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部分
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社会科学,是教育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
一般来说,其研究内容多来自教育领域,而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即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宏观的教育社会学、中观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教育社会学四个部分构成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促进学生对我国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思考,提高学生对我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社会学分析能力
本课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鲁洁主编、吴康宁副主编)作为教材
该教材力图做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较充分地反映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翔实、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育社会学教材
本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考试加教育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本文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一、 学科性质诸论
二、 学科性质确定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
一、 研究对象诸说
二、 研究对象界说
第四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一、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二、 决定因素与非决定因素
三、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四、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五、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重点与难题]
一、 规范性与证验性两种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区别
二、 当代教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
三、 明确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四、 把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思考题]
1.什么是证验性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它与规范性教育社会学研究之间有何区别?
2.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明确这个问题有何意义?
3.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4.联系我国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实际,谈谈当代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内涵
一、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一、教育可传播和创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使人们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自觉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可促进经济增长、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社会朝着"三个文明"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
三、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第三节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一、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重点与难点]
一、 应识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 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 理解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战略中的作用
三、 把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思考题]
1.试析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育可持续发展
2.试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谈谈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3.何谓教育可持续发展?其实现的对策选择是什么?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阶层化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社会阶层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一、 社会阶层化的涵义
二、 阶层结构与教育结构
第二节 社会阶层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 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
二、 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具体表现
三、 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合理化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流动
一、 社会流动概述
二、 社会流动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三、 教育分流问题
第四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一、 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
二、 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分析
三、 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
[重点与难点]
一、 应识记的概念: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竞争式流动、教育机会均等
二、 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
三、 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
四、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思考题]
1.社会阶层化对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试析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相关性
3.联系教育实际,谈谈促进教育社会均等的措施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从社会变迁过程中考察教育
一、 社会变迁的涵义及类型
二、 从社会变迁过程中研究教育的视角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
一、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二、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三、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第三节 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与教育
一、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二、 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三、 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对教育的需求
[重点与难点]
一、 从社会变迁中研究教育的视角
二、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关性分析
三、 教育现代化的类型及当代社会背景
[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2.综述我国当前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并谈谈适应社会变迁应采取哪些教育对策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问题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问题概述
一、 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类型
二、 教育与社会问题的相关分析
三、 社会转型期教育问题举要
第二节 学习压力问题
一、 学习压力问题的概念
二、 学习压力问题的影响
三、 学习压力问题形成机制及缓解
第三节 青少年问题
一、 青少年问题类型
二、 青少年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三、 预防解决青少年问题产生的策略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问题
一、 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
二、 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压力
三、 教育在解决人口问题中的作用
第五节 教育与劳动就业问题
一、 劳动就业问题的涵义
二、 劳动就业问题成因
三、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
[重点与难点]
一、 教育与社会问题的相关分析
二、 学习压力问题形成及缓解
三、 预防青少年问题的措施
四、 教育在解决人的问题中的作用
五、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
[思考题]
1.试析教育反作用于社会问题的双重性
2.试举一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教育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六章 学校社会组织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理论
一、 学校组织的涵义
二、 学校组织的有关理论
第二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性质
一、 关于学校组织基本性质的几种观点
二、 不同类型学校组织的特点分析
第三节 学校社会组织目标
一、 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构成
二、 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差异
三、 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整合
第四节 学校组织的结构
一、 异质性结构
二、 多权威结构
三、 多层次结构
第五节 学校组织的文化
一、 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
二、 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
三、 离散型学校文化与统合型学校文化
第六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环境
一、 社区与社区发展
二、 社区结构对学校的影响
三、 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贡献
[重点与难点]
一、 学校组织形态与社会组织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二、 学校社会组织属性
三、 学校组织目标、结构、文化的社会学特征
四、 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它的特点何在?
2.学校组织目标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学校组织结构的社会学特征是什么?
4.如何正确认识学生亚文化?
5.试述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
第七章 班级社会体系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概述
一、 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
二、 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
第二节 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
一、 社会化功能
二、 个性化功能
三、 分化与选择功
能
四、 照顾或保护功能
第三节 班级教学社会学问题
一、 学生社会背景及同辈群体与教学
二、 教师角色及教师群体与教学
三、 师生人际关系与教学
四、 班级社会气氛与教学
[重点与难点]
一、 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
二、 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
三、 影响班级教学效率的社会因素及班级教学自身的社会情境
[思考题]
1.盖哲尔与谢伦关于班级活动组织方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试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
3.提高班级教学效率的社会学途径是什么?
第八章 教师的社会学分析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 教师的专业地位
二、 教师在社会职业等级体系中的地位
三、 教师群体内部的地位差别
第二节 教师的社会角色
一、 教师角色的多维性及其转换
二、 教师的角色冲突
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社会化
一、 教师社会化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二、 教师社会化的阶段
[重点与难点]
一、 教师在社会职业等级体系中整体社会地位及各层面社会地位的判定
二、 教师社会角色的类型及变迁
三、 教师社会化的涵义及内容
[思考题]
1.试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现状进行分析
2.有人对"教师是社会代表者"的观点提出质疑,请给出你自己的观点
3.教师角色冲突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试从教师社会化内容的角度谈谈教师教育内容的构建与改革
第九章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概述
一、 个体社会化的涵义
二、 个体社会化的纵横结构与教育
三、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一、 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及其特点
二、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三、 家庭结构与儿童社会化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一、 学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及其特点
二、 教师与学生社会化
三、 学生同辈群体与个体社会化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一、 社会文化与学生社会化
二、 大众传播媒介与学生的社会化
[重点与难点]
一、 个体社会化的涵义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思考题]
1.什么是个体社会化?它与教育的关系怎样?
2.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作用如何?它与其他社会因素相比有何特点?
3.学校个体社会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怎样认识学生同辈群体在个体社会化过性中的作用
5.如何改革与完善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化功能
三、教学参考书目
1、董
泽芳编著:《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吴铎、张人杰编:《教育与社会》,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
3、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厉以贤、毕诚:《教育社会学引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陈奎熹:《教育社会学》,台北三民书社1980年版
7、林清江:《教育社会学新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1年版
8、傅松涛:《教育社会学新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守恒主编:《教育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马和民等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谢维和著:《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苏]费里波夫:《教育社会学》,李震雷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
16、[英]班克斯(O. Bawks):《教育社会学》,林清江译,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8年版
17、[日]片冈德雄:《班级社会学》,贺晓星译,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1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吴永军著:《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吴永军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