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长江三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的地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河流作用方式的变化

一般来说,河流上游多以侵蚀为主,下流则以堆积作用为主,但由于长江三峡堤坝的阻拦,上游处变为泥土泥沙的堆积,而在下游,由于水势的骤然加剧,加上江面变宽,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强。另外,由于长江三峡工程的蓄水,加剧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然而,入海泥沙减少是长江三角洲从淤积转为侵蚀的又一主要原因。入海泥沙减少和河口口门区出现的冲刷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因于三峡工程的运行。并且我们可以说,河口滩地的逆势淤积是包括长江三峡水库等一系列河口重大工程影响的结果。

第二:对入海口的河流地貌的巨大影响

河口是陆地与海洋、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在上文我们提到,三峡工程令入海水沙量显著变化,长江又是世界级大河,其径流量和输沙量巨大,居世界第四位。现代长江口口门宽约90 km,自徐六泾以下出现三级分叉、四口入海的格局。所以,这些因素将对河口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的剧变及河口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入海口区域的河流地貌整体呈冲刷的状态,冲积扇地貌将会更显著,江心沙洲缩小,河道主槽容

积扩大;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拦门沙区域涨潮含沙量虽然变化不大,但长历时的流域来沙量的持续减少仍然会使拦门沙区域整体淤积速率下降,反而有侵蚀作用加强的势头。另外水环境河流型变为湖泊型,有可能改变原来的化学物质的迁移、累积方向和强度,而按新的环境条件重新分布、聚集和迁移。

第三: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

长江在三峡地区冲破高山的阻挡,形成著名的大河峡谷地貌。长江冲出三峡之后,进入平原,最后东流入海。为什么长江在三峡地区能够冲破高山的阻挡?这是因为长江三峡库区,山多坡陡,地少人密,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本身生态与环境背景脆弱(这里的岩层最为破碎和脆弱),所以将导致山崩灾害有增无减。因为三峡地区地质环境是十分破碎和复杂的,经过专家的研究、考察和统计,确认的库岸崩塌、滑坡残体和危岩体多达404处,其中长江干流滑坡残体283处,支流滑坡残体121处。随着三峡水库水位的继续升高,使得原来处于比较干燥状态的岩土变为饱和状态,导致力学强度降低。三峡水库水位变化幅度和变化的强度也将增大,在海拔145米至海拔175米之间反复变动,这也促使古老滑坡重新复活。并且,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库区地震次数大为增加,不断发生的微震,使得两岸岩土更加松动,更加容易失去稳定。在这样情况下,三峡库区崩塌、滑坡体的数量将增加。三

峡水库蓄水使得这些古老滑坡体重新复活,尤其是该地山区暴雨来临时,在地面又无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更易触发滑坡、崩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