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的观察及护理
![骨髓抑制的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16dc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a.png)
汇报人:XXX 202X-XX-XX
CONTENTS
目录
• 骨髓抑制的概述 • 骨髓抑制的观察要点 • 骨髓抑制的护理措施 • 骨髓抑制的预防与控制 • 骨髓抑制的并发症及处理 • 骨髓抑制的康复与预后
CHAPTER
01
骨髓抑制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造血干细 胞和各种前体细胞的活性降低, 导致外周血中各类血细胞减少的 一种状态。
支持治疗
定期监测
在化疗期间,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如补 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提高患 者耐受性。
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及时发现骨髓抑制 征象,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减轻其发生。
控制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骨髓抑制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以缓解症状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骨髓抑制的症状
贫血
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可 能出现乏力、气短、面色 苍白等症状。
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数量减少可能导致 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 加。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 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 出血等。
CHAPTER
02
骨髓抑制的观察要点
观察项目
体温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发
03
密切观察出血症状,一 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
04
每日询问患者是否有感 染症状,及时发现并处 理。
观察方法
01
02
03
04
体温采用水银温度计测量腋温 ,记录并绘制体温曲线图。
血象指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检测,获取准确数据。
出血情况通过皮肤检查、口腔 检查、粪便潜血试验等方法进
重度骨髓抑制诊断标准
![重度骨髓抑制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720c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6.png)
重度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等于1.5×10^9/L,一般情况好者可诊断为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0×10^9/L,患者常易合并感染,可诊断为重度减少。
2.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大于等于80×10^9/L,一般情况好者可诊断为正常或增加,血小板在30~80×10^9/L,易发生出血者可诊断为中度减少,血小板小于30×10^9/L且伴出血者可诊断为重度减少。
3. 贫血诊断标准需根据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进行判断。
若患者出现感染、出血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需密切观察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
患者使用药物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且骨髓抑制情况较重,应使用相应的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当患者骨髓抑制严重时,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需密切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情况,此时可以使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不良反应及感染等易诱发骨髓抑制的情况,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的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实际的情况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其他因素有所不同。
在做出任何医疗决定时,您都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医嘱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骨髓抑制护理诊断及措施
![骨髓抑制护理诊断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bfaa3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9.png)
预防感染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 象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 征象,采取预防性抗生素 治疗。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 证营养摄入。
输血与输血小板治疗
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输血小板
当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下或出血倾向时,可输注血小板悬液,预防出血。
细胞因子治疗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用于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髓抑制的恢复。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用于治疗贫血,促进红细胞生成。
其他治疗手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某些严重的骨髓抑制患者,可以考 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 。
VS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 ,促进造血恢复。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时间。
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
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 感染。
饮食护理与调整
营养均衡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提供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坚硬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溃疡等
骨髓抑制护理诊断及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骨髓抑制概述 • 骨髓抑制的护理诊断 • 骨髓抑制的预防措施 • 骨髓抑制的治疗措施 • 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01 骨髓抑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髓抑制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 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无法正 常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的现象。
骨髓抑制判断标准
![骨髓抑制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2beea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2.png)
骨髓抑制判断标准
骨髓抑制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白细胞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骨髓抑制中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10⁹/L,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可能存在骨髓抑制的情况。
根据等级的加重,骨髓抑制的程度会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减少而加重。
2.血小板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血小板低于100×10⁹/L时,通常判断为存在骨髓抑制现象。
同样,随着血小板数量的降低,骨髓抑制的程度也会加重。
3.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也是判断骨髓抑制的标准之一。
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时,通常表明可能存在骨髓抑制现象。
总的来说,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下降,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下降。
其中,白细胞的分级标准为:0级:血小板≥100×10⁹/L;Ⅰ级:血小板(75~99)×10⁹/L;Ⅱ级:血小板(50~74)×10⁹/L;Ⅲ级:血小板(25~49)×10⁹/L;Ⅳ级:血小板<25×10⁹/L。
出现骨髓抑制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等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注意通过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进行调养。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a626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4.png)
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骨髓抑制分级及处理原则,这个话题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聊聊。
骨髓抑制,顾名思义,就是骨髓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不够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特别是在接受化疗的病人身上。
一、骨髓抑制的分级1.1 轻度抑制轻度骨髓抑制通常表现为血细胞数量的轻微下降。
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但日常生活还是能照常进行。
医生常常会说这是个“小打小闹”,不需要太过担心。
这时候,保持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能帮助身体更快恢复。
有时候,医生会建议补充一些铁剂或维生素,毕竟营养跟不上,身体就容易“开小差”。
1.2 中度抑制一旦情况升级到中度抑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更明显的症状,比如容易感到疲倦、心慌、甚至轻微的贫血。
这时候,医生会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定期监测血液指标。
这个阶段,不少患者可能会因为一些小感冒、发热而感到恐慌。
没事儿,关键是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
医生可能会建议多休息,减少剧烈运动,甚至暂时调整化疗方案。
二、重度抑制2.1 症状加剧重度骨髓抑制,哎呀,这可就麻烦了。
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患者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严重的贫血、感染风险大大增加,甚至出血倾向。
这时,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患者的情绪也容易低落。
朋友们记得多关心一下,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2.2 应对措施在这个阶段,医院的干预就显得特别重要。
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生长因子,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刺激骨髓的活动,帮助恢复血液生成。
此外,输血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可能还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2.3 情绪管理除了身体上的治疗,情绪管理也相当重要。
患者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感到无助,甚至恐惧。
这时候,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心理医生的疏导,都可以让患者感到一些安慰。
大家可以一起聊聊天,分享生活中的小乐趣,让这个艰难的过程不再孤单。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https://img.taocdn.com/s3/m/50c36a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png)
谢谢观看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关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减少而言,护理与药物同等重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减少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
2、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通便和镇咳;
3、减少粘膜损伤的机会:进软食,禁止掏鼻挖耳等行为,禁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
4、鼻出血的处理:如果是前鼻腔,可采取压迫止血。如果是后鼻腔,则需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
一般规律及意 义
作用突出的常 2
用药物、病理 生理
3
化疗后贫血的 处理
4 化疗后感染的
预防及粒细胞 减少的处理
5
化疗后血小板 减少的处理
化疗后的分度、一般规律及意义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以前 对红系抑制的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单而且见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实际上贫血不 仅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况差,而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效果。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 预的指征。
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应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 成。很多化疗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肾功能(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分泌减少。因此,促红素尤其 适用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 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叶酸等。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作用少 见。
骨髓抑制病人护理查房总结
![骨髓抑制病人护理查房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7b26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2.png)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骨髓抑制概述 • 护理要点 • 护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 护理研究进展 • 展望与建议
01 骨髓抑制概述
定义与成因
定义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血细胞前体 的活性下降,导致血细胞计数减 少。
成因
通常是由于化疗、放疗或某些药 物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临床表现
症状
乏力、发热、感染、出血、贫血等。
体征
皮肤黏膜苍白、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治疗方案
支持治疗
输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药、调整化疗方案等。
02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01
02
03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心 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现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沟通交流
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 持,增强治疗信心。
与病人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解 答疑问。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知识,提高对 治疗的认知度。
并发症预防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交 叉感染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
适当活动,避免长期卧床,遵医嘱 给予抗凝治疗。
营养支持
症状观察
留意病人是否有出血、贫 血、感染等骨髓抑制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
病情评估
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状况 ,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症状护理
出血护理
对于出血症状,应保持皮 肤清洁,避免碰撞,及时 处理伤口。
贫血护理
提供充足的休息环境,遵 医嘱给予输血或药物治疗 。
骨髓抑制的应急预案
![骨髓抑制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754d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1.png)
一、背景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等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减少。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骨髓抑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 设立应急专家组,负责对骨髓抑制病例进行评估、治疗和预防。
三、应急措施1. 早期识别(1)加强化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指标变化。
(2)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可能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提前进行预警。
2. 及时处理(1)发现骨髓抑制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抢救。
(2)根据病情,调整化疗方案,降低化疗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化疗药物。
(3)给予患者抗感染、止血、输血等支持治疗。
3. 预防措施(1)加强化疗药物的筛选,尽量选择对骨髓抑制较小的药物。
(2)化疗期间,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水分和电解质支持。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骨髓抑制的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病例发现、报告、救治、转诊等环节。
四、应急响应1. 病例报告(1)发现骨髓抑制病例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根据病例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救治措施(1)对患者进行抢救,确保生命安全。
(2)根据病情,调整化疗方案,给予支持治疗。
(3)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3. 信息发布(1)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外发布骨髓抑制病例相关信息。
(2)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救治进展。
五、总结与评估1. 定期总结应急工作,查找不足,改进应急措施。
2. 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提高应急能力。
3. 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提高骨髓抑制的预防和救治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化疗后的骨髓抑制
![化疗后的骨髓抑制](https://img.taocdn.com/s3/m/23703d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3.png)
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是骨髓抑制的常见表现,可能导致患者出血倾 向增加。轻微的出血可能导致皮肤瘀点、瘀斑和鼻出血, 而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内脏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 并发症。
预防出血的关键是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输注血小板 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同时,患者应避免从事可能导致 创伤的活动,如拔牙或进行有创检查。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预防再次感染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因小病拖延而加重病情。
06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01
02
03
情绪管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沟通交流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密切沟 通,及时解答疑问,提供 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免疫系统反应
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化疗后,免疫系统可能产生炎症反应 ,导致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受损,引 发骨髓抑制。
细胞因子释放
免疫细胞在化疗后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等 ,这些因子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其他因素
年龄与健康状况
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 现骨髓抑制。
心理支持
化疗后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 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指导
适度锻炼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适当 的锻炼,如散步、太极等,有助于提 高身体免疫力,加速康复。
定期复查
化疗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 指标,以便及时了解骨髓抑制恢复情 况。
同时出现白细胞、红细胞和血 小板减少,可能导致感染、贫 血和出血风险增加,严重时可
骨髓抑制的护理
![骨髓抑制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061d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b.png)
案例三:骨髓抑制患者的康复期护理指导
总结词
在骨髓抑制患者的康复期,科学的护理指导对促进患 者的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详细描述
在康复期护理指导方面,应注重饮食调整、运动锻炼 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饮食方面,应给予高蛋白、高维 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运动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身体 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惯方 面,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此外,还应定期 进行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
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直 接毒性作用,以及化疗后骨髓造 血微环境的改变。
发病机制
化疗药物对造血干细胞的DNA和 蛋白质合成抑制,导致细胞增殖 减慢或凋亡增加。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可能出现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 。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骨髓穿刺等)进行诊断。
骨髓抑制的护理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骨髓抑制概述 • 骨髓抑制的预防 • 骨髓抑制的治疗 • 骨髓抑制的护理 • 骨髓抑制的自我管理 • 骨髓抑制的案例分析
01
骨髓抑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
分类
根据程度轻重分为Ⅰ、Ⅱ、Ⅲ、Ⅳ度。
病因与发病机制
西药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
使用G-CSF等细胞因子,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缓解骨髓抑制。
免疫调节剂
使用免疫调节剂如IL-2、IFN等,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04
骨髓抑制的护理
心理护理
01
骨髓抑制应急预案
![骨髓抑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2f3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0.png)
一、背景骨髓抑制是指因放疗、化疗、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骨髓功能受损,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细胞减少,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院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医疗救治组由血液科、感染科、放疗科、化疗科等相关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患者救治、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
3.护理支持组由护理部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调配和患者护理。
4.物资保障组由后勤保障部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和供应。
5.信息宣传组由宣传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应急工作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三、应急预案措施1.监测与预警(1)加强患者病情监测,密切观察血液细胞变化,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症状。
(2)定期对放疗、化疗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查,评估骨髓抑制风险。
(3)建立预警机制,对存在骨髓抑制风险的患者提前告知并采取预防措施。
2.救治措施(1)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调整化疗剂量、使用促造血药物等。
(2)加强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4)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3.护理措施(1)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应对骨髓抑制的能力。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加强患者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
4.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血液制品、抗生素、促造血药物等应急物资。
(2)确保物资供应渠道畅通,满足应急需求。
5.信息宣传(1)定期发布骨髓抑制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2)及时发布应急工作进展,回应社会关切。
四、应急响应流程1.监测到骨髓抑制症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疗救治组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护理支持组落实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生活需求。
骨髓抑制护理
![骨髓抑制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0e142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7.png)
E
病原学检查:病毒、细 菌、真菌等病原体检测
3
血常规检查
01
红细胞计数:反映贫 血程度
03
血小板计数:反映凝 血功能
05
血细胞比容:反映血 液稀释程度
02
白细胞计数:反映感 染程度
04
血红蛋白浓度:反映 贫血程度
06
红细胞压积:反映血 液粘稠度
骨髓检查
骨髓穿刺: 抽取骨髓样 本,用于检 查骨髓细胞 数量和形态
骨髓活检: 通过手术获 取骨髓样本, 用于检查骨 髓细胞形态 和功能
血液检查: 通过抽取血 液样本,检 查血细胞数 量和形态
生化检查: 通过抽取血 液样本,检 查血液中各 种生化指标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 CT等影像 学检查,了 解骨髓病变 情况
01
02
03
04
05
生化检查
血常规:观察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01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 其心理需求
02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患者建立信心
03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 病,减轻心理压力
04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 动,增强自我价值感
05
提供心理辅导,帮助 患者应对不良情绪
6
饮食指导
增加蛋白 质摄入: 如瘦肉、 鱼、鸡蛋、 牛奶等
增加维生 素摄入: 如新鲜水 果、蔬菜
增加铁质 摄入:如 动物肝脏、 瘦肉、豆 类
贫血等
04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身体
05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遵循医嘱,
状况调整药物剂量
定期复查,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输血治疗
目的:提高血细胞计数, 改善贫血症状
A
输血方式:静脉输血,可 采用成分输血或全血
骨髓抑制的鉴别
![骨髓抑制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164a2e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8.png)
骨髓抑制的鉴别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减少。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因为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
骨髓抑制的级别诊断主要根据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分为0-IV级。
对于骨髓抑制的鉴别,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方面,骨髓抑制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使得患者容易感染,表现为发热等症状;红细胞减少则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青、牙龈出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从而判断骨髓抑制的级别。
在鉴别骨髓抑制时,还需要与其他可能的疾病进行鉴别。
例如,感染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但感染通常会有明确的感染源和炎症表现;贫血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出血倾向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凝血功能障碍等。
因此,在鉴别骨髓抑制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可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总之,骨髓抑制是一种常见的化疗副作用,正确的鉴别和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鉴别骨髓抑制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可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避免误诊和误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抑制
【概述】
骨髓抑制就是指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统称骨髓抑制,其中有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应用细胞毒类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其所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很高(超过90%)。
除博来霉素、门冬酰胺酶、激素类、一般剂量使用的长春新碱对骨髓影响不大外,其他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为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改变。
放疗属于局部治疗,但放疗借助高能量的射线破坏造血干细胞可引起骨髓功能不足,特别是高剂量或全身性放射治疗将彻底破坏骨髓组织,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临床表现】
1.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重要限制性毒副反应。
粒细胞半数生存
期最短6~8小时,因此常最先表现白细胞下降。
血小板半生期为5~7天,血小板下降出现较晚较轻。
红细胞半生期120天,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2.不同类型化疗药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现及持续时间以及骨髓功能
恢复的时间均有不同。
氮芥类烷化剂、鬼臼毒类药、蒽环类抗癌抗生素、MTX、Ara -C、亚硝脲类、卡铂、塞替派等药物骨髓抑制程度较重。
长春新碱、平阳霉素、门冬酰胺酶、光神霉素及顺铂骨髓抑制较轻。
CTX、HN2、蒽环类、MTX、Ara -C、鬼臼毒类、羟基脲、长春碱类及顺铂等骨髓抑制出现快,恢复快,白细胞减
少最低值出现在用药后1~2周左右,约2~3周恢复。
而亚硝脲类、MMC、丙卡巴肼、白消安等白细胞减少最低值出现晚,约3~8周不等,恢复也较慢约1~2月。
3.白细胞减少<1.0×109/L,特别是粒细胞<0.5×109/L 持续5
天以上,患者发生严重细菌、霉菌或病毒感染率大大增加,可达90%以上。
且病情危重。
4.血小板<50.0×109/L 特别是<20.0×109/L 则处于出血危象,
可发生脑出血、胃肠道及妇女月经
【治疗原则】
1.通常白细胞<3.5×109/L,血小板<80.0×109/L 不宜应用
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急性白血病例外),应参考骨髓造血功能状况(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和骨髓象)调整化疗药物剂量(表16 -1)。
以免发生严重骨髓功能障碍。
2.白细胞<1.0×109/L,粒细胞<0.5×109/L,可考虑适当应
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一旦出现发热应立即做血培养及药敏,并给予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
应酌情给予G -CSF 或GM -CSF 或输注粒细胞。
3.血小板<50.0×109/L 可酌情应用泼尼松或止血敏等止血药
预防出血。
血小板≤20.0×109/L 属血小板减少出血危象,应予输注血小板及较大剂量止血敏,及泼尼松等治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患者的化疗用药、疗程情况。
2.心理-社会评估:患者多数担心骨髓抑制的预后及对之后化疗的影
响。
3.相关检查:了解患者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给以相应的指导和检查后的护理,同时注意追踪检查结果,为以后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临床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两肺呼吸音情况,注意
观察血常规,特别是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淤点、淤斑等,注意大便的性质、颜色,有无消化道出血现象,防止发生皮肤、黏膜、颅内出血及感染性休克。
2.用药护理:根据血象,遵医嘱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150~300μg每日1次,白细胞升至4.0 × 109/L以上时停药(每日监测血常规)。
因此,药剂量小,效价高,注射时避免浪费,并告知患者用药后有可能出现的流感状不良反应,减少心理负担。
合并感染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骨髓抑制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易发高热,控制体温以物理降温为主。
3.预防感染:
1)保护性隔离:当血液中白细胞(WBC)≤1.0 × 109/L,血小板(PLT)
≤25 × 109/L,应及时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将患者转入普通单人病房,进行特殊隔离护理,患者入住前进行紫外线消毒病房,家具用含氯25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患者全身擦洗干净后,换上干净衣服,佩戴口罩、帽子。
隔离病房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医务及探视人员进入
病房均佩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必须用消毒液洗手,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接触患者;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病室保持温度20~ 22℃,湿度50%~60%,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黏膜、口唇干裂出血。
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口腔护理:骨髓抑制患者极易出现口腔溃疡和糜烂。
责任护士对
患者口腔黏膜进行详细的观察,做好口腔护理,嘱患者多饮水,饭后用0.05%呋南西林和5%碳酸氢钠漱口,用棉签蘸生理盐水代替牙刷擦拭牙齿,防止食物残渣在口腔残留造成发酵繁殖细菌。
皮肤及会阴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身体虚弱或感染性发热易出汗时,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会阴部、臀部、乳房下部等部位要注意保持清洁,随时用干净柔软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裤,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身体状况允许时可给予1∶5000高锰酸钾坐浴,以防肛周感染。
4.预防出血护理:为患者做各种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拔针时按压
时间不少于5分钟。
化疗前给予PICC置管,维护导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相关规则,尽量延长使用期,避免在骨髓抑制期置管。
为患者剪短指甲磨光,告知其不要用力抓挠皮肤,不可挖鼻腔,少活动,慢活动,以防抓伤撞伤等。
5.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恶心、呕吐、电解质
紊乱、食欲不振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
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肉类、蛋黄、豆
类、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的摄入,补充造血原料。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硬等食物,防止口腔、消化道黏膜出血。
患者有出血倾向时给予无渣半流质软食,胃肠道出血时禁食,口腔溃疡疼痛不能进食时,鼻饲给予营养物质,以维持营养平衡。
6.心理护理:骨髓抑制患者知道自己血象降低后,尤其是Ⅲ~Ⅳ级
骨髓抑制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心理。
责任护士协同医生合理用药、成分输血等,尽量减少医疗费用;根据患者血象降低情况及时给予健康教育与指导,为患者提供正确、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和自我调适的方法,鼓励患者诉说,耐心倾听,责任护士查房时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在心理上支持患者,使患者感知受重视被关怀和医护人员在积极地帮助他,以缓解焦虑与恐惧。
【健康教育】
1.活动与休息指导: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不出现明显自觉不适或加
重病情为原则,参与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自理和室外活动。
针对再障病人,还应解释避免接触或服用可导致骨髓抑制的化工原料或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预防各种感染和(或)避免加重出血的重要性及其具体的要求与方法。
2.饮食指导:服用铁剂或富含铁剂的食物时,应避免与牛奶、浓茶
或咖啡同服,以免影响铁剂的有效吸收;采用科学合理的烹调方式,急火快炒、灼菜、新鲜凉拌、加工成蔬菜或水果沙拉后直接
食用,以减少食物性叶酸的破坏。
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取与吸收,避免过度素食。
3.用药指导:①对于口服铁剂的病人,宜建议或告知:餐后或餐中服
用,必要时宜减少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避免与抗酸药(碳酸钙和硫酸镁)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同服,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酸性药物或食物;口服液体铁剂时须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
②强调要严格执行医嘱,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并要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及其治疗的效果。
4.自我观察的主要指标与内容:主要包括与贫血、感染和出血相关
的症状与体征的观察,例如头晕头痛、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黏膜出血、发热、咽喉肿痛或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肛周疼痛等。
5.及时就诊的指标
(1)发热或咽喉肿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肛周疼痛等。
(2)呼吸困难。
(3)新发皮肤黏膜出血或出血增多:牙龈、鼻腔、月经、便血或黑便(服用铁剂者除外)。
(4)突发头痛或晕厥。
【参考文献】
1.秦瑛,骨髓抑制的护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闻曲,骨髓抑制的护理.新编肿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3.社,2011,2
4.徐波.骨髓抑制.肿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孙燕.骨髓抑制.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