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的改善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的顺利与否,对于吸引外资、促进投资、加快创新和提升全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备受关注,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多。
在此,我们将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于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政府的角色和营商环境的国际比较等方面展开。
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通过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和探讨我国营商环境的特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我国营商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在研究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市场准入、经济体制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微观的层面上,包括企业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物流环境、金融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营商环境的好坏。
国内外学者纷纷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政府角色在营商环境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些研究者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引导、监管、服务和推动的作用,通过改革体制、优化管理、提升效率等方式来改善营商环境,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
在研究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方面,主要集中在企业创新、投资、经营成本、市场准入等方面。
各类研究表明,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投资决策、经营成本和市场准入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些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改善营商环境可以促进企业更多地投入创新领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提升我国营商环境,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加速经济增长。
政府在营商环境中的角色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我国,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外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监管执法、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构建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内研究现状 (1)1.1有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研究 (1)1.2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 (1)1.3 有关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研究 (2)2国外研究现状 (2)2.1有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研究 (2)2.2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 (3)2.3 有关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研究 (3)3简要述评 (3)参考文献 (4)1国内研究现状在社区矫正制度引入我国后,学术界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以社区矫正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众多研究。
基于社区矫正本身非监禁性、社会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政府寻求社会力量辅助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因此国内学者针对这方面展开了研究讨论。
社区矫正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有多种供给模式,学者对不同模式展开研究,尤其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伴随着各地政府纷纷进行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尝试,国内学者正将目光转移到这方面。
1.1有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研究社会力量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不置可否。
针对社会力量是否对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术界看法不尽相同。
高贞、陈志海(2016)认为司法行政机关对社会力量的帮助指导在开展帮扶矫正工作中十分重要,但相对于专业执法队伍,社会力量只是辅助角色,最终矫正效果只能作为参考[1];刘崇亮(2012)认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力量较为分散,需要司法行政机关、社区和社会力量合作,对社区矫正进行管理[2];李雪萍、李冬妮(2017)认为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要有社会力量的支持以及广泛投入,如果仅仅依靠行政机关人员单薄的力量,想要达到目标效果的难度会比较大。
只有通过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地利用社会主体的优势,才能全面提高社区矫正的整体教育帮扶质量和效果,确保社区矫正的顺利有效进行[3]。
1.2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首先,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概念要如何定义。
债券市场效率研究——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文献综述
券 期 货监 管 工作布 置 了 / 个重 点任务 , 其 中第一条 就 是加 快 建 设多层 次资本市场体系, 扩大直接融资, 这说明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私有部 门都认 为 债 券市场 发 展与总 体 金融 市场 发展 之 间 的不 平 衡关 系成 为 中国金 融 市场 前进 道 路 上 亟待 解 决 的障 碍 。 而 理论 界 与实 务领 域 都 认 为 债券市场 中的 政府 监管 对 债券市场 的发 展起 着主 导作用 , 因此 , 探讨政 府监 管 对债 券市场 效率 的影 响成 为一 个有意 思的 话题 。 政 府 监管 在 资本 市 场中 的作 用 在 传 统理 性 人假 设 与有 效 市场 假 说等 理 论 基础 下 , 关于 政 府监 管与资本 市场 的 自由化 程 度引发了广 泛 的讨 论 。 这一讨 论 主要 集 中在 两个方面, 其一是资本市场是否需要政府监管, 其二是资本市场中的 哪些政府监管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基于这两个方面, 目前关于政 府监 管与 证券 市场 发 展关 系存 在 三种 假说 : 第一种 为监 管 无用假说 , 根据C o a s e( 1 9 6 0 ) 以 ̄S t i g l e r ( 1 9 6 4 ) 的 理性 人假 设 , 最 优 的 政 府 监 管 政 策 是 不 干 预 市场 , 以G r o s s ma n ( 1 9 8 1 ) 、 B e n s t o n( 1 9 8 5 ) 、 Mi l l e r ( 1 9 9 1 ) 等为代表的一批理性学派 的 学者 认 为 , 声 誉、 合 约 以及侵 权 法 足以使 证券 发 行方 自动 自 愿 披 露 自己的 真实 信息 , 这 种假 说 认为 投资 者 都 是理 性 的 , 并 且足够 智 慧 , 如 果 证 券发 行方 未 披 露 自己的 真 实信 息 , 市 场 将 会 对其 作 出最 坏 假 设, 证券 发行 方为了避 免市场 过低 估 计 自己的 状况 将愿 意 披 露 自己的 信息, 而 如果 发行 方披 露 了虚假 信息 , 市场 上 的中介方 ( 审 计 师等 ) 为 了自己的 剩余 , 将 会 披露 发行 方的 欺 诈行 为 , 当投 资 者发 现 发行方 披
《政务营商环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400字
政务营商环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政务营商环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研究现状 (1)1.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 (1)2.关于政务营商环境的研究 (2)(二)国内研究现状 (3)1.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 (3)2.关于政务营商环境的研究 (5)(三)文献评价 (7)(一)国外研究现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外学者对营商环境的研究比较早,相关学者对营商环境进行过较为深入、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可量化、可借鉴的营商环境相关理论。
这些研究表明企业的良好发展和竞争力都与它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并且商业环境越好,企业越容易成功、效率也越来越高。
1.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营商环境最早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最早专门研究营商环境评价的是美国彼得·班廷和依西阿·里特法克,提出了“冷热因素分析法”,他们把营商环境7方面作为分析依据,认为这7方面对营商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从“热”到“冷”的角度对这7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和最被认可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2002年世界银行开展的“Doing Business”调查引起世界关注,该调查通过评估不同经济体及其代表性地方城市在不同时期的营商法规及其执行情况,形成可供比较的营商监管环境指标,以评促改达到鼓励各国提高管理效率水平。
Hambrick(1986)指出,营商环境是由企业涉及生产经营的不同部分共同构成的,并且不同的各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都独自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1。
托马斯·科拉辛斯基(2005)认为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各类企业在开办运营等环节中遵守市场准则和政策法规时耗费的时间和成本2。
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综合发展实力处于世界前列,在建设营商环境和优化提升研究上更为深入,部分地域已构建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李丹、曼努埃尔·葡萄牙·费雷拉(2010)认为外部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选择资金来源的重要保障,强调融资渠道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主体投资融资1Edward Hambrick. Impa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Output and Productivit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6,61(04): 674-6982Toomas W. Kolasinasky. Postcolonial Sub-Saharan State and Contempoarary General Business EnvironmentSelected Issues[J].Mangement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015:45-48受营商环境的影响3。
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一个文献综述
有关 地 方性 因素对 市 场化改 革 影 响最 有影 响力 的分 析性 概念 , 许文 慧( ie n h e 1 8 提 出 是 Vv neS u )9 8年 i “ 蜂窝 状 组 织 ” hn yo 一s tr)3。许 文 慧认 ( o ec ̄ t ue E  ̄c ] 为 , 时代 对 自力更 生政 策 的推崇 , 观 上有 利 于地 毛 客 方 官员 自主空 间 的 拓 展 , 以至 地方 政 府 的相 对 独立 性有 时 会强 大 到能 阻断 国家或 上级 对农 村 社 会 渗透 的程度 , 由此 造 成 了 中国社 会 内部 区域 之 间相 对 并 分割 , 互 之 间缺 乏 有 机 联 系 的 “ 窝状 ” 相 蜂 的社 会 结 构特 征 。这 种社 会结 构 的形成 突 出反 映 了集 权 型体 制与 不 完 备 的 技 术 手 段 之 间 的 内在 张 力 。戴 慕 珍 (en0) 用这 一 概 念进 一 步解 释 了改 革 开 放 以前 Ja i运 中 国 国家 政 策 的一个悖 论性 的 现象 E : 方面 , 一 J 国家 制 定 政策 的 自主性 程 度 相 当 高 , 乎 没 有 其 他 的 社 几 会 力 量能 够有 实质 意义 地介 入到 政策 过 程或 对 某 一 项 政 策提 出有 力 的挑 战 ; 另一 方面 , 策 的执 行 过 程 政 却不 能保持 像 政 策 制 定过 程 那 样 高 的 自主 性 , 政 其 府 执行 政策 的能力 不 同程度地受 到各 种复 杂 因素 的 影 响 , 策 的 实 际影 响 力 相 当 有 限 。 国 内 学者 围绕 政 “ 窝状 ” 构对 中国社 会转 型 的影 响进 行 了进 一步 蜂 结 的 阐释 。陆德 泉将 “ 窝状 ” 构 归 因 于 “ 度 组 织 蜂 结 高 化 国家 内 的低 度 整 合 ” ]孙 立 平 则 以 政 策 运 作 中 E, s “ 变通 ” 方式 的 普遍 运 用 为切 入点 , 讨 了 这 一 结 构 探
公共管理类 文献综述 范文
公共管理类文献综述范文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研究意义3.研究方法二、文献综述1.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概述2.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3.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三、文献分类与分析1.政策分析与评估2.公共部门改革与管理创新3.公共财政与税收政策4.政府管理与治理能力5.公共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6.公共项目管理四、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特点与不足1.研究方法与技术2.研究视角与领域3.政策建议与实践应用五、未来公共管理研究趋势与展望1.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管理2.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公共管理3.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六、结论1.文献综述成果总结2.对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启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公共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背景介绍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在我国,公共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公共管理研究在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研究意义公共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首先,理论层面,通过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实践层面,公共管理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文献来源于国内外权威期刊、专著、政策文件等,时间范围为近五年。
二、文献综述1.公共管理理论发展概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行政管理到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注重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强调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2.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部门改革与管理创新、公共财政与税收政策、政府管理与治理能力、公共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方面。
《政策的市场效应分析方法研究》范文
《政策的市场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政策制定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措施。
这些政策对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因此,对政策的市场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反应,而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文旨在研究政策的市场效应分析方法,探讨其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政策市场效应分析方法1.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政策实施前后的市场变化进行量化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政策实施前后的市场数据,如价格、交易量、消费者行为等。
(2)建立模型:根据数据特点,建立合适的经济模型,如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3)实证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政策对市场的具体影响。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探讨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反应。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个案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因素。
案例分析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案例:选取与政策相关的典型案例。
(2)数据收集:收集案例相关的市场数据、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
(3)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市场反应及影响因素。
3.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是通过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交流,了解政策的市场效应。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对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反应进行主观判断。
专家访谈法的步骤如下:(1)确定专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与访谈。
(2)设计访谈提纲: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明确访谈重点。
(3)进行访谈:与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政策实施后市场反应的看法和判断。
三、应用及未来发展政策的市场效应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客观地评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案例分析法可以深入挖掘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因素,为其他地区或国家提供借鉴。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营商环境进行了文献综述。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现状,概述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
讨论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分析了目前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接着,探讨了我国营商环境政策研究和改善措施研究,总结了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对我国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营商环境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结论部分指出了我国营商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系统地概括了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改善措施、影响因素、问题、展望1. 引言1.1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本文旨在对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系统性地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改善措施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营商环境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环境和国家经济发展。
各界对我国营商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营商环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还需进一步探讨改善措施的有效性等。
对我国营商环境研究进行综述和反思,对于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深入研究我国营商环境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为未来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启示。
2. 正文2.1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营商环境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一领域,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证分析,逐渐揭示了我国营商环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主要趋势是从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营商环境的改善一直是我国政府努力的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营商环境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早期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比较和政策评估,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营商环境指标和政策进行对比,评估出我国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营商环境研究逐渐深入到了更加具体和深入的层面,关注点从宏观政策转向了微观企业层面,对营商环境改善的影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定性分析,通过对政策文件和统计数据的解读,对我国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
随着计量经济学和实证分析方法的发展,近年来的研究更多地采用了定量数据和模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更加客观地评估了我国营商环境的状况和改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研究热点当前,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登记注册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对企业登记注册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简化了注册流程、减少了注册资本和审批环节,大大提升了企业注册的便利性。
学者们对这一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实际效果和政策建议。
2. 政府监管和服务: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一直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们关注政府监管和服务的制度设计、执行效果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3. 金融服务和融资环境: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营商环境对融资的便利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学者们对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4. 司法保护和纠纷解决:司法保护和纠纷解决机制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经营。
国家政策对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文献综述参考范文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一、引言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的不俗表现,一直令中外经济学家为之着迷,作为其背后主要支撑力量的民营企业更是倍受关注。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假定出发,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民营企业的成长绩效,及其所创造的“中国奇迹”。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挑战了“传统智慧”(Montignola,Qian and Weingast,1993),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民营企业,进而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具体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民营企业,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从产权已基本清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随着各种形式壁垒的消除,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评价斯蒂格利茨(Siglitz)等人的观点。
与早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产权安排被视为外生变量,市场竞争、激励与信息等因素得到了强调。
第三部分介绍围绕产权安排提出的各种理论假说。
尽管文献的视角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是从Grossman-Hart-Moore的剩余控制权理论起步的。
第四部分比较分析各种关于企业改制原因的假说。
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退出与企业改制内生于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水平。
随着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作为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性质被更多地展现出来。
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与效率改进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具有渐进性、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非同步性的特点。
这构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始环境。
早些时候,依照Sachs(1989)等人所设计的“大爆炸”模式进行改革的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出现持续衰退,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却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
民国十年(1927-1937)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研究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长期以来的世界性话题,随着时代发展,理论界众说纷纭,派系层出。环视当代中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依靠政府强制之手与逐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日益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焦点问题。如何实现强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之转变,是中国经济改革之重任,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以1927-1937年民国建设为例,阐述民国十年黄金期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关系,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政府适时的正确主导是民国十年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民国十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与总结,为当代中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价值。围绕核心观点,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说明选题价值、文献回顾、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等。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民国十年经济发展与发展原因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指出已有研究对1927-1937年民国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认识不足,未能准确解读这一时期政府与市场双向互动推动历史发展的事实,亦未能准确解读好政府与国家资本、民营经济等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已有研究或仅肯定市场作用,无视政府当年以强制性制度供给在诱致性市场创新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土地改革中回避租佃制度优化实为农业发展的较优选择,故本文从政府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与诱致性市场创新相结合的视角,全面阐述与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在战乱年代推动的农村改革。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部分,概述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史,并指出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其张力的施展必须基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与历史传统;基于政府与市场理论之研究视角,归纳本文核心观点,同时明确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提出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中国现代化的内外危机及其发展模式转型。国内危机方面,体现在国内新旧军阀分裂混战导致的政治动荡,20世纪30年代市场危机的出现与自然灾害频繁打击;国外方面,体现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危机,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世界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大规模世界性战争在所难免,而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长期存在,都加速了中国国家主权的不完整性;理论挑战方面,为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凯恩斯主义形成与成功实践,美国与西方多数国家走出危机,并走上国家资本主义道路,世界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亦趋向日益成熟,对古老而落后的中国而言,是危机亦是挑战;发展模式新选择与威权政府建立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开始迈向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导向的转型,南京国民政府威权统治逐步确立,并创建具有现代性的政治制度。第三章为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政策环境创新,主要论述南京国民政府供给的各项制度改新。土地私有财产权制度的法律确认,主要资源及矿产所有权的明晰,财产登记的法律保障制度完善,都推动现代产权制度的确立;关税制度的革新促进关税自主权的实现,盐税制度市场化改革,废除厘金制度,促使现代税收制度的确立;废弃银两制度改用银元制度,法币政策确立现代币制,四行二局的国有银行制度之形成,推动南京国民政府迈向金融国家资本道路;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各项法律措施,鼓励工业科技发明创新,支持农业科技与技术改良,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广泛引进留学归国人才参与国家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等,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发展对外贸易,以协调工商业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发展,支持商会与同业公会组织制度改组,创建农会制度,支持民间建设力量进行乡村建设活动,推动民间组织服务经济发展功能之发挥;南京国民政府发起农业复兴运动,租佃制度优化改新,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资源保护与农田水利建设制度的改进,促进农村秩序的恢复与城乡协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主导的全方位制度创新,虽然存在某些不足或制度的有效性有限,但总体上适应了时代需要,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基础。第四章为政府主导下市场的互动与多元创新。土地与主要资源的确权实现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多元流动,主要资源国有化经营,企业资本集中化加速;税制金融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税制现代化改善了市场交易环境,现代货币促进了市场流通,金融国家资本市场化运作;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工业科技改新推动了生产进步,农事技术的市场运转与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专家与专业人才投身工农业建设;工商业经济协调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主要工业领域全面确立,壮大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力量,提高工业化水平;民营经济朝资本集中化方向发展,民营经济多元化发展活跃市场空间,并带动工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对外贸易拓深国内外市场;民间组织发挥联接政府与市场的中介作用,商会维护商人利益,同业公会维持市场秩序,民间乡村建设力量投入农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开启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探索;农村改革中的诱致性市场创新,现代银行支持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农业合作社联接城市金融救济农村,缓解农业资金短缺,推动农业技术改良与进步,对城乡经济发展起到联动效应;小农户经济发展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上述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互动与创新,体现了 1927-1937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发展,虽然存在某些不足或发展的有限性,但总体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第二次经济黄金期的出现。第五章为民国十年经济发展的历史评价与现实启示。本文指出对于经济落后大国而言,中央政府统治权威的保持与政治稳定非常重要;南京国民政府大量采用留学归国专家与精英治国,专家精英在制度设计与决策实施方面,结合中国国情广泛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有利于减少制度试错成本;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动态与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政府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是必须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应依据本国国情与历史传统;农村改革方面,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是核心问题,发展农户经济与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注重传统文化建设。当然,民国十年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亦值得后世加以总结与借鉴。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民国十年建设中,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关系分析,得出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正确而适时的政府调控主导是民国十年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对营商环境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文献也日益增加,本文将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一、营商环境的概念及其作用营商环境是指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作用下的经济环境,它包括了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
二、我国营商环境的发展历程我国营商环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的命运共同体阶段,此时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企业无论大小、类型、所有制形式,均实行一律政策,大企业与小企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没有明显差别,没有营商环境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阶段,此时国家开始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通过取消行政审批、放开市场准入等方式,逐步创造了一个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框架,企业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现代市场经济阶段,此时国家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建设,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行贿等措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
当前,评估我国营商环境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不同的方法。
在定性评估方面,主要通过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政府服务、社会环境等来评估营商环境;在定量评估方面,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方式,将各种数据信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指标体系,来评估营商环境的好坏。
四、我国营商环境的问题及对策尽管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行政审批时间长、政府服务不到位、市场准入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下,我国营商环境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营商环境也逐步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研究。
我国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各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深入研究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我国营商环境如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如何优化法律法规、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改革、外商投资、民营企业发展等因素都对我国营商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形势的认识,还能为优化我国营商环境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深入了解政策改革、外商投资、民营企业发展等因素对营商环境的影响,探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应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营商环境之间的关系。
具体目的包括:一、揭示政策改革对营商环境的影响机制,为政府部门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二、探讨外商投资对我国营商环境的影响,为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三、分析民营企业在营商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四、研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提高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水平和科学性;五、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营商环境的关系,为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实现,可以全面了解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奠定基础。
1.3 研究意义营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政策、制度、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对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影响情况。
研究营商环境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优化政策、改善环境,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
对于我国而言,营商环境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营商环境的改善成为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健康,因此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文献,探讨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问题和改善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我国营商环境现状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长足的改善。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登记注册资本、优化税收政策等,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 尽管如此,我国的营商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审批流程繁琐、行政成本高昂、市场准入壁垒高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不同区域之间的营商环境存在差异,也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1. 营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李明等(2018)在其研究中发现,我国的营商环境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高志强等(2017)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营商环境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营商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以管向东等(2016)的研究为例,其研究认为,我国营商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政府管理体制、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应开展相应的改革措施,包括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税收负担、优化法律法规等,以促进营商环境的改善。
1. 简化审批程序政府应当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的办事成本。
2. 优化税收政策应当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降低税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企业生产和创新活力。
3. 加强法治建设应当加强法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四、结论我国营商环境的改善仍然有待加强。
相关研究认为,政府应当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税收负担,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卫生服务领域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全球化和国际化合 作
加强卫生服务领域与国际社会的 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提高我国 卫生服务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 力。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卫生服务领域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相互关联的,需要 平衡和协同。
卫生服务市场的供需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政策、经济、社会等。
卫生服务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目前,我国卫生服务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疗 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
然而,我国卫生服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 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价格不透明、医疗服务质量参 差不齐等。
市场与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 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市场在卫生服务领域的 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市场化程度 将不断提高。
信息化和智能化发 展
卫生服务领域将积极应用信息技 术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和质量,实现更加精准的资源配 置和健康管理。
社会参与和多元化 发展
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角色应该侧重于提供基本卫生 服务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
市场机制可以促进卫生服务领域的创新和效率,但需 要政府的有效监管。
卫生服务领域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避免过度市场化或过度政府干预。
对卫生服务领域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建议
建立健全卫生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监管力度。
市场与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协调发展策略
建立健全卫生法律法规
加强卫生领域的法制建设,明确市场和政府在卫 生服务中的职责和权利,规范市场行为和政府监 管,为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职能文献研究综述 (1)
政府职能文献综述摘要:“政府”这个次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操舵”(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
人们通常在两个层面上来理解实际政治生活中的政府:广义的政府是指以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狭义的政府一般仅仅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机关中的一个,即政府行政部门。
职能又称功能职责。
它与履行职能的方式、能力、时效性等问题直接相关。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中所负有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是关于整个社会作用及其限度的问题,涉及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政府职能基本理论,是政府进行科学的职能设置的前提,也是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前提。
以政府职能理论关于政府的起源为标准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可以分为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基本理论。
西方政府基本理论是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阐述、分析和规制政府基本职能的,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涉及的实质内容的角度来看,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政府基本职能理论是其主要理论形态。
在借鉴西方政府基本职能理论的基础上,我国政府职能基本理论也有所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政府职能综述国内外一、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1.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自从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政府职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围绕西方国家所要解决的主要历史任务,西方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⑴:第一阶段,从15世纪开始到17世纪末,此时段是政府职能基本理论的萌芽时期,其标志是应该重商主义的产生。
从严格的意义来说,此时期还没有形成正式的政府职能基本理论,但是重商主义已经开始重视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职能问题,提出了借助政府的力量建立新型的市场秩序和开辟世界市场的主张。
第二阶段,从十八世纪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自由主义思想家提出的“有限政府理论”。
亚当·斯密、洛克等自由主义思想家从各自的视角阐释了政府只能当“守夜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张政府职能和权限仅在于为国民的自由、财产、人身等提供保障,提出政府不能干预经济活动。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营商环境是指国家或地区中开展经济活动和进行商业交易的的条件和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吸引投资、促进创新和提高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提升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对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与分析,以期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为未来改善我国营商环境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1. 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通过降低政府审批的次数、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服务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力求使我国的营商环境更加公平、透明、高效。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在营商环境指标中取得了较大的改善,逐步提升至世界前列。
我国的营商环境在一些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等问题依然存在,审批流程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依然是企业和投资者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等也是制约我国营商环境的瓶颈。
2.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目前,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分析对营商环境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等进行理论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王军敏在他的《营商环境的内涵与提升路径研究》中,对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路径和对策。
(2)政策评估对我国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在《营商环境改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刘伟对政府推动营商环境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3)比较研究将我国营商环境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差距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对我国营商环境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指出了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4)经验分享一些企业或地方政府的营商环境改善经验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献综述框架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献综述框架
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需要政府在市场建设、监管和推动市场化改革方面认真思考。
以下是政府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献综述框架。
1. 市场建设
政府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市场建设:
-促进各地区市场的开放和共享。
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采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使各地的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其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
政府应当强化对整个大市场的监管,制定全国统一的市场管理规定和标准,协调各省市政府之间的监管事宜,加强监管力度,防范市场风险。
-降低贸易壁垒。
政府应当改善对外贸易环境,推动中国签署更多的自由贸易协议,降低贸易壁垒。
2. 监管
政府在监管方面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加强市场竞争。
为了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价格、市场准入和市场供应链等方面的监管。
-防范市场垄断。
政府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反垄断法规,限制市场独占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培育市场主体。
政府应当重视培育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对市场竞争新生力量的的扶持和引导。
3. 市场化改革
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市场化改革:
-去除政府干预。
政府应当去除对市场的干预,促进市场自主运作。
-实行市场化定价。
政府应当建立用市场化力量调节价格的机制,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效率。
-提升市场参与度。
政府应当加强市场主体的参与权利,促进企业法律地位的平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徐永贵;后小仙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1)006
【摘要】传统的二元关系论把政府和市场作为完全平行的、对立对等、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政府的市场和没有市场的政府都是不可想象的.政府干预经济,要尽可能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徐永贵;后小仙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安徽,马鞍山,243002;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
【相关文献】
1.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J], 唐显键;孙文
2.中西文化视域下与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J], 徐捷
3.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主题的理论脉络 [J], 任勇
4.中西文化视域下与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J], 徐捷
5.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J], 张莹;吕培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de Angle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73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文献综述唐显键 孙文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一直备受争议的话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变幻莫测,政府与市场关系成为影响各国经济态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认清两者关系演变尤为重要。
文章选取近几年来部分被多次引用的文献为参考,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简要文献综述。
关键词:政府与市场;关系;综述政府与市场关系,始终是经济领域研究的一大主题。
习近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因此,两者关系的良好处理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及其缺陷(一)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汪同三(2016)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调节收入分配和调控宏观经济。
刘康利(2017)认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深化体制改革的核心,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区别主要体现在配置资源上的差异。
胡峰(2015)认为政府在经济中主要发挥着经济调节、公共服务以及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功能,能够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而市场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交换功能、反馈功能和调节功能上。
社会主义政府与市场的经济职能是有区别的,两者的职能边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只能出现在市场失灵的状态下,从而有效弥补资源配置缺陷。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1.市场失灵。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在完全竞争下,市场可以对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场机制往往存在许多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萨缪尔森就认为“市场失灵是指价格体系的不完备性,它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
杜飞进(2014)指出尽管市场在提高经济效率上有着其他机制难以替代的巨大功能,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
高松(2015)认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所引起的,包括功能性缺陷、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市场公平性问题。
另外,黄新华(2014)从时间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角度分析了失灵的原因,认为一方面是与时间考虑无关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与时间考虑有关的,具体可以包括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等。
面对市场失灵,政府就要从宏观上进行调节,努力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打击市场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好市场的经济秩序。
2.政府失败。
市场失灵的存在,也就反向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但同时也界定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倘若政府超出这一范围,也将导致政府失败。
然而,政府在经济社会中有突出作用,并不代表市场处理不好的事情,政府就能处理得非常好。
黄新华(2014)指出政府会因为政府机构效率低下、角色错位、政策滞后、信息不完全和存在寻租等导致政府失败。
面对政府失败,我们就必须明晰政府的职责,准确定位,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历史演变(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阶段纵观西方经济发展的历史,政府与市场关系并非固态,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演变,在不同时期呈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形态。
珩林教授(2003)从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角度出发,认为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府从市场外部进入到市场内部。
认为政府干预是妨碍私人经营活动的,是破坏市场效率的行为,因此政府充当着“守夜人”的角色。
第二个阶段是政府进入到市场内部,政府的经济功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
“守夜人”角色也转变为了“划桨者”和“掌舵者”,在经济社会里,政府为市场保驾护航。
到了第三个阶段,开始对政府职能重新定位,职能从微观层次上升到了宏观层次,政府不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对经济起着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波动的作用。
刘世锦(2014)也认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逐步演变、与时俱进的过程。
(二)近代以来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历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近代中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而言,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时强时弱,一直都因为特殊的环境而变化,并非持续加强和持续减弱。
王少泉(2017)对近代中国近二百年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了四个周期八个阶段。
从整体看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在每个阶段都因特殊的背景而不断的变化。
刘康利(2017)也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二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1982年,政府的干预力度逐渐减弱。
而高松(2015)更是将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历程划分成重新认识、不断突破、曲折演变、深化发展和完善成熟等五个过程。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和模式分析(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困扰经济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
胡峰(2015)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应该是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彼此促进的。
他认为市场是被证明了的正确科学的具有活力的资源配置与经济运行机制,而政府也具有宏观调控职能,能够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积极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市场的公平性与健康性能,但是两者也各自有局限性,也更加要求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彼此促进。
杜人淮(2006)和刘洋(2016)都认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相互替代、相互补充、完全排斥和共同失灵的关系。
然而,对于以上观点,许多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甚至对立的观点。
刘世锦(2014)认为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此消彼长而是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74论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史军 浙江鑫浩律师事务所 315400摘要:在信息时代下,我国科学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在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信息泄露情况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是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尚不能对消费者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在举证责任和保护主体方面依然需要完善。
本文主要针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类社会获得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节奏,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最具价值的信息资源。
在大数据背景下,其可以为个人和企业赢得丰厚收益,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个人信息的实用功能和商业价值被深度挖掘,而所带来的人权侵占事件也频繁发生。
便捷的消费和支付方式会导致消费者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一些经营者在没有获得消费者许可的情况下,将其个人信息出售或者利用,进而获取经济效益,为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一、消费者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公众对个人信息更加重视,在不被告知或者同意的情况下,商家是不能肆意获取、使用以及出售消费者信息,而消费者也有要求商家保密个人信息的权利。
但是当前,我国消费者信息被非法出售和滥用的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宪法明确指出,公民的尊严与人格不受侵犯,为消费者信息保护提供了关键依据,但是在相关法律建设中,涉及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文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善以及系统的法律体系。
在2014年,我国颁布的《消法》中,对消费者信息的使用和征集进行了进一步规定,为消费者信息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当前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共生互补的关系。
他认为用强弱来表述两者此消彼长是具有局限性的,而认为政府与市场应该是互补共生的,市场借助政府权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扩展市场体系,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同样市场在许多领域也有他的独特作用。
一个强大的市场经济背后应该有个强的政府,有效市场加有效政府才是目标。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分析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国情,政府与市场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始终一致,因此,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强弱也发生着变化,最优结合点也一直在博弈中,因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朱应皋和吴美华(2007)利用政府与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组合关系图分析,认为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最佳边界结合点是完全可以找到的,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到底最优结合模式是什么样的呢?经过大量研究,从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强弱出发,发现存在强政府、弱政府、强市场和弱市场四者的自由组合。
然而,政府与市场在经济社会中到底应该孰强孰弱,将一直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珩林教授(2003)认为不同国家市场的成熟度不同,政府进入市场的早晚也有差异,因而政府与市场关系会形成不同的模式。
他通过总结分析,归纳出了强大政府与强大市场同时存在的美英模式、政府主导,引导市场不断发挥作用的日韩模式和建立在别国和地区庞大市场资源基础上台湾模式等三种主要模式。
另外,杜飞进(2014)认为政府与市场关系还存在以德国和瑞典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社会责任,追求高福利,从而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外的“第三条道路”。
四、对目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的简要评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虽然研究成果很多,但是两者关系到底如何,学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界定。
但从分析可以发现,倘若两者相互折中将是比较好的结果,然而,我们也非常清楚,即使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无限适从,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试验道路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而寻找一个能够适用的方案。
另外,研究成果丰富,但是理论研究的普适性并不高。
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分析,学者普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区集中分析,而中国也有特色的模式。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发展有它的特殊性。
另外,今天的虚拟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也已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因此,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也是因时而异的。
同时,从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来看,许多学者都主要从政府角度出发,忽视了市场的主体性,在经济社会中,市场不仅要发挥它的优势,积极为经济振兴和发展献力,同时市场还必须注意自己的边界,由政府管控的范围和特殊行业,市场也应准确定位。
总而言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密切且复杂多变的,必须找到适应各自国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下的最佳平衡点,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优势,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浩斯.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桁林.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及其发展[J].求是学刊,2003(02):44-49.[3]杜飞进.论政府与市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2):34-44.作者简介:1.唐显键(1993--),男,陕西汉中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