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学院
《工程经济》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必填)
《工程经济学》是土建类专业选修课,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常用评价方法,能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及工程施工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中国工程项目的经济决策方法,对从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过程中的投融资管理、项目的后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表1 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关系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掌握工程经济基本概念、工程经济分析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工程项目投资、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经济评价要素等基础知识,熟悉投资估算、项目税前收益估算方法;掌握现金流量、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等计算;掌握工程项目方案经济评价选择指标与方法;熟悉项融资方案及融资成本,掌握项目盈利与偿债能力分析;掌握设备更新相关概念、设备自然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概念及影响因素,经济寿命计算及设备更新分析方法,了解设备更新分析方法;了解公共项目经济分析方法;掌握工程项目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了解离散型风险决策;掌握价值工程原理及在工程中应用;了解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后评价。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利用资金等值公式计算资金时间价值,具有计算住房按揭贷款各种还款计划下各种参数计算技能
(2)具备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及经济可行性判断能力,能进行简单多方案比选
(3)具备工程融资方案资金成本计算及方案优选技能;
(4)能看懂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报告
2、知识目标
(1)掌握工程经济基本概念、工程经济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2)掌握工程项目投资、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经济评价要素等基础知识,熟悉投资估算、项目税前收益估算方法
(3)掌握现金流量、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等计算
(4)掌握工程项目方案经济评价选择指标与方法;熟悉项融资方案及融资成本,掌握项目盈利与偿债能力分析;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标准及成绩评定办法
本着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考核的原则,要针对本课程(或实训环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形成性考核为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相应的考核方法,所拟定的考核方法要能体现职业综合技能的要求,以及和国家职业技术资格的考核相呼应。

建议从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实践评价和职业精神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要求,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阐述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和职业精神与情感态度的考核标准;明确考核方法及该项目课程学习完成后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名称和等级。

表4 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
表5 考核框架(与教学内容一致)
考核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致)
表6 项目(综合)实训考核标准
表7 工程经济学课程(笔试)考核标准
六、实施建议(必填)
(一)
推荐教材:
1、《工程经济学》王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工业技术经济学》,傅家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三版;
2.《工程经济学》,刘晓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3.《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刘长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4.《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张金锁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5.《工程经济学》,Leland Blank, Anthony Tarqui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二)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上习题课,课下自学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建议课外自学时间不少于课程参考教学学时的1-1.5倍。

(2)本课程每章结束后均布置适量的思考题和计算题。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强化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3)根据授课情况,可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安排适当的案例讨论。

(4)在讲授本课程时,着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幻灯片和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电化教学,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多媒体、专业软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四)师资配置建议
有企业实习或工作的经验
(五)教学条件要求
七、其他必要说明(选填)
执笔人:
审核人:
审定人:
制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