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蜱虫病培训演示ppt课件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蜱虫病的相 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的自我
防护意识。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 助患者度过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难关 。同时,家属也应了解相关防护措 施,避免自身感染。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展示
病原学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蜱虫病的病原学进行了 深入研究,揭示了病原体的生物学特 性、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诊断技术研究
治疗药物研究
随着对蜱虫病病原体研究的深入,越 来越多的治疗药物被研发出来,包括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
针对蜱虫病的诊断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包括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和影像学诊断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型及红细胞。
生化检查
03 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等。
血清学检查
04 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
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原学检查
05 通过PCR技术检测病原体DNA
,或分离培养病原体进行鉴定 。
影像学检查
06 如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有助于发现并发症和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途径,加强对蜱虫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开展科普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蜱虫病相关的科普活动,如讲座、展览和宣传册 等,帮助公众了解蜱虫病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
蜱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蜱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刘光远;才学鹏
【期刊名称】《中国兽医科学》
【年(卷),期】2008(38)10
【摘要】从蜱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宿主免疫球蛋白-G(IgG)在蜱体内的代谢过程、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IGBP)的发现及其在具尾扇头蜱中的功能等方面阐述了IGBP 与抗蜱免疫的关系。
认为抗蜱疫苗的成功策略或许是"二次联合疫苗",而IGBP是该策略的关键成分之一。
阻断蜱IgG分泌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关键成分的分泌能快速杀死蜱,因而,利用IGBP研制联合抗蜱疫苗的策略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总页数】6页(P909-914)
【关键词】蜱;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唾液腺;疫苗
【作者】刘光远;才学鹏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原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兽医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746
【相关文献】
1.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0/G在免疫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J], 俱博苗;朱丽;郑健;郝志明;何岚
2.蜱组胺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J], 李庄
3.蜱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J], 万修红;周金林
4.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9在多种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曹玲;袁小亮
5.镰形扇头蜱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保护分析 [J], 刘利军;万修红;周勇志;张文杰;周金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NA干扰技术在蜱研究中的应用
通 讯 作 者 : 金 林 , — a :nizo @ svia.n 周 E m i j l hu h r c c li n .
( e aoao nm l aai l y Mi ̄r r u ue S ag a Vt i r e ahIstt, KyL brtyo A ia r t o , n t o A i l r, h n hi e r a Rs r tu r f P sog yf g c t eny e ni e C A , hn h i 02 1 C i ) A S S ag a 2 04 , hn a
R A干 扰 方 法 以 及在 鉴 定 蜱基 因功 能 、 苗 抗 原 筛选 以及 蜱 与 蜱 传 病 原 体 的 相 互 作 用 研 究 上 的应 用进 行 综 步应 用前景 。
关键词 : N R A干 扰 ; 蜱
中 图 分 类 号 : 5 2 3 ¥5 .4 Q 2 . :8 2 76
Ab t a t sr c :T c s d s i u e wo d i e a d a e c n i ee o b h e o d t mo q i e s v co s o u n a d a i l i k it b t r w d n r o sd r d t e t e s c n o r l s u t s a e tr f h ma n n ma o
哺乳类 、 鸟类 、 行类 以及 两 栖 类 等动 物 , 认 为 爬 被 是仅次 于蚊 子 的第二 大 疾病 传 播媒 介 , 重 危 害 严 着 人 和动物 的健康 … 。
蜱分类学研究进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科技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1998年10月 第9卷 第5期*综 述*蜱 分 类 学 研 究 进 展范雄林(综述) 朱朝君(审校) 蜱是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两栖类脊椎动物的体表专性寄生的吸血节肢动物,能贮存和传播许多人、畜的病原生物,目前所知至少有11属193种蜱类与217种感染性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蜱瘫毒素有关。
因此,蜱在医学和兽医学上有重要意义。
全世界蜱总科(Ixodoidea)包括硬蜱科(Ixodoidae)、软蜱科(Arqasidae)和仅存于非洲南部的纳蜱科(Nuttalliellidae)计3科19属约850余种。
我国的蜱种已由建国前仅记载的8属41种增至目前的11属112种,表明我国的蜱分类研究发展很快。
随着对蜱类与人、畜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和认识,蜱分类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其原因是不同蜱种的生态学、媒介能量及对防制措施的反应不相同,正确的蜱种鉴定可为判定疾病媒介和采取恰当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国内外蜱分类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形态学分类 是传统的经典分类方法。
长期以来,蜱的基本外部形态特征被作为鉴定蜱的依据,由此建立了一套以宏观形态为基础的检索系统,并被广泛地采用。
其原因是外部形态比较直观,容易操作。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电镜进行蜱多种属的比较研究,寻找更精细的分类特征,如肛瓣的体毛序[1]、哈氏器的感觉刚毛、不同龄期幼虫及若虫的差异[2]等,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形态学分类的鉴定水平。
但随着蜱媒调查的深入,形态学分类已不能适应新发现的蜱媒复合体及亲缘种的鉴别需要;寻找更精细的分类特征,很可能是非稳定遗传的性状;亦或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微小变异,也可能被视为新种的特征等问题,均对形态学分类提出了挑战。
2 细胞学分类 是利用细胞遗传学的原理,主要依据染色体的核型与带型特征,结合分类学的方法,研究生物的自然分类。
眼表常见寄生虫的文献综述论文
宿主,结膜囊内的初产蚴不会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为30个
月以上‘3“。成虫寿命,通过移植童虫到兔眼的观察,最长可 达2年半以上¨乱29J。本病症状体征与虫体在眼部寄生的不 同组织部位、虫体数量以及个体反应性差异等因素有关。17 o。 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虽多在结膜囊内,上穹窿及外眦部多 见[3“,极少数亦可进人眼球,进入前房甚至玻璃体内视网膜 表面m J,引起玻璃体炎症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早期症 状轻微,至成虫阶段由于虫体表面锐利环形皱褶的摩擦、头 端口囊吸附作用等的机械损伤,加上虫体分泌、排泄物的刺 激及继发细菌感染等‘3 3|,可引起其以寄生部位为主的炎症 及相关疾病,如结膜炎、泪小管外翻、结膜下肉芽肿、眼匝肌 麻痹,严重者损伤角膜可致角膜浑浊,进入前房、玻璃体可导 致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玻璃体炎 症及视网膜脱离等¨7。4’25’34。5I。而本病主要依赖于找到虫 体并于显微镜下鉴定虫体形态特征得到确诊。寻找虫体时 一般暴露上、下结膜囊腔,对怀疑有个别虫体钻入结膜下或 泪管的,可用纱布热敷,促进虫体爬出p…,亦应仔细检查眼 球内是否有虫体进入,避免漏诊。当虫体全部取出便可治 愈,病情早期建议应用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本病的预防主 要为切断传播途径,限制养犬、猫,病犬、病猫注意及时隔离 治疗;搞好环境卫生,灭蝇,清除蝇类滋生地;注意个人卫生 尤其婴幼儿面部卫生等,减少与犬、猫接触。
育的昆虫,生活史中有卵,若虫及成虫3期,整个生活周期几 乎都在宿主身上完成。根据其形态和寄生的部位,可分为头 虱、体虱、阴虱3种,分别寄生在人的头发、内衣和阴毛 上,”。。均以吸食人血为生,同时放出有毒的唾液,叮咬及毒 液均能引起皮肤瘙痒及炎症症状,常因患者搔抓加重皮肤破 坏,从而继发感染,被咬处可发生丘疹,伴有分泌物、痂皮,常 继发毛囊炎或湿疹,临床上易于睑缘炎、睑结膜炎、脂溢性皮 炎、过敏性皮炎等混淆,造成误诊与延误治疗¨“…。阴虱身 体扁平,如小螃蟹,故又称蟹虱。由阴虱寄生所引起的皮肤 病称为阴虱病(Phthiriaris inguinails),阴虱病属传染性寄生 虫病,通常以性接触传播,世界各国均有发生,被称之为性传
长角血蜱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免疫原基因的筛选
长角血蜱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免疫原基因的筛选长角血蜱(scientific name: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优秀媒介害虫。
研究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免疫原基因,对于寻找防治该害虫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史、生殖特性和寄生习性等。
长角血蜱体型较小,通常成年个体长约3毫米,全身覆盖有坚硬的外骨骼,呈黑褐色。
其前端具有一对较长的角状突起,因此得名长角血蜱。
长角血蜱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其寄主主要是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和人类等,采食这些宿主的血液,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繁殖。
长角血蜱的繁殖方式独特,可以通过广义的“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进行。
在有性繁殖中,雌性蜱产下的卵在土壤中孵化出幼虫,幼虫在宿主身上采食血液后进入蛹期,蛹期过后发育成成虫;在无性繁殖中,雌性蜱不经过交配,直接产卵,卵孵化出的幼虫在寄主体表完成发育过程。
长角血蜱有着较长的寿命,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成虫可存活数月。
长角血蜱作为媒介害虫,对于传播多种疾病有很高的风险。
在采血时,长角血蜱可能携带或传播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因此,探究长角血蜱与疾病的关系,筛选出对其具有抗原性的免疫原基因,将有助于研发出对策,有效控制长角血蜱对人畜健康的威胁。
免疫原基因的筛选涉及到识别并寻找能够激发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反应的基因。
研究发现,长角血蜱的唾液中含有许多与寄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这些分子可能作为免疫原基因的候选者。
目前,研究者已经成功筛选出一些具有免疫原性的基因,其中一部分已经进入实验阶段。
在筛选免疫原基因的过程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等技术手段。
通过PCR扩增、质粒构建和大肠杆菌表达,可以获得目标基因的表达产物。
随后,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蜱蛋白进行免疫学实验,评估其免疫原性。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通过检测宿主对蜱唾液中分子的抗体反应,确定免疫原基因的功效。
蜱的化学和免疫学防治研究进展
蜱的化学和免疫学防治研究进展郝雪峰;殷宏;罗建勋【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08(29)12【摘要】蜱既是常见的吸血外寄生虫,又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大量的蜱叮咬宿主动物可导致宿主消瘦、贫血,同时也使动物皮革的质量降低.作为传播媒介,蜱由于可传播原虫、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细菌和病毒等,在世界范围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有很多蜱的防治策略,但均存在不足之处,目前主要以化学和免疫学防治为主.利用化学防治较为普遍,但由于使用不当已造成了蜱的耐药性和环境污染.蜱的免疫学防治主要是开发抗蜱疫苗,接种商品化的抗蜱疫苗被证实是一种可行的防治策略,因此疫苗将在未来对蜱的防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总页数】5页(P52-56)【作者】郝雪峰;殷宏;罗建勋【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746【相关文献】1.蜱的化学免疫学及生物学防治研究进展 [J], 黄小丽2.蜱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J], 邹亚学;刘朋朋;王秋悦;付志新;贾青辉;陈丽凤3.长角血蜱饥饿雌蜱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免疫学筛选 [J], 柴慧萍;刘光远;张林;龚真莉;谢俊仁;田占成;贾宁4.青海血蜱幼蜱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其保护性抗原基因的免疫学筛选 [J], 赵海平;高金亮;李有全;樊瑞泉;李金杰;赵金国;刘军龙;殷宏;罗建勋5.青海血蜱成蜱cDNA表达文库的免疫学筛选及阳性克隆分析 [J], 李金杰;李有全;刘军龙;赵海平;高金亮;殷宏;罗建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蜱虫治病机理研究报告
蜱虫治病机理研究报告蜱虫治病机理研究报告摘要:蜱虫是一类寄生于哺乳动物或鸟类身上的节肢动物,在野外生活中会通过叮咬宿主传播疾病。
本研究通过对蜱虫的寄生机制和疾病传播机理的研究,揭示了蜱虫治病的机理。
实验证明,蜱虫在寄生期间产生的唾液含有抗凝血、镇痛、免疫抑制等多种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和抵御患病细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为蜱虫治病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蜱虫;治病机理;唾液成分;免疫抑制一、介绍蜱虫是一类寄生于哺乳动物或鸟类身上的节肢动物,它们通过叮咬宿主并注入唾液进而传播疾病。
蜱虫传播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蜱脑炎、布鲁氏菌病、坏死性斑疹病等。
蜱虫治病机理的研究对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免疫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蜱虫治病机理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在蜱虫叮咬宿主期间,蜱虫唾液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对宿主具有抗凝血、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
1. 抗凝血作用研究发现,蜱虫唾液中含有抗凝血成分,包括抗凝血酶、血栓酶抑制剂等。
这些成分可以阻止宿主血液凝固,保证蜱虫能够顺利吸食血液,避免血栓形成。
此外,蜱虫唾液还能抑制宿主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反应,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镇痛作用蜱虫叮咬宿主时会注入镇痛成分,如麦角酸和4-氨基联氨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宿主神经系统的痛觉传导,减轻宿主的疼痛感。
该研究为蜱虫叮咬所引起的疼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3. 免疫抑制作用蜱虫的唾液中还含有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如抗炎因子、免疫调节因子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此外,研究还发现蜱虫唾液中的免疫抑制因子能够抵御感染病原体,降低患病风险。
三、讨论与展望本研究揭示了蜱虫治病的机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分析蜱虫唾液中的成分和其作用机制,可以开发出针对其治病作用的药物,进一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宿主损害。
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国主要见 于东北及西 北原始森林地 区,流行于5  ̄ 6 月份 ,
8 月 后 下 降 。 据 对 东 北 地 区 人 群 蜱 媒 传 染 病 抗 体 的 调 查 显
寄生 虫【 ” ,全世界有 8 9 9 种 ,中国 已描述 定名 1 1 9 种【 2 】 '蜱
在吸食 血液 的同时还传播 各种病原体 ,引起 多种疾病( 如 森林 脑 炎、 出血热 、O热 、 蜱媒斑 疹热 、莱 姆病 及蜱 瘫 等) ,同时 由于多数蜱类 可 以更换 宿主 ,而 且有些病 原体 可 以长期保 存在 蜱 的体 内甚 至可 以传代 ,因此扩 大 了疾 病 的传播 ,给人 类健康 及畜 牧业 带来很 大危 害 ,可 见研
山东畜牧兽 医
2 0 1 5年第 3 6卷
文献 综 述
蜱 的危 害 及 防治 措 施 研 究进 展
曹 允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 北京 房山 1 0 2 4 4 )
中图分类号 :¥ 8 5 2 . 7 3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5 ) 0 2 . 0 0 5 6 . 0 3 兰 、奥 地利 等 国,据报 道 ,自1 9 9 9 年后 ,每年 该病 的发
了解 蜱 及 全 面 制 定 蜱 的 防 治措 施 提 供 参 考 。
后 就 可 能发病 。病 人起 病 急骤 ,体 温 3 9 - - - 4 1 ℃ 。头痛 剧 烈 ,尤 以前额 和颞 部剧痛难 忍 ,颜面呈 痛苦 表情 。 四肢 关 节酸痛 剧烈 ,血压 降低 。如果 不加 治疗病 死率 极高 , 可 达5 0 %。该病 临床 表现 与其 他型 出血 热相似 ,都 以皮
肤 、黏 膜 和 内 脏 出 血 为 主 要 症 状 。 只 是 肾脏 的 损 伤 较 其
蜱的化学 免疫学及生物学防治研究进展
R s o mu ,0 2 2 5 5 :12 10 . e C m n 2 0 ,9 ( )1 0 — 1 7
1 9 : 9. 9 5 9
『 】 林曼 跃 , 1 3 任碧琼 , 朱浩稳.LS E IA法 、 胶体金法 和 T FA法联 合检 RI
测 H V 的评 价『. BM J 中国误诊 学杂志 ,08 8 1 )2 3 — 3 2 1 2 0 , (0 :3 12 3 .
等 )有机氮农药( 、 塔克蒂克 、 氨丙啉等 ) 。 等 然而 , 由于这些化学
17 .2 6 :9 — 0 . 9 9 3 ( )5 0 6 0
【】 胡莲美 , 秀梅 , 8 李 黄黎珍 . 复制型 乙型肝 炎病毒转基 因小鼠血清 中 病毒 颗 粒 的免疫 电镜 检测 『j J .中华肝 脏 病 杂志 ,0 7 1 ( ) 2 0 ,5 2 :
1 —1 6 45 4 .
f1 江 秀娟 , 5 李亚琴 , 陈俟 瑶. 乙型肝 炎病 毒前 S 抗原 检测 的临床 意 。 义f . J卫生职业教育 ,0 8 2 ( ) 15 ] 2 0 ,6 2 :3 .
f] D n S C meo H, rg Vrsl e prce n srm f 6 a e D , a rn C Bi s M.i -i atls i e o g u k i u
和仪器 的研究 , 降低 检测成本 , 扩大 这些检测 技术在 国内的应
用范围 , 以准确地反映 乙型肝炎病毒 的复制和传染情况 。
参考 文献 【] See Mao S Hea t i sbo g 【J coi l i 1 egrC, snW . p ti B v u ioy J. rbo Mo Bo is r l Mi l l R v 2 0 ,4 1 :1 6 . e ,0 0 6 ( )5 — 8
蜱螨实验报告原理(3篇)
第1篇一、引言蜱螨是一类寄生性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与人类、动物及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
蜱螨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对养殖业、公共卫生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研究蜱螨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蜱螨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蜱螨实验报告的原理,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与分析等方面。
二、实验目的1. 探究蜱螨的生物学特性,如形态结构、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2. 研究蜱螨的致病机制,了解其与宿主的关系。
3. 评估不同防治方法的实际效果,为蜱螨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与处理(1)野外采集:根据蜱螨的生态习性,选择合适的生境进行野外采集,如草原、森林、农田等。
(2)室内培养:将采集到的蜱螨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培养,以观察其生活史、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
2. 形态学观察(1)制片:将蜱螨样品制成切片或涂片,以便于显微镜观察。
(2)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对蜱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记录其形态特征。
3. 生物学特性研究(1)生活史研究:观察蜱螨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记录其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2)繁殖方式研究:观察蜱螨的繁殖方式,如卵生、卵胎生等。
4. 致病机制研究(1)实验感染:将蜱螨感染到宿主体内,观察宿主的表现,如症状、死亡率等。
(2)组织病理学观察:对感染蜱螨的宿主组织进行切片,观察病理变化。
5. 防治方法评估(1)药物防治:选用不同的杀虫剂对蜱螨进行实验,观察其杀虫效果。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蜱螨进行实验,观察其控制效果。
四、结果与分析1. 形态学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蜱螨的形态特征,如身体长度、宽度、体节结构、口器等。
2. 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蜱螨的生活史、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
3. 致病机制研究结果通过实验感染和病理学观察,了解蜱螨的致病机制。
4. 防治方法评估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评估不同防治方法的实际效果,为蜱螨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01 蜱医学寄生虫学
蜱(tick)俗称草爬子、草虱子、八脚子、牛蹩子、狗豆子、壁虱。
属于寄螨目(Parasitiformes),后气门亚目(Metastigmata),蜱总科(Ixodoidea),包括硬蜱科(Ixodidae)、软蜱科(Argasidae)和纳蜱科(Nuttalliellidae)。
世界已知约870余种,我国记录硬蜱科有100余种,软蜱科10种。
蜱的致病作用包括 毒素、机械损伤与传播疾病。
我们先看一个病例:患儿,男,8岁。
因发音不清、吞咽困难、下肢瘫痪而入院。
患儿平素体健,发病前一天随家长到林区游玩。
发病初,患儿易激怒,下肢疼痛,步态蹒跚,随后出现发音不清、吞咽困难及下肢瘫痪。
查体 患儿发育、营养良好,神志尚清楚,各种反射消失。
在颈后发际处发现硬蜱1只,细心摘除后,经鉴定为安氏革蜱,雌性。
常规化验检查均正常。
病程 明确诊断后,经及时治疗,两天后全部症状消失,患儿痊愈出院。
这个病例是由硬蜱叮咬造成的蜱瘫痪。
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蜱的形态结构。
1. 硬蜱虫体呈圆形或长圆形,体长2~10 mm,雌蜱饱食后胀大可至20~30 mm。
颚体位于躯体前端,向前突出,从背面可见,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
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整个躯体,雌蜱盾板小。
2. 软蜱•软蜱颚体较小,位于躯体腹面的前部,从背面不可见。
•颚基背面无孔区,须肢长杆状,各节均可活动。
•躯体体壁柔韧,体型似扁囊;•躯体背面无盾板。
以下是硬蜱和软蜱形态上的差别二、生活史: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
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
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
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
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
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
昆虫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摘要:昆虫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繁盛的物种类群,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近年来,昆虫的免疫在其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受到极大关注,通过实验来研究与昆虫免疫相关的机制、信号等问题,对害虫防治、益虫防病、开发利用抗菌物、研究人类免疫机制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昆虫;天然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Abstract:At present, insect is the most blooming species on the earth. And it is also a treasure-house of kinds of resources for humanity.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es of insect immunity have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ers study the mechanism and signal that related to insect’s immunity by doing experiments. It is of significance for pest control, preventing disease of beneficial insect, developing and using antibacterial material, studying humanity immunity and so on.Key words: Insect;Innate immunity;Humeral immunity;Cellular immunity昆虫作为生物界分布最广、数量众多的一类群体,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备了高度的适应能力和独特的免疫体系。
蜱诱导宿主的免疫研究概况
蜱诱导宿主的免疫研究概况
赵忠芳;孔繁瑶
【期刊名称】《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年(卷),期】2000(007)002
【摘要】@@ 蜱对人畜的危害很大,传统灭蜱措施主要采用化药控制,耐药蜱的出现使人们对应用免疫方法防制蜱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对此作一综述.rn1 宿主对蜱感染的免疫应答rn1.1 先天性免疫力rn大量试验证明,瘤牛比黄牛更具有抗蜱能力(O′Kelly et al.,1976),但也有人认为先天性免疫力的概念需要商榷(Wagland,1975,1978).
【总页数】6页(P115-120)
【作者】赵忠芳;孔繁瑶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物系,天津,300071;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
【相关文献】
1.蜱诱导宿主免疫的研究进展 [J], 赵占中;刘涛
2.抗蜱免疫研究Ⅱ.宿主被中华硬蜱叮咬后其血液和局部组织… [J], 刘志刚;叶炳辉
3.抗蜱免疫研究Ⅰ.中华硬蜱叮咬免疫接种宿主后其吸血… [J], 刘志刚;叶炳辉
4.草原革蜱中肠抗原诱导宿主产生的对森林革蜱的交叉免疫抵抗 [J], 赵红斌;杨银书;史智勇;第五进学;李强
5.草原革蜱中肠抗原诱导宿主产生的抗长角血蜱的交叉免疫 [J], 史智勇;杨银书;赵红斌;宫占威;李强;第五进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蜱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蜱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龚海燕;周金林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5(26)4
【摘要】蜱作为人与动物疾病的第二大传播媒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免疫接种来控制蜱及蜱传疾病,但蜱对宿主产生了一系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抗蜱免疫接种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文章就蜱对宿主的免疫调节方式,减弱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扰乱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阻碍宿主B细胞的增殖与抗体产生;抑制补体旁路的激活;破坏NK细胞的杀伤功能;抑制巨噬细胞引起的炎性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对目前已发现的一些免疫调节蛋白如IgG结合蛋白(IGBPs)、唾液腺抗补体蛋白(Isac)、IL-2结合蛋白(IL-2BP)、免疫抑制剂(Iris)等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抗原的进一步筛选和优化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34-38)
【作者】龚海燕;周金林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上海,200232;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上海,2002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5.9
【相关文献】
1.蜱诱导宿主免疫的研究进展 [J], 赵占中;刘涛
2.益生菌对宿主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J], 姜艳美;王加启;邓露芳;卜登攀;刘开朗;魏宏阳;周凌云;雒秋江
3.宿主对蜱免疫的研究进展 [J], 薄新文;汪明
4.蠕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孙树民;高志刚;杜立银;东彦新
5.河南信阳地区蜱及蜱寄生宿主血清病原体调查分析 [J], 张群芝;罗海澜;李新伟;董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蜱组胺结合蛋白与渗透肽TAT在杆状病毒表达体系中的融合表达和功能分析
蜱组胺结合蛋白与渗透肽TAT在杆状病毒表达体系中的融合表达和功能分析王亚楠;曹杰;周勇志;张厚双;龚海燕;周金林【摘要】为真核融合表达亚洲璃眼蜱(ticum)唾液腺中的组胺结合蛋白(HBP)与渗透肽TAT,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将编码HBP的基因片段与编码渗透肽TAT基因片段通过酶切位点EcoR Ⅰ酶切连接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杆粒rBac-HBP-TAT,转染至sf9昆虫细胞中,制备重组病毒并进行融合蛋白的表达.经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表明,HBP-TAT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中获得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约为31ku.此外,组胺结合试验证明HBP-TAT具有与组胺结合的能力.本研究为研制新型蜱源抗组胺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年(卷),期】2015(037)006【总页数】4页(P457-460)【关键词】亚洲璃眼蜱;组胺结合蛋白;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蛋白转导肽【作者】王亚楠;曹杰;周勇志;张厚双;龚海燕;周金林【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蜱组胺结合蛋白(Histamine binding protein,HBP)是由蜱的唾液腺分泌的具有特异性结合组胺的一类功能性蛋白的总称,属于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s)家族的一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对蜱 的控 制 主要 使 用 化 学 杀虫 剂 。然 而 , 随着 化学 杀虫 剂 的不断 使 用 , 由此 引起 的 负 面效 应 也 不
断暴 露 出来 , 如蜱 的耐药 性 , 物 的残 留及环 境污 染 药 等 问题 , 因此人 们 开 始 寻 找新 的生 物 抗 蜱方 法 。近 些年 快速 发展 起来 的免 疫学控 蜱方 法普 遍受 到 了国
75 4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Chi e e J r a f Zo os s n s Ou n l o on e
文 章 编 号 :02 6 4 2 1 )8 7 4 3 1 0 ~2 9 ( O 1 0 —0 5 —0
蜱 的免疫学研 究进展
邹亚 学 , 朋朋 , 刘 王秋悦 , 志新 , 付 贾青辉 , 陈丽凤
及 唾液腺 中的宿 主 IG 浓度 升 高 , 而 蜱本 身 却 未 g 然
被 IG 损害 , g 并在 蜱 的血 淋 巴和唾 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 现 了免 疫 球 蛋 白 结 合 蛋 白 (i mmu o lb l — idn r~ n go ui bn ig p o n
tis I B ) 使 得 蜱 对 宿 主 的免 疫 逃 避 机 制 得 到 e ,G P , n
补 体抑 制 因子 , H 因子和 I 即 因子 。Ia 与 H 因子 sc 活 性 的作 用 机 制 相 似 , 它抑 制 B因子 与 C b结 合 , 3
即 B因 子 不 能与 C b结合 形 成 复 合 物 C b 进 而 3 3 B,
不 能被 裂解 形 成 C b b C b b可 起 到 C 3 B , 3B 3转 移 酶
性 免疫 均对 蜱发 挥 了免疫作 用 。然 而蜱却 能躲 过宿 主 的免疫 防御顺 利 的 吸血 , 明蜱 的 自身 已 经形 成 说
的作用 , 3 移酶 不能 形成 , C 转 补体 旁路 则 被抑 制 , 从
了一套 绕行 、 离或 者 抑 制 等手 段 来 逃 避 宿 主 的免 偏
疫 防御 系统 。研 究表 明蜱分 泌 的唾液 中包 含 了一些
中 图 分 类 号 : 3 4. R 8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蜱既 是动 物体 表 常 见 的 吸血 外 寄 生 虫 , 又是 人 和动 物许 多重 要疾病 的传 播媒 介 。大量 的蜱 叮咬 宿
主动 物可 导致 宿 主消瘦 、 贫血 , 时也使 动物 皮革 的 同
l t e t e T ) 为 单链 酸 性 多 肽 , a p i , AP , n p d 含有 6 0个 氨 基 酸残 基 , 中有 6个 半 胱 氨 酸 残 基 。J u et等 其 o br
健康 , 而且 给畜 牧业 的发 展带来 了很 大 的经济 损失 。
液腺 匀浆 纯化 出一种 新 的胶原 特异性 血 小板 聚集抑 制 因子 , 名 为“o gc r i” 它能 特 异性 地 抑 制胶 命 ln ionn ,
原诱 导 的血小 板聚集 反应 。由此可 知蜱 能分 泌具 有 抗凝 血作 用 的功能 分 子 , 而抑 制 宿 主 的凝 血 反 应 从
宿 主对 蜱感染 的免 疫包 括非 特异 免疫 和特异 性 免疫 两 方面 , 两者 经 常协 同作 用 共 同 维持 宿 主动 物 的抗 蜱 免疫 。赵 忠芳等 研究 表 明以卡 介苗作 为 免
疫 增强 剂和 以地 塞米松 与雷 公藤 擦剂 作为 免疫抑 制
了进 一 步 明确 。Vae z ea 等在 肩 突 硬 蜱 c液腺 抗 补 体 蛋 命 白(sc , 测 c NA 中所 得 序 列 编 码 的重 组 蛋 白 Ia ) 检 D 与 天然蛋 白的活性 , 现蜱 唾液 腺 与重 组 蛋 白 rsc 发 Ia
剂, 以此改变 兔 非特异 性免疫 功 能 , 察不 同实 验组 观
的动物 抗长 角血 蜱幼虫 感染 的能 力 。结果 发现非 特 异 性免 疫增 强组 兔对 蜱抵 抗 力 较 强 , 不用 药 组 与 与 非 特异 性免 疫抑 制 组有 显 著 差 异 , 非 特 异性 免 疫 而 抑 制组 相对 较弱 , 明宿 主 的非 特 异 性 免疫 和特 异 说
均 可 阻碍 补体 C 3的沉 积 。在 正 常血 清 中存 在两 种
来完 成其 吸血 过程 。 12 免 疫 抑 制 蛋 白 1 8 . 9 1年 , k r n 等 研 Ac ema l
究 发现蜱 可 以把进 入其 血腔 的宿 主免疫 球蛋 白(m— i mu o lb l ,g 分 子 通 过 唾 液 腺 排 出 体 外 , 明 n go ui I ) n 表
从蜱 的唾 液腺 纯化 出 了 1 1 k 个 7 u的非 竞 争 抑制
剂, 抑制 X a因子 的活 性 , 凝血 酶 原 不 能转 化 为凝 使 血酶, 抑制 血 液 的凝 固 。程 远 国等 从 长 角血 蜱 唾
质 量 降 低 。作 为 传 播 媒 介 , 可 传 播 原 虫 、 克 次 蜱 立 体、 支原体 、 原体 、 衣 螺旋 体和病 毒 等 , 仅危 害人类 不
年, n Wa g等 剖研 究 发 现 蜱 在 吸 血 过 程 中 , 淋 巴 血
年在 澳 大利亚 成功 注册 , 并且 快速 商业 化 , 户 的接 用 受 程 度很 高口 , 充 分 表 明免 疫学 控 蜱 方法 有 极 大 ]这
潜力 和发 展前 景 。
1 蜱 的 免 疫 逃 避 机 制
内外 学者 、 家 的认 同与重视 , 通过 的研究 者 的不 专 且
断努 力 已取得 很大 的成 就 。现在 已有预 防微 小牛 蜱 的疫 苗 一 T c GAR M( 原 成 分 是 B 6 , 9 4 ik DT 抗 m8 ) 1 9
蜱 有一套 自我 保护 免受 宿主抗 体袭 击 的机制 。1 9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