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其二)》(附答案)

合集下载

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阅读答案及赏

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阅读答案及赏

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阅读答案及赏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秋。

更吹羌笛关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①更:又。

②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士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的情。

③无那(nu ),无奈。

④金闺:华美的闺房,指代征人的妻子。

1、的第四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写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2、本诗和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3、有人说,边塞诗有时所反映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参考答案1、第四句运用虚写(想象、曲笔)手法(1分),不直接写征人思亲,而是设想亲人思亲之愁(2分),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愁绪,感染力强(1分)。

2、这首诗表述的是久戍不归,思慕亲人的愁情(2分),而《从军行》之四表现了戍边战士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2分)。

3、诗歌前三句借征人的所见、所感、所闻刻画其怀乡思亲的情感,最后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

运用曲笔,把征人思亲和思妇念远巧妙融合,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烽火连天,城西的百尺高楼上,黄昏薄暮里秋风飒飒,我独坐楼中。

晚风中传来了羌笛悲凉的《关山月》曲,遥想万里家乡闺中人无奈愁绪满怀。

作者王昌龄(698 约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简析:《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原诗七言乐府是一首边塞诗。

写征人久戍思家之情。

是说,日暮黄昏,征人独坐在孤零高耸的烽火楼上,原野荒寂,四顾苍茫,时值秋日,凉气侵人,激起游子一片思亲之情,这思亲之情伴着劲吹的秋风如青海湖的波浪一般上下翻腾,情不自禁;这时,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勾人思乡的笛声,像是亲人在呼唤征人还乡,那万里之外金闺中的人儿正满怀愁怨地在思念着他呢!这首诗写法上很有特色,笔法简洁,委婉曲折,蕴含丰富,语浅情深。

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①。

前军②夜战洮河③北,已报生擒土谷浑④。

【注】①辕门:军营之门。

②前军:大军的前锋。

③洮河:发源于甘肃碌曲县西南,流至永靖县注入黄河。

④土谷浑:鲜卑族的一支。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6分)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5分)
参考答案
1.“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2分)“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

(2分)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分)
2.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5分)
简析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

诗人当时身处边塞,作战前方传来捷报,活捉了外族入侵者首领。

军队士气大振,于是诗人作此诗来纪念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首诗以白描的笔法,记述了边防士兵奋勇出击,前军捷报飞传的动人情景。

表现出出征将士的乐观振奋。

情调昂扬,气势雄壮。

从军行阅读答案王昌龄

从军行阅读答案王昌龄

从军行阅读答案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王昌龄「篇一」【原文】从军行[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湖泊【问题】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3分)ABC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参考答案】13.C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两首诗都写出出环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4)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槪。

评分标准: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两点理由即可。

从军行阅读答案王昌龄「篇二」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①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应该反映但是戍边抵抗匈奴的将领)。

问题: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一场败仗,但却处处显出英雄豪气。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分) 百战写战事频繁,(1分)碎写出战事的惨烈,(1分)数重围和突写面临重重包围的困境,(1分)残兵写出只有少量人突围的悲惨结局。

(2分)2.(6分) 首句写英雄历战之久;(1分)第二句以敌军数重围侧面表现英雄的临危不惧;(2分)第三句以一突字写出英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1分)第四句以一独字,写出了孤军奋战、力压千军的豪迈气概,败中见豪气。

(2分) 问题: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3分)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3分)3.有人说这首诗是败中见出了豪气,为何这样说,请作简要分析。

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

从军行阅读及答案参考
5答: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炼。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阅读训练】: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3.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 的修辞方法。
(6)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7)“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8)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9.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首尾两联作具体分析。(5分)
10.第三联两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4.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 的写法,先交代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 的写法,描写 ________ ;尾联采用______ 的写法,表达 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主义色彩。
(5)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陈羽与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陈羽与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陈羽与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羽与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从军北征》及《从军行》阅读答案「篇一」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沙漠。

(1)按内容划分,中国古典诗歌有离别诗、田园诗、咏史诗这首《从军北征》属于诗。

咏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是这一诗歌流派的另一代表诗人。

(2分)(2)诗中的“行路难”有什么寓意?(3分)(3)第二句中的“偏吹”,有的版本用“遍吹”。

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分)《从军北征》阅读答案(1)边塞诗王昌龄(2分)(2)“行路难”既指古曲《行路难》也指征途艰难,表达了征人思亲之情。

(3分)(3)用“遍吹”更好。

用“遍吹”,表明这笛声不是孤单、微弱的独奏,而是彼吹此和、响彻夜空的大合奏,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悲中见壮的意境中,表现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普遍性。

用“偏吹”更好。

明明行军艰难,明明思乡心切,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行路难》的曲子,这不更增添愁肠吗?这一“偏”字,更渲染了环境,强化了哀怨悲伤的情怀。

(4分)拓展阅读:《从军北征》赏析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

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

《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

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的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阅读答案解析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阅读答案解析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阅读答案解析:篇一:王昌龄“从军行(其二)”阅读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8.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简析诗中所使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写景句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8.抒情主人公应是守卫边疆的戍卒将士。

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分)9.诗的最后一句是写景句,使用了以景托情或者说借景抒情的方法。

前三句抒情,第四句写景。

结尾句疆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提升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展示了边境夜晚的一种和平宁静的景象,而这种和平宁静是将士们作出自我牺牲、忠于职守换来的。

(4分)篇二:语文复习题2013语文复习杂题边塞诗我们这里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唐代边塞诗体现了一种摄魂动魄的阳刚之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慷慨豪迈。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所奔涌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

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始终洋溢着舍身忘我、捍卫疆土的崇高情感,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由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昌盛,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边塞诗派。

从边塞风光,到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到边疆将士思念家乡的情怀,无不成为边塞诗派所要反映的内容。

《从军行》王昌龄阅读答案

《从军行》王昌龄阅读答案

《从军行》王昌龄阅读答案《从军行》王昌龄阅读答案《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从军行》王昌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一、二句不妨设想为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请简要描述一下:答:在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那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望的玉门关了。

②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还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请简要说明一下:答: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报国的雄心大志。

景色的格调是:迷茫、黯淡,悲壮、辽阔。

③请谈谈你对三、四句的理解:将士们身经百战,盔甲都已被磨破,但仍无法消磨掉他们心中那“不彻底消灭敌人决不归乡”的信念。

4、请将一、二句设想成次第展开的广阔画面。

[答案]:青海湖上空,浓云弥漫,绵延千里的雪花显得苍茫暗淡,越过雪山,是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走,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注释】① 首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

②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③ 穿金甲:磨穿铁甲。

④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

事见《汉书·傅介子传》。

這里以“楼兰”指敌人。

问题:(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答案:(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軍隊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从军行七首其二阅读理解

从军行七首其二阅读理解

从军行七首其二阅读理解《从军行七首·其二》唐代王昌龄写的一首诗,全诗内容如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其二》的阅读理解如下:《从军行七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佳作,其精妙之处在于巧妙地运用音乐与自然景观,将边疆战士的离别之情与琵琶新声、秋月高照的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壮丽而又充满悲壮气息的边塞画面。

诗中“琵琶起舞换新声”一句,以琵琶为媒介,展现了边疆战士在宴饮歌舞中欢庆的场景。

琵琶作为乐器,在唐代非常流行,尤其在边疆地区,常常作为军乐使用。

诗人以“起舞”和“新声”两个词描绘出琵琶的旋律与舞蹈的优美,但同时也暗示了边疆战士在离别之后,尽管环境有所改变,但内心的情感依旧是深沉而复杂的。

然而,尽管琵琶新声让人欢愉,但“总是关山旧别情”一句却揭示了边疆战士内心深处的忧愁。

关山重重,旧情难忘,这种情感与欢庆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人巧妙地运用“总是”一词,将新与旧、喜与悲、生与死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

“撩乱边愁听不尽”一句,诗人以“撩乱”和“听不尽”两个词,进一步描绘了边疆战士内心的忧愁和无休止的思念。

这种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琵琶的旋律来传达,而这种旋律却是无尽的、无休止的。

这种情感与琵琶的旋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更加深沉。

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人以秋月和长城为背景,将边疆战士的情感推向高潮。

秋月高悬,长城蜿蜒,这种壮丽的景象与战士的内心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战士们虽然身处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中,但内心却是充满忧愁和思念。

这种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更加深沉。

《从军行七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

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音乐、自然景观和情感对比,将边疆战士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疆战士的坚韧和勇敢,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比较阅读及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比较阅读及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比较阅读及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8分)
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大漠风尘日色昏,
黄昏独坐海风秋。

红旗半卷出辕门。

更吹羌笛关山月,前军夜战洮河北,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①无那:无奈。

8.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联系诗句分析。

(4分)
9.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整理
8.其一表达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情感。

久戍不归的征人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传入耳际的缕缕笛声
勾起征人无限的思乡、思亲之情。

(2分)
其五赞颂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
神。

大漠之中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战士们顶着狂风半
卷着红旗,向前挺进,中途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大捷的消息,战士们因失去了一次杀敌的机会而遗憾。

(2分)
9.其一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诗人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
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

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
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使全诗更富有意蕴。

(2分)其五中“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两句,避免了正面写夜战过程,从侧面写前军夜战的战果辉煌,让读者去体会联想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
义精神,使诗歌更深沉、含蓄。

(2分)。

边塞战争诗四首之从军行【唐】王昌龄

边塞战争诗四首之从军行【唐】王昌龄
(1)诗的第一、二句写景,突出边防什么样的环 境? (2分) (2)透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七字,你能想到些 什么? (4分) (3)全诗具有怎样的风格(情感基调)?(2分) 歌颂了什么精神?(2分)
参考答案:
(1)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 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3)全诗表现出一种激越雄壮的风格。 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 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 有的豪壮悲慨 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 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 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 有的委婉清丽 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风格。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是儿女情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比较阅读:王 昌龄〈〈从军 行〉〉其一与 其四在抒情上 各有何特色? 在环境与心理 描写上又有什 么不同?
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 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 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 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 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 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 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 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 慨豪情的激情 。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从军行》阅读附答案

《从军行》阅读附答案

《从军行》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从军行李白
百战疆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扼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尽管写的是一场败仗,但却处处显出“英雄英气”。

请结合全诗扼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5分) “百战”写战事频繁,(1分)“碎”写出战事的惨烈,(1分)“数重围”和“突”写面临重重包围的窘境,(1分)“残兵”写出只有少许人突围的悲惨终局。

(2分)
9.(6分) 首句写英雄历战之久;(1分)第二句以敌军数重围侧面表现英雄的临危不惧;(2分)第三句以一“突”字写出英雄勇敢无畏,一往无前;(1分)第四句以一“独”字,写出了孤军奋战、力压千军的豪迈气势,败中见英气。

(2分)。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其二》附答案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其二》附答案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
其二)》(附答案)
比较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从军行(其一其二)》(附答案)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注释]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二)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

《关山月》是乐府曲辞的一种,多写离别。

“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关山”,即“关山渡若飞”中的“关山”,古代地名。

B“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也抒发了对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C第一首诗中的“独坐”两字透露了戍卒的孤独和
思绪,而“伤别离”的乐府歌曲《关山月》,则传递了思乡念妻的浓烈情绪。

D第二首诗末句以绵亘的长城、高悬的秋月为背景,借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渲染了征夫怀念亲人、思恋故乡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两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A(2)第一首诗前三句是叙事,描写环境,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先写景后抒情,第二首诗前三句借音乐
声抒情,后一句写景。

先抒情后写景。

(3)这两首诗都抒写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

《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行》阅读答案

《从军行》阅读答案《从军行》阅读答案《从军行》阅读答案1【原文】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题】5.品读全诗,生动的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3分)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5.大雪弥漫,遮天蔽日,天色昏暗,军旗上的图案颜色都变得模糊不清,暗淡无光;狂风呼啸,战马嘶鸣,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得2分,语言生动得1分。

6.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投笔从戎”1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1分。

《从军行》阅读答案2【甲】使至塞上(唐·王维)【乙】从军行(唐·王昌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乙诗中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内容上看,两首都是________诗,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请联系背景与诗句具体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8、前两句渲染西北边疆的空旷凄凉、艰苦险恶,衬托出戍边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分)9、边塞《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对受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而《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则表现了守边将士立誓破敌、决战到底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王昌龄《从军行》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原文《从军行七首》王昌龄(唐)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⑻,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yu)浑⒃。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总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注释: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一作“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

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

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⑽表:上表,上书。

掩尘骨:指尸骨安葬。

掩,埋。

⑾龙荒:荒原。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

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

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⒃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选二)》阅读附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选二)》阅读附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选二》阅读附答案从军行七首(选二)——王昌龄其三关城①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②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③。

其六胡瓶④落膊紫薄汗⑤,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⑥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③龙荒:荒原。

④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

⑤紫薄汗:骏马名。

这里指将军骑的马。

⑥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5分)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E、两首边塞诗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15、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6分)答案:(14)BE(15)同: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2分)异:第三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爱护与同情;第六首则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国势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

(4分)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比喻”错,这里直接凸显出战士为国捐躯;E、并不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其三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其六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从军行诗歌赏析及答案

从军行诗歌赏析及答案

从军行诗歌赏析及答案从军行陈羽海畔①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土天山雪。

武威遇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庆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②西,角声一动钥天晓。

注:①海畔:湖边②太白:即金星。

古时认为太白星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惰现下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两首诗都写了从军将士所处的环境的极为严酷,其严酷各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

(5分)2.两首诗的第四句都是写军,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参考答案1.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难。

(2分)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而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

(2分)两者一极冷一极热,环境严酷有别。

(1分)2.(1)陈诗红旗直上天山雪运用借代的方法。

(1分)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冰天雪地中行军,队伍不乱,勇猛直上,(1分)画面生机勃然,展现的是唐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1分)(2)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运用象征的手法,(1分)号角将胡天惊晓,实则意味着只要一声号令,唐军便可决胜,一扫黑暗,使西域重见光明。

(1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征抵抗取得胜利的美好祝愿。

(1分)(如答比喻、夸张手法的,且分析的对,情感也对的给1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可从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环境描写的语句,然后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然后对比作答。

陈诗中,可抓住冻泥裂叶落枝梢折从天山脚下的恶劣天气角度分析;岑诗中,可抓住火山少如鸟从天气的炎热角度分析其环境之恶劣,由此得出二者的严酷区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王昌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注释]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二)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

《关山月》是乐府曲辞的一种,多写离别。

“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关山”,即“关山渡若飞”中的“关山”,古代地名。

B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也抒发了对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C 第一首诗中的“独坐”两字透露了戍卒的孤独和思绪,而“伤别离”的乐府歌曲《关山月》,则传递了思乡念妻的浓烈情绪。

D 第二首诗末句以绵亘的长城、高悬的秋月为背景,借苍凉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渲染了征夫怀念亲人、思恋故乡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情”与“景”关系的处理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两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1)A(2)第一首诗前三句是叙事,描写环境,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先写景后抒情,第二首诗前三句借音乐声抒情,后一句写景。

先抒情后写景。

(3)这两首诗都抒写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