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者与再婚者择偶心理机制之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婚者与再婚者择偶心理机制之比较∗

——对西方进化心理学“初/再婚择偶市场”假说的检验

陈浩王恩界高文珺乐国安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天津,300071)

(E-mail: hallchan@)

摘 要:为检验西方进化心理学家Koziel和Pawlowski的“初/再婚择偶市场”假说,对天津的653份征婚启事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Koziel和Pawlowski的“初/再婚择偶市场”假说的五个操作性假设基本未获得验证;2、年龄变量较婚姻状态变量对择偶策略的选择具有更强的预测力;3、进化心理学的某些重要假设,例如男性身高优势假设获得了验证。结论:进化心理学意义上的择偶心理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的“初/再婚择偶市场”在中国还并不存在。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初/再婚择偶市场,征婚启事

1. 引言:进化心理学与“初/再婚择偶市场”假说

进化心理学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20年来业已发展成为西方心理学界一股强大的力量。进化心理学家提出了模块化的心理加工机制概念,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以往心理学研究所忽视的择偶心理、性嫉妒心理、长短期两性关系策略、谎言识别等问题引入了心理学的视野[1]。其中,择偶是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以Buss为代表的进化心理学家在著名生物学家Trivers的“亲本投资理论(parental investment theory)”基础之上[2],提出了进化心理学择偶机制性别差异的“元假设”:为了将自身基因成功地遗传下去,男女针对择偶这一行为各自发展出不同的、可遗传的模块化心理机制。男性择偶者会寻找具有多育潜力的伴侣,由于女性多育和健康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年轻和吸引力,因此男性择偶者更关注女方的年龄、外貌等特征;而女性择偶者为了能使自己有限的后代最大程度地生存下去,会寻找那些资源丰富,而且愿意长久付出并提供承诺的男性共同抚养后代。Buss等人认为以上假设具有文化普适性[3][4]。

但社会学习论者认为以上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现象,并非是遗传下来的模块化心理机制所致,而是后天社会习得的择偶策略,女性尤其如此。他们为此提出“结构性无力(structural powerlessness)”假说[5]作为反驳:不同性别人群对于配偶的选择标准都源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以及社会化的力量。在男权社会中,处于优势社会经济地位的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在生育力和性上使自己满意的女性,而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则很难独立地生存,因而会寻找资源丰富、年纪大些(年纪大与资源丰富呈正相关)、愿意付出承诺的男性

∗本研究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金资助(04BSH022)。

- 1 -

以求得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依附,因而她们在择偶中不太会在乎男性的体貌特征。

以此假说的逻辑推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对未来配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视程度,应该会因自身拥有资源量(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Buss等人在37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证研究结果却表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女性对择偶有着明显相似的标准,她们在择偶时都非常重视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即使自身拥有较多资源量的女性也同样重视。总体而言,女性对未来配偶拥有资源量的重视程度几乎是男性的两倍[3]。

Buss等人继而指出,社会学习论者对诸如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等现象的文化性解释,实质上只是一种“描述(description)”,属于“事后解释(after-matter explanation)”,而非真正的“因果性解释(causal explanation)”,因而普遍提不出有力的研究假设[6]。

此外,进化心理学家又提出了一些支持其理论的特异性证据:1、男性在择偶时会出现针对“年龄”与“面部吸引力”的抉择现象:男性面对女性的年龄和面部吸引力信息时,更为关注女性的面部吸引力信息,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恰恰是由于男性觉得颜面外表比年龄更能提供女性生育能力方面线索的缘故[7]。2、类似的,女性在择偶时会出现针对“身高”与“面部吸引力”的抉择现象:女性在择偶时会非常关注男性身高这一生理特征,而不太关注男性的面部吸引力特征。社会学习理论在这一点上解释尤其乏力,因为它无法有力地解释文化是如何使女性单单如此高度地关注男性的身高,而不太在乎男性的其它体貌特征,尤其是面部吸引力特征。而进化心理学家Pierce等人则指出,男性的身高在婚配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够作为生育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女性的这种择偶偏好具有生物学与进化论意义,因为男性的身高与健康成正相关,与权力和地位成正相关,与智力成正相关,与向上社会流动可能性成正相关,以及与免疫力成正相关。总而言之,男性的身高显示了他的社会地位与健康状况,尤其是社会地位[8]。3、Hayes等人发现,男性总是寻找比他们年轻的女性,并且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喜欢年轻的配偶;而女性会总是寻找和她们年龄相仿或更大的男性[9],正如以上所述,进化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对此都有其相对合理的解释。而Hayes的研究中有一项结果引人注目:25岁以下的异性恋男性会倾向找一个比他们大一点的女性。社会学习理论无法有力地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而这却恰恰验证了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异性恋年轻男性应该喜欢比他们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因为女性在20岁初期比十几岁时具有更强的生育能力。

进化论心理学家与社会学习论者之间就择偶产生的争论仍在继续,他们都试图通过深入的研究以增进自身所持理论的绝对解释力。单就进化心理学家一方而言,他们围绕着择偶心理的元假设,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且沿着这一假设的逻辑,推演出很多择偶心理机制的衍生性假设,以期获得更为有力的证据支持自身所持的理论。波兰进化心理学家Koziel和Pawlowski的“初/再婚择偶市场”假设就是其中之一[10]。

Koziel和Pawlowski认为,刊登在报纸上的征婚启事可以看作是一个“择偶市场(mate market)”,这个市场可以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加以考察。在这个市场上,有些人希望寻找到他们的第一任配偶,我们把这些人所处的婚配处境称为“初婚择偶市场(primary mate market,PMM)”,还有一些处于离婚或分居状态的人士希望寻找新的配偶,这类人所处的婚配处境则被称为“再婚择偶市场(secondary mate market,SMM)”。按照进化心理学的理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