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发展;(4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 新时期。(3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 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3分) (2)青年学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当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4分)
二、认识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坚持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分析题目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 分析题目 3、认识运动是无限的、反复的、上升性的运动。要求我 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分析题目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是为了 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0多年的历史 探索,推动了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2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各阶段农村经济 组织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2分)


6、某地区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GDP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
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资源利用率不 高;环境污染严重;科技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该 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重视GDP增长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能源利用 率,重视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事业,重 视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等,政府对工作着力点和财政投 入方向做出了必要的调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该地在建设和 谐社会过程中,是怎样调整发展思路?
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 对过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思路,采取相应措施。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
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该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调整发展思路, 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重 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 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 制改革的深化,十四大明确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了 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初步认识。(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党对效率与公 平关系的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4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效率与公平 关系的认识就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的过程。(4分)
(1)①针对我们面临的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 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资源节约、建 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要 求,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建设节约型 机关、节约型政府以及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推进体制创新等, 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认识和 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开展资源节约、节约型社会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建设节 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实 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①转换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②应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和消费方式,克服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现象,减少资产闲置 ,避免资源浪费。③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 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应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 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真理的含义和最基本属性
关系类: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 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 学中的两个对子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
哲学主观题答题规范用语 (世界观+方法论+分析)
•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的道德观和荣辱观发生了严重 倾斜和错位。面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锦 涛同志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 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在全体公民面前树起了一块明荣 知耻、抑恶扬善的道德标杆,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结合材料,从辨证唯物论角度谈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 依据。
原理类: (一般考查原理及方法论,即“哲学观点”与“哲学措施”) 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 第一、二单元复习
一般出选择题、简答题
概念类: 1、哲学的含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的含义 唯心主义 的含义 马哲产生的条件 马哲的基本特征、中国化成果 毛泽东 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三个代表的本质 科学发展观 2、物质的含义及唯一特性、固有属性 特点 意识的含义和本质 3、实践的含义及三个特点、三种类型 运动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和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 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了解了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演变的历程:20世纪五十年 代,我国突破个体农户经营的局限,先后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 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 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 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生产社会化和 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种农 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应运而生。 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决 定认识的?(6分)
6.材料一: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 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 度。我们面临人口、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 。 材料二:开展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 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节约型社会,首先的就是要 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政府,更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最大 w.w.w.k.s.5.u.c.o.m 的浪费往往产生于管理的失误,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推进体制 创新,这对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格外 重要的意义。 (1)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9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角度谈谈应如何开展资源节约,建 设节约型社会。(6分)
①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根据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 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分)
一、唯物论部分——物质和意识关系、规律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 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题目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 界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分析题目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时候,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 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分析题目
7、材料: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 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 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⑴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 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
6.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 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
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
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 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