 的 结 果 , 汉 得 “ 其民, 匈奴 得其 地 ” l 神 爵二 年 ( 6 ) 匈奴 。” 4 前 0 , 日逐 王先 贤掸降 归 , 师 当随之归 汉 , 年郑 吉被 车 次
骑 光禄 大 夫 田扶 韦 制 诏御 史 日: 云 中 使
太守安 国 、 口 未 夫仓 龙 口 卫 司 马 苏 口 故
些 反 映西汉 与 车师 往 来 的简 文 , 助 于 我们 深 有
入认 识西汉 中后 期 汉 与 车 师 的关 系 。胡 平 生 、 张
武 强 , 送 车 师王 、 孙 诸 国客 , 军候 使 乌 与 周 充 国栽 先 俱 , 驾 二 封 轺 传 , 人 共 为 二 载 。御 史大 夫延年 口 口口口 承 书以次 为 驾, 当舍 传 舍 , 律 令 。 ( 如 A) (Ⅱ0 1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