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历史照片
合集下载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6课抗日战争 (共18张PPT)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6课抗日战争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bbc0adb8f67c1cfad6b893.png)
2、国民党组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目的:保卫滇缅公路和中国西南大后;支援英军作战 时间:1942——1945年初 结果:击败侵缅日军 特点:
(1)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 (2)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境外军事行动; (3)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1——1945年;8年军民伤亡3500万,经济损失 5000亿美元。
②全民族抗战(超越党派、阶级、民族) ③存在两个战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内 战场与国外战场)
谢谢各位!
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正式建立:1937.9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中共四点保证:
①为彻底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
②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停止土地革命; ③取消苏维埃政府; 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据此中共取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 称号,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于南京国民政府 行政院,称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蒋介石划出陕西的 延安、安塞、保安等17县,甘肃的庆阳、合水等23 县,宁夏的盐池、神府等县区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 区府主席为林伯渠,副主席为张国焘。综上,陕甘宁 边区政府是蒋统治下的一个特区,政治特区。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1930年代日本侵华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建立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 :
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9.3中国抗战胜利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16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137c011fcf84b9d528ea7abc.png)
三、百团大战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目 的:
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2019/7/24
三、百团大战
2、时间: 1940年下半年 3、指挥: 彭德怀
4、主要目标:
彭德怀在前线
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6、意义:
材料二:战役开始后,日军毫无准备,其 《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供认:“此次袭击, 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
材料三:蒋介石给中共发来贺电:“贵部窥此 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奖。”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 共产党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 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①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 陕甘宁边区等。
②指挥中枢:延安。
(2)主要战役:
平型关大捷:全利国,抗粉战粹以了来日中军国“军 不队可取战得胜的”第的一神个话胜。
地道战 麻雀战
地雷战 夜袭战
墙根下别 有洞天!
马槽下有 跷蹊?!
3.巩固根据地的措施
①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发展生产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 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 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 。
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小丽同学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整理所
学内容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林则徐一虎门销烟 B、林彪一平型关大捷
C、邓世昌一黄海激战 D、彭德怀一台儿庄战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https://img.taocdn.com/s3/m/dd85732476c66137ee0619a4.png)
时间:1938年。 指挥官:李宗仁。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武汉展开的战役名称。 战役:武汉会战。
返回
历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局面发 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返回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南京沦陷后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约有十万平 民遇难,同时还有难以计算的妇女受辱。这个后来被称为 “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是如此臭名昭著,以致连日本军国 主义者也向国内公众隐瞒了真相。
返回
历史 1938年,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自北向南,齐头并进, 意欲图谋徐州,完成南北之连接。日军板垣、矶谷师团以 徐州附近的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日军的矶谷师团率先到达 台儿庄外围,不等北上援军的呼应,就贸然扑向台儿庄。 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完成对矶谷兵团的合围。此战,敌人 伤亡万余人,矶谷师团被彻底消灭。所以台儿庄战役是抗 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年6月—10月。
(2)过程:日军先后集结 40多万 为了保卫大武汉,
兵力进攻武汉。
返回
历史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
人参战。在江西
万家岭
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结果:日军三面包围武汉,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4)影响: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 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返回
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条 战线”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有何重大作用? 战役:淞沪会战。 重大作用: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 国人民的斗志。
返回
历史
返回
历史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局面发 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
返回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南京沦陷后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约有十万平 民遇难,同时还有难以计算的妇女受辱。这个后来被称为 “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是如此臭名昭著,以致连日本军国 主义者也向国内公众隐瞒了真相。
返回
历史 1938年,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自北向南,齐头并进, 意欲图谋徐州,完成南北之连接。日军板垣、矶谷师团以 徐州附近的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日军的矶谷师团率先到达 台儿庄外围,不等北上援军的呼应,就贸然扑向台儿庄。 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完成对矶谷兵团的合围。此战,敌人 伤亡万余人,矶谷师团被彻底消灭。所以台儿庄战役是抗 战以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年6月—10月。
(2)过程:日军先后集结 40多万 为了保卫大武汉,
兵力进攻武汉。
返回
历史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 100万
人参战。在江西
万家岭
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结果:日军三面包围武汉,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4)影响: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 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抗日战争进入 相持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返回
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条 战线”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有何重大作用? 战役:淞沪会战。 重大作用: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 国人民的斗志。
返回
历史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21c8a783d049649b665857.png)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Βιβλιοθήκη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 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 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同日军展开了激烈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 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 起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 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共
歼敌1万余人。
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占有飞机、 坦克和火炮的优势,而我国守军亦 抱定寸土必争的信念,与日军逐巷 逐屋的争夺,日军每进一步都要付 出惨重的代价,经过了极其艰苦激 烈的战斗,中国军队终于取得了战 役的胜利。
阅读史料后,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 是抗日的主力。 (1)国民党在正面战争组织了哪几次会战? 造成国民党节节败退的原因有哪些?
国民党军队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 由于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 消极防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 局面,从客观上讲,国民党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 后,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武器精良。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 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 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 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 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 生积极影响。
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 与日军巷战
中国军队组成敢死队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 •
•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 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 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 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 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 和信念
一、台儿庄战役Βιβλιοθήκη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 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 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同日军展开了激烈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 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 起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 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共
歼敌1万余人。
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占有飞机、 坦克和火炮的优势,而我国守军亦 抱定寸土必争的信念,与日军逐巷 逐屋的争夺,日军每进一步都要付 出惨重的代价,经过了极其艰苦激 烈的战斗,中国军队终于取得了战 役的胜利。
阅读史料后,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 是抗日的主力。 (1)国民党在正面战争组织了哪几次会战? 造成国民党节节败退的原因有哪些?
国民党军队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 由于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 消极防御,不敢主动寻机歼敌,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 局面,从客观上讲,国民党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 后,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武器精良。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 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 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 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 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 生积极影响。
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 与日军巷战
中国军队组成敢死队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 •
•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 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 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 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 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 和信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daf278ff00bed5b9f31d66.png)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 矿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伪军数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百团大战有什么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 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 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三次重要战役一览表】
江北
张云逸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 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 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 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 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 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作“麻雀战”。
战役 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或 年 9月
平型关
八路军 一一五师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 大批军用物资。
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
台儿庄 1938年 台儿庄 李宗仁 战役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抗战以来正面 战场的最大胜 仗
百 团 1940年 华 北 大 战 8月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三.百团大战
原因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 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 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概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6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2c647a6bd97f192279e982.png)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中国:林彪 八路军115师 (4)、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5)、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 ,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 ,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 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 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 、 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 冀鲁豫、山东、 苏北、湘鄂赣 、鄂豫皖等19块。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 动
二、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格局地,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 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官: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100多个团,因此称“百团大战”。 6、主要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 伪据点。
(2)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敌后战场与正面 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延安宝塔山
麻雀战图片
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 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中国:林彪 八路军115师 (4)、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5)、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 ,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 ,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 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 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 、 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 冀鲁豫、山东、 苏北、湘鄂赣 、鄂豫皖等19块。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 动
二、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格局地,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 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官: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100多个团,因此称“百团大战”。 6、主要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 伪据点。
(2)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敌后战场与正面 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延安宝塔山
麻雀战图片
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 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11e87a1ed9ad51f01df241.png)
4.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
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
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
最终守住了阵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发生在( D )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
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
以来的第一快事。”
位于山东枣庄的台儿庄战役纪念碑
二、保卫大武汉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 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 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 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粤汉铁路建成 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 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材料二 日本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 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日本进攻武汉的原因。
薛岳
薛岳(1896.12.27—1998.05.03) 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 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 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 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 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 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万家岭战役中,中国军队抗击日军
第106师团损失清单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 初。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 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 省的一部分。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时间:1938年春 台儿庄 指挥:李宗仁 战役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 胜利的战役 时间:1938年6月到10月 保卫 大捷:万家岭大捷 大武汉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 战略彻底破灭 第三次 时间:1941年12月 长沙 结果: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会战 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20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课件(32张PPT)
![第20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课件(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cfc5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a.png)
主要组成:政府军队 主要作战形式:直接抵抗、军团对抗
敌后战场: 又称“敌后解放区战场”、“解放区战场”。抗日战争时期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开辟。
主要组成:群众 主要作战形式:深入敌后、形式多样
以史为鉴 作为中学生,你如何始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你的民族 曾经有过的灾难?
• 材料一 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 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节选) 材料二 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大同坊。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日本鬼子兵, 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 ——《失去了的玩具箱》
创建者
聂荣臻 刘伯承 邓小平
徐向前 贺龙 关向应
陈毅
张云逸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夜袭战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3.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当堂检测
5.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 A)
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
B.社会性质决定的
C.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D.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
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全 民 族 抗 2、战略相持阶段: 战
敌后战场: 又称“敌后解放区战场”、“解放区战场”。抗日战争时期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开辟。
主要组成:群众 主要作战形式:深入敌后、形式多样
以史为鉴 作为中学生,你如何始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你的民族 曾经有过的灾难?
• 材料一 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 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节选) 材料二 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大同坊。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日本鬼子兵, 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 ——《失去了的玩具箱》
创建者
聂荣臻 刘伯承 邓小平
徐向前 贺龙 关向应
陈毅
张云逸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夜袭战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3.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当堂检测
5.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 A)
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
B.社会性质决定的
C.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D.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
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全 民 族 抗 2、战略相持阶段: 战
侵华日军暴行课件
![侵华日军暴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7ac7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f.png)
03
中国人民的抵抗与反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共同抵抗日本 侵略,不同阶层、不同党派、不同民 族的人们团结起来,形成了广泛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全国人民的支持
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 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都积极投身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远征军的牺牲
中国远征军在国外战场上付出了 巨大的牺牲,许多官兵英勇牺牲 或失踪,他们的贡献应该被永远
铭记。
04
战争的后果与影响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遭受了巨大的伤亡。据统计,中 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其中包括约2000万士兵和 1500万平民。这些伤亡中,许多是由于侵华日军的暴行和战 争行为造成的。
游击战的艰苦斗争
游击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才能取得胜利。
中国远征军的贡献
中国远征军的形成
中国远征军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 期,由中国派遣至国外与盟国共
同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
中国远征军的战绩
中国远征军在国外战场上与盟军 共同对日作战,取得了许多重要 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民间感情对立
由于侵华日军暴行的历史原因,中日两国民间感情长期处于对立状态。许多中国民众对日本持有强烈 的反感和敌意,而日本方面也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中国民众的这种情感。这种对立状态对中日关系的 健康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05
历史教训与启示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e92ebf6294dd88d0d26b8a.png)
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 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冯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 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32名少将。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
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探究2: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 了哪些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自学完成下列问题,5 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准确)
1. 结合课本历史纵横思考:20世纪三十年代 的日本相继进行了哪些侵华战争?说明了 什么?对国共两党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性事件是什么?
3. 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 日本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 心和自信心。
材料二:
从图片反映的两个事件可以看出两次战争出现了 不同的结果,分析出现以上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统治者 腐败无能。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根本原因: 是全民族抗战,尤 其是国共两党的抗战。 启示:国共和则民族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性事件是什么 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一)全民族的抗争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 1937.7.7 标 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 开端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2)抗战史实: 2、中共敌后战场的抗 战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 抗战
2、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1)列举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 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
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探究2: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 了哪些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自学完成下列问题,5 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准确)
1. 结合课本历史纵横思考:20世纪三十年代 的日本相继进行了哪些侵华战争?说明了 什么?对国共两党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性事件是什么?
3. 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 日本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 心和自信心。
材料二:
从图片反映的两个事件可以看出两次战争出现了 不同的结果,分析出现以上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清朝统治者 腐败无能。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根本原因: 是全民族抗战,尤 其是国共两党的抗战。 启示:国共和则民族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性事件是什么 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一)全民族的抗争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 1937.7.7 标 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 开端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2)抗战史实: 2、中共敌后战场的抗 战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 抗战
2、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1)列举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 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历史图集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历史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06b6b7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0.png)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历史图集
赵登禹 (1898—1937)
赵登禹
赵登禹,宇舜城,山东菏泽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 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玉祥的随身护 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 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玉祥的部队 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1937年7月 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 位师长。为了纪念赵登离,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 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 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
野田毅、向井敏明是日军进攻南京期间,第16师团的两名少尉 军官。他们以“百人斩”为目标进行“杀人比赛”,杀害已放下武 器的战俘和手无寸铁的平民数百人。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对 他们进行多次报道,并刊登了两人手持杀人军刀的合影照片。
日本投降后,野田毅、向井敏明逃回家乡隐居起来,企图逃避 正义的惩罚。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的中国检察官高文彬在日 本报刊上发现了两人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资料,设法找到他 们的踪迹,并通过中华民国国防部致函盟军总部,要求引渡,把这 两个战犯速捕后递解南京,让他们接受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 判。1947年12月18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野田毅、向井敏明 和田中军吉等三名丙级战犯宣判,判决三人“以屠戮平民,认为武 功,并以杀人作竞赛娱乐,可谓穷凶极恶,蛮悍无与伦比,实为人 类蠢贼,文明公敌”,已“构成战争罪及违反人类罪”,“爰各科 处极刑”。1948年1月28日,三人在南京雨花台被执行枪决。
日军对南京居民的迫害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两幅图片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史 实,充分暴露了日军的凶残野蛮,展 示了日本法西斯的丑恶面目,说明南 京大屠杀是不容歪曲的历史事实和无 可辩驳的侵略罪证,侵略者的暴行将 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图集
赵登禹 (1898—1937)
赵登禹
赵登禹,宇舜城,山东菏泽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 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玉祥的随身护 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 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玉祥的部队 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1937年7月 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 位师长。为了纪念赵登离,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 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 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
野田毅、向井敏明是日军进攻南京期间,第16师团的两名少尉 军官。他们以“百人斩”为目标进行“杀人比赛”,杀害已放下武 器的战俘和手无寸铁的平民数百人。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对 他们进行多次报道,并刊登了两人手持杀人军刀的合影照片。
日本投降后,野田毅、向井敏明逃回家乡隐居起来,企图逃避 正义的惩罚。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的中国检察官高文彬在日 本报刊上发现了两人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资料,设法找到他 们的踪迹,并通过中华民国国防部致函盟军总部,要求引渡,把这 两个战犯速捕后递解南京,让他们接受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 判。1947年12月18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野田毅、向井敏明 和田中军吉等三名丙级战犯宣判,判决三人“以屠戮平民,认为武 功,并以杀人作竞赛娱乐,可谓穷凶极恶,蛮悍无与伦比,实为人 类蠢贼,文明公敌”,已“构成战争罪及违反人类罪”,“爰各科 处极刑”。1948年1月28日,三人在南京雨花台被执行枪决。
日军对南京居民的迫害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两幅图片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史 实,充分暴露了日军的凶残野蛮,展 示了日本法西斯的丑恶面目,说明南 京大屠杀是不容歪曲的历史事实和无 可辩驳的侵略罪证,侵略者的暴行将 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10] (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10] (人民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bf56f66aa45177232f60a284.png)
新华网 南京9月1日电 (记者 孙参)销毁日本遗弃 在华化学武器启动仪式9月1日在南京郊外举行。日本内 阁府副大臣平冈秀夫代表日本政府宣布正式启动销毁日 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注:自联合国《禁化武公约》生效13年来,日本遗 弃在华化学武器无一枚被销毁。根据这个公约规定,中 国境内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必须在2007年4月前 彻底销毁完毕。 (2010年9月1日)
抗日民族 族 所谓“敌后战场”,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统一战线 抗 中共敌 “解放区战场” ,而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当指日军正 战
后战场 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上主要是共产党领 导的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 。
战略防御阶段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 谢晋元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驱逐日寇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的方针 (4)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序幕(初步形成) (5)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6)1937年红军和新四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7)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
——沉痛纪念日本侵华80周年
黑龙江为日本“满洲开拓团”树碑立传 在中国土地上建起靖国神社
2011年7月28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在黑龙江省哈 尔滨市郊外的方正县观看刻有旧满洲开拓团已故成员姓名的石 碑。据悉,石碑由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建成(不包括寻 找亡灵姓名等费用)。碑上刻有通过日方提供的信息等途径已 确认身份的250名逝者。(摘自铁血网)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抗日民族 族 所谓“敌后战场”,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统一战线 抗 中共敌 “解放区战场” ,而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当指日军正 战
后战场 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上主要是共产党领 导的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 。
战略防御阶段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 谢晋元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驱逐日寇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的方针 (4)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序幕(初步形成) (5)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6)1937年红军和新四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7)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
——沉痛纪念日本侵华80周年
黑龙江为日本“满洲开拓团”树碑立传 在中国土地上建起靖国神社
2011年7月28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在黑龙江省哈 尔滨市郊外的方正县观看刻有旧满洲开拓团已故成员姓名的石 碑。据悉,石碑由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建成(不包括寻 找亡灵姓名等费用)。碑上刻有通过日方提供的信息等途径已 确认身份的250名逝者。(摘自铁血网)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49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14c4ff5022aaea998f0fc2.png)
冀中地区地道战示意图
游击战争
地雷战
地道战
敌 后 军 民 的 抗 日 斗 争
3、巩固抗日根据地
目的: 政治上: 经济上:
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敌后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 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意义: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
了共产党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 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 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唯 我 彭 大 将 军 !
谁 敢 横 刀 立 马 ,
为了粉碎敌人 的“囚笼”政策, 1940 年 8 月,八路 军在彭德怀指挥下, 组织一百多个团, 在华北两千多公里 的战线上,向日军 发动大规模攻击, 主要目标是破坏敌 人的交通线,摧毁 日伪军的据点。
【 三次重要战役一览表】
战 役 名 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平型关 大 捷
1937年 平 9月 型 关
1938年
八 路 军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抗战以来中 国军队取得 缴获 一一五 的第一个胜 师 大批军用物资。 利 李宗 仁 歼灭日军一万多 人
抗战以来正 面战场的最 大胜仗
平型关地形
1、概况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1937年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 影响 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 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 话
林彪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如何理解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 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学习与 探究
国民党抗战
(正面战场)
历史课件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
![历史课件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d1943c135f0e7cd18425368c.png)
•“大日本皇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破灭了。
台儿庄战役
地点 时间 参战方 参战方兵力 伤亡情况
山东台儿庄 1938年3月23日~4月7日 中国国民党军 4.6万人 7500人 日军 2万左右(两个师) 1万余人
结果
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说明了日军并不是不 可战胜的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 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 士气 ,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 战争前途的看法。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 了有利条件。
制作人:李柳洋 刘欣莹 张镇虹 王娅婕 高梓瑜 蔡冷玥 张重阳
日本获胜,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 意义
这次淞沪会战,国民党虽然战败了,
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为中国民 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 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不再等 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 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 日本投降。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 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参加作战的部队: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 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 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 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台儿庄战役结果伤亡情况参战方兵力参战方时间地点山东台儿庄山东台儿庄19381938年年33月月2323日日44月月77日日中国中国国民党军国民党军日军日军4646万人万人22万左右两个万左右两个师师11万余人万余人75007500人人中国中国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最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意义?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说明了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5fe2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e.png)
1. 为了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 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2. 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 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台儿庄战役
时 间: 1938年3月23日——4月7日
指 挥 官: 李宗仁
主要经过: 结 果:
① 日军猛击台儿庄,激战三昼夜, 冲入台儿庄,展开激烈巷战, 日军基本控制台儿庄;
② 李宗仁调兵增援,形成对日军 的反包围,并开始激烈反攻。
结 果: 武汉沦陷;后期日军趁机占领广州;
意 义: ①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
②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继续侵略
广州 失陷
武汉 失陷
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华北、华中、 华南大片领 土沦陷
消耗日军大 量兵力、物 力和财力
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 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 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 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重点知识总结
重难点突破
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 总体上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 方面
消极 方面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使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②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 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为掩护政府、机关、工厂、学校以及东部 和中部大量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赢得 时间,为长期抗战奠定基础。
2. 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 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台儿庄战役
时 间: 1938年3月23日——4月7日
指 挥 官: 李宗仁
主要经过: 结 果:
① 日军猛击台儿庄,激战三昼夜, 冲入台儿庄,展开激烈巷战, 日军基本控制台儿庄;
② 李宗仁调兵增援,形成对日军 的反包围,并开始激烈反攻。
结 果: 武汉沦陷;后期日军趁机占领广州;
意 义: ①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
②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继续侵略
广州 失陷
武汉 失陷
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华北、华中、 华南大片领 土沦陷
消耗日军大 量兵力、物 力和财力
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 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 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 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重点知识总结
重难点突破
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 总体上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 方面
消极 方面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使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②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 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为掩护政府、机关、工厂、学校以及东部 和中部大量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赢得 时间,为长期抗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