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传
(最新)《宋史·周敦颐传》文言文阅读(2021深圳一模)【答案版】
![(最新)《宋史·周敦颐传》文言文阅读(2021深圳一模)【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058482be23482fb5da4cb0.png)
文言文阅读练习【202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疬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
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
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
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B.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C.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D.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手版,是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备忘的手持之物,《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
周敦颐传_精品文档
![周敦颐传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79057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4.png)
周敦颐传一、简介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子昂,号昉叔,汉族,浙江绍兴人,北宋初期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
他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尊为“北宋四聪”之一。
周敦颐对理学的贡献不可低估,他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受后世思想家的推崇。
二、生平1.早年经历周敦颐生于北宋宣和年间(1017年-1021年),出生于绍兴一个世家子弟家庭。
从小聪明机智,读书勤奋,对经典和诗词格外有兴趣。
他在书房里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每天都埋头苦读,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求学生涯周敦颐15岁时,离开家乡前往首都东京(今北京),师从当时最有声望的学者蔡襄,学习经学和诗词。
蔡襄深为他所器重,认为他具有极高的悟性和天赋,逐渐将他视为自己的得意弟子。
周敦颐师从蔡襄期间,他对于古代经典的研究学有所成果,尤其是对《周易》的解读更是独步一时。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之道与人之道应该合一,只有将人类个体与宇宙大道相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3.职位与功绩周敦颐在北宋政权建立后,担任起了重要的职务。
他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务,参与过重要的国家事务。
他在这些职位上,更是倾尽全力去推行他的理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他提倡以诚教人,以心学习。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理学思想周敦颐的思想集大成于《通书》。
他在《通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理学思想,以及对于天人关系、人伦道德、教育的看法。
1.天人合一周敦颐主张“天人合一”,认为天地、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合一,相互融合。
他认为万物皆有本原之理,而这种理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从而使人与天地大道相通。
2.人伦思想在人伦方面,周敦颐强调了家庭中的亲情和孝道。
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睦、家庭成员相亲相爱、尊重长辈,才能培养出健康、和谐的社会。
3.教育思想周敦颐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周敦颐传文言文的翻译
![周敦颐传文言文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b63c25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7.png)
周敦颐,字茂叔,湖南道州人也。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元年。
敦颐少孤,家贫力学,年二十有五,登进士第。
历官洪州分宁主簿、太常博士、国子博士、太常寺丞,终秘书监。
敦颐性至孝,事亲以礼,有古仁者之风。
博学多识,通经史,精于易象,尤长于太极之学。
敦颐尝游历四方,广交贤达,究心于儒、道、佛三教之学。
归而讲学于濂溪之上,弟子云集,传其道者甚众。
濂溪者,其居之地也,因以名之。
敦颐于濂溪讲学,讲义精深,启迪后学,使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敦颐尝曰:“圣人定法度,以正天下,法度者,天地之心也。
人能体天地之心,则能正其心;能正其心,则能修身;能修身,则能齐家;能齐家,则能治国;能治国,则能平天下。
”此言盖深得儒家之精髓,故其学号曰“濂溪学”。
敦颐之学,以太极图为宗,以为天地万物生于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万物虽多,其理一也。
敦颐又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此说深得道家之理,故其学亦兼采道家之长。
敦颐平生好静,不喜繁华,独居一室,萧然自得。
其饮食简朴,不事奢华,人皆以为有道之士。
敦颐尝作《爱莲说》一篇,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之德,其文辞清丽,寓意深远,世传为佳话。
敦颐晚年,知江宁府,政事修明,百姓安堵。
后迁知枢密院事,进封太子少保。
敦颐虽居高位,而谦冲自牧,不以势压人。
每有大事,必咨询群臣,虚心纳谏,故其政事无不顺理成章。
嘉祐元年,敦颐疾终,享年六十有六。
临终之际,遗命子孙:“吾生平所学,惟《太极图说》及《通书》二书,尔等宜珍视之。
”其子孙遵遗命,刻版流传,使濂溪学得以发扬光大。
敦颐之学,影响深远,后世学者尊之为“濂溪先生”。
其学说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以道德教化为本,反对暴政,倡导和平。
其人其学,均为后世所景仰,可谓一代宗师也。
周敦颐传阅读及答案
![周敦颐传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5573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4.png)
周敦颐传阅读及答案周敦颐传阅读及答案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①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③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龙图阁: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
②狱:案件。
③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④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2分)(1)乃委手版归() (2) 逵悟,囚得免()【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小题3】从本段文章中,你认为周敦颐是怎样一个人?(2分)答案【小题1】(2分) (1) 抛弃、扔弃 (2) 明白【小题1】(2分)像这样还可以做官吗?杀人用来讨好人,我不做(这样的事情)。
【小题1】(2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才智过人。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如:“仕、媚”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如:从“一讯立辨”可看出周敦颐“才智过人”。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d89ded39b89680203d82541.png)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
②孤寡。
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2023年最新的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17篇
![2023年最新的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86cf9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a.png)
2023年最新的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17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17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1)《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
\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3aab3eb48d7c1c709a1455e.png)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
②孤寡。
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周敦颐《爱莲说》《宋史·周敦颐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宋史·周敦颐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8767c7bd64783e08122b16.png)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立)B.可爱者甚蕃.(多)C.囚法.不当死(法律)D.将弃官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纪昀《河中石兽》)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欧阳修《卖油翁》)C.杀人以.媚人/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乃.委手版归/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用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1)C法:名词用作动词,是“根据法律”的意思(2)B(A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代词,指石兽;B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C项,以:介词,来/介词,用;D项,乃:副词,竟然/副词,才。
周敦颐传文档
![周敦颐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41c0f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a.png)
周敦颐传1. 前言周敦颐(1017年 - 1073年)是中国北宋时期(960年-1279年)的一位著名学者、文化名流和哲学家。
他是儒学思想家、艺术家和文化人士,对中国文化和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周敦颐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学者和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生平周敦颐出生于公元1017年,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在早年,他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研究儒学和经典著作。
他非常有才华,很快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能力和深厚的思想。
他在学术界的地位逐渐升高,成为当时儒学界的重要人物。
周敦颐的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他尤其擅长经学和古代文学。
他的诗词作品也备受赞誉,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他的学识和作品深受当时文化界的赞赏和尊重。
然而,周敦颐的一生并不平静。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北宋朝廷频繁地遭受外部入侵和内乱的困扰。
周敦颐虽受命为官,但并未把政治看作是他主要的责任。
相反,他更关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
3. 思想周敦颐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之一,他对儒家经典和传统思想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主张“致良知”和“求真理”,认为人类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追求道德和道德价值。
在他的著作《爱莲说》中,周敦颐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荷花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可以启发人们追求完美和纯洁的境界。
周敦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学与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深受后世学者和思想家的关注和研究。
他提出的“致良知”观念被认为是儒学思想中重要的一环,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4. 作品周敦颐的作品以文论、诗词和散文为主。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表达深邃,常常揭示人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他的文论作品《爱莲说》被视为一部经典之作,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反思。
他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他的诗词作品富有韵律和意境,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和智慧。
周敦颐传文言文翻译答案
![周敦颐传文言文翻译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849b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e.png)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州营道人。
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卒于仁宗嘉祐四年,年六十五。
敦颐幼孤,养于舅氏,舅氏教以儒学,敦颐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深得舅氏喜爱。
敦颐少时,游学于江南,遍访名贤,广求真知。
一日,至庐山,见莲花盛放,心有所悟,遂作《爱莲说》以抒怀。
其文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此说一出,世人为之传颂,敦颐之名亦随之大噪。
及长,敦颐游历四方,寻访名师,钻研儒家经典。
一日,至嵩山,遇道士陈抟,陈抟以道法授之,敦颐受业,遂悟道之真谛。
陈抟曰:“子之聪明,固宜学道,然儒家之学,亦不可废也。
”敦颐敬受教诲,遂以儒道兼修,博学多才。
宋仁宗嘉祐年间,敦颐应举进士,得中,授官国子监直讲。
在任期间,敦颐勤于政事,关心民生,多有善政。
然其性孤介,不喜逢迎,故不得时人之好。
一日,仁宗皇帝召见敦颐,问曰:“朕闻卿好学,何不辅朕以治国之道?”敦颐对曰:“陛下,治国之道,在于仁爱为本,诚信为基,法治为辅。
陛下若能行此三事,天下自安。
”仁宗皇帝深以为然,自此对敦颐甚为器重。
敦颐在国子监直讲,教授生徒,讲学不倦。
其学以《周易》为本,兼通《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
敦颐讲学,以心性为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敦颐晚年,辞官归隐,居于濂溪,专心致志于著述。
所著《太极图说》、《通书》等,皆博大精深,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其中《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相生,而万物生生不息。
”此说揭示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道理,为后世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敦颐一生,虽历经坎坷,然始终秉持儒家仁爱之道,致力于教育事业,著书立说,传道授业。
其学说影响了无数后人,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宋哲宗元祐元年,追赠敦颐为太师,谥号“元公”。
敦颐之传,其学其德,皆足以垂范后世。
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精选五篇)
![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31318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精选五篇)第一篇: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导语: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乎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郡守李初平贤⑸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⑹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⑺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虽⑻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⑼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冤泽物为己任,刑部不惮劳苦虽瘅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翻译: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今湖南省道县),原名叫敦实,因为避讳宋英宗赵曙的名字(赵曙原名宗实)而改名叫敦颐。
因为当时担任龙图阁学士的舅舅郑尚的推荐,担任了分宁县(今江西省修水县)的主簿。
当时分宁县有个案子拖了很久都得不到公正判决,周敦颐到了以后只审讯了一次就把事情的责任划分清楚了,县里的人说:“连那些判决经验丰富的老吏也比不上这小伙子啊。
”部使者(巡查地方的使者,)调他到南安(今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担任军司理曹参军(类似于今天的地方法院院长)。
当时有个囚犯按法律规定不用判死罪,但转运使(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相当于今天的交通运输局)王逵想重判,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没有人愿意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并且说:“像这样还出来做什么官呀,靠杀人的做法来博取政绩,取悦上级,这样的行为我做不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周,宇茂叔,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周,宇茂叔,道](https://img.taocdn.com/s3/m/068bc53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5.png)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周,宇茂叔,道(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惑于谱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疬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
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1南安时,程T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
故颢貝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月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
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I夜谈/越三日乃还/B.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C.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D.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手版,是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备忘的手持之物,《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cf182cb52acfc789ebc930.png)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周敦颐传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莲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
②孤寡。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
周敦颐传文言文翻译断句
![周敦颐传文言文翻译断句](https://img.taocdn.com/s3/m/c3abb43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6.png)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生,湖南道州营道县(今湖南省道县)人。
幼孤,家贫力学,不事生产。
稍长,从乡人胡元质游,得闻儒学之要,遂以儒学自任。
敦颐少时,家虽贫,而好学不倦。
尝从乡人胡元质游,元质博学多识,敦颐从之游,受益良多。
元质谓敦颐曰:“子好学,宜求所以自得。
”敦颐于是广求儒学,尤精于《周易》、《尚书》。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敦颐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初仕,即以儒学自任,不苟合流俗。
尝上疏言事,切中时弊,朝廷颇采其言。
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不附权贵。
在朝,以直言敢谏著称,虽权臣亦不敢轻视。
仁宗皇帝闻其名,召见,问以治道。
敦颐对曰:“臣愚以为,治国之道,必先正心术,而后可以正天下。
”仁宗皇帝深然之。
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变法,敦颐上疏反对,以为变法非宜。
安石怒,欲陷之罪,赖同僚蔡襄力救,得免。
后安石去位,敦颐复为朝廷所重。
敦颐晚年,退居庐山之濂溪,讲学著述,弟子众多。
其所著《太极图说》、《通书》等,皆传世之作。
其学以“无极”、“太极”为宗,主张“仁者爱人”,提倡“道法自然”。
周敦颐之学,影响深远。
宋明理学,实以敦颐为宗。
后世学者,皆推尊其学说,称之为“濂溪先生”。
濂溪先生之学,主于道德修养,以为道德之极,在于“无极”。
无极者,道之极致也。
故其学以“无极”为宗,以“太极”为用。
太极者,无极之用也。
故曰:“无极而太极。
”敦颐又曰:“道法自然。
”此言道之根本在于自然。
自然者,天地万物之理也。
故其学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强求。
其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自然为准则。
濂溪先生之学,虽主于道德修养,然亦重视知识学问。
其教人读书,必求其真,不尚虚文。
其著述虽不多,然皆精深,后世学者奉为圭臬。
敦颐于元祐元年(1086年)卒,享年七十八岁。
葬于庐山之濂溪。
其弟子皆传其学,后世称濂溪学派。
濂溪先生之学,不仅影响宋代,亦影响后世。
其学说主张道德修养,强调顺应自然,提倡“仁者爱人”,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敦颐《爱莲说》《周敦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敦颐《爱莲说》《周敦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9ea7e46c85ec3a86c2c59d.png)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立)B.可爱者甚蕃(多)C.囚法不当死(法律)D.将弃官去(离开)(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纪昀《河中石兽》)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欧阳修《卖油翁》)C.杀人以媚人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乃委手版归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2)【甲】文用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答案】C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②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4)托物言志,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考点】文言实词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虚词文言翻译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特色文言文人物形象【解析】【乙文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文言文翻译注释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文言文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ad8c488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9.png)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为分宁主薄。
有狱①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之。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释】①狱:案件;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讳英宗旧讳而改了名字。
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问:9. 请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一处)( 2 分)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之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11. 本文通过写周敦颐的事情,可以看出他的特点。
(4分)答:9.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之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大家没人敢和他争辩,只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
评分意见:本题3分。
重点词“莫”“独”“辨”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1.通过一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件,可以看出周敦颐才智过人,善于断案;从他不惜得罪上司,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囚犯,可以看出周敦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秉公判案。
评分意见:本题4分。
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特点2分。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0413c1fad6195f302ba6d5.png)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 所居濂溪以名之。
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 ,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敦颐传
目录
原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无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郡守李初平贤⑸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⑹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⑺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虽⑻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⑼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
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讳英宗旧讳而改焉。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
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
”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
”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
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
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
”
1.分宁:地名
2.主簿:官名
3.委:放下
4.手版:即笏板
5.狱:案件
6.得:得以
7.元:本来
8.谮口:诬赖的话
9.去:离开
10.悟:明白 11.以:因为 12.治:惩处
人物简介周敦颐(Zhōu Dūnyí)
周敦颐,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肇始者。
周敦颐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
”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
“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
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
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
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
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
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人物生平
周子年幼丧父,北宋天圣三年(1025),8岁时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至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周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
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
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
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明万历中(1587~1598),周子与李宽、韩愈、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
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
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周敦颐故里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
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回·易说》。
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
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
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颢、程颐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
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
南宋时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