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跨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

美术与音乐:跨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摘要:美术与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创新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跨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对于当代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美术、音乐、融合、创新一、引言美术和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两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方式来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美术以视觉形式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色彩、形状和线条等元素来塑造作品的形式和结构;音乐则以声音为媒介,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这两种艺术形式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共通之处,都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功能。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美术与音乐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将这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跨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趋势,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
本文将探讨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跨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对于当代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二、美术与音乐的关系美术与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古代文化中都有着美术与音乐的结合,比如古希腊的壁画和雕塑作品就常常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共同展现出了当时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着大量的绘画作品与音乐相配合,如《千里江山图》配以《流水高山》的音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与互动更加频繁和广泛。
一方面,很多当代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美术与音乐两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度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另一方面,一些音乐家也开始尝试借助视觉元素来丰富其音乐作品,如在音乐视频中加入视觉艺术元素,以此来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这种跨艺术形式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音乐与美术相通性论文

音乐与美术相通性论文摘要:音乐和美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好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内容上可以融会贯通,形式上可以相互借鉴,情感上可以相互融通。
当音乐走进画面,当色彩融入音符,学生们将会在艺术的海洋里荡漾,在激荡中泛起智慧的浪花。
艺术是对所在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思想状态的一种再现和表现,因此同时期的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时代感和相通性,从历史阶段、创作思维和审美角度上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
而美术和音乐又分属于各自的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其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上又有本质的区别,因而音乐和美术的关系既融合又分立,既区别又联系。
处理好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将音乐和美术完美的统一起来,在课堂教学上实行音乐辅助式教学,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优势发挥出来,在理论上可以辅助美术理论的理解,在形式和技法上可以相互融合,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教学上完美的统一。
音乐与美术的差异与融合音乐与绘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音乐是听觉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从感官功能上看,他们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音乐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二者在存在形式上有本质的区别。
音乐具有时间上的即起性,延续性和不可逆性,因而在静止状态下它是不能存在的,而绘画具有相对的静止性和永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可以长期保留。
因此这就决定了音乐与绘画不同,它是动态艺术,是时间艺术,又是听觉艺术,它是在一定时间内,以乐器的演奏为载体,用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的连续运动来表现自己。
而乐曲的谱写又是从作者的个人情感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表达方式“即乐于情”“借曲抒情”利用音符的变换来抒发作曲者的个人情感,因此音乐也是心灵的艺术,随着乐曲或高昂或低沉或轻快或悠远的律动激发起欣赏者心灵上的共鸣。
绘画作为静态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将点、线、面、黑、白、灰以及色调组织起来在平面上描绘出形态各异的画面,而画面的组织和绘制完全凭借画家的个人的经验和个性化情感的抒发。
论美术和音乐的相通性-精选文档

论美术和音乐的相通性一副美术作品的创作是通过颜色,明暗,结构。
来表现这就像一个人一样,一个人要有血,肉,筋骨。
但是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看他的血液,肉体,筋骨是否有毛病,而是看人的本质。
同样一幅画也是这样,颜色,明暗,结构的组成是它的表面现象,主要的是画的内涵。
在西画中就是画家的感受,在中画中就是意境。
西画大都是焦点透视,就是说,在现实中一个人能从某一个视角看到什么东西,在画中就是如此,光与色彩的运用是有据可循的,即使到了印象派,画家也是捕捉自己在现实中用眼睛感受到的真实的光影。
西方的艺术都是有程式可循的,都是可以拆分的,讲的就是一个规矩中的审美,所以西方很直白;中国的水墨画则不尽然,采用散点透视的作画风格可以把咫尺天涯尽汇于一张宣纸上,可是人们观赏时却并不觉空间错位。
国画讲的就是个意境,无光,无影的胸怀却是辽阔无边的。
东方的艺术大都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去套,讲的就是个意境,味道与悟性,所以东方很神秘。
但是不论是中国的水墨画,还是西方的油画,蛋彩画。
画面上的元素都不是最重要的,它们都只是画家来表达自己的感想的手段和媒介。
一曲好的音乐也是这样的,它的创作通过乐器来完成,一个个音符,都是无机的,没有任何生命,然而组合在一起就不同, 演奏者通过这些音符把自己得情感完全表达出来。
《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是,这也表明了不论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
他们表达的都是隐藏在音符之后的东西。
只是隐藏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最终打动人心的还是这些情感而不是音符。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
影响与渗透――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关系

影响与渗透――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关系影响与渗透是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
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者在艺术创作中互相借鉴、影响和渗透,为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远大的空间。
一、影响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之间的影响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从不同的因素中获取灵感和启示,其中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美术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影响美术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作品对音乐创作理念的影响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从美术作品中吸取灵感,从而产生新的音乐理念。
比如说,很多音乐家在创作时会用到美术作品中的颜色和形态,而这些色彩和形态能够体现在音乐中,使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更加丰富。
2.美术作品对音乐创作主题的影响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也会影响音乐创作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说,画家在绘画过程中表现的爱情和绝望等情感,可以被音乐家所吸收,并表现在音乐作品中。
3.美术作品对音乐创作中的声音和效果的影响美术作品中的颜色和质感等元素也会影响音乐创作中的声音和效果。
例如,画作中的明暗对比可以被引用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使得音乐作品更加生动。
音乐作品对美术作品的影响音乐作品对美术作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对美术创作理念的影响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也可以启示画家的想象和创作理念。
比如说,许多画家在创作时会借鉴音乐中感性的色彩,从而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2.音乐作品对美术创作主题的影响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也可以影响美术创作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说,音乐家所表现的忧郁和孤独可以被画家所吸收,并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3.音乐作品对美术创作中的形式和布局的影响音乐作品中的节拍、节奏和韵律等元素也可以被创意在画家的构图中,从而烘托出更加紧凑和充实的视觉效果。
比如说,许多画家在创作时可以用音乐节奏来布置画面中的构图和色彩,从而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和谐。
创意表达:美术与音乐的结合

创意表达:美术与音乐的结合1. 简介创意表达是一种将不同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方式。
美术和音乐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创作过程、表达方式和情感触发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术与音乐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如何丰富和深化创意表达。
2. 美术与音乐的共同点•创作过程相似性:无论是绘画还是创作音乐,都需要艺术家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美术家使用颜色、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想法,而音乐家则利用声音、旋律和节奏来传递情感。
•表现力强大:美术和音乐都有非常强大的表现力。
绘画可以通过色彩、构图和笔触来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弦和节奏来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
•创意世界的构建: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世界。
艺术家通过选择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来构建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 美术与音乐结合的方式3.1 视觉与音乐配合•视觉元素配乐:将音乐与美术作品相结合,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来增强观看美术作品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欣赏一幅抽象绘画时,配上奔放激昂的音乐可以加强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力量感。
•图像化音乐:将音乐转化为图像,在绘画中表达出来。
这样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3.2 美术与音乐主题融合•以美术作品为灵感创作音乐:艺术家可以根据欣赏到的美术作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作音乐,以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再诠释或回应。
•以音乐为灵感创作美术作品:艺术家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获得灵感,然后用绘画、雕塑等形式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识呈现出来。
4. 创意表达的效果与意义•丰富多样的体验:结合美术与音乐可以带给观众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同时也扩展了艺术形式的范畴。
•情感共鸣增强:通过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加强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共鸣,使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美术及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合”体了代教育的一种展。
跟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美堂融入背景音已成美教育的尚手段。
但是在的用中,必定会引对于美教课中何要引入背景音、引入背景音能否有令人服气的理由、怎样背景音等等之的。
于些,笔者第一要从文化的角探音与美映益彰的“互通”要素。
只有深刻会其内在由与重要性,才能踏极地加以运用。
一、追踪溯源,美与音亲密的“互通”关系从生学的角度看,美、音形拥有本来混淆性在人最先生期,的范围是全部形式之和,各样互融共通,然一体。
以后,跟着社会的步和自己的展,本来交融在一同的逐分化,并形成明的个性特色。
前着名美学家莫?卡在《形学》中就明确指出原始文化所拥有的混淆性和体裁、种、式构的不确立性。
德国着名美学家克斯?德索在《美学与理》中也有似的表述:“当?史密斯舞蹈志着的起点,特别是集体舞蹈有奏,所以在舞蹈之中和舞蹈之也先是音,接着即是歌获得了展,而舞蹈的模拟力也被移到那种在资料上想象出造型形状和廓画的运上去,画也就随之生。
”在中国,古老的皮影就合了、音、舞蹈、美、民文学等多,形成了一道独到的景。
再如,音大多芬把第六交响曲冠名《田园》,在第一章上上了“抵达村的快乐感、溪畔小景。
”很明,大在里使曲的表性拥有客描的功能。
正如大自己所言:“当我作曲,内心是描着一幅画 ,并着那个廓前行。
”更直接的例子有:19世60年月俄国“五人力集”代表作曲家穆索斯基,念他的朋友———画家哈特曼,从哈特曼大400幅画中挑出10幅,分写成琴曲,并以画作的名字命名。
如《古堡》、《牛》、《之舞》、《基城》⋯⋯作曲家绘声绘色的音想象,将画面的故事复生起来,成名世界的音。
些象暗含着作的史展根源是交融和交互的。
从型学的角度看,美、音形式拥有内在融通性西文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珊?朗格在《》中,提出一个空前的命:每都是由它造出来的基本幻象来定的,而不是由它所使用的资料和技巧来定的。
进而分中间的资料分准的学提出了挑战。
既而,苏珊?朗格以他的研究方式,经过剖析不一样门类的艺术都创建了什么,各自波及的范围和使用的资料是什么等等,认为“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到的材料,如乐音之于音乐、彩色之于绘画等等,可是,除此以外,再很难在纵深层面找到带有本质性不一样的差别。
探索艺术世界:美术与音乐综合教学

探索艺术世界:美术与音乐综合教学简介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美术和音乐作为两个重要的艺术领域,具有互补性和交叉性。
综合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通过将美术和音乐结合起来,可以提供更富有创造力、多样化和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美术与音乐的联系美术与音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在色彩运用方面,美术中的色彩搭配可以启发孩子们对于音乐节奏、调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同时,音乐也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色彩、形状和纹理等视觉元素的感知。
创造力培养综合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将其应用到艺术表达中。
通过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同时运用美术和音乐元素,他们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关键思维能力。
多元感知体验美术和音乐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综合教学的方式可以提供学生多元感知体验。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艺术品、听取音乐作品、参与绘画与创作等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感知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示例•在绘画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首音乐来作为启发,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节奏进行创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于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美术元素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对于音乐表达方式的理解。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或声部合唱等方式表达一幅美术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或情感。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形式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视觉图像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综合评价综合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艺术教育内容,还能在评价方面给予更全面、综合性的考核。
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和音乐表演、了解他们对于色彩、音调和情感等要素的运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探索艺术世界:美术与音乐综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跨领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多元感知能力。
通过综合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艺术教育更加丰富多样,并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音乐与美术的联系1.引言音乐和美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许多方面相互联系。
音乐和美术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通过声音和图像传达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包括其共同点和相互影响。
2.艺术形式的表达2.1 音乐的表达音乐通过声音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可以通过节奏、旋律、和声、和弦等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语言。
音乐可以包含多种情感,例如欢乐、忧愁、愤怒等。
它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格和类型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2.2 美术的表达美术通过图像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纹理等来创造出视觉效果。
美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它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格和技巧来展示不同的艺术风格。
3.共同点3.1 艺术创作的目的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创作的形式,它们的共同目的是传达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音乐家还是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与观众和听众进行情感上的共鸣。
3.2 艺术元素的运用音乐和美术都使用了一些共同的艺术元素,例如节奏、色彩、形状等。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4.相互影响4.1 音乐对美术的影响音乐可以通过节奏和旋律的融入来影响美术作品的创作。
一些艺术家可能会借鉴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创造出具有动感和韵律感的作品。
另外,一些音乐也有可能成为了美术作品的灵感来源,艺术家可以通过听音乐来获得创作的灵感。
4.2 美术对音乐的影响美术可以通过色彩和形状的运用来影响音乐作品的创作。
一些作曲家可能会从色彩和形状中获取灵感,并将其融入到音乐中去。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成为音乐的配图,给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受。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音乐与美术的相关资料、研究文献和案例分析。
这些附件可以作为对本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研究的参考材料。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法版权法是一种法律制度,用于保护创作者的作品不受他人侵权并确保他们获得合理的回报。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音乐与美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然而,当音乐与美术相互融合时,会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以及其对艺术创作和观赏体验的影响。
一、音乐与美术的共同点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以感知和传达情感为目的。
通过创造形象和声音,两者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音乐和美术都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美和形式的追求,都试图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形式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线条的曲直等传达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音乐也可以通过演奏的形式与美术相结合,如音乐会上的配乐和舞台剧中的音乐元素等。
三、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影响音乐和美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两者的简单叠加,更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音乐可以启发美术家的艺术创作灵感,美术作品也可以激发音乐家的音乐创作灵感。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相互呼应,使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此外,音乐和美术也可以共同营造一种氛围,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
四、音乐与美术的应用领域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影视作品中,音乐常常与画面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此外,在设计领域,音乐和美术也可以相互融合,共同构建美感和视听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两者的融合关系既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又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与美术的融合都能够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音乐与美术融合的潜力,为人们呈现更加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美术是美术,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音乐和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妹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
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
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沌。
”艺术,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和情感为中介,表现社会生活或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
艺术是社会审美意识和精神文化创造的凝结,是人类通过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掌握世界的特殊形式。
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把音乐课和美术课都称为艺术课,艺术内容如此宽泛,下面我谈谈艺术课中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教学。
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介于这一点基础之上,很多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适当地添加美术成份,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
培养他们的欣赏情趣,动手、动脑能力。
有效地将美术融入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最重要的是要创造美。
这与当前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相吻合的。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似乎已厌倦了过去的课堂模式,他们对这种将美术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做法很有好感,既挖掘了他们潜在的美术天分,又培养了他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凭着他们对欣赏的音乐的见解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学生欣赏完一首乐曲后,给他们留出相对充分地时间,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实实在在地画在纸上,把抽象的音乐描述用有色有形的图画生动地描绘出来。
浅谈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浅谈美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作者:杨永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第03期美术作品是让人们观赏的,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往往是形神兼备,当人们看到这样的画时,可以透过表面的形,领略到背后的神,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心旷神怡的调子,这种调子富有诗情画意,能够扣动人们的心扉,使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启迪,久久不能离去。
音乐是给人听的,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让人享受优美音乐过程中,仿佛看到一幅动人的画面,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引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样看来,各类艺术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流通、相互渗透的。
一、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1.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美术和音乐艺术形态具有原本混合性艺术最初是所有形式艺术的综合,没有具体的分类,各种形式的艺术相互融合,相互流通,浑然一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艺术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原来融为一体的艺术进行分化,分化成不同形式的艺术领域,形成各自鲜明的特征。
例如:古老的中国皮影戏就是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民间文学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景。
又如《雏鸡之舞》《古堡》等等,作曲家通过栩栩如生的音乐,将故事画面复活起来,使欣赏音乐者如同身临其境,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出现在欣赏者的眼前。
这些都反应出艺术创作的本源是相互融合和相互流通的。
2.从艺术类型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内在融通性当我们透过现象,深入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的本质,就会发现不同形式的艺术,实际上有着类似的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欣赏一幅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时,就会感觉到音乐的旋律、曲式和节奏的流动;我们欣赏优美的音乐时,也会联想到生动形象的画面。
美术和音乐有着不可回避的融合性和互通性,而艺术深层的“心理结构图式”正是美术和音乐融合性和互通性的基本因素,这就是我国古代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境”。
3.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通感具有视听联觉性人的各个感觉器官不是孤立的,它们都是感觉器官的分支,有时候多少能相互代替一点,一个感觉器官响应了,另外的感觉器官会产生共鸣。
音乐和美术的融合

研究计划——美术课如何和音乐互融音乐和美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作用与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但他们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共有;审美意境的和谐美共有;教育功能共有等。
我认为这种融通性使美术教学中融入背景音乐成为可能,这对于提高学生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的探知欲及提高绘画表现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首先,美术和音乐的互融有利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长久以来,许多画家和音乐家都试图从彼此的艺术形式出发,探索彼此不同的创作灵感和激情。
美国著名近代画家惠德勒,一生都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称为《白色交响曲第一》,《茫茫之夜》称为《夜曲》等等;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还有许多直接用音乐术语和素材命名的画作,如:《钢琴房》、《小提琴》、《二重唱》等。
当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往往会被画中因为各种视觉要素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或强烈、或舒缓、或沉重、或轻松的感受中所包含的节奏和韵律所感染,从而增强学生对画作的理解,增加了审美经验,拓宽了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其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与音乐的共通性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点正是对于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中国古人认为画通音乐、寓乐于画,所以画中有乐是一样的;在一些抽象的绘画中,点、线、面、明暗、色彩等视觉要素的组合会使人产生类似于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音符和节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某种音乐感。
这种感觉被称为艺术的通感,即艺术地相通性。
正是这种美术和音乐的相通性,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交织,让我们进入到生动激情,美妙幻想,崇高追求或深沉的理性思维之中,感受到艺术世界的无穷无尽。
最后,美术与音乐的互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这一课中对“音画交融”这一话题进行了一些实践,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心境下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力,我进行了“听”音乐,“画”音乐的练习,比如: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钢琴曲《命运交响曲》,用线条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听德彪西《大海》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去欣赏康定斯基的《第七乐章》。
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共通处

音乐与美术的通感本文作者:黄继文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众所周知,美术与音乐起源于艺术并同属于艺术,是我们人类艺术的两大学科。
从理论上来说它们似乎是两种殊不相关的艺术,音乐是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感官,是听觉、时间艺术,美术是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是视觉、空间艺术。
但是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往往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问题。
比如:美术中的术语“色彩”一词经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理论文章中;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一词也往往作为美术用语出现在美术理论文章中。
人们在欣赏、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说,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简直像音乐一样迷人。
艺术理论家们认为这些描述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或比喻,而是在长期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形成的一种感性的艺术经验。
这种经验表明了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通感,一个是有形无声,一个是有声无形,两者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首先,人们认为,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
这一认识很恰当地说明了音乐中抽象的旋律线与美术中组成具体可见形象的线条基本的关系,也证实了音乐与美术间的那种通感。
正因为如此,抽象派的美术作品十分地接近于音乐,作品中的点、线、面仿佛都是在向人们歌唱。
如俄国画家康定斯基(WKandinsky)就是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的鼻祖。
他倡导美术应成为视听联觉的产物并始终把绘画看成是一种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主张从听觉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
例如,他认为“黄色——像喇叭或大鼓”、“蓝色——类似笛子、大风琴或大提琴”、而“紫色——如同英国号”。
他在《论艺术中的精神》(ConcerningtheSpiritualinArt)和《点、线、面》(PointandLinetoPlane)等著作里都阐述了类似观点,从而奠定了用音乐来影响绘画的美术抽象主义理论基础。
音乐与美术

音乐与美术湖北省房县第二高级中学徐国元美术和音乐是相通的,二者都是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美术是空间艺术。
它们有共同之处,美术和音乐是实施美育的两大学科,理论是不相关的的艺术,前者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等诉于人视觉感官,后者通过音响诉于人听觉感官,但在现实中常听见绘画中的音乐,音乐中的绘画,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的音乐位置勾出线条,这说明音乐中抽象的旋律线与美术中组成是具体可上的形象线条基础关系,它们共同强调同一中节凑,同一种变化,没有变化的美术作品只能是死板一张,令人不能接受,音乐也是这样,没有节凑的变化那只能听了使人昏昏欲睡,只能是噪音,康定斯基是这方面的典型,他认为:“形与色彩组成是够表达感情的语言因素,正如音乐的声音直接影响灵魂一样。
”他的《几个图形》和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都能充分体现出来。
音乐是一种表情艺术是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心灵,引导人对生活情景的联想。
美术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是通过视觉直接作用于心灵,德国哲学家谢林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现在绘画是追求音乐情致的表达,特别是抽象派和印象派的艺术家,他们受上的色彩,线条和形态摆脱了真实存在的客观束缚,转而表现画家内心的真实,寻求绘画语言本身独立的存在方式这使得绘画向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音乐靠近,俄国大画家康定斯基说“绘画是视觉的音乐”,色彩及形状与音响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对应关系,从物理学角度来说,音乐中的声音和美术中的色彩都是一种波动,即声波和光波。
牛顿在研究色谱的同时还得出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恰好相当于C、D、E、F、G、A、B七个音。
根据是:七度音之间的比例为1:2差一点,七种颜色中红与紫的比例也正好是1:2差一点。
尽管这个推测还不足以将音乐色彩与美术色彩一一对应起来,但人们依然依靠感觉在它们之间设下某种对应关系,如明朗、暗淡等等。
它们不仅标出画面的空间界限,同时也可展示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流动过程,像音乐中的旋律,节凑一样具有时间性,可以无拘无束的表现心灵的律动和畅想,19世纪后期以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法国印象派音乐就是在印象派绘画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德彪西竭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蒙胧的光景和色彩以及颤动的天空,他的作品经常取材与印象派的绘画和诗歌以及五光二餐的大自然景物,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性很强的和声,又将不同的和声结合起来,并突出器乐的音画特征,广泛的运用和调动各种演凑技巧的色彩手段,以捕捉大自然光的闪烁和无穷无尽的色彩变换,制造蒙胧,漂浮,修远的意境,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绘画情致。
试论美术与音乐的融通性

试论美术与音乐的融通性发布时间:2021-04-16T11:26:53.8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作者:于海波[导读] 美术与音乐看似从属于两个不同领域当中,但事实上,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海波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文化馆222500摘要:美术与音乐看似从属于两个不同领域当中,但事实上,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都是艺术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与音乐能够实现互相融通,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记住来自音乐领域中的灵感,而音乐作品也可以将画面转换为动人的旋律。
文化馆中的工作集合了美术、音乐等不同的形式,因此,更应当积极主动的探寻美术与音乐的融通性。
关键词:美术;音乐;融通性;文化馆引言美术和音乐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门类划分方面,二者从属于不同的类别,但从艺术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美术和音乐却存在着紧密联通的关系。
美术和音乐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借助视觉、听觉等呈现效果,展现突出的审美意象,反映我们内心世界的情感,成为了艺术体系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考虑到文化馆中的工作集合了美术与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应当牢牢把握美术与音乐之间的融通性,立足于全局发展的角度之上看待美术与音乐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一、美术与音乐的融通和艺术发展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类不断创造的过程当中逐步生成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其发展水平都是不断上升的。
根据艺术形式对人类感官产生影响差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艺术形式大致的分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两种类型,其中,视觉艺术的代表为美术,听觉艺术的代表则当仁不让的为音乐。
无论是美术与音乐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形势息息相关,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发现艺术并创造艺术,而许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能够成为艺术传播的载体。
美术和音乐都能够承担起帮助人们减轻身体疲劳、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
举例来说,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工作时,时常会齐声“喊号子”,而这样的音乐能够调整人们的工作节奏,将人们的力量有机结合在一起。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音乐与美术相结合,如何呈现生动优美的画面?

很多幼儿园中班的教师都会发现,在音乐教学中,美术元素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因为音乐与美术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当我们用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来表达音乐的感觉时,就可以形成一幅生动、优美的美术画面。
如何能够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来呈现生动优美的画面呢?一、音乐与美术的关系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的一种,都是表现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
而且,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音乐和美术创作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感和想象力,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在作品的构思和表达上,音乐需要运用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来表现情感,美术则需要考虑色彩、形状、线条等来表达情感。
这些元素在两种艺术形式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表现主题和气氛方面,音乐和美术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一首悲伤的音乐,可以用深沉的音色和缓慢的节奏来表达悲伤和沉痛,而在美术中,暗淡的色调、沉重的线条和阴影也可以表达出相似的情感。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和美术的关系,让幼儿在艺术实践中获得更加综合的体验和感受。
二、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实践1、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元素在幼儿园中班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将美术元素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在欣赏和演唱歌曲时,通过美术作品来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情感。
可以让幼儿通过画画、拼贴等形式,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行视觉化。
同时,还可以搭配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在听歌的同时,欣赏音乐和美术元素的共同之处,更加融入到音乐和美术的世界中。
2、通过美术创作来表达音乐感受在幼儿园的音乐和美术课堂中,可以让幼儿自主创作一些表现音乐感受的美术作品,如画画、手工制作等。
比如,当幼儿学习一首节奏明快的流行歌曲时,可以让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如将曲调画成线条或图案等。
当幼儿听到一首温馨浪漫的歌曲时,可以让幼儿用心挑选颜色,用彩笔画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还可以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美术能力,培养细心、耐心和想象力等方面的技能。
影响与渗透――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关系

影响与渗透――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关系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和文化的一种方式,而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作为艺术创作的两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它们经过时间的沉淀,对后来的艺术家和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渗透。
本文将浅析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如何相互影响与渗透,并对这种相互影响与渗透的原因进行一些思考。
一、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相互影响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虽然是不同的媒介和形式,但它们在表现艺术的同时也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1.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音乐创作,都离不开艺术家对于生活、情感和思想的感知和思考。
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创作者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而艺术家通过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
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具有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功能,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层次来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触动观众的内心。
2.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是人类审美情趣的产物,而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作为艺术创作的两种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颜色、形状、线条等方面,而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则通过音调、节奏和和声等方面的组合展现出来。
正因为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丰富了各自的创作和表现方式。
3.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具有文化意义。
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达了他们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观察;音乐作品则通过乐曲的旋律和歌词,传递出创作者对于人生、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在跨时空中传递着人类文明的火种。
以上三点是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相互影响的一些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促使了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在创作和观赏的过程中共生共荣,为艺术创作和欣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浅谈美术与音乐的相互渗透关系

浅谈音乐与美术的关系通过两个月的音乐欣赏课程,使我学习和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每每在欣赏着动人优美的旋律时,我的心情都很放松,身心得到净化,音乐给予我很大的精神享受。
我是学美术专业的,对音乐也有着很大的爱好,对于音乐和美术的关系,我有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音乐作品是给人听的,但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却可以让听众在优美的旋律中看到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唤醒那业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回忆,引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绘画是给人看的,一幅神形兼备的美术作品却可以让人们仿佛听见些什么,人们在美术家所渲染的意境中,领略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调子,这种富有诗意的调子轻轻地扣动人们的心扉,引起人们的美感,而久久不肯离去。
像我们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依稀可闻其山泉汩汩之声;看了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见骏马自远而近的“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音响;凡是看过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的人,都不会忘怀那长征途中的小红军为悠扬的笛声所陶醉的神情。
难想象一个对音乐毫无感受的人,能创作出这样好的美术作品来。
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是非常热爱音乐艺术的,而且深切地体验到这两种艺术之间的微妙的血缘关系。
他经常把在音乐中得到的启发和灵感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
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在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
选择一些适合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二)我们在上音乐欣赏是老师给我们放了不少著名乐曲,像在听《二泉映月》的时候,使我感受到了“墨点无多泪点多”的伤感之情,引起思维上的通觉。
我可以通过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前,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人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束缚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逐步进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
像列宾在评论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时,十分精辟地阐发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
他说:“伦勃朗的画始终带有空气的透明的影子,像是美妙的管弦乐,它的和弦的声音在画的全部后景上颤动着。
音乐与美术的交汇

音乐与美术的交汇
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仿佛是两条平行的河流,各自流淌着独特的韵律与色彩。
然而,当它们在某个时刻交汇时,便会迸发出令人惊叹的火花,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记得第一次在美术馆里听到现场音乐演奏,那种感觉真是奇妙无比。
画作在灯光下闪烁,音乐在空气中流淌,仿佛每一幅画都在随着旋律舞动。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音乐的节奏与美术的色彩,像是两位舞者在同一个舞台上翩翩起舞。
音乐可以激发画家的灵感,而美术则为音乐增添了视觉的美感。
想象一下,当一首动人的旋律响起,画家在画布上挥洒着色彩,仿佛每一笔都是对音乐的回应。
这样的创作过程,简直就是一种无声的对话。
而在我的生活中,音乐与美术的交汇也时常出现。
每当我在家中静静地欣赏一幅画作时,耳边播放着我最爱的音乐,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
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音乐与画作交织在一起,带我走向无尽的想象。
当然,音乐与美术的交汇并不仅限于个人的体验。
在许多艺术展览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将音乐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创造出一种多感官的艺术体验。
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让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总之,音乐与美术的交汇是一种美妙的艺术体验。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启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未来,我相信这种交汇会越来越频繁,带给我们更多惊喜与感动。
让我们一起期待,音乐与美术在艺术的舞台上继续谱写出动人的篇章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和音乐的互通关系“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已成为美术教育的时尚手段。
然而在实际的使用中,必然会引发关于美术教学中为何要引入背景音乐、引入背景音乐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如何选编背景音乐等等之类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文化的视角探寻音乐和美术辉映益彰的“互通”因素。
只有深刻领会其内在缘由和重要性,才能踏实积极地加以运用。
一、追踪溯源,阐释美术和音乐密切的“互通”关系1.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形态具有原本混合性在人类最初诞生时期,艺术的范畴是所有形式艺术之和,各种艺术互融共通,浑然一体。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自身的发展,原来融合在一起的艺术逐渐分化,并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前苏联着名美学家莫?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就明确指出原始文化所具有的混合性和体裁、种类、样式结构的不确定性。
德国着名美学家玛克斯?德索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亚当?史密斯认为舞蹈标志着艺术的起点,尤其是集体舞蹈须有节奏,所以在舞蹈之中和舞蹈之处也许先是音乐,接着便是诗歌得到了发展,而舞蹈的模仿力也许被转移到那种在材料上幻想出造型形状和轮廓画的运动上去,绘画也就随之产生。
”在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就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学等多门艺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
再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把第六交响曲冠名为《田园》,在第一乐章上标上了“到达乡村的愉快感觉、溪畔小景。
”很明显,大师在这里试图使乐曲的表现性具有客观描绘的功能。
正如大师自己所言:“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并顺着那个轮廓前行。
”更直接的例子还有:19世纪60年代俄国“五人强力集团”代表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为纪念他的朋友———画家哈特曼,从哈特曼大约400幅画中挑出10幅,分别谱写成钢琴曲,并以画作的名字命名。
如《古堡》、《牛车》、《雏鸡之舞》、《基辅城门》……作曲家栩栩如生的音乐幻想,将画面的故事复活起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标题音乐。
这些现象暗含着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本源是融合和交互的。
2.从艺术类型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内在融通性西文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提出一个空前的命题:每门艺术都是由它创造出来的基本幻象来规定的,而不是由它所使用的材料和技巧来规定的。
从而对传统分类当中的材料为分类标准的学说提出了挑战。
继而,苏珊?朗格以他的研究方式,通过分析不同门类的艺术都创造了什么,各自涉及的范围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等等,认为“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材料,如乐音之于音乐、彩色之于绘画等等,但是,除此之外,再很难在纵深层面找到带有实质性不同的区别。
”可以理解,当我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会不难发现各类艺术实际上是类似的,有着密切的。
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和绘画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
”例如我们在欣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
难怪北大赵鑫珊教授在谈到莫扎特的《E大调钢琴三重奏》时说:“乐曲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温特的作品《歇息在旅店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同时还能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的境界。
”由此,我们发现音乐和美术间竟然有着不可回避的互通性、融合性。
而艺术深层的“心理结构图式”正是形成音乐和美术互通性、融合性的基本因素,亦即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
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曾说,“文学之所以感人,意和境二者而已”。
意和境,即思想感情和自然景物、人生际遇的高度融合。
此外,刘登明在《被放逐的书法文化精神》撰文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有着丰富的心理能量需要宣泄。
他们苦苦追寻的只不过是一种最恰当的形式。
音乐也好,水墨也罢,只不过是艺术本体的载体。
”“意境理论”、“能量宣泄观点”架起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桥梁,在一瞬间真正地让人们忽略了艺术表象上的差异,而在“意味上”上达到了一致。
3.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通感具有视听联觉性德国美学家费歇尔从“感官”联觉的角度分析指出:“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应、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
”“乐由心生”,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音乐以多元的声调、节奏、旋律组成心灵的乐章,将人的真情化作潺潺的流水倾泻而出,是无形而有声的心灵之索。
绘画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硬软坚柔、光滑滞涩、清晰含混来展现内心情感的理想形象,在线条中融入人物的情感,往往显现出动静相宜,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是有形而无声的心灵之线。
可见音乐和绘画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
相异且相通、异质而同构,这就是绘画的气韵和音乐的音响之间不可分割的。
想象的、派生的感觉是绘画时间和音乐空间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我们的审美活动中,只有将有形和无形相融,实感和幻像相合,有声和无声相系,虚实相生,不即不离,相得益彰,方能心领神会,品尝出“味在酸咸之外”。
当我们聆听美妙动人的乐曲,有时眼前呈现出一种“春花秋月,浮云流水”的生动景象;观赏气韵生动的画作,也会感受到“寂寞无声而耳听常满”的超凡意境。
这种超越形迹的审美效应正是艺术通感的表现。
因此,许多抽象派画家都力图将音乐注入画面。
康定斯基始终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他经常从听觉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
“黄……音响看像吹得越来越高的喇叭或大鼓声”、“蓝……类似乐器笛、大风琴、大提琴”、“紫色……英国号、木制乐器”等等。
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更直截了当地说:“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蕴藏着独特的音乐感。
”以上从文化的层面探析表明“音乐和美术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为美术课堂和背景音乐的有效共鸣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可行性依托。
二、唤起美术课堂和背景音乐的有效“共鸣”《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理念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为音美综合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魏宏森、曾国屏在《系统论一系统科学哲学》一书中关于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出:系统具有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
这在理论层面上又为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可以优化美术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
同时从振动学“共鸣”的原理也得到启示,发声学专家甄立夫在《科学练声》中指出,“当两个物体共振或共鸣时,其振幅是叠加的,因此,两个物体共鸣的声音更加响亮丰富。
”由此可见,当背景音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达到“共鸣”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乐学热情,增强对艺术的多维感悟,提高创作效率。
音乐带来的好处是成倍的。
如果美术课堂里有美妙的音乐缓缓溢出,犹如枯石间的一股清泉,幽林中的一缕阳光,艺术将以双重的力量润泽肺腑、感召心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怎样以美术为中心,将背景音乐自然、生动、有趣地渗透到美术鉴赏、表现和创作的各个环节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调研及平常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观点:1.让美术教学目标和背景音乐产生“共鸣”运用背景音乐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
《美术课程标准》也曾提到,美术课不能脱离美术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选择乐曲上要精心巧妙,应紧扣美术教学的目的、要求。
然而,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经常发现课堂中背景音乐背离美术教学目的、要求的现象。
例如:《春天的足迹》公开课上,学生开始想象画了。
教师随意打开了音乐,“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张学友的《祝福》那忧伤、凄婉、孤独、迷茫的旋律弥漫在整个教室。
此曲为成人表达缠绵情感的爱情歌曲,曲调低沉,和主题目标要求南辕北辙,明显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心理上,也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播放一些含蓄、抒情、优美描写春景的音乐,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曲》、古筝曲《春涧流泉》、儿童曲《小燕子》、《小雨沙沙》、《滴哩滴哩》等,或用班得瑞表现自然风光如高山抒怀、似流水传情的轻音乐,肯定比较得体,效果也更好。
2.让美术教学课型、内容和背景音乐产生“共鸣”异彩纷呈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为美术课堂选编音乐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教学中,选编音乐应避免盲目随从,做到音乐和美术在内容上的和谐统一,交相辉映。
针对不同的课型,我们可以选编不同的音乐,例如:(1)临摹。
背景音乐宜轻松、舒缓,可播放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所作的风格迥异的《小夜曲》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等。
时下正流行的班德瑞音乐,如《巴格达的星星》;还有如动画片《天空之城》的主题曲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2)写生。
背景音乐应让学生感到好像置身于郊外田野上、溪水边、林子里,沐浴着春风,悠然自得,挥毫抒怀。
此时可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德彪西的《月光》或中国古琴曲《石上清泉》及二胡曲《空山鸟语》等师法自然、描写自然风光的名曲。
如今电子音乐也十分普及,在聆听传统音乐之余,也可以换换“口味”,接纳一些电子音乐,像雅典人雅尼的《夜莺》令人赞不绝口,可以为野外写生营造出浓浓的画境。
(3)手工。
包括泥塑、剪纸、折纸、粘贴、撕纸等。
像折纸、粘贴可伴随欢快的乐曲,可以选择一些进行曲,如《土耳其进行曲》等,还可以选择一些舞曲,在巴赫的众多《小步舞曲》中可依据课题进行挑选。
像泥塑、剪纸、撕纸因制作特点较细致,又有民间特色,可选放节奏舒缓、旋律抒情的中国音乐,如二胡曲《良宵》、《二泉映月》等。
(4)想象创造画。
背景音乐应空旷舒展,使学生的思路犹如草原的骏马任意驰骋,毫无阻挡;有时又如山涧泉水,虽缓慢但从容地流向远方,连绵不绝。
此类音乐有笛子曲《牧民新歌》、二胡曲《赛马》、古筝曲《高山流水》等中国民乐以及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梦幻曲》等外国名曲。
作为想象创造画的背景音乐,不可过于死板,拘泥于那些老调子,需要的是一种朝气,马克西姆演奏的如《蜂鸟》之类的变奏曲应该比较适合。
(5)欣赏课。
选编音乐应紧扣主题,但须注意音量控制,以不干扰教师的讲解、学生能舒心为准。
油画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描绘辽阔的伏尔加河边,一群苦难的纤夫们艰苦劳动的情景。
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这幅油画作品时,选择了一首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作为背景音乐。
乐曲徐缓、忧郁、深沉,那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形象地再现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难的步伐由远及近,复又远去……年复一年的悲壮情景。
课堂上美术内容和音乐形象相得益彰,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并深切感悟艺术作品的内涵。
又如高一《如诗如画如歌———山水温州》欣赏课展示上,程老师借助课件[如图1、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画面意境选配背景音乐,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寻即融入又渲染画面意境的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遐想中得到心灵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